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又一城品牌列表:从农产品初加工起步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5:18
十多年前,不少媒体就开始宣扬,农民发家致富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现在这种声音更加强劲。然而根据作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了解,目前过分强调农产品深加工是不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的。作者认为,当前还应该将农产品初加工放在最重要位置。

1.什么是农产品初加工

关于农产品初加工这一词汇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学术上的定义。笔者认为,农产品初加工的含义是,这种加工只改变农产品的外观、清洁卫生程度,或物理形态,加工品基本保持原料本身固有的特征。如水果分级、打蜡,蔬菜清洗,豆类脱荚、去皮,粮食烘干,食品物料粉碎等。这种加工不是依靠明显改变农产品的生理性能(如食品发酵),或严重破坏农产品的组织结构、提取其中的某种成分(如压榨法制取果汁、用溶剂浸提食用植物油等)而得到新制品。

2.当前应重视抓好农产品初加工

(1)初加工投资少,风险小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如从玉米中提取淀粉、从玉米芯中提取低聚木糖、用苹果加工浓缩苹果汁等),一般投资要在数千万元以上。为了获得高质量或能够出口的产品,常常需要从国外进口加工设备,消耗大量外汇。对于深加工项目,普通的农民是投资不起的,就是一般农村企业也难于问津。而初加工所需要的投资却少得多,少则数千元,多则二三百万元,如就地炒制脱壳板栗,只需花费两三千元购置炒锅和封口机就可以投产,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初加工投资少,市场容易打开,投资回收快,而且风险比较小。深加工项目的设备折旧费高,管理人员多,原料和辅料贮备多,需要的流动资金高,货款返还慢,往往需要几年才能收回投资。

(2)初加工技术容易被农民掌握 深加工项目的加工工艺和使用的设备都比较复杂,产品质量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员操作和管理,普通农民难以掌握,农民难以使产品达到要求。初加工技术则容易被农民掌握,更适于边远农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地方。

(3)初加工增值高,农民可直接受益 如上所述,由于初加工的投资少、加工技术容易掌握,风险小,许多农民自己可直接兴办、经营加工项目,从而使农产品原料增值。如在河南省内乡县,许多贫困的农民在新开垦的贫瘠土地上种植了花椒,每0.067h平方米(1亩)约产花椒50kg,外地来内乡收购鲜花椒的出价是2元/ kg,收购者将花椒烘干后,出口价为32元/kg,大大增值。当地的特产优质板栗和中草药原料也是鲜销给收购人员,同样把可大大增值的初加工机会奉送给了他人。其实,烘干、膨化和炒制技术很容易学会,其加工设备也很便宜,当地农民完全可以自己兴建加工厂,直接从农产品初加工中得到利益回报,改变贫困状态。

有些发达国家也是靠农产品初加工发展经济的。如新西兰出产的猕猴桃,总量80%经清洗、分级、包装后出口;澳大利亚的羊毛经初加工后直接出口,数十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

(4)初加工产品容易打开市场 深加工开辟市场比较艰难,主要问题有:①深加工产品往往是国内或国外市场已有这种商品,这种同类新产品难以挤进市场;②消费者对深加工品难以辨别其质量和功能,不能很快认可;③深加工产品价位高,消费者不能立即接受。而初加工食品通常是价格较低的大众食品,可避免以上不足,如速冻甜玉米、蜡质玉米、爆玉米花这类大众方便食品在国内市场很受消费者青睐,速冻蔬菜、冷冻干燥蔬菜等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速冻粽子及经清洗、杀菌、真空包装并打上保质期的包粽子的鲜芦苇叶也深受市场欢迎。

(5)初加工食品营养价值高 农产品加工程度越深,对其中的营养破坏越厉害。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都在提倡食用少加工的食品。如美国是爆花玉米和甜玉米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人均每年消费约50kg爆玉米花、约18kg甜玉米(其中27%为鲜甜玉米、35%为速冻甜玉米、38%为甜玉米罐头)。这样经简单加工即食用的玉米,其中有益成分都可被食用。又如国外将果蔬、杂粮、草药、茶叶等原料进行超微粉碎,直接制成固体饮料,或作食品添加剂强化主食,便于人们摄取原料中全部的营养。

初加工产品在中国还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初加工食品从外观和口感上很容易辨认它的真假、评价它的质量,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所以优质的初加工产品易于占领市场。

(6)我国农产品初加工业还较落后 在我国农产品初加工业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如果只强调农产品深加工,将会导致对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研制重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都处于落后状态。如对蔬菜清洗、消毒、沥水、分级成套加工设备而言,怎样清洗效果好?不同蔬菜使用什么臭氧浓度杀菌、脱毒?如何包装是科学的……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有些比较有名的蔬菜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也缺乏设计依据和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甚至连企业标准都没有。有些用于初加工的设备,如臭氧制取机,仍存在水中浓度不易控制,缺乏浓度检测方法等问题。

3.如何开展农产品初加工

(1)政策倾斜 国家应在规划、研究方向、资金支持方面向农产品初加工倾斜。在规划上根据不同农业产区,面向农村和农民,重点解决某些农产品的初加工技术问题。如果蔬初加工、粮食强化、干果脱壳去皮和初加工、超微粉碎等。在资金上鼓励、扶持研究单位、生产企业和农民开发初加工产品和加工设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开发有我国特色的加工技术和设备,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国际市场已很成熟的领域。实际上,发达国家如美国、新西兰等也不是样样加工设备都自己生产,有些也是购买国际市场成熟、知名的设备。

(2)抓好原料生产 原料优良才有可能加工出优质食品。因此,在原料生产方面要特别注意做到:①保证农产品原料的安全性。这是当前我国食品上存在的最大问题。②培育优质品种。如市场上的绿豆品种很多,但差别很大。优质绿豆的千粒重高,颜色碧绿,煮制香味浓郁,出饭率高。又如优质微型番茄,皮薄、味浓,色红发亮,大小一致,甜度高。

(3)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许多初加工品和加工设备都缺乏商业标准。如蔬菜净菜质量和等级标准,免洗菜质量、卫生和等级标准,各种杂粮等级标准等。加工设备应建立性能、质量标准。首先应建立企业标准,逐渐过渡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4)与中央的农村政策和规划结合起来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中央启动安排的10亿元农村沼气建设国债资金项目等。农产品初加工行动紧密结合这些政策,就可因地制宜确定产品方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可利用现成的能源,就有可能得到资金支持。

(5)需重点抓好的几种初加工产业 ①水果、蔬菜初加工。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水果年产6000万t,蔬菜年产量4亿多t,均居世界首位。由于蔬菜种植和初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蔬菜产量和品种,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我国都具有极大的潜在优势,但目前出口量相对很少。②杂粮初加工。我国有丰富的杂粮品种,如荞麦、燕麦、糜米、小米、绿豆、薯类等,均具有独特的营养或保健功能。通过初加工,可提高商业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包装水平。有些杂粮可通过超微粉碎,制成商业食品或中间产品。③调味品初加工。大蒜、姜、花椒、茴香、辣椒、芥末、胡椒等产品,我国的产量都较大,种植历史也很长。这些调料可以做成干制品,也可加工成粉状(粗粉或细粉),可单一包装,也可几种调配混合包装。④干果及各类真菌初加工。提高枣、核桃、板栗、莲子、瓜子、木耳、香菇的清洁程度和干制水平,同时要保证脱壳、去核、去芯的加工质量和加工品的感官质量。⑤中草药初加工。要在产地建立清洗、干燥、分级、切片、包装加工生产线,树立品牌产品。⑥研制开发初加工设备。重点放在适合农村条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果、蔬菜清洗、分级,物料干燥、粉碎以及干果脱壳,豆类、薯类脱皮等机械的研制和开发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原东校区食品学院院长 吴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