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水:一所对抗“应试”的高中——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15年素质教育实践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59:27

高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高中教育的“教育”二字应该怎样书写?15年来,宜昌一中拒绝应试,禁止补课,用行动诠释了高中教育回到原点再出发的路径选择。宜昌一中为什么坚决不搞“应试”?他们捍卫了哪些常识?让我们一起关注一所示范性高中素质教育的15年坚守历程。

    15年,湖北省宜昌一中只做了一件事。
    校长陶三发说,这件事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在中国高中学校,它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在陶三发看来,素质教育不是频繁抛出花样翻新的概念,而是捍卫教育常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三张课表” 背后的教育新政
    1997年,陶三发宣布“取消节假日补课”这个决定时,那是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年,这个念头在他心中已经酝酿很多年了。
    1997年,各地高中的典型现状是:白天不够,晚上补课,每周6天不够,星期天补课,学期时间不够,寒暑假补课;学生日作业量两个小时不够,加到三四个小时;每科课辅资料1本不够,增加到2至3本;主科课时不够,活动课选修课全让路……而在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中,“补课”已经成为学校一种天经地义的生活方式。
    因此,宜昌一中取消补课的消息一经发布,陶三发便受到了“自己从教20多年来最严厉的攻击”:家长“围攻”,领导“谈话”,接踵而至。后来,陶三发专门召开家长代表大会,“舌战群儒”。很多家长至今还记得他当时慷慨激昂的言辞:“计划经济的时候,只要孩子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分配工作,你就百分之百地达到了培养孩子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的孩子考上大学至多让你达到百分之五十的目标,还有一半就看孩子的能力素质。现在,很多大学不是都在比较毕业生就业率吗?说明还有大学生没有就业,即使就业之后也还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孩子不仅要上大学,而且必须是‘活’着上大学,否则,你砸锅卖铁送孩子上大学,恐怕将来他连成本都难给你赚回来呢!”
    尽管他苦口婆心说了很多,但是秋季开学,还是有一批中考高分学生选择了其他学校。那一年,宜昌一中这所老牌省重点,第一次受到了严峻的生源考验。
    陶三发没有动摇,继续推行他的素质教育新政。
    取消补课,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这些时间怎么分配,怎么利用,才能确保学生高效学习,获得更多元的发展呢?
    宜昌一中“三张课表”顺势而生。
    “三张课表”包括每位学生都必须按照第一课堂必修课、第二课堂选修课和日常活动课进行学习。学校每天安排9节课,周课时45节,每节40分钟,其中第一课堂占用32—34节,第二课堂和活动课占用11—13节,确保每天有2—3节的第二课堂和活动课时间。这样一来,以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无限增加的课时被砍掉,被应试教育砍掉了的课程则不折不扣地补起来。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人文讲座、天文观测、影视制作、科技发明创造、环境保护、国事论坛、篮球足球俱乐部等近50门校本课程,并实实在在地把以前形同虚设的眼保健操、体育课外活动、劳动技术课、美术课、音乐课以及社会实践课等落到了实处。
    作为这“三张课表”的丰富和延伸,学校又开发了“三大节、三大报和三大平台”。“三大节”是指每年一届的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每节为期三天至一周,全校至少停课三天,全体学生必须参与;“三大报”是指创办《宜昌市一中报》、《一中教研》、《前茅》等三大校园刊物,鼓励学生和老师投稿、献智,并积极向社会媒体推介师生佳作;“三大平台”是指开辟一中广播台、一中电视台、一中校园网等三个传播平台,全部由学生自己编导或主编,随时传播、记录校园动态。
    有细心的家长给宜昌一中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按8小时学习时间算的话,宜昌一中每个学生三年在校时间比一般的学校至少少去了100多天。
    还有当初选择了其他学校的“精明”的家长偷偷做了比较:高一期末全市统考,他的孩子反而没考过当初中考成绩差现在在宜昌一中学习的同学了。于是,一批家长又开始“围攻”校长陶三发,纷纷要求把孩子转回来。
    “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多了,他整个人就活泛起来,充满探索欲望和创新活力。你说,像这样充满生机的校园,像这样充满活力的青春学子,怎么可能输在考场上呢?校长怎么还需要操心升学率呢?”陶三发说这些话时,眼睛都亮起来了。
    ●陶三发语录: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有限教育”,它不仅表现在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程的全面与丰富,还表现在它应是一种有限的教育,适度的教育。应试教育就其所占时间而言是一种无限教育——无休止的补课和大容量的作业填满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这种完全被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以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还学生以主动学习无限发展的主人翁地位。有限的课堂联系着无限的教育天地,无限的课堂则禁锢学生于有限的教育空间。

德育学分制与“学生自治”
    同样是从1997年秋季开始,宜昌一中宣布了另一个决定:取消班主任“三到场(早自习到场、课间操到场、班会到场)”的硬性规定,“还政于学生”;反过来规定,不是非常特殊的原因,不准班主任到场,提倡科学管理,提倡“遥控”,不以到班的多寡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优劣。
    宜昌一中这个班主任“三到场”的硬性规定,当年还曾被作为先进经验宣传过。但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是:这种保姆式的教育恰恰是以老师包办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剥夺学生民主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为特征的。它既抑制了老师们的创造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又弱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师生都陷入了消极被动之中,各种违纪行为连连发生,教室寝室满是灰尘却无人问津,课间操长期处于散、乱、差的瘫痪状态。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德育管理“自治”为先。
    但是,缺乏了班主任“三到场”的学生自治管理,会不会引来大乱?
    宜昌一中用“培养学生干部”和“量化管理”这两个子课题破解了以上难题。
    学校规定,健全学代会和团代会制度,所有学生干部都必须通过竞选产生,学校和班级常规管理全部由学生会、团委和班委会完成,必须把学校管理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充分享受,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民主精神。谁越俎代庖,谁就会“吃力不讨好”,要受到批评。
    之后,学校出台了《班务工作考核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分别对各班的常规工作和班主任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主要由学生会干部进行操作。学生会按照学习、体育、宣传、文艺、生活、纪检等6个部分别建立完备的检查系统,除每周安排一个班进行全校综合值勤检查外,各个部对分管工作还要进行单项检查。周末各种检查数据全部汇总到政教处,然后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全校和各班情况进行总结,颁发文明卫生流动红旗,同时在宣传栏上公布检查结果。
    在此基础上,2003年,宜昌一中学代会正式通过了《素质教育德育学分制评分条例》。这个条例,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分成仪表、举止、公德、课堂、作业、考试、卫生、体育等10大部分127个条款,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出学生的德育学分,同学生的评先表彰和毕业挂钩。
    如果说《素质教育德育学分制评分条例》是教育中的刚性约束,那么,他们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表彰条例》则是对学生优秀品质的赏识和放大。宜昌一中设立了非常多的奖项,总体原则是,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可得到展现,凡是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都要得到奖励。学校每年校级表彰的学生每年都在1000人次以上,占学生总数的40%。学生的优异表现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同,很多企业主动与宜昌一中签订了优秀学生奖励协议。
    由学生自治而生发的美好局面,宜昌一中当月就得到检验。取消“三到场”的当月,学校就实现了“大治”,各种问题奇迹般迅速得到解决。学校有了民主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干部工作热情陡然提高,不仅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干部当上去、成绩掉下来”的现象,反而是工作和学习互相促进,涌现了一大批富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学生干部,成为同学们羡慕的“校园明星”。
    如今,宜昌一中的大大小小的校园活动,老师和学校领导多数时间都只须当好“看客”、“听客”或“评客”,一切都由学生们自己搞定。甚至于2010年百年校庆这样的盛大庆典,陶校长的主要工作也只是外联校友和嘉宾,会场、资料、礼仪、节目、接待等等诸多事宜,学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创意迭出。

   
   ●陶三发语录: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学校给学生开设什么课程,如何教学这些课程,就如同给孩子提供什么食品、如何提供食品将决定他们长出怎样的身体一样,决定他们将来的能力、性格乃至命运。学校怎能忍心牺牲德、体、美育和高考不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去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剥夺他们将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又怎能忍心用杀鸡取卵的手段,逼迫学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始人生的万里长跑,导致他们的未来过早夭折、谢幕?


“相信学生”是教师的第一素质

    素质教育最大的阻力其实不在方法,而在于观念的转变。
    为了将教师们“逼”上素质教育的“梁山”,宜昌一中的1997年后来被老师们戏称为“宜昌一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在当时的第四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他们讨论通过了《宜昌市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确立了学校摆在第一位奋斗目标的就是“创湖北省素质教育模范学校”。紧随其后,学校教代会又讨论通过了《宜昌市一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宜昌市一中名师工程方案》和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等规章制度。
    所有改革,其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很多提法在当时看来都是反传统的。譬如,“过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弥补自己教学用心不足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师资建设目标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和学生一样潇洒起来”等各种全新的评价标准。在这种“逼迫”之下,教师们不再拘谨于三尺讲台,他们也开始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体育健身,专项钻研,要么学有所长,能够胜任一到两门选修课,反之则只能低聘低酬,乃至被调离或下岗。
    这种不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一旦建立并深入人心,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也自然而然跟着转变。“教师们都已经理解,‘相信学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第一素质!”基于这种教师素质评价要求,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系在校园里悄然扎根。
    体现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在宜昌一中已经绝迹,学生俨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发展到最近几年,学校开始推行学案导学模式,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体现在课堂外,一个名叫“1+10”阳光行动工程最能体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信任和关爱,最直接地防止了只管少数、只重分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确保全员育人、全面育人成为现实。
    这个工程是教师自主发起的,即从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每1名教师担任本班10名学生的成长指导老师,全校师生以百分之百的覆盖率结对。每名学生都有一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兴趣特长、指导内容、计划总结等六大部分的阳光工程记载表,指导老师实时记录阳光行动的全过程。
    学生王辛未,家境极其贫寒,刚入学时非常不自信,沉默寡言。指导老师陈爱红在对她家进行家访后,总是适时地、默默地给予她各种帮助、鼓励和引导。最终,王辛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宜昌市政府还授予她“宜昌市自立自强优秀青年”称号。
    像这样的事例,在阳光行动工程中比比皆是,几乎每位老师身上都能列举出一长串这样的故事。


    ●陶三发语录:素质教育虽不能神秘化,但也绝不能简单化,只有根据本校条件,制订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案,才可能调动全校人力与物力,协同行动,打开局面,否则零敲碎打,断断续续,不可能成功。而且,一定要记住一个技术层面的理念:素质教育的阻力在哪里,就把相关的制度建立在哪里。牵牛要牵牛鼻子,就是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是在捍卫常识

    在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连续当15年校长,在全国并不多见,而陶三发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他的学生,都管他叫“发哥”。陶三发主政后,恢复了学校多年未正式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他把每次典礼都当做一次盛大的仪式,每次都会在典礼上作“极其精彩”的演讲,每次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和媒体围观。很多毕业学子在网上留言,说“发哥的讲话激情澎湃,振聋发聩。他聊国际国内时局,聊经济,聊金融,聊科技,聊民生,反而甚少聊学习,更不聊升学率。但尤让人浑身充满斗志,多年仍不能忘”。因他每年都会郑重比较各国的GDP发展,也有同学喊他为“GDP校长”。
    陶三发说:“每次典礼上的发言,我都会结合当时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精心酝酿,斟字酌句。我希望我讲出去的每一句话,都能让学生明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
    他还做了一件很多校长想做但是没做或者是不敢做、无法做的一件事——跟踪关注从宜昌一中出去的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他的心里,总憋着一个念头,就是要用大量事实向那些不愿搞、不敢搞素质教育的人“迎头敲一棒”,告诉他们,用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和应试教育的产物不一样在哪里。
    他骄傲地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证明,素质教育,海阔天空。”
    譬如身体素质。全校师生每天清晨和下午,雷打不动开展“迎朝霞送晚霞”体育长跑活动,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响彻校园。学校的体育竞赛成绩可以说是傲视宜昌的——全市中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比赛,每年都几乎包揽冠军,全省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成绩一直在前5之列。
    譬如道德素养。10年来,有近万名学生受到省、市和学校表彰,50多名学生光荣入党。
    譬如人文素养。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办的“前茅”文学社,被全国15家杂志社列为特约作者单位;先后有500余人次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学校连续3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学生出版优秀作文集,搞寝室文化节、教室文化节,创意表现令人惊叹!
    譬如科技创新能力。10年来,宜昌一中学生发明创新1万多项,获专利200余项,被《中国知识产权报》誉为“中国发明创造第一校”。
    还有学科竞赛、艺术培养等,学校屡有因此获重点大学保送的学生。
    “不只在学校生龙活虎,我们的学生,决胜高考后,在大学里,在社会上,一个个也是充满自信,活力四射!素质教育并不深奥,它捍卫的其实是最基础不过的教育常识!我以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之中;每一个具有基本认知水平的公民,都应该像巴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期盼和支持素质教育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他又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的都是宜昌一中毕业生在大学和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情况跟踪调查。
    在名牌高校的每一个大学生身上,都明显地带有高中学习方式的印记。令人欣慰的是,宜昌一中的学生,在高校是佼佼者,进入职场也同样是领军人物、抢手人才。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表现告诉世人,智商和情商同等重要,学识和能力缺一不可,他们就是宜昌一中素质教育成果的最好诠释!


    ●陶三发语录:素质教育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它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灵魂和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就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攀登,攀登上去了,教育就前进了一步;攀登不上去,教育就在山这边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成为阻碍中华崛起、延迟人类进步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