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rio韩国mv:手机支付混战:运营商与银联标准互不兼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26:09

手机支付混战:运营商与银联标准互不兼容

(2009-12-13 09:49:24)转载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公司、行业研究

手机支付混战:运营商与银联标准互不兼容 2009年12月12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方远

  手机支付混战

  “未来手机肯定会变成随身的POS机和ATM,除了取现金,其他所有的功能你都能很方便的在手机上完成。”12月2日,上海瀚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张莉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2006年就开始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张莉,在2009中国进入3G元年后,更坚定了对手机替代传统支付方式的前景的信念。 “银行、电信运营商及支付宝等大企业的进入,恰恰说明这个市场被大家看好。”她认为,不管你是叫它手机支付还是移动支付,这种电子化交易方式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竞争热潮。这块土地上,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希望占据更大的版图。

  愿景

  早在1999年,业界对手机支付的尝试早已开始:当年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北京、广东等地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2002 年6 月,中国联通在无锡推出第一个“小额支付移动解决方案”实验系统。

  但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原因,手机支付发展缓慢。

  进入2009年,随着3G的到来以及手机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利。因此,银行以及运营商都加快拓展手机业务的步伐。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在今年内增长到8250万人。

  在略有端倪的巨大市场面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的手机支付业务,都已进入了试点商用阶段。比如移动已于今年11月正式推出了RFID-SIM卡,可以在星巴克等店铺以及未来的世博场馆内刷手机消费;联通则宣布与复旦微电子合作,通过定制机或者贴卡等方式实现手机消费金融机构也开始真正发力。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信用卡七千万张,借记卡15亿张。然而,全国POS机的数量不到两百万台,ATM不到一百万台。

  “这么巨大的发卡量,但受理环境却一直跟不上。”张莉说,因此银联也开始寻找支付结合手机的机会。据悉,由银联与上海瀚银科技联合推出的基于SD储存卡的“手付通”也已面世,目前主要通过银行、迪信通等网点推广。张莉透露说,公司同时在帮助单个银行开发独立的手机支付客户端,反映出金融机构进入移动支付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支付宝总裁邵晓锋表示,支付宝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3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支付宝客户端,目前每月的交易额都是翻倍增长。此外,支付宝还与多家手机厂商合作,将支付宝内置于包括iPhone(手机上网)等手机中。

  “无线支付在未来3-5年将占第三方支付领域的30%-40%,而目前手机支付现在还没有形成什么竞争格局,因为它完全是全新的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很多的企业从各自优势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支付宝总裁邵晓锋说。

  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之前也宣布将在2010年推出名为“Nokia Money”的服务,进入手机支付市场。该服务由美国手机支付服务公司Obopay提供支持,用户可通过该服务用手机号码转账、购物和支付账单。

  群雄逐鹿

  尽管这么多公司都是打着移动支付的旗号进行宣传推广,不过实际上,他们的概念和实现手段并不相同。

  据记者了解,目前移动支付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张莉介绍说:现场支付,就是刷手机消费,未来不需要带钱包和交通卡了,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在受理端一刷就可以完成消费,但是这个更多的是应用在小额消费上。

  在现场支付领域,运营商无疑具有巨大优势。一方面,手机账户可以很方便的提供支付资金;另一方面,手机卡也可以作为天然的载体。

  事实上,中国移动已经在现场支付技术上做出了巨大投入。据悉,中国移动研究院已经解决了RFID与SIM卡、移动终端相结合的技术问题,完成了手机支付业务模型、POS机具的设计,申请了20多项技术专利,并已经在湖南省展开了试点;联通的策略则略有不同,并非将用于支付的芯片集成在SIM卡上,而是通过定制机和手机贴卡(挂坠)的方式实现。

  而所谓远程支付,就是将非面对面的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搬到手机上,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完成银行转账,还款等服务,以及购物、缴费等等功能。

  张莉认为,远程支付真正利用到了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可以实现大额支付。在张莉看来,远程支付是目前手机支付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已经历了短信、手机访问WAP网站等方式,未来还将发展到客户端方式。

  “目前市面上比如银行所采用的手机支付,大部分都是WAP形式。”张莉说,但客户端由于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用户粘度,已经开始受到大家重视。

  据悉,除了支付宝,移动支付领域还有上海捷银、联动优势、掌上通、金钱包等多家公司采用远程支付形式。

  现实落差

  “对于远程支付,我们认为1到2年内将会有爆发式的发展。”张莉表示,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将会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但事实上,目前用户对手机远程支付的接受度并不高。据调查显示,目前用户对手机支付的顾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无线网速不稳定导致体验不好;二是担心安全性问题。

  对于第一点,张莉的回应是,安全性问题会是今后手机支付公司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公司的解决办法是,瀚银科技与银联合作推出了基于手机SD卡的支付系统,“相当于在手机端加了一个U盾,相比其他方式更加安全。”

  但是,对于更广泛的现场支付而言,推广的风险其实更大。据了解,现场支付是通过非接触式近距离通讯技术实现的。在手机端和受理端(POS机)都需要具有近距离通讯技术,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POS机都需要更换或改造,消费者也需要更换手机或SIM卡才能使用。

  事实上,移动为了推广近距离支付,除了更换新的SIM卡,还需要向商户推广专门的POS机。以一台POS机3000元计算,移动实现大范围的覆盖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张莉向记者表示,银联计划明年统一更换POS机,将加上频率为13.56M的信号受理端,而移动的现场支付采用的频率是2.4G。

  张莉亦坦陈说,“目前近距离通讯和加密标准还不统一,电信运营商与银联的标准互不兼容,让用户难以选择。因此我们还没有重点做这块。”

 

银联携手联通推进手机支付 2009年11月27日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

  手机支付业务将在近期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是昨日中国银联与中国联通全面战略合作签署仪式上透露的消息。

  11月26日,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与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出现在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双方将在金融支付和通信服务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在移动支付、固网支付、增值业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促进双方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表示,双方携手,将推动通信行业金融支付标准的建立,为通信行业金融支付业务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外部环境,加快形成多渠道一体化的全方位支付服务,实现传统支付方式的重大变革。

  据了解,双方将基于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和联通通信网络,在近期内共同推进智能卡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的试点。

  目前,国内的3G业务在今年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手机的通讯、上网、交易和支付功能逐渐得到展现,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交叉融合的趋势由此进一步加速。围绕3G时代的移动电子商务,双方将在移动商城、多渠道支付、物流配送、支付凭证确认等领域开展支付创新合作,共同构建并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环境。此外,双方还计划推动银联标准中国联通联名卡的发行,为持卡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许罗德认为,双方合作将促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目前手机支付行业还不够成熟,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数亿的手机用户群为手机支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手机支付潮流来势汹涌:运营商银联争相卡位 2009年11月22日 东方网-文汇报

  上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联手上海世博局合作的“世博手机门票”宣布正式上市。世博手机门票是将世博会的门票信息制作在一张定制的RFID-SIM卡上,未来用户只要通过刷手机就能进入世博园区参观,并能在世博园区内的餐厅、商店消费购物。上海移动表示,今后这种安装了RFID-SIM卡的手机使用范围还将扩展,除了门票之外,还将能搭乘地铁、在麦当劳、星巴克、一茶一坐等餐饮场所消费。

  而在此之前,上海联通在国内推出首款七喜定制刷卡手机。这款七喜手机内置公交一卡通的芯片,可以在上海所有公交一卡通刷卡机上使用,并能通过手机为交通卡充值。

  信用卡、借记卡、公交卡已和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未来,这些卡将集成在一张统一的卡之上,并同手机捆绑。调查数据显示,95%的用户希望通过手机支付。

  2008年年底,日本的手机支付用户为4900万。在日本街头,随便拉住一个年轻人,对方都能给你讲上一大堆关于“手机支付”的故事:早晨上班乘出租坐地铁、去超市商场购物、坐飞机不用排队拿登机牌、吃饭唱歌看电影……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只要手机刷一下,统统都能搞定,不带钱包过一整天完全没问题。甚至当你在自动售烟机上用手机刷卡买烟时,售烟机都能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到了抽烟年龄。

  其实,手机支付在中国也并非新鲜事,早在2006年,上海就曾推出过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芯片技术的手机刷卡试用服务,可惜的是当年提供该服务的诺基亚“孤掌难鸣”,浦东八佰伴六楼体育专柜的POS机摆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

  如今3年过去,时移事易,“手机支付”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垂涎的大蛋糕,这回摇旗呐喊的是刚刚拿到3G牌照的电信运营商。上海移动的目标是“用户去麦当劳、星巴克不带零钱”;电信、联通也已为手机支付准备就绪,只等用户拿着手机去刷。“只带手机不带钱包”的全新生活方式,有可能很快在上海普及。

  运营商、银联“跑马圈地”

  今年4月,移动和联通两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高调宣布即将推出自己的手机刷卡服务,虽然手机刷卡曾在广州、厦门、重庆等地多次试点,但此次两家运营商显然是要玩真的了。

  上海移动表示,年内计划发展1000家商户,其中将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申通地铁等,移动公司还会向商户赠送价值3000元的专用读卡器,并免收交易提成。与移动大手笔抢占通路的策略相比,上海联通的战略有些低调,公司宣布与上海复旦微电子公司合作,通过与长虹、七喜等厂家定制手机、手机贴卡(挂坠)等方式实现手机刷卡。针对竞争对手的动作频频,上海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电信已储备了各种手机刷卡和移动支付的产品,随时可以根据集团步调适时推出。

  在更早些时候,2008年下半年,由银联与上海瀚银科技联合推出的“手付通”也已面世。“手付通”将SD存储卡与NFC付芯片结合,插入手机后实现刷卡功能。目前通过光大银行、迪信通等网点推广,至今已发展商户近百家,并即将与更重量级合作商户达成合作。另外,“手付通”还得到了银联的大力支持,据悉银联的新款POS机将全部支持“手付通”手机刷卡。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三种手机刷卡方法目前互不兼容,即每种“刷手机”方式的后台服务提供者、手机端芯片、POS机(读卡器)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申城商户中可能将出现多台手机刷卡POS机为不同用户服务的场景。易观国际分析师认为,显然,中国手机刷卡市场正进入“跑马圈地”的时代,主导机构和商户建立起一个一个的“圈子”,而消费者选择加入其中某个阵营,享受其中服务。

  “手机刷卡元年”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2009年将可能成为“手机刷卡元年”。在GSM协会(GSMA)的号召下,包括诺基亚等4大手机品牌及45家电信运营商都力挺SWP(单线协议)标准,预计2009年中首批支持该标准的手机将正式量产。目前,联通、银联主推的“手机刷卡”都支持该SWP标准,而移动则采取另一套的技术体系——RFID-SIM。

  国际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即手机刷卡进行支付。易观国际分析报告则认为,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达到8250万人。

  正如瀚银科技高级副总裁刘刚所言,虽然竞争激烈,但好在蛋糕足够大,所以短期来看,运营商和银联都能聚拢相当数量的用户,当然获得各自利益。对运营商来说,手机刷卡可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是增加其业务附加值的大好机会;而对银行来说,支付市场本来就被其垄断,新竞争者的加入肯定不受欢迎,银行必须捍卫自己的地盘。

  技术各有所长

  一直以来,业内都认为标准无法统一是手机刷卡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虽然GSM协会建议全球范围内采用SWP统一标准,但这种呼吁对运营商而言并不具有约束力。至少在国内,由中国移动主导开发及商用的RFID-SIM技术尽管是“另起炉灶”,却因为其庞大的用户群以及不用换手机的便捷,有成为“刷卡手机”主流标准的势头。

  与移动研究院合作开发RFID-SIM卡的直通电讯市场总监冼欧表示,RFID-SIM是一种首创的“全卡方案”,即将手机支付芯片、SIM卡等各种应用都集于一张卡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另外,该技术已在我国申请专利,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RFID-SIM阵营指出,SWP技术的最大软肋是,需要在定制手机或在手机上加装芯片。另外,手机卡和支付账户的分开管理,也会造成诸多不便。而RFID-SIM卡将手机卡和支付卡合二为一,彻底摆脱了手机刷卡对终端的依赖,任何手机都能通过RF-SIM实现手机刷卡。

  而SWP阵营的观点却不断强调,RFID-SIM采用2.4G频段,与SWP的13.56M相比,RFID-SIM卡更容易被他人在远距离截取,虽然能通过软件进行控制,但这仍意味着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另外,RFID-SIM卡对手机电量消耗也较大。对此冼欧表示,目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对RFID-SIM卡的要求是,把刷卡有效距离控制在5厘米以内,另据研究院测算,最新的RFID-SIM卡只会增加手机5%的电量消耗,一般用户完全可以接受。

  运营商、银行“各玩各的”

  有专家表示,大家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但是在手机刷卡名义下却呈现着五花八门的业务形态。在手机刷卡支付领域,运营商和银行究竟谁来唱主角,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手机刷卡支付市场很难有大突破。

  有专家表示,手机刷卡在小额支付中确实有很大优势,但就目前国内市场情况而言,或许手机刷卡的推广应该从更方便消费者的角度,去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和实现方式,并力求在消费者层面强调其简单易用。

  在国外手机刷卡快速推广的商业案例中,不乏许多运营商吞并银行,或银行主导运营商的例子。如全球手机支付领导运营商日本DoCoMo就先后收购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瑞穗银行股份,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发卡机构;在澳大利亚,电信运营商Telstra仅仅为澳洲国家银行NAB和VISA提供通路和终端,不参与支付环节,消费者的手机支付是通过VISA读取器实现的,交易金额则直接从用户的NABVISA信用卡中扣除。

  显然,上述两种模式在中国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梁健,被业内称为“手机支付”之父,2003年银联推第一个移动支付就是由他主导牵头。在他看来,为什么日本能扛起“手机支付”的大旗,是因为DoCoMo公司既拥有大量的手机用户,又是多家信用卡公司的股东。而我们的运营商要推手机支付,至少仍有两层窗户纸需要捅破:一是金融监管,“大额的交易,对手机支付来说,金融监管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的手机刷卡只能定位成小额支付。”二是做大市场,而这点也是梁健最为关注的问题,“银联推POS机刷卡这么多年,全国才不到200万台,虽说中国移动实力雄厚,但按一台POS机成本3000元来算,今年发展1000家商户的话,那就是300万,再加上制卡、维护等成本,投资规模也十分巨大。

  链接 指纹支付“奇兵突起”

  就在SWP、RFID-SIM两大技术标准大打“口水战”之际,拥有众多信用卡用户的银行却再次祭出“指纹支付”的杀手锏。不久前招商银行宣布,联合指纹技术运营公司,推出“指付通”指纹支付业务。至此,上海已有工行、建行、交行和招行4家银行开通了指纹支付业务。

  指纹具有唯一性,加上不侵犯隐私的活体识别技术,指纹支付创造了在没有现金和银行卡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消费的安全环境,有效避免了钱包遗失、银行卡被盗等隐患。

  据介绍,目前上海地区支持指纹支付方式的商户已达数千家,其中既有时尚一族经常光顾的休闲餐饮品牌如哈根达斯、一茶一座、葡京茶餐厅、巴贝拉、海之幸、DQ冰淇淋等众多知名商户,也有太平洋、百盛等百货卖场。

  银行方面表示,指纹识别的通过率与手指的摁压方式有直接关系,用户只要掌握并使用正确的摁压方法及姿势,就能顺畅地使用该业务。即使由于错误的按压方法及姿势对通过率产生影响,造成拒识,也绝不会发生指纹识别错误的现象。不过,有极小部分人群是不适宜使用指纹支付的,如天生没有指纹,长期从事重工业工作使指纹已磨损,或因病理原因造成的手指严重脱皮、干裂、过度潮湿等。

 

 

运营商纷推手机支付业务:仍面临两大考验 2009年09月04日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莉(除署名外)

  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看电影……如果你仍只是使用这些手机功能,那就有点落伍了。发出一条短信就能支付账单;用手机也能像刷银行卡一样在自动售货机购买可乐,在车站购买车票、飞机票……进入3G时代,手机应用再次被运营商作为重点业务。

  近期,中国电信运营商相继推出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通过新的SIM卡,实现小额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中国联通推刷卡手机,方便用户交通出行;中国电信则与上海交通银行合作,推出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的新型电子支付产品等。业内直呼“手机支付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主要集中在小额支付

  “以前查询、转账等等,总觉得太费时间,办了手机银行,既省事,还能时尚一回。”家住广州海珠区的王女士认为手机支付业务让“生活方便不少”。以转账功能为例,客户不必再记忆转账对象冗长的银行卡号,只需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把钱转过去。再比如网上购物,在手机上输入订单号即可付款;手机充值,只要手机上输入数额,即可实现对本手机充值服务,而不必输入繁琐的密码、卡号等。

  “除了使用手机乘地铁、公交车外,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手机话费来买电影票、Q币、书、软件、生活用品等。”某移动服务厅客户经理李小姐告诉记者,用手机话费支付的小额购物方式正在当地年轻人中流行开来。据介绍,广东、北京、湖南三地移动手机用户还可访问移动卖吧网上商城购买更多种类的商品。目前移动卖吧与广东移动、北京移动和湖南移动都开展了手机话费支付的合作。其商品涵盖生活家居、文体户外、箱包皮具、影音书刊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均在手机用户每月话费支付限额150元以内。手机用户在商城购买商品并以手机话费完成支付后,商品会以送货上门的方式配送给用户。

  记者了解到,现今中国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多集中在便民生活小额支付方面,以便民业务提升3G用户体验。

  仍面临两大考验

  “手机支付还将被应用到更多的生活领域中,便利店购物、餐厅结账等都将有手机支付的用武之地。”易观国际分析师张亚男表示,但是目前该业务还面临两大考验。

  首先,尚未形成普遍的广为接受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的手机支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的手机支付方式,用户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用户支付账号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短信、WAP等形式利用银行卡等账户进行交易;第二种模式是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尽管这两种手机支付的形式存在已久,但是却尚未形成普遍的业内广为认同的模式。

  其次,技术层面仍存难题。目前手机支付所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用户必须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进行支付;第二种是13.56MHz的SIMPASS标准;第三种则是中国移动目前主推的基于2.4GHz的RFID-SIM。与NFC相比,后两种技术只需要更换SIM卡,不需替换手机。但是无论哪种技术实现方式,都需要对终端进行改良甚至更换,这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问题,目前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运营商手机支付也同其他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一样,存在支付安全问题。

  数据上半年手机支付业务额同比增六成

  据中国银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4亿元。目前,开通了手机支付业务的银联客户,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及缴纳、水电燃气费缴纳、彩票投注、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同时,在上海、济南、宁波等地,性能更为强大的第三代手机支付的试点应用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介绍,自中国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和移动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手机支付业务以来,该项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

  声音手机支付比网上支付更安全

  对于手机支付安全问题,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发表以下观点:安全、保密和快捷顺畅这些技术上的事情,手机支付其实比网上支付要更安全,因为手机小,供黑客施展、发挥技术优势的空间小,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手机支付安全问题不是政策该关注的主要方面,这是与基于电脑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不同的地方。

  姜奇平认为,政策引导最主要的,应集中在信用环境营造上。其难度在于,要将工业化未完成的信用任务,与信息化的虚拟任务一同完成。举例来说,手机支付的信用问题,可能出在网上、网下信用环境不完善这两类前期遗留问题上。正是由于实体空间的信用卡环境问题就没得以解决,拖累基于PC的网上支付的信用环境,所以手机现在还不敢贸然搞大额支付。

  链接

  手机支付安全小问答

  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市民较为关注的话题,这也是手机支付虽然增长迅速,但仍落后于如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邮箱等其他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网友普便提到的问题,本报整理出以下回答:

  1、问:手机卡被盗之后还可以被小偷任意支付吗?

  答:手机支付的小额支付确实不需要密码,大额支付才需要密码。即使小偷偷了手机,也用不了多少钱。而且这种服务的开通要跟客户资料绑定,就是说发现手机被偷了,可以马上禁用支付,然后换卡。

  2、问:手机丢失之后,与手机号绑定的银行账户会否受到威胁?

  答:3G手机银行通过绑定手机号和银行账号,在进行交易时使用电子银行口令卡进行身份认证,安全是有保障的,像交水、电费等,这些远程支付的账户在后台,其实卡本身是没有钱的,而是连到后台进行支付,这种情况后台账户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密码保护的。

  而且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安全,与运营商合作的各大银行在相关技术认证和单笔、日限额上都进行了严控。

  3、问:手机因为是无线技术,又没有密码,那么别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你的钱转走,也许一个人从你身边走过,他的读写器就把你卡里的钱转走了。即使加上密码也不保险,因为读写器可以自动搜寻密码,只要你呆的时间够长,密码总会被试探出来。

  答:说读写器试探密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密码都是通过空中协议的密文进行传输校验的,没有密钥是得不到密码的。

  4、问:现在的技术,并不是把RFID做到SIM卡里,而是贴在上面,从而导致更换SIM卡的时候容易把芯片剥离。

  答:现在的技术就是把RF做在SIM卡里面,而且还融合了安全芯片,除非你是芯片提供商,否则破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