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女排奥运会队员:树立科学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5:51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科院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聊城市农科院 褚丁印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驾驭全局、破解难题,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是实践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深刻领会中央的决策,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重大、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对这些基本点,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二要明确发展的根本目的和途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解决了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更好的重大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三个文明”的协调推进,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要毫不动摇做到“五个统筹”。要把发展体现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统筹就是兼顾,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要善于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的关系、扩大投资与防止盲目投资建设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当前发展,又看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经济总量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广大共产党员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如何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与以人为本发展观念的内在结合,就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同时必须通过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体现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全面。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对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着眼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全方位的管理。发展的全面性,要求的是整个社会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要求的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性实践标准。我们所以要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归根到底在于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人民利益全面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坚持以人民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这种全面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就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会带来“一手硬、一手软”之类问题,因为它单纯地、片面地强调物质利益而忽视人民利益的全面性。经济增长虽然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偏离全面发展观、不重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那么在“发展”中的一些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必须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努力从社会的一维经济发展,走向社会财富、健康、文明三维繁荣,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发展必须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然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个鲜明特征。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自然各系统以及各系统内部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国际间、区域间人口资源环境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兼顾的社会发展形态。

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并着重强调要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要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要着眼于城乡协调,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利益的维护和提高,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统筹区域发展,要按照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重点解决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问题。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凸现的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要使我国的经济运行适应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则,又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努力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

――发展必须可持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把抓发展的可持续性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就要增强“健康经济发展”意识,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维护生态可持续能力,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纠正那种为了把经济指标搞上去而“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用这种指标“一俊遮而丑”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所以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影响,社会主义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社会制度,是国家的唯一出路,只有牢记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才能自觉地抓好可持续发展,只有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只有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同时还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应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占有与消耗,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逐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不管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因此,从范畴和目的来看,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建设成果的占有者和享受者。现代建设不仅要追求GDP,还要注重人的生活质量、人均寿命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如果只注重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效率,注重发展的物质因素而忽视发展的人为因素,忽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寿命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高,注重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呵护和反哺,这样的发展决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福音,也决不可能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价值和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定地相信、依靠和服务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科院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1、加强政治理论和经济规律的学习,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定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我们的思想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到党中央要求的高度,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领会、贯彻党的重大决策;加强经济规律学习,深入学习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思路、新规律,为我院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在工作中,院党委、院行政坚持“重科研、强开发、结合业务抓创收”的整体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解放思想为根本前提,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打破常规发展的贯性思维、深化认识、革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为推动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老化,放不下架子,只能低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同时财政拔款减少30%的情况下,院领导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对现实差距进行冷静思考,对优势和潜力进行正确估量,对跨越发展进行全面谋划。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看和组织大讨论,使干部职工畏难发愁、缺乏自信的思想得到有效革除、迎难而上、克难而进的拼博精神得以树立。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得以有效革除,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干大事、争一流的雄心壮志得以树立。使大家认识到,首要任务就是要推动经济的跨越发展,根本途径就是要立足发挥和放大自身优势、打造农科院的特色,因此我们今后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在项目上做文章,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经济发展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跨越发展必须保持快速发展,瞄准高水平发展,着眼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农科院实际,发挥农科院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

2、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农科院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和谐机关,机关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创建和谐机关就是其赖以支撑的重要“基石”。

1)做强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夯实构建和谐农科院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建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增强全院干部职工以“经济建设中心”的意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破解了“敢不敢发展,靠什么发展,如何加快发展”的难题,做活了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围绕本院实际,深入研究我院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做大做强优良品种和生物技术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争取大的项目,培育优势品种,以科技实体的形式加速成果转化,使我院的经济发展奇迹般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院固定资产总量由1998年的430余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100余万元,增长7.33倍,职工福利待遇由98年前的不足400元增长到4582元以上,增长了11.5倍,为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高干部职工的居住质量

人居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治。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作为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农科院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成了16859.58m2的职工宿舍楼和综合楼,改善了100多户职工的住房条件,2003年办理了房改和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偿兑现手续,安装了天然气和暖气管道,方便了职工的生活,硬化了家属区和办公区道路2963.6m,修建下水道1955.7m,解决了职工出行难的问题,美化绿化了院区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

3)加强营造和谐的外部关系,着力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和谐农科院的创建,单有良好的内部和谐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环境和谐与否,对我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改革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得益于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省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五”期间共争取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0项,总经费2019.63万元,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研发资金。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达到和谐;也只有在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3、坚持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的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既是民风,也是官德;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前瞻性。在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广大党员干部理应义不容辞、率先垂范。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更要责无旁贷,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我们感触应尤为深刻。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盛行。从现实来看,经济的繁荣不可能自动防止愚昧的泛滥和迷信的猖獗。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任重而道远。

作为传播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科研单位,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们要宣传鼓励科技工作者坚持科学精神,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的严密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对违背基本科学事实和规律、弄虚作假、借“科学”之名招摇撞骗的行为要坚决反对。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科学真理,支持科学问题的自由讨论,支持反对迷信愚昧和伪科学活动的斗争。要引导群众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不给愚昧无知的传播提供载体。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我院要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结合我院实际,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在全社会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为我院实现跨越发展,为强院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

4、坚持我院“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不放松,为把我院建成农业科技强院而努力奋斗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实现我院“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了实现全院“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全院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瞄准“构物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学科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的地市级农业科技强院”这一奋斗目标,坚持“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扩大服务范围,使科技在我市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超过50%,高于全省平均比值”这一工作主线;抓好“体制政革、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生物技术、禾丰种业和农场扩建”这四大任务,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件大事。

(1)全面实施院总体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改革必然是贯穿我院近三年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利用这次改革时机,我们要重新组建农科院,抓住定位、编制、配套优惠政策三个关键,维护好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从激活机制、增强活力、调动全院干事创业积极性的目的出发,研究制定内部政策方案,确保通过改革,达到机制转换、管理创新、资源重组、提高效率、快速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2)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建设

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创造适宜人才发挥优势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合作、竞争机制。对人才要用其所长,鼓励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在学科体系建设中,还要有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要紧密跟踪国家、省、市科技立项的动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加强院内外的联合,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科学谋划项目立项工作,努力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今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上,明确加大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制定了极为有利的政策、资金环境,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下大力气抓好高层次的项目申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水平。我院在三大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要通过学科建设,实施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战略,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造就一批创新团队,建设一批创新基地,推出一批创新成果。

(3)迅速扩大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和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在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科技产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和省已明确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发展趋势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向企业或产学研联盟投入的比例将会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对于科技产业工作我们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按照“重科研、强开发、结合业务抓创收”的整体工作思路,继续推进禾丰种业和生物工程等科技企业的内部改革,加快建成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和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高标准智能化温室扩张到30000㎡。通过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化和盈利为目标,把我院的优良品种和花卉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4)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试验农场的扩建任务

我们现有的试验农场,由于市里规划,面积将缩小一半多,已经不能适应我院正常的育种试验工作,为顺利完成国家、省、市的试验育种任务,农场扩建刻不容缓,也是建设一流地市级农科院的基础条件,300亩试验基地的购置、建设事关我院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要尽快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总之,我们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自觉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真抓实干、锐意创新,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