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地铁商城: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李多奎轶闻 叶君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19:50

李多奎先生与裘盛戎先生合演《赤桑镇》

  天赋,加上这种宗教般的虔诚,没理由不成为一代名角。上世纪前五十年京剧的繁荣,是由一大批像李多奎这样的艺术宗教信徒构建的。

  真正精彩的演出历久难忘,上点儿年岁的戏迷准还记得当年李多奎和裘盛戎合作的那出《赤桑镇》。两位演员声情激越、韵味十足的对唱,一句一好,满堂彩。遗憾的是当时无录像,唯有录音。我无缘去剧场,不过单是听广播,就感到了现场气氛的火爆——那真是这个剧目的绝唱。

  人们如今动辄给谁谁冠以艺术家的头衔,可又都知道,真够格的没几个。想当年不兴这么称呼,但李多奎和裘盛戎,却是名副其实的京剧艺术家。

  而今,听说过裘盛戎的年轻人好像还有一些,知道李多奎的怕是很少了。

  李多奎是以唱功见长的老旦,其戏迷甚众。有一次,我和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聊起了李多奎,他说李多奎嗓音条件太好了,高亮圆润,“轻描淡写”地就可以唱得极高,一点儿不感觉窘迫。低音照样打远,声贯满场,字字入耳。要知道,当时不用麦克风!听他的唱,你就能体会什么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并且他不是干卖嗓子,能以情带声,行腔极美,金少山形容为“蜂蜜滋味秋凉韵”,“蜂蜜滋味”好理解,“秋凉”,是指蝉鸣。秋凉时节的蝉鸣少了夏季的干燥,若断若续,缠绵苍凉,萦绕于心。
我舅舅也对李多奎的唱极着迷,他讲过一则轶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舅舅家住在东珠市口鞭子巷,和李家后花园仅隔一堵墙。他发现,凡晚上有演出,李多奎必在后花园走一遍场子。得近水之便,他就站在条凳上,隔墙听蹭儿。每次都是琴师先来,李多奎再缓缓踱出。李口讷,不多说,一个眼神,就开唱。所有晚上唱段,都过一遍,一句不落,一句不敷衍,哪怕是最拿手的《钓金龟》,也一定唱得神定气足。有时还用八张八仙桌拼成一个小舞台,走一遍台步。演出前走场子,当时不算新鲜事,好些演员都这么做。我舅舅还讲过另一则轶闻:当年他常到广和楼听戏,由于戏票不对号,就去得特别早,占好座。反正他年龄小,没事儿,中午一点开戏,上午十点就去了。当时有一位在“富连成”学戏的武生叫江世升,与袁世海先生同属“世”字辈儿,后来成了名角,那时也快出科了,每次演出肯定提前到,在台上先走一遍场子,嘴里打着锣鼓点子,其实演的不是压轴戏,可一样一丝不苟。不过,李多奎那样做,尤让人敬重,一是他长年坚持,二是他早就是大腕儿了。没有对艺术的珍重和痴迷的爱,怕难以做到。

  李多奎,常让我想到西藏转经不止的信徒,感觉他就如同信徒,心系一处,把京剧艺术当成了佛来敬奉。

  今天的京剧自然无法与上世纪前五十年相比,繁华不再。可是如果有像李多奎那样的演员演出,照样火爆,不信您去听听于魁智、张火丁的戏,就会相信我说的不虚。可惜,这样的演员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