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新动画:晋王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56:19
晋王朝 晋王朝是三国时曹魏王朝的丞相,晋王司马炎在接受了魏元帝的禅位后建立的。因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族刘渊所建立的汉国(前赵)刘曜所灭。公元317年,司马懿的曾孙,琅琊王司马觐之子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因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A浇怖宓郏话傥迨辍?
(一)西晋王朝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县(河南温县)人。原曹魏王朝相国,晋王司马昭的长子。史书记载: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善书法。”西晋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历尽艰辛,长期斗争得来的。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早年跟随曹操,多雄才、有谋略,深受重任。曹丕建魏称帝后,司马懿成为曹魏王朝的重臣和谋略家,为曹魏王朝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曹丕临终时,将太子曹睿托付于他。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司马懿不负重托,他率军南抗东吴,西拒蜀汉,北灭辽东公孙渊,为曹魏王朝独挡一面,立下三大功劳。魏明帝临终时,又一次托孤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消灭了曹爽集团。司马懿也由曹魏王朝的功臣变为曹魏政权的篡夺者,一切政事均由他出。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续专权,司马师继父执掌曹魏政权期间,废掉了魏帝曹芳,改立曹髦并先后平定了曹氏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反抗斗争,巩固了司马氏已篡夺的权利。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继兄执掌朝中大权。司马昭执政期间,灭掉了蜀国,同时还杀掉了不甘心当傀儡的魏帝曹髦,改立曹奂,并平定了反对他专权的各地叛乱。为取代曹魏王朝创造了条件。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父为晋王,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年号“泰始”。
司马炎建立晋朝之时,蜀国已被父亲司马昭所灭,只剩下东吴政权还在苟延残喘。司马炎决定平定东吴,以统一全国。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准备。在政治上,他采取怀柔政策,勤于政事。他大力整顿吏制,依据社会风俗,废除酷刑,协定律令,宽刑有罪。为了安定民心,在他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允许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元帝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祭田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原蜀汉后主、安乐公刘禅的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西晋时掌皇帝副车)。他还“除旧嫌,解禁锢”重新审理冤案,给邓艾等人平反;释放过去反对司马氏的旧家大族,恢复了他们的官职。第二年,他又解除了对蜀汉王室的禁锢,以上这些,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曹魏家族心理上对司马氏的恐惧,安定了蜀汉的人心,司马炎的怀柔政策与东吴孙皓的暴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又赢得了吴人的好感。在经济上,司马炎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不断下诏各地郡吏劝课农桑,强调“务农积谷”。他本人也“夙夜警戒,念在于农”。为此,他亲耕籍田作为表率,使朝廷“历精于稼强穑”。他还下诏免除百姓以往所欠的赋税,废除部曲制(私人武装),使农民有喘息机会,安心农业生产。他还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74年,他先后修成新渠、留寿、游陂三渠,可灌溉田地1500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证,为灭吴夯实了物质基础。在军事上,司马炎大力加强江北边防军力的部署,日夜操练水军,269年2月司马炎任命素有“文韬武略”之称的卫将军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领导襄阳,与吴国对峙。羊祜受命后,一方面立即占领要害之处和膏腴之地,在通往东吴石头城(今南京)200里处修筑工事,使吴军在军事和物资上处于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在他的辖区内屯田800顷,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羊祜上任之处,几乎军无现粮,到最后一年,仓内已有十年的积蓄。在

此基础上,羊祜采取以德夺人的策略,以取得吴人的好感和信任,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晋朝的亲切感和对吴国的疏远感。羊祜每次与吴人交战,总要等到日出,从来不做偷袭之举。有一次,晋军俘虏了吴人的两个孩子,羊祜不但不加以讯挞,还送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孩子的父母很受感动,不久就举家降晋。东吴有一位将军叫邓香,在晋军攻打夏口时被俘,羊祜为他亲解其缚,为了报答羊祜的不杀之恩,他率部投降。一次,羊祜带兵去巡视边境,因军粮不足,便沿途用吴境成熟的庄稼充饥,事后,立即让士兵送绢给农田的主人,以此作为代价。又如吴人打猎射中的禽兽逃入晋地,羊祜也派人捕之送还。羊祜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吴人开始改变对晋国的敌视态度,甚至有人敬称他“羊公”。以至于后来吴国的士兵公开说:“若遇晋军,便即倒戈”。与此同时,司马炎还命令征东将军卫灌都督青州诸军事、领导临淄(今山东淄博)、东莞王(山东黄县,今青岛市境,晋时置东莞国);司马柚都督徐州诸军事、领导下邳(今江苏邳州市)。
自269年7月,司马炎派羊祜到晋吴交界的荆州进行灭吴的准备工作开始到279年11月,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司马炎集兵20万,分兵六路同时进击东吴,一路镇东将军司马柚由涂中(今安徽滁州市);一路由安东将军王浑由江西(今安徽和县);一路由建成将军王戎由武昌(今湖北武汉);一路由平南将军胡奋由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区);一路由镇南将军杜预由江陵(湖北荆州市江陵县);一路由龙骧将军王浚、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大军顺江东下。以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供应军粮;太尉贾充为伐吴大将军坐镇襄阳统帅六军。伐吴战争开始后,晋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节节胜利。280年3月,东吴皇帝孙皓在众叛亲离、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开城投降。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统一后的晋国疆域东南到海,西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西南到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部、中部,北达燕山,东北到朝鲜半岛东北部。计有司、冀、党、豫、荆、徐、青、扬、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19个州,173个郡国,240余万户。以后,司马炎在父辈的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文韬武略,把统一的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使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西晋20多年近乎是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史载:“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人皆安其业而乐其事”。面对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欣欣向荣的大好河山和安居乐业的淳朴百姓,司马炎感到了一种满足与陶醉,平添出几分飘飘然的骄奢和淫逸。司马炎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生活腐化,不图进取是他的本性,在平定东吴以前,因天下尚未统一,晋朝刚建立尚未稳固,所以司马懿还能:“勤于政事,体恤于民,历以恭俭、敦以寡欲”。天下统一稳固后,他认为:“土地如此之大,万世即无虞;天下如此安定,千年而永治”。于是,当年那个以俭、约清廉著称,连车辕的青丝绳断了都要以青麻代替、御衣(官名、掌管皇帝衣服)所献雉头裘而当众焚之的司马炎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色欲薰心、尽情享乐的昏君形象。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司马炎开始大规模修建祖先的陵庙,12根巨大的铜柱全部镀以黄金,饰以明珠,所用石料都是从遥远的地方运到洛阳,耗费的民力令人惊叹。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他不仅全盘接受了曹魏(包括蜀汉的皇室皇妃)王朝的全部皇室后宫美女,还下令禁止天下婚嫁,少女一定要等经皇宫选美不中者方可嫁人,王侯将相也不例外。如镇东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等高官的女儿都被充入后宫,使后妃宫女达七八千人。灭吴后,他又将孙皓的五千妃嫔统统纳入怀抱,使后宫美女猛增到一万多人。因为人数太多,使司马炎无所适从,只能驾著羊车漫游,一些想接近皇上,一睹天颜的后妃,便在自己的门前插上竹叶,撒上盐巴,以使贪吃的羊走过自己门前能够停下。
司马炎的贪财爱钱是历代君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公开卖官,所得之钱全部归入私囊。他还把四方进贡的官物奇货放在京城独自享受,司马炎的荒淫昏庸行为,一些忠臣义士忧心忡忡。司马炎带群臣到洛阳南郊祭祀。礼毕,他问司隶校尉刘毅:“我能和汉代那位皇帝相比”?

刘毅回答说:“您可与恒、灵二帝相比”。司马炎明白,东汉王朝正是在恒、灵二帝手中毁掉的,不免为之一愣,愠怒之色随之而出,说:“我怎么会落到同恒、灵二帝相类比呢”!刘毅说:“恒、灵二帝虽然也卖官蠰爵,但所得之钱都入了国库。陛下卖官蠰爵,所得之钱都入了私家。两相比较,陛下恐怕还不如恒、灵二帝呢”。面对这样一个耿直的大臣,头脑反映敏捷的司马炎大笑说:“恒、灵二帝时听不到你这种大胆忠言,而我身边有你这样的忠臣,可见我比恒、灵二帝要英明的多”。司马炎穷奢极欲,于是,上行下效,西晋朝野掀起一股奢侈之风。朝廷中的大臣把摆阔当作一种体面的事。太傅何曾每天用饭钱一万,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何劭每天用饭钱两万。司马炎的女婿王济用人乳喂猪,每次宴会用穿绫罗的婢子百余人,持玻璃器进食。荆州刺史石崇请客,命美人劝客人饮酒,客人饮酒不尽,便以劝酒不善将美人杀掉。司马炎的舅舅王恺在司马炎的支持下与石崇比富,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布做屏障40里,石崇就用彩缎做障50里;王恺用司马炎赐给的高二尺的珊瑚树向石崇夸耀,石崇却用如意将其打碎,然后取出自家高三四尺的珊瑚树六七株让王恺挑选。一次,散骑常侍在石崇家作客,要去解手,仆人把他带去一间挂著锦绣帐幔,布置豪华的房间,见一些侍女捧著香囊站在两旁,以为是走进了内室,吓得赶紧退了出来向石崇道歉,但石崇告诉他那就是卫生间。司马炎的另一个女婿王敦也闹过一个笑话,一次,他去公主的住处解手,发现旁边有一盘香枣,便吃了,事后才知道那是为了除臭塞鼻用的,这位驸马公因此遭到宫女的嬉笑。西晋这种奢靡相尚的结果是官僚贵族为了满足荒谣奢胸的生活,竟相搜刮人民,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加剧了阶级矛盾。等到驷马炎晚年的时候,他才渐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288年,他颁布诏书想整顿吏治,举拔贤才,但为时已晚,289年11月,司马炎因纵欲过度而一病不起。290年4月驾崩,享年55岁,在位27年。
【白痴皇帝与八王之乱】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其中皇后扬艳为他生下三男三女,他们是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长子司马轨两岁夭折,次子司马衷成了实际上的长子,但司马衷是一个智力十分低下的孩子,长到七八岁还不能知书识字,爱子心切的司马炎特地请了博学多识、敢于弹劾贪官污吏,被大家公认的直臣李熹来当太子的老师,指望严师出高徒,能把司马衷培养成材。谁知司马衷是一个天生的白痴,呆傻愚钝,不堪造就。诸如“蛤蟆为谁叫”、“饥民吃肉粥”之类的笑话还有很多。司马衷的德行,作父亲的当然也有所闻,但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制度是立嫡以长不以贤,加之司马炎对皇后扬艳宠爱至极,虽然有些朝臣反对,司马炎还是在272年立9岁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数年后,司马炎又与皇后扬艳议论为儿子娶太子妃的问题,司马炎有意娶德才兼备、当朝重臣卫灌的女儿为太子妃,并提出:卫家的妇女有贤淑的传统,长的苗条美丽,皮肤嫩白,而且擅多生子。但皇后扬艳受了开国重臣时任尚书令贾充及其妻郭槐的重赂,坚持要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媳,同时又密使大臣如荀勖、冯沈等向司马炎进言,说贾充是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的世家大族,同皇家门当户对;贾充曾为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夺得帝位立下汗马功劳;而司马炎被立为太子以及当上晋帝,也与贾充的积极活动有密切关系。司马炎念及此恩,也就不好再争辩,同意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并于272年为他们完了婚。274年,司马炎的皇后扬艳病危,司马炎赶去看望,扬艳在弥留之际对司马炎说:“我叔父扬骏的女儿扬芷十分贤淑,美丽动人,你如能立她为皇后,我死也就瞑目了”。听了这话,司马炎十分伤感,流著泪一口答应了扬艳的请求。两年后,司马炎果然履行诺言,将楚楚动人、美丽纯情的扬芷立为皇后,这年扬芷18岁。扬芷的父亲扬骏本是一个小吏,最初为高陆(今陕西高陵县)县令,后为骁骑和镇军二将军府的司马(掌管将军府内的军事),根本没有升迁的机会。扬芷被立为皇后,女贵父荣,扬骏陡然官至车骑将军(掌握国家征伐),封临晋侯,一跃成为朝中要员。扬骏的两个弟弟扬珧、扬济也被提拔到将相之位。自此,扬氏三兄弟排斥忠臣,

任用阿附新贵,营私弄权,无所不为,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势倾天下,时称“三扬”。290年3月,司马炎病重,扬骏趁机将朝臣据之门外,一人独侍。4月,司马炎病死。扬骏假传遗诏,自封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很快将扬家一门亲党都安插在朝中重要位置,控制了国家的军政要职。随后,推出三十二岁的司马衷继位,称为惠帝,尊贾南风为皇后,扬芷为皇太后。8月,封司马为太子。司马衷即位后,由于是白痴,不可能处理国家军政大事,而扬骏又是唯一的顾命大臣,他根本没把惠帝放在眼里,扬骏不但住进了武帝当年朝政的太极殿,配备上百名虎贲卫队(禁军之一)为其保镖,还煞有介事的批阅奏章。5月中旬,司马炎的遗体安葬完毕,扬骏便以惠帝的名义,给自己加了太傅、大都督的头饺,并且赋以假黄钺,录朝政,百官全部听命于他一人。扬军一方面笼络人心,给朝臣每人进爵一级,一方面刚愎自用,施使严刑,朝中上下怨声载道。当时的司隶校尉傅成劝他说:“圣上谦恭,把政事委托给你,可是天下人都不以为然。恐怕你这个差事不容易干吧!像周公那样的大圣人,辅政幼年的佷子尚且有流言蜚语,何况当今圣上以32岁,远非周成王那样年幼。我看,武帝的丧事已处理完毕,你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进退问题,免得物极必反”。扬骏的好朋友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太守孙楚也劝他说:“从来没有外姓专权而有好结果的,当今宗室强盛,你不和他们共同掌政,反而内怀猜忌,外树私党,我看大祸就要临头了”。但扬骏对这些人的忠告置若罔闻,不听劝阻。时隔不久,除扬骏的族人外,其他人都渐渐与他疏远,以免将来遇到牵连。
皇帝是白痴,可以任由扬骏摆布。可皇后贾南风却不是甘居人下的善良之辈。贾后对扬骏把持朝政,独揽大权极为不满,时刻盘算著如何从扬氏家族中夺回自家的权力。此时,殿中郎孟观、李肇因扬骏一向对他们粗暴无礼,便在暗中散布流言,说扬骏要纂夺帝位,贾后知道后,立即派亲信宦官董猛去和他们联络,策划杀扬骏,废太后事宜,并派李肇去动员汝南王司马亮发兵,汝南王胆小怕事,不愿出头,李肇又去找楚王司马玮,司马玮当年21岁,年轻勇锐,欣然答应。291年2月 楚王司马玮与淮南王司马允入朝,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3月8日,在贾后的指使下,由孟观向惠帝上表,告扬骏谋反,惠帝没有主见,立即宣布洛阳城内外戒严并撤消扬骏的所有官职。随后,司马玮率四百名殿中兵攻打扬府。皇太后扬芷闻之父亲有难,急忙写了一封信射出城外,称:救太傅者有赏。不巧被贾后派出的密探拾到交给了贾后,贾后当众把信公布于众,宣称皇太后扬芷共同谋反,并以惠帝的名义幽禁了扬芷。这次政变,扬骏、扬珧、扬济三兄弟和亲信张劭、段广、李彬等都被处斩并夷灭三族,被杀的人多达数千。后来,贾后又指使他人上表,,请求废掉皇太后并将扬芷的母亲正法。291年4月,扬芷的母亲庞氏在洛阳金镛城被处死。292年2月,贾后将皇太后扬芷身边的侍从撤走,断决其饮食,八天后被饿死。至此,扬氏一族被斩尽杀绝。贾后除掉扬骏一党后,291年3月19日,惠帝召汝南王司马亮任太宰,与太保卫灌共同掌权辅政,同时封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直接掌握宫廷卫队;贾后的族党贾摸(贾后的从弟)、郭彰(贾后的母舅)、贾谧(贾后的外甥)也共同参与国政。此项安排对于贾后来讲,两个辅政大臣对她构不成主要威胁。因为,汝南王软弱无能,而卫灌只是一个文官,都好对付。主要威胁来自于掌握兵权的楚王司马玮和东安王司马繇,司马繇非常看不惯贾后的凶残,想废掉她,不料尚未行动,就被他的哥哥司马澹告发,贾后立即罢了东安王的官,接著又以他有不满言论,将司马繇废迁到带方(今越南共和国风山附近)。辅政的司马亮和卫灌对年轻气盛、凶好杀的司马玮也很不放心,觉得他难以驾驭,想夺去他的兵权,司马玮知道后大发脾气,吓的想接替他的临海侯裴楷也不敢接受任命了。司马亮和卫灌又想打发司马玮和诸王都回到封国去,司马玮于是更加愤怒,一气之下,投靠了贾后。一个叫歧盛的朝臣,原来一向跟扬骏过往甚密,但后来又帮助司马玮诛杀扬骏,卫灌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十分厌恶,打算逮捕他,歧盛听到风声,遂与司马玮合谋向贾后诬告司马亮和卫灌谋反,想废帝另立。贾后决定利用司马玮同司马亮、卫灌二人

的矛盾,除掉司马亮和卫灌。291年6月,贾后让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让他率兵诛杀司马亮和卫灌。司马玮遂令公孙宏、李肇率兵包围司马亮王府,命侍中清河王司马遐逮捕卫灌。司马亮、卫灌在这次事变中被杀。事后,贾后又怕司马玮的权势太大,对己不利而每天心神不定,这时,太子少傅张华献计说:“楚王一连杀死两位重臣,天下权利都集中到他手中,岂不危及帝、后。最好趁他权势尚未稳固,指控他擅自杀戮,将其除掉”。贾南风认为这是良策,于是又以皇帝的名义派殿中将军王官到司马玮的军中宣布:司马玮假传圣旨,杀害两位大臣,实属大逆不道,诸军将不可受骗盲从“。士兵们听了这话,一哄而散,司马玮束手就擒。最后被斩。公孙宏、歧盛也同时被夷灭三族,这次被杀者又达千人。贾南风这次一箭三雕,朝中权利完全落入她的手中。再以后的几年里,贾后在司空张华、尚书裴硕的辅佐下,维持了几年短暂平稳的政局。
贾后专权后,太子司马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也深知贾南风不会放过自己,但他认为,只要给人留下不问政事的印象,就可必免暗算,于是他每日跟左右的人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对做生意赚钱特有兴趣,甚至不出席朝会,大臣们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意见纷纷。司马虽然没有出息,但天生一付倔强的性格,贾后的外甥贾谧依仗贾后的势力,恃宠骄横,常对太子无礼,太子也以牙还牙,每逢贾谧到东宫来,他都避而不见。贾谧觉得将来太子继位对自己不利,便到贾后那儿诬陷太子说:“太子多蓄私财,结交小人,准备对付贾氏,一旦皇上去世,太子上台,就会向我们对待扬骏那样诛杀我们,废掉太后,不如及早将他除掉,另立顺从听话的人”。这话正中贾后的心病,于是,经过精心策划,299年12月,贾后以皇上召见为名,在后宫将司马灌醉,然后让人拿出早已写好的两篇条幅,说是父亲让他重抄一遍,大意是:“皇上和皇后都应自裁,不然,太子就要亲自去结束他们的生命;要其生母谢玖同时行动,不要犹豫,以防后患”。司马昏醉之中,神志不清,无力判断,就重抄了一遍。第二天,贾后逼迫惠帝召集百官开会,命黄门拿出太子写的条幅让大家看,于是太子被贬为庶人。贾后派东武公司马澹率一千兵押送司马、太子妃及三个儿子囚禁在金镛城。派治书御史刘振专门负责看押。不久,在贾南风的指使下,刘振诛杀了司马的生母谢玖、妃子蒋俊。300年正月,贾后命一黄门向朝廷自首,承认与太子同谋叛逆,指使惠帝下诏,将太子押往许昌囚禁。3月23日,贾后命太医程据配制毒药,以皇帝名义命黄门孙虑前往许昌毒杀司马。太子被废以后,担心自己被毒,常常自己做饭,孙虑见无法将毒药掺入菜中,就强迫司马服毒,司马不肯,孙虑只好用要杵将司马击毙。曾在东宫侍奉过太子的禁军头目马雅、许超得到过太子的宠爱,见太子被废,心中不平,便与殿中中郎将士猗等人密谋废掉贾后,让太子复位。他们分析形势认为,张华、裴只想保官,难以依靠;右将军赵王司马伦自从关中调回洛阳后一直掌握兵权,且司马伦性贪婪,可以争取,便去游说赵王的谋臣孙秀,孙秀说服了赵王,同时为赵王谋计说:“太子为人刚猛,若回东宫必定不愿受制于人。你向来是贾后的人,已经路人皆知,如今虽有复立之功,但太子也会认为你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己而倒戈的。太子虽不同你算旧帐,但也不会感激你,你只要略有过失,仍不免被诛杀。不如推迟行动,待贾后害死太子,你再以贾后害死太子之罪废掉贾后,这样,你不但可以免祸,还能实现你的大志”。司马伦果然依计而行。3月22日,太子在许昌被杀,4月3日,赵王司马伦就联络齐王司马引、梁王司马彤召集禁军,发动政变,将贾后及贾后家族诛灭殆尽,司马伦一下成为朝廷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司马伦掌权后,事事都借口皇帝的旨意,他把东宫作为相府,安排了一万名卫兵,四个儿子都封为王、侯,孙秀等亲信也分别封爵掌兵,文武封侯的达数千人。司马伦的行经,引起了诸王的不满,期间淮南王司马允自恃在宿卫军中颇有威,便暗养死士,打算除掉司马伦和孙秀,不想他的行动被司马伦发觉,这年8月,司马允中计被杀。同司马伦一起杀害贾后

的司马引饬被排挤到许昌。301年正月,司马伦迫不及待的强迫惠帝下诏书禅位,并将惠帝送往金镛城。司马伦的篡位,惹恼了几位亲王。晋初,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统治大封同姓王,这些宗室诸王大多拥有重兵,镇守要害之地,集军事、民政于一身,武帝死后,继位的皇帝是个白痴,稍微有点实力和野心的宗王都难免想入非非,而再他们身边的文武僚属也都想求富贵腾达,从中纵横捭阖,拨弄是非。当时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引、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都各自拥有强兵,自然不会接受赵王的篡位事实。经过一番准备,齐王首先发难,起兵讨伐司马伦,杀死了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士猗、许超等人,逼迫司马伦下退位诏书,由金镛城接回惠帝。梁王司马彤上表司马伦父子应当伏诛,惠帝随即下诏处死了司马伦和他的四个儿子。同时又下诏司马引佞朝辅政,这又引起了其他诸王的不满,河间王司马联合成都王司马用颖、长沙王司马引等讨伐司马引。司马引率兵入宫挟持惠帝与司马引激战,杀死了司马引,司马引又成了朝中最有势力的人物。于是,成都王和河间王又联合起来包围了京师洛阳,与司马引展开激战。与司马引共事的东海王司马越畏惧成都王和河间王的强盛,纠集同党拿下司马引交给了司马的部将张方,司马引被张方活活烧死。司马颖一心想当皇帝,上表惠帝要求正自己为皇太弟,经批准后返回邺城,遥控朝政。304年1月,右将军陈胗用皇帝诏书号令文臣武将讨伐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惠帝御驾亲征邺城,但司马越战败,惠帝还落入司马颖手中,以后,安北将军王浚率鲜卑兵攻下邺城,司马颖才随惠帝回到洛阳,被司马废去皇太弟的身份。在惠帝征伐司马颖期间,洛阳城被司马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凶狠残暴,无恶不作,朝野一片声讨之声。张方看洛阳无法久留,就亲自带兵闯入殿中劫持惠帝前往长安。后司马被任命为太宰,因独断专横,又引起诸王的不满,他们公推东海王司马越为盟主讨伐司马。经过一年的争战,司马越攻下长安,惠帝返回洛阳,权力归司马越之手。此后,司马越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306年11月,惠帝吃面饼中毒而死,关于惠帝为谁所害,成为千古之迷。惠帝死后,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怀帝,但朝中还是太傅司马越专权,怀帝并没有多大实际权力。
惠帝的死亡,标志著“八王之乱”的结束,这场历时十六年的大混战,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城市破坏,土地荒芜,北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加速激化了阶级和民族矛盾,西晋政权已经丧失了实际统治能力。已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见晋宗室内部互相残杀,腐败日甚,也不甘忍受晋朝贵族官僚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308年10月,匈奴族刘渊在平阳(今山西临汾)称帝,建立汉国(前赵)公然同晋朝皇帝唱起了对台戏。311年3月,东海王司马越兵死在项城(今河南沈丘),刘渊之子汉王刘聪听说司马越以死,立即率兵杀奔洛阳,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就占领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313年2月1日,司马炽被刘聪毒杀,时年30岁。刘聪进攻洛阳时,司马炎的孙子秦王司马邺也跟著逃难得人群逃出洛阳,司马邺是吴王司马宴之子,司马宴是武帝的第十二子。司马邺从小过继给武帝的三子司马柬为嗣。司马邺逃到密县时,遇到他的舅舅荀藩、荀组等人,遂又一起逃到许昌。正遇上豫州刺史阎鼎准备率部下几千人打回甘肃、陕西老家去,荀藩见阎鼎很有才能,便与他合作,合谋挺进关中,扶立司马邺为帝。恰在此时,屯兵关中的雍州刺史贾疋正要迎接司马邺进入长安,因当时怀帝司马炽还在刘聪处做俘虏,阎鼎、贾疋等人便立司马邺为皇太子。313年2月,怀帝被杀。4月,14岁的司马邺在长安宣布继位,是为愍帝。316年8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长安城中一片混乱,米价涨到二两黄金一斗,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况,司马邺见实在难以维持,于11月11日出城投降,317年12月,司马邺被刘聪毒杀,西晋亡。

【西晋皇陵】西晋共历五帝,司马伦被惠帝所杀;司马炽和司马邺被汉帝(前赵)刘聪所

杀,没有陵墓。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对其先人进行追封,祖父司马懿为宣帝,葬高原陵;叔父司马师为景帝,葬峻平陵;父亲司马昭为文帝,葬崇阳陵。加之司马炎的峻阳陵,惠帝司马衷的太阳陵共计五陵。据文献记载,西晋五座帝陵分别位于东西相连的北邙和乾脯二山两侧,山阳自东至西为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和惠帝太阳陵;山阴为宣帝的高原陵和景帝的峻平陵。311年6月,前赵国车骑大将军刘曜同王弥、石勒联军攻陷洛阳,盗掘了西晋诸帝陵墓,以后又多次被盗,现仅存遗迹。近年来,根据洛阳附近出土的西晋墓志提供的线索,已经确定了崇阳、峻阳二陵的位置。文帝司马昭的崇阳陵在今偃师市杜楼村枕头山南麓,1982年发掘,其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墓室西侧还有4座规模较小的陪葬墓,墓室空无一物。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在偃师市南菜庄北獒子山,墓道长36米,宽1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该墓也多次被盗,骨殖凌乱,随葬品已被盗尽。其墓西侧有23座陪葬墓。这些墓的墓主人应为武帝后宫的嫔妃,与文献中关于武帝多内宠的记载吻合。西晋其他帝陵尚未考出,汉末之际,盗墓风盛,故魏、晋时期提倡薄葬,不封不树,不立神道。据推测可能当初西晋帝陵就没有修筑陵垣,而是以自然的山峰、山梁代替。
西晋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峻阳陵 司马炎 曹魏丞相 236—290 265—290 世祖 武皇帝 河南偃师南菜庄
太阳陵 司马衷 司马炎次子 259—306 290—306 孝惠帝 河南偃师南菜庄
司马伦 司马懿六子 ?—301 301 赵王 被杀,无考
司马炽 司马炎25子 284—313 307—312 孝怀帝 山西省临汾市
司马邺 司马炎之孙 270—318 313—316 孝愍帝 山西省临汾市

晋王朝先祖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高原陵 司马懿 东汉丞相 179—251 宣帝 河南偃师南菜庄
峻平陵 司马师 司马懿长子 209—255 景帝 河南偃师南菜庄
崇阳陵 司马昭 司马懿次子 211—265 文帝 河南偃师杜楼村

(二)太平(赵邃)王朝 太平王朝是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建立的。赵邃,字叔和。初为西晋长安令,296年以扬烈将军加折冲将军迁益州刺史,298年到任。这时正逢晋室衰乱,遂产生割据巴蜀之意,于是他倾仓放粮,赈济灾民,以收众心,并厚待流民首领李特兄弟以为爪牙。成都内史耿滕密告于朝廷,遂与之结仇。300年11月,朝廷诏征赵邃为大长秋(皇后宫内高级官员,负责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闱,领诸宦者),成都之事交由耿滕代理。赵邃惧怕朝廷以贾后之姻亲连坐,遂派李特之弟李庠杀耿滕及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陈总,据成都反晋。赵邃玢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建元太平。第二年正月,赵邃忌李庠骁勇得人心,将李庠杀掉。李特等引军攻成都,赵邃被部下所杀,太平王朝亡。
太平王朝自赵邃300年11月开国至301年正月被部下所杀历一帝三个月。

(三)神凤(张昌、刘尼)王朝 神凤王朝是西晋义阳(河南新野)蛮人张昌建立的。张昌初为平氏县吏,武力国人,好论攻战。303年5月,惠帝颁“壬午诏书”,征荆州武勇入蜀讨李流,号称“壬午兵”。蛮、汉怨恨,乃与流民群起反抗,张昌更名为李辰,聚众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丘沈更名为刘尼,称汉朝后裔,建元神凤,建都江夏(湖北安陵)。置百官,张昌任相国。张昌起兵后,江沔百姓从之如流,旬月之间,众达3万。刘尼派大将黄林、马武、石冰、陈贞等四出攻战州郡,疆域跨荆、江、徐、扬、豫五州。同年8月,被镇南将军刘弘、大都护陶侃等击败,刘尼、张昌被杀。
神凤王朝自303年5月开国至同年8月张昌、刘尼被杀历一帝三个月。

(四)东晋王朝 东晋王朝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所建。公元316年西晋愍帝司马邺被俘前留下诏书,让镇守建康的琅琊王,西晋丞相、大都督司马睿继承王位。司马睿,字景文,生于276年。其祖父司马佃,父亲司马觐都不曾建功树业,而且又是远支(司马佃是司马懿的姬妻伏夫人所生,所以司马睿不是司马氏的嫡系),故在皇室中的地位并不显要。司马睿十五岁时袭父爵为琅琊王。司马睿的琅琊国(今山东临沂)同司马越的东海国(今山东郯城)相邻。司马越曾一度掌握西晋政权,司马睿是他的同党。这一时间,司马睿还同司马越的参军、南来的世家大族、山东琅琊(今山东费县)人王导结洛uC司马越率军北上参加宗室混战时,把自己的后方军事根据地下邳(今江苏睢宁)交给司马睿镇守,并加封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的头饺。司马睿的朋友王导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看到西晋诸王同室操戈,人民不断起义,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就劝司马睿早日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琅琊,以观天下之变,以图大业。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向司马越提出,下邳乃“四战之地”不宜防守,请求移镇建业(今江苏南京),当时掌握西晋大权的司马越和同党时任宰辅的琅琊人王衍,见北方局势恶化,也打算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作为以后的退身之地。接到司马睿的报告便欣然同意。307年7月,司马越任命司马睿洛uw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进驻建业。不久,又被进位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洲诸军事,成洛u翰n地区最高统治者。司马睿任安东将军后,立即请他的好友王导洛uw东司马,为他出谋划策。司马睿移镇江东的时候,正是北方匈奴人刘渊起兵称帝,战乱频繁之际。中原萧条,白骨涂地。处在战乱中的北方大族和流民大量南下,形成南迁狂潮。江南人看不起北方迁来的人,称他们为“伧头”意为粗鄙之人。尤其是江南大族,自孙吴以来,势力强大,盘根错节。如吴郡的朱、张、顾、陆;会嵇的虞、魏、孔、贺都是当时著名的大姓。西晋灭吴,他们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如吴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大族周率私兵为司马睿镇压平定的石冰起义、陈敏和钱绘的起兵。所谓“三定江南”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实力。司马睿初到建业,南方的世家大族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到江南一个多月,南方大族的头面人物没有一个人去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感到甚为尴尬和失望,他的朋友王导也很著急,就把他的堂兄、时任扬州刺史的王敦请到建康。王导对王敦说:“琅琊王仁德虽厚,但名望犹轻。兄威名远震,请你帮助琅琊王宏扬威德”。于是,二人商定在这年的三月三日,为琅琊王大事宣扬一番。三月三日是江南人民传统的楔节,每年的这一天,百姓们都要到水滨河畔去祭祀,求福除灾,南方的大族也要到那里聚会、游玩。307年3月3日,江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司马睿坐在华丽的轿子里前往江边,前面有威严的仪仗队鸣锣开道,声名卓著的王导、王敦和北方来的大官、名士,

一个个骑著高头大马,必恭必敬的跟在后边,排成了一支十分壮观的队伍。江东的世家大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排场,极为惊奇和震惊,感到司马睿就是北方大族要拥戴的皇帝,不能不刮目相看。于是,江东大族的头面人物顾荣、纪瞻相继出来,在路边拜见了司马睿。王导、王敦的计策是司马睿的声望大大提高。接著王导又劝司马睿说:“古代的圣君,都要招纳俊贤;现在大王草创基业,当务之急是网络人才。顾荣、贺循是江南土著大族中有名望的人,请他们出来,其他的人也会跟著来报效”。司马睿采纳了王导的意见,派王导登门拜访二人,请他们出来做官。江东大族在西晋灭亡之后,北方有胡人强大的压力,南方有流民暴动,他们感到要稳定江东的统治,就必须要与北方大族联合,建立一个能代表南北大族共同利益的政权。因而,顾荣、贺循及江东大族也靠拢了司马睿,应命出仕。317年3月。司马睿进位晋王。317年12月,愍帝被害。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改元大兴,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随司马睿同到江南的还有西阳王司马、汝南王司马宏、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司马玄,他们都是宗室藩王,而只有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凭著自己的政治才干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及长江天堑的地理、防卫条件,成功的创建了东晋政权,故当时有童谣说:“五马齐过江,一马化为龙”。
司马睿在登基得意之时,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尤其感激帮他开创基业的王导兄弟。司马睿把王导比做汉代的萧何,称他为“仲父”。东晋开国大典那天,司马睿硬要拉王导坐在御床上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是史无前例的,王导坚辞说:“太阳高悬,才能光照天下;如果太阳与天下万物相同,那么老百姓怎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这番话说得司马睿十分受用,也就不再勉强了。随后,司马睿封王导为侍中、司空、录尚书、领中书监,掌握朝廷大权。又封王敦洛u缜{刺史,统帅长江上游的江、扬、荆、襄、交、广六州诸军事,镇守武昌。王氏家族的子弟也大都在朝廷上居官。当时民间流行的谚语说:“王与马,共天下”。这真实的反映了东晋初年司马氏依靠山东王氏,山东王氏又独掌大权的政治局面。王导执政时,以宽和著称,其目地除了要结好南人,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南北世家大族自身的利益。甚至司马睿还曾对王揖u章L“请避贤路”(即让位与王敦)的表示,这个是封建社会君臣关系中所罕见的。东晋时期“君弱臣强”的局面,就是司马氏与王氏为首的各大族“共天下”的结果。东晋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政权,西晋灭亡后,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广大国土被许多少数民族贵族占领和统治。东晋初年,只有扬、荆、交、广、宁、梁、益、徐、豫、江(291年割荆、扬2州10郡置)、湘(307年割荆州10郡置)11个州,领96个郡,疆土大大缩小。北方的汉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忍受战乱、掳掠、杀戮的灾难,他们殷切盼望东晋北伐,恢复统一。东晋建立之初,上下同仇敌恺,决心要驱逐胡人,返回故土,司马睿也自称在江南是“寄人国土”,每每表示要统一国家。但事隔不久,东晋政权内部便醉心于争权夺利,沉湎于新政权带来的安逸和享乐,苟安于江南的胜形之地,对北方人民的哀号和呼唤充而不闻。尤其是司马睿,惟恐北伐不利,动摇了他苦心经营得基业。因此,他对北伐也采取了消极、冷漠、敷衍的态度,只是发发檄文而已,316年11月,汉国大司马刘曜攻破长安,愍帝被俘,当时身洛u霈酮渐q马睿得知后,躬擐甲胄,全身戎装,率师露宿,传檄四方,宣称指日北伐,为愍帝报仇雪耻。然而时隔不久,却以漕运失期、军无粮草为借口而不了了之,而将漕运令史淳、于伯作替罪羊斩首,以塞天下人耳目。317年6月,刚登上皇位不久的司马睿又一次传檄天下,宣称:“石虎敢率犬养之兵,渡黄河荼毒百姓,今派琅琊王率军三3前往讨贼”。俨然真要北伐,但事过不久,便将司马哀召回建康。
在苟且偷安之风弥漫于上层人物的东晋,真正愿意北伐的仁人志士真是凤毛麟角,而对于他们的意愿,司马睿还要极力加以限制。当时著名的爱国将领、晋范阳国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祖逖是北方的名门望族,八王之乱后期率亲党百家南迁到淮泗一带(今江苏淮安市)。

时任琅琊王的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祖逖痛心于山河破碎,社稷倾覆,百姓流离失所,到京口后就把收复中原、复兴晋朝作洛u灾v的责任。他多次上书司马睿说:“晋室之乱,实为藩王争权,自相诛灭,才使胡人乘机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胡人的残酷迫害,人人都想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豪杰志士必然踊跃响应,则失地可复,国耻可雪”。并一再请缨北伐。可司马睿根本就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又不好拒绝祖逖的请战,于是就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给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和武器,他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就这样,祖逖并不气馁,他毅然带领随他一起南迁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举起船桨,用力拍打船舷,豪迈的向大家说:“我祖逖今天过江,如果不能打败匈奴,收复中原,我就再也不回去了”。祖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打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很快就有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凭著这两千多人马,祖逖开始了北伐。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了他们停止内战,跟随他一起北伐。到320年,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正当祖逖操练士兵,扩大兵马,准备越过黄河,收复河北之时,司马睿害怕祖逖威望过高将来不易管束,就派心腹戴渊为征西将军,掌管北方司、兖、豫、冀、雍、并六州诸军事,以限制祖逖的权力,戴渊虽有才能,但气量狭小,骄傲自大。受任以后,对祖逖处处刁难,完全不让祖逖发挥作用。祖逖看到自己不再被信任,收复中原,复兴晋朝的理想在也不能实现了,心中无比忧伤和愤怒,终于病倒了。321年9月,祖逖怀著没有实现的理想,含恨离开了人间。
司马睿即位以后,不但不思北伐。他还在朝廷内部制造磨擦,致使东晋王朝几次发生内乱。王敦是北方的世家大族,王导的从兄,娶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曾任青州刺史。八王之乱后期,他散尽资财,弃青州刺史单骑回洛阳,跟随司马睿渡江南下,任扬州刺史、都督征伐诸军事、总征讨,后加封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王敦与王导同心翼戴,扶司马睿登上皇位,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司马睿即位后,拜王敦为侍中、大将军、江州、荆州牧,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市)。随著威望和权利的增强和长江上游优越的军事、经济条件,王敦开始逐渐狂妄自大起来。当时的侍中,丹阳尹刘隗对司马睿说:“荆州牧威权太盛,以后不可制,应置心腹以作准备或诛尽王氏”。司马睿也对王敦的骄横有所不满,就听从了刘隗的意见,重用刘隗、刁协、戴渊为心腹,以抵制王氏的势力,对王氏兄弟也渐渐的疏远起来。刘隗等人采用“崇上抑下”的方法维护皇室的威权,如征调大批世家大族的奴僮和依附他们的门客,以充兵役,引起了王氏大族的不满。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东晋王朝内部出现了裂痕。322年正月,王敦终于以讨伐刘隗洛uW在武昌发动叛乱,同时,王敦的党羽龙骧将军、吴兴太守也在吴兴起兵配合。王敦的军队一路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石头城(今江苏南京清凉山),守将周札开门投降,王揖uF石头城。司马睿命刘隗、刁协、戴渊等率军攻打王敦,但均大败,刘隗逃往后赵,投降了石勒。司马睿无奈,只得让百官到石头城看望王敦,并拜望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王敦辞而不就,把刁协、戴渊、周札等人杀死后,也不朝见司马睿就回武昌去了。以后,王敦便在武昌遥控朝政,为所欲为,四方贡品多入其家,将相大臣悉出其门,兄弟子皆居要害,总之,朝廷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王敦兄弟手中。司马睿眼睁睁的看著王敦飞扬跋扈,逼辱朝廷,却又无可奈何,他没有平定王敦之乱的才能,终于忧愤成疾,于322年11月抱恨死去,时年47岁,在位7年。史称元帝司马睿“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这是对司马睿公正的评价。

(五)楚(桓玄)王朝 桓玄,一名灵宝,字敬道。东晋僬国龙亢(今安徽淮远县龙亢集)人,东晋时大司马、南郡公桓温之子。桓玄祖孙三代都在朝廷为官,祖父桓彝初为荆州主簿(主管府内众事),后至尚书吏部郎(掌管图书、奏章、起草文书之主官),与王导、卫将军庾亮、江州刺史温峤等深受明帝司马绍(东晋第二位皇帝)亲待。父亲桓温娶明帝之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徐州刺史。穆帝(东晋第五位皇帝)时,桓温率兵灭掉了十六国之一的成汉政权,给东晋王朝立了大功。以后,桓温又多次北伐取胜,曾一度收复洛阳,并多次建议朝廷移都洛阳,但东晋朝廷无志北还。哀帝(东晋第六位皇帝)时桓温被加授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 赫的官饺,成为东晋最有势力的人物。桓温曾挟持、专权了东晋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四代皇帝。随著权力的增加,桓温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曾说:“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也应该遗臭万年”。但他还没付诸行动,就病死在建康。
桓温死后,五岁的桓玄继承了父亲南郡公的爵位。青年的桓玄长得相貌奇特,英俊潇洒,而且知识广博,长于文章。他常以自己的门第、才识为荣,并以豪杰自居。但朝廷因为其父曾有过不臣迹象,所以对他有意压抑,因此到392年他23岁的时侯,才当了个太子洗马(太子出门前执掌仪仗队)这样一个很不吃香的官。后来虽补了个缺,出京当了一个义兴太守,但他仍然郁郁不得志。有一次,桓玄去当时的权臣,孝武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的府上做客,正赶上司马道子喝醉了酒,司马道子醉眼朦胧的当著许多人的面问桓玄:“桓温晚年想做贼,是何缘故”?弄的环玄伏在地上浑身冒汗,狼狈不堪,从此,环玄对司马道子恨的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不久,他登上高处,看著眼前浩荡的太朔,回想起父亲是何等得显赫,如此高门元勋,如今竟受世人毁谤、侮辱,不由得感慨万分,长叹一声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辞官回了南郡自己得封国。南郡,先秦时为国地,秦时始置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东晋时辖江陵、编、当阳、华容、若、枝江、旌阳、州陵、监利、松滋、石首11个县,隶属荆州。南郡是桓氏世代盘踞的地方,桓玄回到江陵后,开始整顿兵马,等待时机。他在江陵为所欲为,当地的百姓都很怕他,就连荆州刺史殷仲堪对他也要退让三分。司马道子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同母弟。孝武帝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谢安曾感叹他的聪颖精明不亚于其父简文帝。孝武帝十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中书令谢安的辅佐下,也颇有些作为。然而他沉溺于酒色,经常长醉不醒,醒后过问政事的时候也很少,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司马道子处理。这样,司马道子恃宠骄恣,结党营私,势倾内外,许多人都来巴结他。司马道子也特别爱喝酒,整日于孝物帝在宫中饮酒作乐,把政事又托付给了他的心腹王国宝。司马道子常常喝的烂醉如泥,丑态百出,平日里对皇帝也缺乏尊敬。司马道子的所作所为,孝武帝也耳闻目睹,但碍于手足情分,下不了废黜的决心。于是,他开始重用皇后的哥哥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郗恢、卫将军王等人,以制约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引用自己妃子之兄王国宝及其弟王绪等人为心腹,朝廷内部分为两股势力,兄弟俩开始矛盾起来。
396年9月,孝武帝被张贵人所杀,他的长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安帝。晋朝的奠基者司马懿和创建者司马炎都是以谋略著称于世,但他们的后代却偏偏出现了两个白痴,一个是西晋的惠帝司马衷,一个就是东晋孝武帝的儿子安帝司马德宗,这可能是天意吧。司马德宗比司马衷更为过之,他从小痴呆,口不能言,不能分辨冷暖饥饱,日常生活全凭他的弟弟司马德文照顾。这样一个痴呆皇帝连自己都不会管更别说要治理国家了。因此,国家政事都委托给了司马道子。孝武帝王皇后的哥哥王恭被重用以后,这时以势霸一方,他也想有所作为,无奈一直被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排挤、压制。孝武帝死后,他对司马道子在朝中胡作非为很是不满,而司马道子对他也是有忌惮、又愤恨,两人都视对方为心腹大患。司马道子贵为皇

族,树大根深;王恭是外戚,一时难以除去司马道子。而作为司马道子心腹的王国宝并没有什么靠山,只是为虎作伥,而且臭名远扬,拿他开刀以反对司马刀子是为良策。于是王恭打著“清君侧”的旗号,历数王国宝的罪状,于397年4月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联合起兵讨伐王国宝。司马道子无力反抗王恭和殷仲堪的军队,只得杀了王国宝和王绪,请求王、殷退兵。第二年,王恭又以讨伐王愉(王国宝的异母兄、时任江州刺史)、司马尚之(司马道子的恣议参军)为名反晋,殷仲堪、扬期(荆州司马、南郡相)、桓玄也起兵响应。这次司马道子没了主意,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他的儿子司马元显,自己则每日饮酒作乐。于是,司马元显自任征讨都督,讨伐王恭。王恭一向自负,他起兵讨伐王国宝全仰仗兖州司马刘牢之,但他又以自己的私兵监控于他,刘牢之因此怀恨在心。司马元显知道此事后,便派人去说服刘牢之并许诺事成之后将王恭的位子授予他,于是刘牢之战前倒戈,杀死了王恭。在王恭讨伐王国宝的过程中,桓玄崭露头角。397年王恭派人与殷仲堪联络起兵讨伐王国宝,桓玄得知后,巴不得天下大乱,他才能一显身手,便极力劝殷仲堪与王恭联合起兵,同时趁机招兵买马,树立亲信,发展自己的势力。王恭第一次起兵,他积极响应并乘机向朝廷请当广州刺史,司马道子怕他在荆州还会造事生非,便顺水推舟让他当了广州刺史。桓玄当了广州刺史,却不离开荆州。王恭死后,桓玄与殷仲堪、扬期回师寻阳(今江西九江)主盟抗拒朝命。之后,三人又相互猜忌,勾心斗角。399年荆州大水,桓玄乘机袭击江陵,杀了殷仲堪和扬期,平了荆、雍二州,占据了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
398年,在朝廷争斗的同时,司马元显征发各郡佃户充当兵役,引起民愤,东晋琅琊人孙恩率众攻打会嵇,杀会嵇太守王凝之。会嵇、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八郡百姓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十几天之中聚众数十万。桓玄利用朝廷与孙恩征战之时,将势力向东逐步伸展到芜湖、当涂一带,直逼建康。这时的桓玄以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兵势强盛。司马元显知道,不除掉桓玄终为祸患,于是刚刚平定了孙恩起义,就派兵征讨桓玄。402年正月,司马元显以刘牢之为前锋,司马尚之为后部,亲率大军西征桓玄。刘牢之一向讨厌司马元显,他担心灭了桓玄,司马元显更加骄横;又怕自己功劳越大,越被元显所不容。因此打算借桓玄之手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找机会灭掉桓玄,此刻他不愿与桓宣交手。恰好这时桓玄派了刘牢之的本家舅舅何穆来说降,牢之之子刘敬宜,外甥何无忌和参军刘裕等人极力反对,但刘牢之主意已定,还是投降了桓玄。解决了东晋唯一拥有强兵可以与之抗衡的刘牢之以后,桓玄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进到建康城下。司马元显退往宫中被活捉。桓玄进入建康,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桓玄大权独揽,杀了司马元显和司马尚之等人,将司马道子发配到安成郡(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桓玄执政后,一度黜奸佞,擢贤才,使京师百姓稍感安稳,认为可以过一段安定的日子。桓玄颁布了一系列政令,但往往是朝令夕改,使百姓无所适从。皇帝是白痴,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当时。三吴一带发生大饥荒,户口减半,有的郡县甚至荒芜人烟,富人也往往是穿著绫罗、捧著金玉全家饿死。连安帝司马德宗也经常受冻挨饿,而桓玄对这些均置之不理。因此,朝野内外很快就对桓玄大失所望。而这时的桓玄,却在加紧僭位的步伐。403年9月,在亲信大臣的劝进下,桓选让安帝册命自己为相国、楚王、加九锡,并让安帝下诏对他实行天子待遇,封他的妃子为王后,世子为太子。11月,桓玄的亲信卞范之将拟好的禅位诏书扶著司马德宗的手让他抄写,之后,将他带到大殿上,由司徒王谧捧出玉玺,宣布禅位。12月 ,桓玄正式称帝,建国号为楚,改元永始。
桓玄称帝后,对白痴皇帝还是不放心。他把晋室的太庙迁到琅琊国(今江西开阳县);将穆帝何皇后及司马德宗的弟弟驷马德文迁到司徒府;将安帝降为平固王(今江西兴国县);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今江西吉水县)。以后又把安帝迁往寻阳(今江西九江)。当了皇帝的桓

玄也学前人的样子,亲临听讼断案,但他却不分罪行轻重,一律释放。外出时,遇到行乞的人,还常常给点吃食,以示新皇帝的恩惠。他对奏事的官吏特别苛刻,如发现奏章中有一个字不合字体或修辞有误,他一定要加以纠正,以显示他的聪明。一次,尚书回答诏书时,误将“春”(搜:搜查的意思)写为”春菟”(兔:一年生草本植物),凡是经手这件事的人都被降了级。桓玄小事做的如此细致,大事却一点也不抓,当然他也不知如何处理,致使许多奏章堆积在找桌上。他还特别爱好游猎,有时竟一天外出数次。桓玄的种种作为,使得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桓玄称帝以后,另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人,桓玄的从兄、时任徐、兖二州刺史桓修的参军刘裕站出来,他同其弟刘道规(时任徐州从事),刘毅和何无忌(时任扬州从事),檀凭之(时任东莞太守),诸葛长民(时任桓玄参军)等人密谋,以讨伐桓玄、恢复晋室为名起兵。404年2月,刘裕与何无忌率百余名起事杀了徐、兖二州刺史桓修,占领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同一日,孟昶、刘毅和刘道轨等人率数十人杀了青州刺史桓弘,占领了广陵(今江苏扬州)。刘裕又派刘毅去杀了豫州刺史刁逵,占领了历阳(今安徽和县)。然后,传檄四方,讨伐桓玄。桓选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等去京口抵御。3月初,刘裕在江乘县(今江苏句容县境)亲执长矛,冲入敌阵,杀了吴甫之,又南进罗落桥斩了皇甫敷。桓玄听说二位将军出师不利,急忙挟迫著司马德宗和东晋皇室沿长江西逃到江陵。刘毅、何无忌率军西追,与桓玄在桑落州(今江西九江境)和峥嵘州(今湖北武汉境)打了两次大仗,桓玄大败。眼看大势以去,桓玄便把司马德宗抛弃在江陵往四川逃跑,404年5月至枚回州(今湖北江陵境)时被叛将益州都护冯迁所杀,时年36岁,在位一年。一个月后,桓玄的从兄桓谦和桓玄的佷子桓振率军重新攻破江陵为桓玄举哀,谥为“武悼皇帝”。随后,桓谦继桓玄为楚帝,改元天康,流亡在益州、梁州一带。408年,桓谦被刘道规击破被杀,楚亡。
【恭帝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是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也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母亲陈旧女以美色和善歌舞被孝武帝选入宫中,拜淑媛,生下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司马德文虽然生长在帝王之家,但少有皇族的娇纵,暴躁、傲慢,而是善良忍让,恭敬谦虚,从小就颇得父母喜欢,因为恭谦他也被世人所称赞。他的哥哥安帝是个白痴,口不能言,也分辨不出天气的寒暑变化和饥饱。但司马德文并没有嫌弃安帝,而是细心照顾,无微不至,并且一直追随左右,直到安帝被害前,他还亲自为安帝尝食物的冷热;天气变化,为安帝试穿衣服体会暖凉;安帝生病,他又侍奉于床前,使安帝过的比较安逸。可以说,安帝的一生,全仗其照顾,如果没有他的照顾,安帝恐怕活不了那么久。桓玄称帝,安帝被迁往寻阳,他随同前往。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挟安帝败走江陵,司马德文并没有因为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弃安帝而去,仍然追随左右。桓玄被杀,刘毅等认为大局以定,没有乘胜追击桓玄余党。桓振趁机起兵,攻陷江陵,兵至安帝行宫,桓振骑马执戈,再阶前准备杀安帝,并瞪著眼楮质问安帝:“我们家族有什么负于国家的,你要把我们斩尽杀绝”?安帝不会说话,司马德文代答到:“这难道是我们兄弟的意思吗”?桓振听后认为确实有理,于是下马拜见安帝然后离开了行宫,使安帝又躲过了一次灾难,得以保存性命。
刘裕起兵杀了桓玄,功高声显,权力逐渐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安帝虽被迎回京师,但实际上只是个傀儡而已。不过,刘裕确实是一个较有才干的人。桓玄出身于世家大族,豪强连手,取得政权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刘裕出身寒门,毫无根底,特别是在东晋士族地主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寒族要想有所成就,要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刘裕执政后,他以自己作典范,威禁内外。他下令禁止豪强地主隐匿户口,会嵇地主虞亮隐匿千余人,被他处死,以后豪强肃然,没有人敢违抗禁令。刘裕东征西讨,伐桓玄,复晋室,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后又灭南燕、后秦,在地主阶级中树立起较高的威望,取代东晋的条件日趋成熟。司马德文

生长于帝王之家,对刘裕之心自然有所体查,因此更是片刻不离安帝,使刘裕派去谋害安帝的人总是没有机会。直到司马德文有病出宫看病,才被刘裕的亲信王韶之把司马德宗用衣服勒死在东宫。东晋王朝失权以后,以司马德文之力保护安帝免遭毒手,确实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但其忠心可见一斑。安帝从小痴呆,司马德文若有野心取而代之,是比较容易的。而他却照顾了安帝的一生,可见其善良、敦厚。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皇室中,象他这样不争权夺利,照顾一个白痴一辈子的人,还是不多见的。在人们心目当中,司马德文是一个贤王,他常为东晋的国祚担忧。在藩国时,他曾让随从做射马的游戏,有人对他说:“马是皇族的姓,你自己射杀它,是不吉利的”。他听后马上醒悟,非常后悔,就再也不玩这种游戏了。但是,眼看东晋王朝就要倾覆,他自感无力支持,便在佛教里寻求一点精神上的安慰。他铸钱千万,用来布施。又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金身佛像,步行几十里,亲自到瓦官寺把这尊佛家圣物迎接到洛阳,以示诚心。司马德文本来就善良,信了佛教以后,更怀仁慈之心,常被大家称道。由此看来,司马德文是一个精神空虚、无所作为的亲王。孝武帝在位时,司马德文被封为琅琊王。以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司徒等职。司马德宗即位后,被升为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时,进位太宰。桓玄称帝后,被降为石阳县公,与安帝一起居住在寻阳。桓玄被杀,又恢复为琅琊王,后领徐州刺史、拜大司马。416年,安帝下诏书,赞扬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鼎立辅佐,德高望重。因而许多贤士都慕名而来,聚集在他的门下,一时间他的手下人才鼎盛。当时的太尉刘裕也赞扬他为人谦虚恭敬,礼贤下士。关于司马德文在世时的政绩,史书上记载的并不是很多,但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当时他勤于政务声望很高。只是大权在刘裕手中,他无法发挥才干或者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这一年秋天,刘裕为争取政治资本,北上讨伐后秦姚泓。司马德文自动上疏要求随军前往洛阳,修复西晋皇帝的陵墓,直到消灭了姚泓,才回到京城。
418年冬,刘裕害死了安帝,假传遗诏,让33岁的琅琊王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恭帝。皇帝贵为天子,万人敬仰,司马德文登基以后,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整日闷闷不乐。因为他在安帝身边多年,早已看出大权旁落,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当初,桓玄败死,桓振在马上质问安帝,司马德文代答的话,就充分透漏出他的无奈。现在,他身为皇帝,却无法掌握朝政,还是任人摆布,每当想到此处,司马德文不胜悲哀。其实,刘裕窥视帝位已久,只是相信当时流传的一句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安帝父亲孝武帝司马曜的字,意思是说,昌明之后再有二帝东晋就完结了。为了应这句谶语,刘裕才让司马德文继位。恭帝即位后,,刘裕加快了篡位的步伐。419年12月,他让恭帝下诏,宣布对他实行特殊待遇,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其实就是天子待遇。刘裕想让恭帝禅位,但不便直说,一天,他召集群臣聚宴,对大家说:“桓玄篡位,我首先倡导举义兵反对桓玄,兴复了晋室,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功成名就。现在我的年纪大了,受到的尊敬和待遇都非常高,但物极必反,势必不能得到长久的安宁。我现在想奉还爵位,告老还乡”。群臣并没有明白他得意思,只是一再对他歌功颂德,极尽奉承。到了晚上,宴席散了,中书令傅亮回家后,猛然醒悟,知道了刘裕的意思,马上连夜觐见刘裕。见到刘裕后,傅亮只说了一句话:“我想暂时回到京都”。刘裕理解他的意思,很是高兴,问:“需要几个人护送”?傅亮说数十人足够,然后即刻出宫。傅亮到了建康后,逼迫恭帝禅位。恭帝生长于权利斗争的中心,对政治变换非常熟悉,他早已洞察到刘裕的篡位之心。他冷静的分析了局势,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禅位,与其做无效的反抗,必然丢掉性命。因此,当傅亮拿写好的禅位诏书送到他面前时,他欣然同意。司马德文对身边的人说:“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了天下,后来又被刘裕延续了近20年,今天的事,是我心甘情愿的”。420年夏,恭帝退位。刘裕并没有马上登基,而是假惺惺的谦让。他的亲信让群臣联名上书要求他即位,以示众望所归,刘裕才答应,改国号为宋。东晋

亡。
刘裕即位后,把恭帝降为零陵王,皇后褚灵媛降为零陵王妃,让他们居住在秣陵县(今江苏南京江宁区报恩寺),由将军刘遵考带兵防卫。尽管如此,刘裕仍视恭帝为眼中钉,想把他置于死地。因为刘裕出身寒门,东晋政权本来是士族地主阶级把持,恭帝虽然无权,但朝中还是有人拥护他,留下他终为祸患。张伟是恭帝的亲信,深得恭帝信任。于是,刘裕交给他一瓶毒酒,命他去毒死恭帝。张伟是个忠君正直的人,拿到毒酒他叹息道:“毒死君王以求生,还不如死去”,在路上自己将毒酒喝下。太常褚秀之,侍中褚淡之都是褚皇后的弟弟,刘裕指使他们,但凡恭帝的后妃生了男孩,就秘密杀掉。恭帝退位后,深知宫廷险恶,常担心自己被害,因此凡事小心谨慎,他与褚皇后生活在一间屋子里,自己煮饭,一切饮食都出自褚皇后之手。刘裕的人一时找不到机会杀害恭帝。421年,刘裕让褚淡之兄弟去探望褚皇后,把褚灵媛引到另一间屋子说话,这时候,一些士兵破墙而入,让恭帝喝下毒酒。恭帝不肯,说:“佛说,自杀的人转世不能投胎做人”。于是士兵就用被子闷死了恭帝。这年,恭帝36岁。恭帝死后,刘裕还故做姿态,率百官在朝堂上致哀。自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在刘裕以前,禅位的皇帝虽然很少有保全性命的,但他们都是自生自灭,刘裕开了杀死禅位皇帝的先河。
东晋王朝自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开国到恭帝司马德文420年禅位刘裕,共历11帝,104年,加之司马炎创建的西晋历5帝,52年。两晋共历16帝,156年。

【东晋皇陵】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晋有11个皇帝,除废帝司马奕被黜为海西公,死在吴县市外,其余10帝均葬在今南京城内外。据唐《建康实录》记载和考古发现,自南京市区晋建康城西北的鸡笼山以东至钟山(紫金山)南坡为东晋皇陵区。东晋皇陵的选择,受相墓术和堪舆术的影响,讲究“望气”和“风水”,一般都背依山峰,面对平原,方向视地形而定。陵前石刻在平地上,与陵墓有很长的距离,往往不在一条中轴线上,神道多呈弯曲状。陵墓多在山腰凿岩为坑,再用砖石建墓室、墓道,然后填土夯平。东晋皇陵不起坟。东晋皇陵分东西二陵。晋西陵在今南京市城中心,因在晋皇城(今台城遗址)之西而得名。据史载,晋西陵在今北极阁以西至鼓楼交通岗一带。又据《晋书》和《建康实录》载,元帝司马睿的建平陵、明帝司马绍的武平陵、成帝司马衍的兴平陵、哀帝司马丕的安平陵,均在鸡笼山之阳,不起坟。又说,四陵距上元县(今江宁区)城九里,现朝天宫至鸡笼山、鼓楼岗正好是九里。1972年4月在南京大学北园发掘出来一座东晋大墓,据考证为四陵之一。晋东陵在今南京市城东,钟山以南,因在晋皇宫以东而得名。康帝司马岳的崇平陵、简文帝司马昱的高平陵、孝武帝司马曜的隆平陵、安帝司马德宗的休平陵、和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均在钟山之阳,因不起坟,各陵的确切位置很难确认。1961年11月,南京市文管会在太平门内富贵山南坡发现一块石刻,上书“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十一月乙己朔七日辛亥晋恭帝之玄宫”。1964年又在距恭陵石刻处西四百米发现一座东晋大墓,据考证为安帝的休平陵。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在长江边上的幕府山南麓。1961年发掘。

东晋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建平陵 司马睿 司马懿曾孙 276—322 317—322 中宗 元皇帝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武平陵 司马绍 司马睿之子 299—325 323—325 肃宗 明皇帝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兴平陵 司马衍 司马绍之子 321—342 326—343 显宗 成皇帝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崇平陵 司马岳 司马衍之弟 322—343 343—344 康皇帝 江苏南京钟山西南

永平陵 司马聃 司马岳之子 343—361 345—361 孝宗 穆皇帝 南京江宁区幕府山
安平陵 司马丕 司马衍之子 340—365 362—365 哀皇帝 南京江宁区鸡笼山
司马奕 司马丕之弟 342—386 366—371 废帝 江苏吴县市
高平陵 司马昱 司马浚之子 320—372 372 太宗 简文帝 江苏南京钟山西南
隆平陵 司马曜 司马昱之子 362—396 373—396 烈宗 孝武帝 江苏南京钟山西南
休平陵 司马德宗 司马曜之子 382—418 397—418 安皇帝 江苏南京钟山西南
冲平陵 司马德文 司马曜之子 386—421 419—420 恭皇帝 江苏南京钟山西南

楚(桓玄)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桓玄 安帝丞相 369—404 403—404 楚王 武悼帝 安徽怀远龙亢集
桓谦 桓玄堂兄 —410 404—408 楚王 天康帝 被刘道规所杀

(六)建康(司马保)王朝 建康王朝是晋宗室司马保建立的。司马保,字景度,司马懿之孙、南阳王司马模之子。司马模初封平昌公,307年授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镇关中。311年,前赵攻陷长安,司马模投降被杀。这时司马保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上(甘肃天水)。司马模死后,司马保自号大司马,承制置百官。313年,愍帝司马邺即位,任为右丞相、侍中、都督陕西诸军事,进位相国。319年4月,司马保在上自称晋王,建元建康。320年5月被部下所杀,建康王朝亡。
建康王朝自司马保319年开国至320年被杀历一帝一年。

(七)凤凰(李弘)王朝 凤凰王朝是东晋广汉(甘肃文县)人李弘建立的。370年8月,李弘诈称是成汉王朝归义侯李势之子,与成都人李金银(又称李金根)聚众万余人反。李弘自称圣道王,建元凤凰。同年9月,益州刺史周楚派其孙、梓潼太守周征讨,李弘、李金银战败被杀,凤凰王朝亡。
凤凰王朝自开国到灭亡历一帝一个月。

(八)蜀(谯纵)王朝 蜀王朝是晋巴西南充(今四川南部县)人谯纵建立的。谯纵初为益州刺史毛璩安西府的参军。403年,东晋桓玄篡位,朝廷大乱。405年,时任征西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益、梁、秦、凉、宁五洲诸军事的毛璩率军前去救驾,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毛璩返回成都平叛,谯纵诱其部下兵变,毛璩被杀。谯纵自称成都王,建立政权,史称“蜀”。蜀国的统治区域为今四川绵阳、成都、彭山以东,重庆、奉节以西。谯纵建国后,经常派兵侵扰东晋,威胁荆楚。朝廷曾于408年派大将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因粮食吃尽和疾疫而还。413年,东晋太尉刘裕派西陵(今湖北黄冈)太守朱龄石为元帅,统军征伐,7月攻占成都。谯纵弃城出走,投其部将谯道福处,谯道福不纳,遂自缢死。
蜀王朝自谯纵405年称帝至413年自杀共历一主,九年。

第十章 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是自公元304年起西晋王朝行将灭亡之时,与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同时并存、中国北方和西北一带先后建立的24个地方割据政权的统称。因为这些割据政权大多为北方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匈奴族(晋时分布在今甘肃、青海一带)、羯族(晋时分布在今山西榆社一带)、鲜卑族(初分布于内蒙古鄂伦春族大兴安岭一带,后陆续进入黄河流域,鲜卑族有许多分支)、氐族(晋时分布在今陕西扶风、甘肃天水一带)、羌族(晋时分布在今甘肃临潭、岷山和四川松藩、茂县一带)等五个少数民族所建,而且这些国家大都有国史传世。北魏时东清河郡(今山东平原县)俞县人崔鸿将其中的十六个国编撰成《十六国春秋》一书,共一百零二卷,故后人将这一时期称为十六国或五胡十六国。
西汉以至魏晋,为了便于控制,也为了补充兵源和劳动力。朝廷经常通过强制或招引,使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相继内迁。西晋时,西自今青海、甘肃,东经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以至辽宁,南到河南,都有少数民族与汉人错居杂处。这些少数民族,除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和青海、甘肃的氐族、羌族外,大都是由原住地迁来。早在晋初,由于晋政权和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剥削,也是由于少数民族的权贵为谋求恢复他们在本族中以失去的权位、满足他们的掠夺贪欲,以民族形式组织起来的暴动甚至战争不断发生。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但晋王朝的皇帝们自司马炎以后,大多为昏庸之辈,无治国能力,致使所封同姓诸侯王各自拥有重兵,朝廷重臣和诸侯王之间争权不断,终于酿成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战乱由宫廷扩散到地方,混战使人民生灵涂炭,同时也削弱了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在诸王混战中,他们又利用少数民族贵族的兵力,造成了匈奴、氐、羯、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从304年巴氐族李雄和匈奴族刘渊分别建立政权开始到439年北魏灭掉北凉止的一百三十六年间,中国北方和西北先后建立了24个割据政权。他们分别是:匈奴族建立的前赵、北凉和夏国;羯族建立的后赵国;鲜卑族建立的前燕,吐谷浑、代、段、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和宇文国;氐族建立的成•汉、前秦、大凉、仇池国;羌族建立的后秦和丁零(初分布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西晋时部分南迁到今山西、河北一带)族建立的翟魏国;汉族建立的冉魏、前凉、西凉、北燕。其中,吐谷浑、冉魏、代、段、西燕、翟魏、仇池、宇文国不在十六国之内。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同时又是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由于各民族统治者的压迫和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但被破坏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的时期又有所恢复。西南、西北、东北几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还有所发展,被破坏了的传统文化保存了下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吸收了西部和北部各民族的文化,甚至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经过这场动乱,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进一步接受成熟了的封建制度,有的由家长奴役制进入封建社会。各民族的成员也都按照各自的阶级成分,逐渐与汉族的地主或农民两大阶级融合。136年间,有的种族名称基本上已经消灭,如匈奴、羯、巴氐、河西(今甘肃)鲜卑、丁零族等都成为汉族的组成部分。
本篇以建国的时间为序,分别介绍十六国的开国君主和皇室陵墓。十六国各政权建国时间大都很短,且当时战乱频繁,加之民族关系各族丧葬习俗各不相同,故这一时期的皇陵数据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均很少。本篇据史载和近年的考古发现简单介绍。

(一)成汉王朝 成汉王朝是十六国时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族人李雄建立的。李雄,原籍在晋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渠县),是商朝巴国首领廪君的后代。215年曹操攻破汉中,其先祖降魏,率家族内迁到略阳。298年,关中地区连续几年闹饥荒,陕西、天水、武都、南安、阴平、略阳六郡十几万人逃荒到蜀地(今四川成都平原)。其中,李雄的父亲李特和李庠、李流兄弟三人也带领本族的饥民一起逃往蜀地。李特兄弟为人豪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路上,流民中有挨饿、生病、无家可归或走投无路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济、照顾他们。流民们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这样,来投奔他们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大。蜀地当年年景尚好,又远离中原司马氏王族的战乱,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们进入蜀地以后,就分散到各地靠给富人帮工干零活来养活自己。李特兄弟及家族也在绵竹这个地方安顿下来。这些来蜀地的人中有不少是同族、同乡,他们在漫长的逃荒途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现在分开了,但彼此之间还保持著连系,并有一定的来往,由于人多,他们在蜀地社会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看的势力。300年,益州刺史赵谇反晋自立,被随从所杀。次年,朝廷派罗尚到成都任益州刺史。这时,浊泽(今河南临颖)地区爆发了王伦、王处穆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这次起义很快就被赵王司马伦镇压下去,但他在百姓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罗尚到任不久,很快就发现李特这些人不好管束,担心有一天他们也会犯上作乱,便派人通知李特,限定他们七月前必须离开蜀地。更为可恶的是,罗尚见李特他们经过两三年的艰苦劳动,一些人手头有些积蓄,竟下令在蜀道流民回乡的路上设立关卡,企图抢夺流民的财物。
流民们听说官府要强迫他们离开蜀地,想到回去以后也无法生活,七月份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流民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向李特诉苦,并让他代表大伙去向官府求情。一是请官府收回驱赶流民的命令;二是实在不行,也要把限定的时间延长到冬天。于是,李特代表流民几次到官府求告,都遭到罗尚的严厉拒绝。以后到李特这来打探消息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总数达几万人。李特在自己的驻地设了一个大营,以收容到这里打探消息的流民。他的弟弟李流也设营收留了几千流民。后来,李特又派使者阎徭去见罗尚,再次要求延缓遣返时间。到了成都,阎徭见到大批士兵正在刺史府修筑营寨,一队队兵马南来北往,显出大战临头的样子。阎徭遽到罗尚说明来意,罗尚说:“我已经准许延期遣返流民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就是了”。阎徭饬坦率的对罗尚说:“大人听了下面人的坏话,也许不会放过流民,但我想提醒大人,不要小看了老百姓,他们看起来很软弱,众怒难犯,你要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恐怕对你也没好处”。罗尚说:“我怎么会骗你呢,你就把我刚才讲的话对他们讲就是了”。阎徭回到成都,把在成都见到的情况和罗尚的话告诉了李特,并提醒李特说:“罗尚虽这么说,可他没安好心,我们不能相信他,要预先准备才好”。李特也怀疑罗尚的话不可靠,听了阎眼的话立即把流民组织起来。流民们拿起棍棒刀枪,排好阵势,准备抵抗罗尚的进攻。不久,罗尚果然率领晋军三万人攻打李特,晋军刚进流民营地,预先埋伏的流民就杀了出来,这些没有退路的流民勇猛无比,以一当十。晋军没有料到流民早有准备,一时被流民杀的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流民们杀退了晋军,知道朝廷不会罢休,就请求李特为他们做主,领导他们抗击官府。李特被大家推举为镇北大将军,李特的弟弟李流为镇东将军,一些有威信的流民也被推举为首领。他们整顿兵马,军威大振,没有几天,就攻下了成都附近的广汉城,赶跑了那里的太守。李特的起义军进了广汉,打开了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李特还学汉高祖刘邦的样子,宣布约法三章。流民们在李特的领导下,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的拥戴。不甘心失败的罗尚。联络了各地的地主豪强,袭击起义队伍,他们还把粮食藏起来,企图用饥饿来消灭起

义军。在粮食缺乏的日子里,起义军用草根树皮、野山芋来填饱肚子继续与晋军战斗。303年,李特因骄怠无备,被罗尚联军袭杀。
李特死后,李特的弟弟李流继领起义军,将罗尚围困在成都。后听说朝廷的援军要来,李流准备投降,李特的儿子、时任前将军的李雄坚决不同意,他同表兄李离率军出击,击败了朝廷的援军,并一举攻下郫城(今四川郫县)。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李流对佷儿李雄刮目相看,把军权全部交给了李雄。后起义君又得到了青城山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的支持,获得了足够的粮食,起义军复又振兴,声势更加浩大,蜀地人民也起来响应起义军。303年9月,李流病逝。李雄自称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了成都。304年10月,李雄称成都王,建元建兴,都成都。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建元晏平。建国伊始,没有什么章程,不少大臣经常为争官位高低而闹的不可开交,李雄采纳了尚书令阎瑶的建议,建立了百官制度,才平息了这场闹剧。虽然没有人再争官了,但是财政入不敷出,李雄便默认部下可以卖官,但卖官的门一打开,李雄又发现弊病太多,于是又严禁卖官。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李雄开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并适当减轻租调赋役,规定每个男丁每年交3斛谷子,女子交纳一半,有病的交四分之一,每户交绢数丈、交锦数两,几年之后,实力大大增加。314年,汉中的扬虎和梁州的张成先后投奔了李雄,于是,汉中郡、涪陵郡和汉嘉郡也成了成国的领地。成国强盛时的疆域有今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李雄有十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他的皇后任氏所生,也没有一个合他的意,所以,他想立哥哥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但大臣们都极力反对,李雄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了大臣们立李班为太子。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脓水四流,他的儿子们看后只感恶心,都躲的远远的,只有李班不分昼夜地在身旁侍侯,经常用嘴为他吸脓水。李雄病了6天后就死了,时年61岁,谥号武帝。
【成幽公李期】李期,字世运,李雄第四子,是李雄的宫人冉氏所生。因为皇后任氏没有儿子,便收养李期为子。李期长的俊美,而且才华横溢,很手李雄喜欢,324年,李雄立佷子李班为太子。334年,李雄死前留下遗诏,太子李班继位,由时任建宁王的李寿辅政、录尚书事。李班即位后,朝廷政事全部委托李寿处理,自己只顾守丧礼。李雄之子李越早就忌恨李班不是亲生子反而继承皇位,在回成都奔丧的时候同弟弟李期将李班杀死在殡宫。当时,有不少大臣想拥李越当皇帝。但李越觉得李期多才多艺并且是由任皇后一手养大,便把帝位让给了李期。李期即位后,改元玉恒。他认为当了皇帝后就大功告成,可以为所欲为,于是就大杀李班亲属。他封李越为建宁王,改封李寿为汉王,疏远并冷落以前曾经拥立过他的大臣,宠任阿谕之徒,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等人没有任何才干,只是曾经劝过李雄立李期为太子而已,李期就将他们委以重任。国家政事交给这几个庸人以后,宗室旧臣多被他们排挤诛杀。成国江山很快江河日下,而李期却骄奢日甚,动辄就要杀人,搞得朝中大臣人心惶惶。驻守涪城的汉王李寿是李雄的堂弟。李雄304年称王之初,李寿同母亲被罗尚所俘,至310年被释归。317年被拜为前将军,督巴西军事,后任征东将军。328年升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李寿也尽心尽力,为开创成国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333年他率军攻克宁州(今云南晋宁)被封建宁公,李雄死前诏他辅政李班。李寿的名声之大又握有重兵,受到李期的猜忌,景骞、李越等还曾想谋杀李寿,未免遭之祸和自保,李寿暗中与长吏罗恒、解思明策划攻取成都。338年4月,李寿带领步骑兵一万余人向成都进发。李寿的儿子李势当时在成都任翊军校尉,见李寿到来便大开城门,让李寿进了成都。李寿在宫门口安营扎寨并下令士兵在城内大肆抢劫。李期没有想到李寿这么快就会来到成都,急忙派人慰劳李寿,并按李寿的要求杀掉了建宁王李越和景骞、姚阜、田褒等人。几天后,李期被废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别宫,不久被杀,李期在位四年,谥号“幽公”。
【汉末帝李势】李势,自子仁,汉国国君李寿的长子,母亲李氏。因李寿的皇后阎氏没有

儿子,便将侧室李氏之子李势交由阎皇后养护,李氏则不知所终。338年,李寿废掉了国君李期。朝中亲近李寿的大臣让李寿接替帝位,但究竟是称王还是称帝,大臣们意见不一,李寿本人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让巫师算上一卦以决定取舍。巫师一板正经的对李寿说:“你可以当几年天子”。李寿一听很高兴,便即了帝位,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后李寿把原李雄的旧臣和汉中六郡随李雄起兵的官吏全部斥废换上自己的亲信,又把李雄的几个儿子全部杀掉。李寿称帝后,开始还能继承李雄的政风,宽惠简朴。但没过几年,便胡作非为起来,他仿效石虎的奢豪威刑,人有小过,便辄杀以立威,他广修宫室,搞的百姓疲于奔命,怨声载道,当时的朝廷上下,十有八九都想造反。左右仆射蔡兴,李嶷劝告李寿说这是劳民伤财,李寿不但不听还把他们杀了。343年,李寿病死,李势即位。李势即位后,改元太和。李势也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要求当皇太弟,可李势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就是不答应,并把李广贬为临邛侯。这时,大臣马当、解思明出面为李广求情说:“陛下的兄弟本来就不多,如果再得罪了李广,你将更加孤独、更加危险”。李势怀疑马当、解思明与李广有什么阴谋,便一方面捕杀马当、解思明,一方面派太保李奕出兵涪城,攻打李广,李广被逼自杀。346年,李奕也因对李势滥杀宗室大臣不满,在寿(今四川广元)起并进逼成都,蜀人从者数万。李势亲自指挥官兵抵抗,射死了李奕。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李势下令改元嘉宁。经过李奕的这次叛乱,李势对谁都不相信了,经常无辜杀害大臣,把大臣们搞得人人自危。李势还是一个色鬼,只要见到漂亮的妇女,不管是否结婚,一律强抢到后宫发泄兽欲。就在李势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整天沉溺与酒色之中时,汉国的国政已腐败不堪,加上土著人的骚乱,东晋大将桓温正在等待时机,汉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347年,桓温率水军讨伐李势,很快就打到成都城下,把汉兵吓的目瞪口呆,无法抵抗。李势见状,打开东城门星夜逃跑,到了葭萌(今四川广元)县时,又派散骑常侍给桓温送去投降书,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不久又让士兵把自己捆起来,送到桓温军营,桓温将他押送到建康,李势被封为“归义侯”。十四年后,361年,李势病死在建康。
成•汉王朝自李雄304年开国至李势投降东晋共历五帝,四十四年。

【成•汉皇陵】据文献记载,成汉皇陵应在今成都城北郊,至少有大成开国皇帝李雄的安都陵和改国号为汉的李寿的安昌陵。李雄的安都陵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门后街放生池。封土呈驼形,残高约5米,周长约60米。地面没有任何建筑。汉昭文帝李寿的安昌陵尚未发现。在成都市南桓侯巷的一个空地上有一大土丘,80年代对墓进行清理,冢高10余米,最大底径45米。墓室为长方形,砖砌券拱顶,长12、75米,最高2、50米。墓室后面有二具棺木,。据随葬陶俑的面部特征和服饰与汉人迥异,可能为氐人。砖纪年中除太康为晋武帝年号外,其余玉衡、玉恒、汉兴等均为成汉年号,可断定为成汉贵族墓,推断可能是废帝李期的陵墓。

成•汉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安都陵 李雄 自立 274—334 304—334 太宗 武皇帝 成都武侯区门后街
李班 李雄之佷 288—334 334 哀皇帝 被李期所杀
李期 李雄四子 314—338 335—338 幽公 成都市南恒侯巷
安昌陵 李寿 李雄堂弟 300—343 338—343 中宗 文皇帝 成都市北郊
李势 李寿之子 —361 344—347 归义侯 死南京陵址无考

(二)汉 前赵王朝 前赵王朝是十六国时期西河郡隰城(今山西汾阳)、匈奴的一支屠各族人刘渊建立的,刘渊是魏晋时匈奴五部左部帅刘豹的儿子。匈奴族传说是夏桀的后代,最初游牧于黄河河套地区及内蒙古大青山一带,商、周时为北方劲敌。春秋时称戎或狄,战国时始称匈奴。秦汉之际,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在大漠南北建立了一个拥有30余万精壮骑兵的庞大军事政权。公元前200年,刘邦即位的第二年攻打匈奴被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的战役,充分表现了匈奴族的实力。匈奴人凭借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侵扰内地。为了缓和同匈奴的矛盾,西汉、东汉都曾经对匈奴采取过“和亲”政策,即把汉朝皇室公主或者普通宫女授以公主身份嫁到匈奴,去作匈奴上层贵族的妻子。这种政策,促进了匈•汉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情谊,也换取了汉朝边境一时间的安宁。公元48年,东汉刘秀时,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公元91年,在东汉朝廷和南匈奴的夹击下,北匈奴迁至欧州东部建立了匈牙利国。南匈奴则南下附汉,分布在今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改营农业。曹操统一北方以后,怕匈奴势力蔓延,开始限制其居住地区,他将匈奴3万多个部落分为左、右、南、北、中五个部,每个部都设有部帅。当时散居在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的南匈奴第20代单于于扶罗认为自己的祖上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的亲戚,于是就改用了汉朝皇帝的刘姓。216年,曹操立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部帅。
曹魏咸熙年间(264——265年),刘豹的儿子刘渊以人质的身份到了洛阳。在洛阳,他广交胡、汉官僚。西晋建立后,刘渊仍留居洛阳。278年左右,刘豹病死,武帝司马炎让刘渊接替了父亲的左部帅之职,以后又被封为北部都尉。刘渊在任职期间,严肃法纪,惩治奸佞,轻财好施,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匈奴的五部、幽、冀二州的名流潮水般的涌向刘渊。随著兵多马众,刘渊的官饺也不断上升,到晋惠帝时已经生任了五部大都督,专门负责匈奴五部的军事工作。后来又被调到邺城,在成都王司马颖的手下当宁朔将军。这时,“八王之乱”已经拉开序幕。北方地区成了西晋宗室互相残杀的舞台。刘渊的堂祖父、时任匈奴右部都尉、右贤王的刘宣,见恢复匈奴故业的机会已经到来,便召集匈奴五部的贵族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开会,他说:“昔日我们的祖先与汉朝结为兄弟,约定同甘苦,共患难。自从汉朝灭亡以后,我们匈奴单于只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之地,从王侯降到同普通百姓一样。难道我们就这样甘心情愿的受他人的奴役吗?现在晋朝王室发生内乱,互相残杀,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祖业的好机会呀”?大家都觉得刘宣的主意对,可是谁来带头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作为首领最合适。于是大家就委托呼延攸到邺城去找刘渊,把大家的意思告诉他。刘渊听后非常愿意,就借口要回匈奴地葬自己的父亲为由向司马颖请假,但司马颖没有同意。刘渊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让他告诉匈奴五部集结兵力,向南移迁。304年,西晋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邺城的司马颖,司马颖失败逃到了洛阳。刘渊趁机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刘渊离开邺城,马不停蹄的跑回左国城,大家拥戴他做了大单于。于是,刘渊开始招兵买马,不到20天就发展了5万多人。
刘渊离开邺城不久,王浚领回的鲜卑兵就包围了邺城。刘渊听到消息后,准备发兵攻打鲜卑和乌桓。刘宣等人劝刘渊说:“汉朝和我们匈奴是兄弟,如今魏晋消灭了汉朝,魏晋都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司马氏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正是我们发展力量、报仇雪恨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帮助敌人呢?况且,鲜卑、乌桓与我们习性基本相同,可以结为外援,现在他们去攻打司马氏,我们怎么可以去伤害他们呢”。刘渊听后如梦初醒,他激动的对大家说:“好!现在我有10万兵马,个个以一当十,消灭晋朝就像秋风扫落叶般容易。但是,晋朝的老百姓未

必会向著我们。占有天下要赢得人心,从长远的利益著想,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最大,我们应当打出汉朝的旗号去消灭晋朝。因为人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冒顿单于曾经娶了汉朝的公主做了妻子并和汉高祖刘邦结为兄弟,我们都是汉朝的外甥,这样我们把国号改作汉就名正言顺了”。于是,刘渊便自称汉王,改元元熙,都城定在左国城。
刘渊称王后,很快就攻占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势力较小的各族反晋力量、就连一些晋朝的将领也都带兵投降了刘渊。后来,在山东起兵的王弥,在河北起兵的石勒在遭到晋军的重创后,也先后投降了刘渊,刘渊的势力更加强大了。在攻城夺地的战斗中,刘渊下令不准伤害百姓。一次,部将刘景在攻占黎阳(今河南浚县)的战斗中,将从城里逃出来的百姓赶到黄河里淹死了,刘景同时还打败了从延津增援的晋军。刘渊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但没有表扬刘景反而把他大骂一通,说:“我要消灭的是司马氏这些家伙,谁叫你去伤害百姓”。立刻下令撤消了刘景的职务,把他调到刘聪的手下严加管束。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襄城、南阳等五六个州郡的流民都先后起来造反,杀死了州官郡守,加入了刘渊的汉军。308年7月,刘渊迁都蒲子(今山西隰县)。10月,改称皇帝。太史令宣于修之对刘渊说:“据我观察,不用三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攻克洛阳。但是蒲子崎岖不平,不是久留之地。而平阳是陶唐的旧都,而且紫气升腾,风水不错,应当把国都迁到那里”。刘渊下一步就是对洛阳用兵,所以听从了宣于修之的意见。于309年春将国都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洛阳。洛阳的百姓虽然恨透了腐朽的西晋王朝,但也不愿意接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进攻洛阳,都遭到了洛阳军民的坚决反抗,不得不退兵。301年7月,刘渊病死,他的儿子刘和继位。
刘和即位后发现时任车骑大将军、大司马、大司徒、大单于的鹿蠡王刘聪权利太大,恐怕威胁到自己的帝位,又听信了呼延攸、刘锐等人的谗言,打算削减他的兵权,刘聪不服。刘和就发兵攻打刘聪,结果反被刘聪所杀,刘和在位仅一个月。刘聪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宫人张氏。刘聪小的时候非常好学且脑子灵活,对《孙子兵法》能够背诵如流。他的书法也很有功底,写诗作词也是一把好手。14岁的时候刘聪已精通经史并且创作了100多首述怀诗和50多篇赋颂,15岁时开始练习射箭、刺杀,由于他的胳膊很长、手腕有力,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林高手。刘渊称帝后,刘聪乘父命两次攻打洛阳,曾一度攻克了西明门。杀死刘和以后,论功劳和才能,刘聪继承帝位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刘聪想到自己是偏房所生,而弟弟刘义的母亲单氏却是继刘和的母亲呼延皇后之后名正言顺的皇后,于是想让刘义继位,但刘义很仗义,不愿意无功受禄,怎么也不答应。在大臣们声泪俱下的恳求下,过了许久,刘聪才勉强答应,并说:“既然你们因为局势不稳,让我继承帝位,那么为了汉国的利益,我也就不再推辞了。但我有言在先,等刘义长大了,我把帝位归还给他”。8月,刘聪继承了帝位,改元光兴,立刘义为皇太弟。聪即位不久,就向洛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311年5月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率3万7千官兵进攻洛阳,经过大小12次战斗,消灭了晋军3万多人。6月,呼延晏和中山王刘曜攻克了宣阳门,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同时还杀了晋太子司马诠及大臣百姓3三万多人,他们挖掘晋诸帝陵墓,焚毁宫殿官府,使魏晋以来花费了无数民力和财力,经过几百年努力建设起来的庞大城市化为灰烬。316年8月,刘曜又进关中。11月,攻破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亡。至此,中原广大地区都列入了汉国的版图,这个时期是汉国的全盛时期,统治的疆域有今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宁夏的各一部分。
刘聪继位前,娶刘渊皇后的堂妹呼延氏为妻,生子刘桀。继位后,立妻子呼延氏为皇后,但刘聪并不喜欢她,而是爱上了父亲的皇后、皇太弟刘义的母亲单氏,经常同她同枕共欢。没过多久,这事便传到了刘义的耳中,刘义感到没脸见人,便多次劝母亲自重。单氏知道自己的丑事已经败露,便于310年年底自杀了。单氏死后。刘聪痛不欲生,几天几夜吃不下饭

睡不好觉,后来他知道了单氏的死因,不禁对刘义升起一股脑恨。呼延皇后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利益,乘机向刘聪吹耳边风说:“单氏是因为你而死的,刘义一定非常恨你。你死之后,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暗算你的孩子,现在刘桀兄弟们逐渐长大成人,万一有个小人给他打一打气,他可能就会立即发难,将他们斩尽杀绝”。刘聪轻轻的点了点头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再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吧”。312年1月,呼延皇后病死。刘聪把司空王育、尚书令任凯的女儿召进后宫封为左、右昭仪;不久又把中军大将军王彰、中书监范隆、左仆射马景的女儿立为夫人;右仆射朱纪的女儿立为贵妃。刘聪还嫌不够,听说太保刘殷有两个女儿、四个孙女长得如花似玉,便准备把她们接进后宫。这时,皇太弟坚决反对,用同姓不同婚的道理苦口婆心的劝刘聪放弃这种荒唐的做法,这更增加了刘聪对刘义的反感。开始,刘聪也觉得不好意思,便去找太宰刘延年,太傅刘景商量。刘延年、刘景都想拍刘聪的马屁,便说:“刘殷自称是刘康公的后代,,他是堂堂正正的刘姓。而我们虽然也姓刘,但那是跟刘邦姓,其实我们跟真正的刘姓没有任何血统关系,所以根本不存在同姓不同婚的问题”。于是刘聪便把刘殷的两个女儿刘英、刘娥立为左右贵嫔,把他的四个孙女立为贵人。自从刘殷的女儿、孙女进了后宫,刘聪就很少再出宫,也很少再接见大臣,不论什么事情都由中黄门通报,由刘英来亲手处理。313年3月,刘聪立刘英为皇后,并准备在后庭为他建昭仪殿。廷尉陈元达闻知后,到逍遥园找到刘聪,义正词严的说:“自你继位以来,已经修建了40多个殿观,耗费的都是民脂民膏,老百姓怨声载道。听说你又要为皇后建昭仪殿,这太不应该了。我们都知道,西汉文帝时,国家够富强的了,可文帝还是停建了露台。而你现在所有的土地还没有文帝的两个郡大,却大肆浪费,这实在太令人失望了”!刘聪听完气的暴跳如雷,吼叫道:“我身为天子,建个殿还要问你不成!不杀了你这个老东西,我的殿不会建成。来人,把这个老东西和他老婆都拉到东门杀掉”。卫兵立即前来抓陈元达,这时在场的任凯、朱纪等人不约而同的跪在地下,劝解说:“陈元达为了国家敢于直言,是难能可贵的,即便是有些胡言乱语,也应多多包涵;如果陛下因他直言而杀他,不知后人将如何评价陛下”。刘聪听了沉默不语。
在陈元达同刘聪谈话时,正好刘皇后走到后堂,把他们说的话听的一清二楚,当刘聪发火要杀陈元达时,连忙派人暗中告诉卫兵停止对陈元达用刑。然后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一张条子让人送给刘聪,刘聪接过条子,不禁读出了声音:“宫室已备,不必重新营造。天下尚未统一,应当爱惜民力。陈元达之言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应该对他重奖。如果为这事把谏臣杀掉,将有损于陛下的声誉,也会使大臣痛骂我,百姓怨恨我,国家因我而穷困不堪,社稷因我而摇摇欲坠。自古以来,亡国丧家都是有女人开始,我常常痛恨那些人,没想到我今天扮演了这一不光彩的角色。我还有什么脸面再当皇后呢?希望陛下让我死吧”!读完刘皇后的条子,刘聪脸色煞白,过了许久,刘聪对跪在地上的任凯、朱纪等人细声细语的说:“都起来吧,今天是我的错。这几年我得了疯病,喜怒无常,有时无法控制自己。陈元达是个功臣,我错怪了他”。然后把陈元达叫到跟前说:“有你和皇后这样得人辅佐我,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呢!为了褒奖你的直言,我现在把逍遥园改为纳贤园”。随后,摆下丰盛的宴席款待陈元达昭仪殿虽然不建了,但挑选美女的工作仍在进行。315年,刘聪到中护军靳准的官邸,看到了他的两个女儿月光、月华。月光和月华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美丽动人,自然被刘聪带到后宫被立为左右贵嫔。几个月后,月光成了汉国的第一夫人——上皇后,刘贵嫔和月华被立为左右皇后。刘聪得到了这三个美女,把国事全抛到九霄云外,整日在后宫嬉笑取闹,饮酒行乐,经常喝的酩酊大醉,一连几天不醒人事。陈元达知道后,又连珠炮似的向刘聪劝谏。刘聪虽然很恼火,但陈元达当时名气很大也很得人心,不便直接收拾他。所以对陈元达的劝谏他只是敷衍,仍然我行我素。不久陈元达发现月光的生活作风极不检点,经常背著刘聪和别人胡来,便向刘聪告发了月光,刘聪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废掉了月光。月光悔恨交集,上吊自杀。

月光一死,刘聪整天就像掉了魂似的无精打采。
自从单氏自杀,刘聪就对刘义大为恼恨,加上呼延皇后生前提醒他的话,就不打算把帝位传给他了,而想传给儿子刘桀。为了给他创造条件,315年,刘聪将刘桀封为相国,总揽汉国的军政大权,逐渐架空了刘义,刘桀也趁这个机会,千方百计的收集刘义的过失,准备搞掉刘义,夺取太子之位。317年2月,刘桀及亲信经过周密准备,派人到东宫告诉刘义说:“接到圣旨,命令你的卫兵立即整装待命”。刘义不知是怎么回事,马上传令卫兵全副武装。刘桀见刘义已经上钩,连忙派靳准、王沉火速密告刘聪:“刘义正在调动兵马,准备发动叛乱”。刘聪听后大吃一惊,立即命令刘桀包围东宫。刘桀对东宫的官员严刑拷打,逼迫他们诬陷刘义,这些人经不住毒打,只好违心的说了谎话。刘聪听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刘义真的准备发动叛乱,马上废刘义为北部王。不久,刘桀又派人杀害了刘义和他的1万5千名官兵。刘义死后,刘桀被立为太子。刘聪到了晚年,几乎对任何大臣都不相信,但他本人又懒得处理政务,于是便让那些看来没有野心、非常信的过的宦官去处理。这些宦官大都是鸡肠小肚,深知自己为大臣们所不齿,于是便借能与皇帝经常见面的有利条件,在刘聪面前喋喋不休地诽谤、谗毁大臣。316年,刘聪在宦官王沉等人的挑拨、煽动下,签发了诛杀太中大夫、尚书王琰、田歆,少府陈休,左卫卜崇,大司农朱延等人的命令。太宰刘易,大将军刘敷,御史大夫陈元达,金紫光禄大夫王廷等人不约而同的来到刘聪处。刘易等人慷慨激昂地说:“王沉等人身居要职,欺上瞒下,欺侮国家,受贿索贿,结党营私,握有生杀予夺大权,肆意残害忠臣良将,长此下去,国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晋朝仍在兴风作浪,巴蜀的李雄正在窥侧时机,以求一逞,石勒准备占据赵魏,这对我们是极大的威胁!陛下不顾隐患,却丛恿王沉等小人为非作歹,如此下去,恐怕国家就不能挽救了。为此,恳求陛下罢免王沉等人,将他们按法治罪”。刘聪看完表章以后,不置可否。下来却把表章给了王沉,笑著说:“这些家伙让陈元达带坏了”。没过几天,刘聪又把王沉等人封为列侯。消息传出后,舆论大哗,刘易再次劝谏,刘聪根本不予理睬。刘易激愤成疾,很快离开人世。陈元达在为刘易送葬时,悲痛欲绝,凄惨地说:“刘易一死,国家也不会存在几天了。刘聪既然听不进我们的话,我活著还有什么用呢”。回到家后愤然自杀。刘易、陈元达死后,刘聪与王沉等人更加为所欲为。318年7月,刘聪即病死,太子刘桀继位。刘桀即位后,当时的中护军靳准为了独揽大权,便劝刘桀杀掉王公贵族,刘桀刚即位,还需要这些人,所以迟迟没有同意。靳准在刘桀面前踫了钉子以后,又动员自己的女儿月华(刘聪死后没几天,刘桀便把月华纳入后宫)去说服刘桀,他对月华说:“现在诸公都想废掉刘桀,拥立济南王刘骥当皇帝,他们的阴谋一旦得逞,不但你的皇后位子坐不成,连我们全家都要斩尽杀绝。我已向刘桀报告过了,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你快去劝劝他吧,让他赶快动手”。听了父亲的话,月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马上向刘桀吹枕边风,终于没过几天,刘桀便把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车骑大将军刘逞、太师刘、大司徒齐王刘励全部杀掉。从此汉国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入靳准手中。8月,靳准带兵将即位仅一个月的刘桀杀掉,自立为大将军、汉天王,并遣使称藩于晋。
【前赵国主刘曜】刘曜,字永明。汉文帝刘渊之佷,都长安。前赵虽为二十四国之一,但实为汉国的继续。刘曜自幼父母双亡,由堂伯父刘渊收养。刘曜从小就喜欢读书,但他读书有个特点,就是对文史类的书籍只是浏览一下,了解大致内容,从来不管书中的遣词造句,但他对军事书籍却大都能背诵如流。刘曜胆子非常大,8岁那年,他随伯父到西山打猎,途中下起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刘渊一行都到树下避雨。一道闪电过后,随之而来 强烈的雷声把避雨的人吓的心惊肉跳,跌倒在地,而刘曜却神情自若。刘曜也非常喜欢射箭,由于身高力大,射箭时竟能把挺厚的铁皮穿透,被人们称为“神射”。刘渊经常对周围的人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对他非常器重。在南征北战中,刘曜为汉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渊建立汉国时,

刘曜任建武将军率军攻克了太原、上党等郡,曾两次奉命攻打洛阳。刘聪称帝后,刘曜屡建战功,先与王弥等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随之又攻克了长安。被刘聪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镇守长安。后刘曜又败出长安。316年,刘曜再度攻克长安,俘虏了晋愍帝。刘聪任其为大都督、太宰、封秦王。刘聪病危时,嘱托刘曜和时任并州刺史、汲郡公的石勒共同辅政,并任刘曜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仍镇守长安。318年7月,刘曜听到靳准叛乱的消息,马上率军奔平阳讨伐靳准。到达赤壁(地名:今山西河津市)的时候,在太保呼延晏和太傅朱纪的劝说下,刘曜即了皇帝位,改元光初。攻下平阳灭了靳准九族以后,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刘曜称帝后,封石勒为大司空、大将军。虽然石勒非常效忠刘曜,但刘曜并不相信石勒。319年2月,刘曜听信谗言,杀了石勒的左长吏王修。石勒听到这一消息后,气的脸色发青,发疯似的对部下说:“我为刘氏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们过河拆桥,反而暗算起我来了!我本来还指望他们给我封王,现在看来全是我一相情愿。我太傻了,何必等他们来封我为王,我自己称王就行了”。319年11月,石勒自称赵王,公开与刘曜决裂。刘曜称帝后,日子的确不大好过。319年2月与石勒分道扬镳后,就经常同石勒发生战争。319年5月,刘曜派中山王刘岳攻取了石勒的盟津、石梁两个军事据点。石勒的佷子石虎率四万士兵与刘岳交战,刘岳战败后退保石梁。刘曜亲自率兵援助,因军队夜间受惊溃散,只好回到长安。刘岳及其将佐八十多人被坑杀。这次惨败使刘曜十分丧气,回到长安不久便积愤成疾,卧床不起。328年7月,石虎率兵向前赵的蒲阪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身体刚刚复原的刘曜亲率水陆大军营救蒲阪,在高侯原把石虎打的丢盔卸甲,狼狈逃跑。刘曜自认为稳操胜券,整日只知喝酒,对军队的一切不闻不问,有人出来劝谏时,刘曜就以扰乱军心为名把他们杀掉。就在这时,石勒已经渡过黄河,向刘曜扑来。刘曜见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乱转,待冷静下来时,急忙下令增兵洛西,堵住石勒。刘曜是个酒鬼,在和石勒交战前,一连喝了几斗酒,摇摇晃晃跨上战马指挥战斗。战马刚跑出不远,就跌倒在地,再也抬不起头,刘曜只好换了匹小马,临上马时又喝了一斗半酒。还没和后赵军队开战,前赵军队已经逃散,刘曜也随军队昏昏沉沉的往后退却,不料那匹小马陷入泥坑,把刘曜摔在地上,刘曜束手被擒。太子刘熙和小弟刘胤知道刘曜被俘,率百官弃长安奔上(今甘肃天水)。刘曜被押送到石勒的后赵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被软禁起来。不久,石勒让刘曜写信给在上的刘熙,让他马上投降。刘曜在信中说:“挽救社稷为重,千万不要牵挂我”。石勒看后气的暴跳如雷,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他杀了。329年9月,石虎攻克了上,刘熙、刘胤和将相诸王3千多人全部被杀,前赵亡。
汉•前赵王朝自刘渊304年开国至刘曜被杀共历五帝,二十六年。

【汉•前赵皇陵】据文献记载,汉光文帝刘渊的永光陵、汉昭武帝刘聪的宣光陵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尚未发现。
汉•前赵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为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名
永光陵 刘渊 刘豹之子 304—310 高帝 光文帝 葬山西临汾
刘和 刘渊长子 310 被刘聪所杀
宣光陵 刘聪 刘渊四子 310—318 烈祖 昭武帝 葬山西临汾
刘桀 刘聪之子 318 隐帝 被岳父靳准所杀
刘曜 刘渊之佷 318—329 葬河北邢台

汉•前赵先祖南单于世系表

公元48年,第17代匈奴单于乌珠留的儿子醯落尸逐(呼韩邪)自立为单于,匈奴始分南北。公元50年正月,东汉王朝助南单于立廷于五原西部,后让其入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冬,又让其徙居西河郡之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

先祖姓名 简称 世 系 在位年代 注
呼韩邪单于 比 乌珠留之子 48—56
丘浮尤单于 莫 比之子 56—57
伊伐于虑单于 汗 莫之弟 57—59
醯童尸逐侯单于 适 比之子 59—63
丘除车林单于 苏 莫之子 63
湖邪尸逐侯单于 长 适之子 63—85
伊屠于闾单于 宣 汗之子 85—88
休兰尸逐侯单于 长之弟 88—93
安国单于 宣之弟 93—94 被杀
亭独尸逐侯单于 师 适之子 94—98
万氏尸逐侯单于 檀 长之子 98—124
乌稽侯尸逐单于 拔 檀之弟 124—128
去特若尸就单于 休利 拔之弟 128—140 140年5月,休利被东汉五原太守陈龟逼令自杀,
车纽单于 140 140年9月,匈奴左部诸王之一、句龙王吾斯立车纽为单于,共同叛汉。12月,车纽兵败降汉
141—142年南匈奴廷虚位
呼兰若尸逐单于 兜楼储 143—147 143年6月,东汉立兜楼储为南单于
伊陵尸逐单于 居车儿 147—172 147年东汉立居车儿为南单于
屠特若尸逐单于 居车儿之子 172—178
呼征单于 屠特若之子 178—179 被杀
羌渠单于 179—188 被杀
持至尸逐单于 于扶罗 羌渠之子 188—195
呼厨泉单于 于扶罗之弟 195—216在位 216年呼厨泉入朝于魏,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呼厨泉被曹操留之于邺
呼厨泉以后,南匈奴世系不明
左部帅刘豹 216— 216年,曹操立刘豹为左部帅刘豹终年无考
左部帅刘渊 刘豹之子 279—304 刘渊据说是刘豹之子是否279年任左部帅,不能确定

(三)平赵(句渠知)王朝 平赵王朝是陕西巴氐族人句渠知建立的。320年6月,后赵将军解虎及长水校尉尹车谋反,欲与巴氐首领句徐、厍彭等联合,事泄,解虎、尹车被杀,又将句徐、厍彭等50余人囚于阿房宫斩杀,并曝尸10日后投入渭水,于是巴众尽反,推巴氐酋长句渠知为主。句渠知自称大秦,建元平赵。氐、羌、巴、羯各族响应者30余万,关中大乱,城门紧闭。7月,起义被刘曜镇压,句渠知不知所终。
(四)前凉王朝 前凉王朝是十六国时期西晋凉州刺史,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人张轨建立的。张轨,字士彦,家世孝廉,以博学著称,深得朝廷中书监张华的器重。张轨历任尚书郎、太子洗马、散骑常侍。291年“八王之乱”开始,各州郡大都各自为政,张轨也想占据河西之地(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于是就要求回家乡为官。301年,晋惠帝拜张轨为凉州刺史,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张轨到任后,沿用当地有才干的凉州大姓,共同治理凉州。他劝农桑,立学校,并始终对西晋表示忠诚,以维系民心。他多次击败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威震西土。311年,洛阳被前赵将军刘曜攻克,随之又攻克了长安,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百姓流入凉州,张轨在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后又铸五株钱,流通境内,多有建树。西晋末年,各州郡都不再向西晋朝廷赋贡,惟有张轨贡献不绝。在汉将王弥、刘曜进攻洛阳、长安时,张轨还数次派兵勤王,后被朝廷迁升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郡公。314年5月,张轨病死。张轨的亲信部下拥张轨的长子张逭继任了凉州牧之职。张逭在形式上向在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作了汇报,晋朝廷很快给了答复,让张赜接替凉州刺史之职并领护羌将军、西平郡公。在张轨、张逭婷政期间的近20年间,因为他们政治上比较开明,加之又远离中原战火,凉州是中国北方较为安定的地区。而前凉都城姑臧又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比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的流民相续到来,增加了劳动力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经验,使凉州的社会经济更加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地区。
【桓王张重华父子】320年6月,张逭被部下阎沙所杀。按照父死子继的成规,该由他的长子张骏接替,但张骏当时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无法处理政务。只好又按兄终弟及的传统,由张阗的弟弟张茂继任凉州牧,执掌政权。张茂在位期间,善纳谏,能断事。322年,他派将军韩琰攻克陇西、南安地区,设置了秦州。凉州大姓贾慕势倾西土,被他诱杀。324年5月,张茂病死,因膝下无子,便将凉州牧之职又交回到张骏手中。这时,西晋愍帝的特派大臣史淑以朝廷的名义封张骏为凉州牧、西平郡公。而前赵国君刘曜也以正统自居,派人到姑臧封张骏为凉王。在张骏的心目中,正统的应该是晋朝,但晋朝已迁江南,由于交通不便一时无法联系,只好对封官加爵来者不拒,派人同前赵也建立了联系。张骏和他的前辈一样,始终把晋朝看作是唯一的正统,把报效晋朝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尽管中原地区战火纷飞,与东晋取得联系比较困难,但张骏还是想方设法向东晋表示诚意。张骏鉴于四川与东晋联系比较方便,便主动给占据四川的成汉国君李雄写信,劝李雄不要妄自尊大,赶快去掉帝号,向东晋称臣。他不管李雄是否采纳他的意见,还是继续派代表团去访问成都,巴结李雄,目的就是假道四川尽快效忠东晋。但是任凭张骏好话说尽,李雄就是不答应。转眼过去九年,333年,张骏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好放下架子以向李雄称臣作为条件,派使者假道成汉去建康。李雄表面上同意了,但暗中准备将前凉派往建康的使臣张淳沉入江中杀死,由于张淳事先得到消息,义正词严的把李雄说了一通,才算得到了通行证,与东晋正式取得了联系。
张骏善于用人,又勤于政事,在他的治理下,河西地区民富兵强,成为战火纷飞的中国北方少有的繁荣地区,远近的百姓渐渐的把他当成一位贤明国君,称他为“积贤王”。张骏也有意向外炫耀一下,335年,他派大臣扬宣出兵龟兹、鄯善,这两个小国都有自知之明,料到不是前凉的对手,都乖乖的向前凉朝贡,西域的一些小国家见状,也争先恐后的向前凉朝贡。张骏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封和阔气,还在姑臧城南建造了五座宫殿。他们分别是宜阳青殿、朱阳赤殿、政刑白殿、玄武黑殿和谦光殿。谦光殿居中,其他四个殿在四周,四个殿分别装饰

成青、红、白、黑四种颜色(古代用青、红、白、黑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年四季,张骏轮流到四个殿居住。345年,张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开始设置祭酒、朗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职,其名称大都仿效东晋。346年5月,张骏病死。他的次子、16岁的张重华继任凉州牧,假凉王。张重华为人宽和持重,沉默寡言。即位后。对内减轻赋税,停建御用花园,对外派使者修好于后赵,似乎很想有作为。不过,他的命运不佳,刚刚继位不久,就屡次遭到后赵的袭击,搞得人心惶惶。司马张耽出主意对张重华说:“国家存亡在于兵,而兵以将为主。现在大臣们推荐将领,都选自己的亲朋故旧,而且大都不能带兵打仗。现在,大敌当前,诸将不能迎战,这怎么能行呢?我看主簿谢艾文武双全,善于用兵,要是让他统兵,必定可以杀退敌寇”。张重华于是就把谢艾召到跟前,询问他的抗敌方案。谢艾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最后很有信心地说:“只要给我七八千人,打不败后赵拿我是问”!张重华当即封谢艾为中坚将军。谢艾说道做到,很快就把后赵军队打败。张重华接到捷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将谢艾封为福禄伯。后赵国君石虎不服输,第二年,又派出几万大军来报复张重华,结果又被谢艾打的一败涂地。
战场上的胜利,使张重华趾高气扬。349年张重华开始自称凉王,丞相、雍、秦、凉三州牧。张重华陶醉在这个被人给的或者自己封的这些不伦不类的称号之中,渐渐的厌烦了政务,整天与宠臣下棋为乐,玩的高兴时就赐给宠臣许多钱帛。征事索振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提意见说:“先王勤俭节约,国库充实。殿下即位之初便遇后赵入侵,是靠了对官兵的重赏才挫败了强敌。现在国库已经空虚,强寇随时都会向我们进攻,一旦打起仗来,我们用什么赏赐官兵”。索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见张重华沉默不语的在听,便接著说:“汉光武帝刘秀日理万机,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所以才能使汉室振兴,如今,下面呈上来的奏章你拖了几个月还没处理,使上传下达的道路堵塞,冤假错案得不到处理,这难道是圣明之君应该做的吗”?张重华听索振把话说完,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的直言表示感谢。从此,张重华放弃了整日下棋的习惯,改变了对宠臣大手大脚赏赐的做法,处理政务也认真、及时起来,国库开始逐渐充实。但是,国库一旦充实,张重华就又不甘寂寞了。353年2月,张重华派张弘、宋修、王擢三位将军带兵向前秦开战。但张重华没想到,龙黎一战,前凉军队被打的丢盔弃甲,1万2千名官兵死在了战场,张弘、宋修被俘,王擢扔掉秦州跑回姑臧,上也被前秦占领。这次惨败把张重华气的暴跳如雷,发誓不打败前秦就不活在世上了。同年5月,张重华再次派王擢带2万官兵袭击上,由于得到了秦州一些郡县的支持,王擢一举夺回了上。张重华被这次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前秦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上书东晋穆帝司马聃,请求伐秦,但还没等到东晋答复,张重华就染病在身,于同年11月死去,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的30年间,是前凉的鼎盛时期,他们分凉州设置了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吏于海头;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了高昌郡。其疆域有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广大地区。张重华死后,张氏宗族内乱不断,凉州大姓也起兵反叛,10几年争权夺利的斗争,前凉国势大衰。
【前凉末主张天锡】张天锡是张骏的小儿子,张祚的弟弟,字纯嘏,小字独活。353年10月,前凉国君张重华病重,立10岁的儿子张曜灵为太子。消息传出后,张重华同父异母的大哥张祚极为不满。但张祚城府很深,表面上看不出他不满的情绪,而暗地里却与张重华的亲信大臣赵长、尉缉频繁来往并结为兄弟,密谋待张重华死后废掉张曜灵。11月,张重华病死,张曜灵继位。赵长等人假称张重华有遗嘱,把张祚拥立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过了几天,赵长等人给张重华的母亲马太后送去一份报告说:“现在政局不稳,曜灵太小,无法收拾局面,请立张祚为凉王”。马太后是张骏的第二个夫人,很受张骏宠爱并为张骏生下张重华。张骏死后,马太后受不了长期守寡的煎熬,于是私通长宁侯张祚。从名份上讲,马太后是张祚的母亲,只不过不是亲生的而已。张祚野心勃勃,想借马太后的势力操纵前凉大权。

12月的一天,张祚来到马太后居住的永寿宫,和马太后温存了一番后,提出让他废掉张曜灵。马太后心里很清楚,要想长久的把持朝政,让张祚掌权对自己更为有利,于是满口答应,当天就废掉了张曜灵,立张祚为凉州牧。次年1月,张祚称凉王,改元和平,并不再沿用晋朝年号,开始采用皇帝礼乐。张祚取得王位之初,对马太后还是言听计从的,但没过多久就一脚踢开了她,还把她的儿媳妇、女儿以及张骏后宫的女子全部奸淫。马氏虽然很生气,但手中无权,对张祚也没有办法。在受到张祚的冷落后,马太后又把大臣张邕拉入怀中。张祚深知自己的王位来得很不光彩,因此生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更怕别人对他的王位有非分之想。他刚一即位,便派人去酒泉杀害了谢艾。第二年,即355年,他又怕河州刺史张灌兄弟势力太强,便让他的亲信张掖太守索孚到和州取代他们,张灌很想的通,对此抱无所谓的态度,十分痛快的答应交出兵权并按张祚的要求离开虾罕(今甘肃临夏市)带兵去攻打反对前凉的胡人。其实,张祚让张灌讨伐胡人是幌子,目的是让张灌离开虾罕。随后,张祚让易揣、张玲二将带1万2千人去袭击张灌。张掖人王鸾听到张祚要袭击张灌的消息,便找到张祚劝他说:“张灌勇猛,善于用兵,你派军队去打他,必定回不来,看来凉国是危险了”。接著又指出张祚淫虐无道的罪行,让他收敛。张祚听著听著恼羞成怒,喝令卫兵把他拉出去杀掉,王鸾在去刑场的路上大骂张祚:“张祚!你这个淫棍,你把张重华没出嫁的女儿都奸淫了,现在又对你老爹大发淫威。实话告诉你,我死以后,你也活不了多久,不信你走著瞧吧”!
正像王鸾说的那样,张灌听到张祚派兵来袭的消息,立刻杀掉了索孚,并传檄各州郡废掉张祚,拥立张曜灵复位。然后调动兵马迎击易揣、张玲,把他们打得狼狈逃回姑臧。同年8月,骁骑将军宋混的弟弟宋澄因大哥宋修与张祚有矛盾,料到张祚早晚要对他们下毒手,便联合了1万多人响应张灌。张祚见自己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只好把气发泄在张曜灵身上,他命令扬秋胡把张曜灵活活拉杀,胡乱埋到一个坑里。不久,宋混大军到了姑臧城下,张祚想把在城内张灌的弟弟张据和儿子张嵩抓起来杀掉,但还没动手,张据和张嵩就以把城门打开,宋混大军开进城内。这时的张祚还在提著宝剑站在殿上命令士兵迎战,士兵们平时在张祚那里没得到过任何好处,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意为他卖命,很快张祚就被宋混的士兵杀死。百姓们听说张祚被杀,无不拍手称快。张祚死后,张灌、宋混、张据拥立张重华6岁的小儿子张玄靓为凉王。说是凉王,年幼的张玄靓除了看到刀光剑影觉得好玩,看到血流成河觉得感到害怕之外,对国家大事什么也不知道。大权落到了讨伐张祚有功的张灌手中,张灌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凉州牧、张掖郡公。张灌喜欢猜忌他人,而且还爱根据自己的爱憎进行赏赐、惩罚,因此许多人对他极为不满。郎中殷郇劝谏他,张灌勃然大怒,说:“老虎出生三天就知道吃肉,何须别人教它”。差点把殷郇气死。宋混为人刚直不阿,自然成了张灌的眼中钉。359年9月,张灌想杀死宋混兄弟,废掉张玄靓,自己当凉王。不料走漏消息,反被宋混先下手把他打败,张灌、张据兄弟俩自杀。之后,宋混又杀了张灌的全族。经过这一场内部斗争,已经10岁的张玄靓似乎懂了许多。他给宋混增加了不少头饺,拜宋混为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将军、酒泉郡公,负责管理朝政。宋混让张玄靓去掉凉王称号向晋称臣,张玄靓便称凉州牧。两年后,宋混病重,张玄靓同祖母马氏亲自到宋混家中探望。张玄靓见宋混病的很重,哭著对宋混说:“将军万一不幸去世,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呢?我想让你的儿子林宗代管朝政,不知你意如何”?宋混气喘吁吁的说:“林宗年纪太小,不能胜任。如果你不嫌弃我们宋家的话,可以让我弟弟宋澄代管朝政,他比我有能力”。宋混死后,张玄靓拜宋澄为领军将军,管理朝政。但好景不长,361年,大司马张邕起兵杀死了宋澄,同时也灭掉了宋氏一族。张玄靓对张邕滥杀大臣极为不满,但苦于手中没有兵权,只好忍气吞声,封张邕为中护军,让他同叔父、时任中领军的张天锡共同辅政。名义上是两人共同辅政,但张邕小人得志,大树私党,实际上是张邕专权。16岁的张天锡是张重华的小弟,他对张邕独揽大

权自然不满,于是就和亲信张肃、赵白驹密谋,杀掉张邕,夺回权利。这年11月,张天锡同张邕一起去朝见,走在后面的张肃猛地举起刀向张邕砍去,但没有砍中,赵白驹又上去补了一刀也没砍中,只好和张天锡一起跑到宫中。张邕脱身后,马上带著300多名士兵攻打宫门。张天锡十分镇静的站在房顶上对下面的士兵喊话:“张邕狼子野心,杀了宋氏全族还不过瘾,现在又想杀我。你们都是前凉的忠臣,千万不要上了张邕的当!我现在只杀张邕一人,其他的人一概不问”。听了这话,张邕手下的士兵立即四散走光。张邕见状只好自杀。张天锡则冠以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363年8月,张天锡派张肃深夜带兵入宫杀掉张玄靓,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张天锡掌权后,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连应该按时看望母亲的时间都忘掉了,更谈不上处理政务了。他的堂弟张宪带著棺材去劝谏他,张天锡根本不听,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稀里糊途的过了10年。376年7月,前秦步骑13万大举伐凉。张天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禁中录事席仂首先发言说:“你把你的儿子送到前秦去当人质,再给前秦国君多送些金银财宝,让他们暂时撤兵,我们再慢慢想办法,这叫以屈求伸”。席仂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其他大臣激烈的反对,他们愤怒的说:“我们世世代代以忠于晋朝而闻名,如今一旦委身事秦,就会使祖宗受到侮辱。况且,河西天险,百年没有灾难,如果出动全国的军队,再求西域帮一下忙,怎么就知道不会打胜仗呢”!张天锡在大臣们高昂的情绪感染下,胆子一下壮了起来,捋起袖子,大声的说:“我的决心以定,谁敢说投降,格杀勿论。并把前秦派来劝降的使者阎负、梁殊吊在军门上,下令士兵用箭把他们射死。前秦将领王统、李辩、梁熙听到这一消息,即刻向前凉发起猛烈进攻。前凉的军队不堪一击,几次出击都被打败。张天锡不得不亲自出城迎战,这时,城内又发生叛乱,张天锡只得又跑回去平息叛乱,前秦军队也紧跟著张天锡来到城下。张天锡走投无路出城投降。前凉亡。
前凉王朝自301年西晋朝廷拜张轨为凉州刺史至前凉末主张天锡投降前秦共九主七十六年。除威王张祚称凉王、改年号为和平、不用晋朝年号外,其余前后各主虽各有年号,但一直称是晋的凉州刺史或凉州牧、沿用西晋年号。虽他们名义上称晋臣,其实自张轨以来早就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张天锡被送到长安,前秦国主符坚封他为北部尚书、归义侯。383年,前秦进攻东晋,张天锡以征南司马的身份参加了淝水之战。前秦被打败以后,张天锡趁混乱之机跑到东晋国都建康,被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封为光禄大夫。俗话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张天锡的日子并不好过,经常遭到东晋大臣们的嘲笑和戏弄。张天锡精神受到刺激,整天闷闷不乐,很快就变的骨瘦如柴,神魂颠倒,为人所不齿。到了晚年,张天锡一贫如洗,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的会嵇世子司马元显见张天锡实在可怜,便封他为庐江太守。东晋桓玄时,张天锡病死南京,时年61岁。

【前凉皇陵】据史载,前凉皇陵应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城郊,因年代久远,尚未发现。

前凉王朝世系表

陵名 皇帝姓名 世 系 生卒年代 在位年代 庙号 谥号 死因及陵址
张轨 凉州刺史 255—314 301—314 太祖 武王 甘肃武威,陵墓待考
宁陵 张逭 张轨之子 271—320 314—320 高祖 昭王 甘肃武威,陵墓待考
张茂 张逭娼弟 227—324 320—324 太宗 成王 甘肃武威,陵墓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