韩国温泉牙山:平面镜成像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50:59
平面镜成像                   ----科学探究的教学
【教材依据】
新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 “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学情分析】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理念】
平面镜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物品,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键是提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必须对大量的平面镜成像的事实进行研究。以红遍祖国的刘谦魔术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实例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大胆的猜想假设、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仪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试验中的得失优缺点、评估实验方案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探究学习铺平道路。
本节课中,常规实验未给学生准备其他供选仪器,多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较平面镜玻璃板成像可以更好找到像的位置,但颜色效果不清晰、玻璃板薄厚影响试验现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等弊端)用点燃的蜡烛代替物体,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虽然可以比较物像的大小、物距像距,但实验涉及面过窄,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为改进试验常规实验的种种不足,真正体现学生探究学习,加入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残缺平面镜、大小不同的蜡烛、自制相同“A”字模型、自制不同“A”字模型等,使学生更能发挥想象力,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
探究学习试验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验方法、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增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幻灯片中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设计特色】
1、自制残缺平面镜                       2、自制物体“A”字

3、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围绕“像”的获得方法及手段,使探究主题鲜明。
4、教学课件中渗透名人名言,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的形成。
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2.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探究环节中相关的名人名言,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仪器: 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残缺平面镜、相同的蜡烛2支、不同的蜡烛2支、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8K白纸、刻度尺、三角板2个、学生学案。
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
【教学方法】
教 法
引导、设问、点拔; 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实验法。
学 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课时安排】30分钟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一、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二、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视频导入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试验
总结作业
结束语
观察自己
选择仪器\
【探究教学法流程图】
刘谦魔术
猜想理由
猜想
物像大小关系?
镜小物大
物像等大
物像等大
物距像距关系
贴紧重合
像大小可变
远离变小、靠近变大
物像大小关系
距离相等
物象同时靠近远离
平面镜、蜡烛
镜薄物远
物距大于像距
物距像距关系
呼应
得到清晰的像、可以比较大小距离
得到清晰的像、无法比较大小距离
玻璃板、蜡烛
解决问题
得到的像不清晰
平面镜、“A”字
小组合作分工实验探究
物像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
连线垂直
成像特点
视频播放
生活图片
小论文《生活中的平面镜》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 手段
引入新课
播放刘谦魔术“隔山打牛”
引入新课:平面镜成像(板书)
观看视频,思考其中的原因,大胆猜测。
培养试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视频“隔山打牛”;引领情感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自己,提出问题:
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
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 比较,思考,提出问题
明确课堂模式,体现主体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开启探究学习大门
幻灯片
谈话法
任务型教学法
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即提出猜想。
讨论并提出猜想假设:
1、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相等/较大/较小)
2、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较远/较近)
说明提出猜想的理由
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大胆参与意识。
多媒体
幻灯片
头脑风暴
设计实验
讲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流程,
探究目的-----
设计思路-----
仪器选择------
试验表格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基本内容:
确立正确的探究目的;
整理基本探究思路;
选择合适仪器。
绘制试验表格。
引导学生正确探究设计理念,使学生学习围绕正确的目的选择仪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带着任务去讨论的习惯
幻灯片
学案
任务型教学
讨论法
进行试验
在学生自己设计试验的基础上(无论是否合理)进行试验。
指导学生进行试验:在观察成像时,改变物体位置,进行多次试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
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探究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多次试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设置综合开放的试验,学生通过感知试验现象,通过尝试进行试验,寻求证据。
幻灯片
学案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分析论证

交流

评估
分析论证

交流

评估
引导学生归纳自己探究方案及进行情况。
通过巡回指导,搜集不同组的不同实验方案。
通过提问形式,使用实物投影设备展示学生探究方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通过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试验优缺点,教师指导或解释现象
(例如: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后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等)
A
B

学生归纳自己的探究方案及进行情况,讨论交流,口头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试验数据。
(可能出现的方案及问题:
1、用平面镜、蜡烛或“A”字完成试验。优点:观察到像颜色形状清晰;不足:难于测量比较物像大小,物距像距关系。
2、用较厚玻璃板、蜡烛完成实验。优点:易于测量比较物像大小,物距像距关系。不足:厚玻璃板所成的像,有前后两个,使像看起来模糊。
3、用较薄玻璃板、蜡烛完成实验。优点:易于测量比较物像大小,物距像距关系,克服厚玻璃板所成的像,有前后两个;不足:像的颜色模糊。
4、用较薄玻璃板、“A”字完成实验。优点:避免用蜡烛完成试验,给学生造成只有发光的物体才能在玻璃板后成像的误区;不足:由于实验室条件和物体反射光线较弱,用“A”字完成试验效果不明显,甚至看不到像
5、用该改进后的平面镜、蜡烛或“A”完成试验。改进了以上试验的种种不足,实验效果明显。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提高学生质疑,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
实物
投影
幻灯片
师生互动
思潮冲击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讨论法
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归纳结论
搜集证据,归纳结论:
证据一: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板书)
证据二:物距像距实验数据(实物投影)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板书)
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
头脑风暴
讨论法
指导学生回忆测量物距、像距过程,分别平面镜、物体、像的位置做出标记,观察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进行操作,搜集并分析证据。
结论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论证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案
幻灯片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像,但在平面镜后却观察不到?
补充实验: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置于平面镜后观察,能否用光屏承接像。
带领学生回忆小孔成像现象,引出实像、虚像概念及判断方法。

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
.S
O1
N1
B1
O2
N2
B2
.S’
学生操作,搜集并分析证据
结论四: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的形成。
通过与小孔成像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实相虚像的概念、区别。
幻灯片
实验法
佯谬法
动画展示
师生互动
总结
、作业
总结
、作业
拓展提高情感升华
拓展提高情感升华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A
B
A’
B’
解密刘谦魔术
出示建筑设计应用平面镜的图片《国家大剧院》、《泰姬陵》:


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作业:
科学小论文《生活中的平面镜》
小制作《一物多像》
结束语:

完成实验报告(学案)
解密魔术
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明刘谦魔术注意事项
列举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感言:
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种方法。-----李鹏飞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
没有大胆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动手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须品---爱迪生
一切真理都必须从观察实验得来---伽利略
成功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过失---肖伯纳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迪生
10、快乐的名字是创造---西恩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给学生创造独立探究、研究问题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人生信条,体现人文关怀。
学案
幻灯片
视频
发散思维
课下探究
网络求助
收获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