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找车软件哪个好用: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调虎离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37:03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调虎离山

(2010-11-11 19:36:39) 转载▼标签:

杂谈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计名出自《西游记》七十六回:“……正中我‘调虎离山’之计”。“虎”喻强敌“山”喻有利之地形、时机等条件。虎于山中则难以制服,敌人在有备的情况下就难以战胜。智者引虎出山,于平阳捕之,良将审时度势,明察战局,诱敌以利,驱敌以害,或者用计谋激怒敌人,使之阵脚混乱,自取失败。
  原文是:“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经蹇来返”。意即说,等待自然条件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一山难容二虎

  袁绍与曹操,自小便是好友,以后同属“太子党”,从好友而同事而同盟,最后成为争天下的敌人,一成一败。
  按郭嘉的说法,曹操胜在十个方面:
  袁绍礼仪繁多,曹操自然得体,这是道胜;
  袁绍逆动,曹操顺率,这是义胜;
  袁绍宽济,曹操猛纠,这是治胜;
  袁绍外宽内济,用人唯亲,曹操外简内明,用人唯才,这是度胜;
  袁绍多谋少决,曹操得策辄行,这是谋胜;
  袁绍喜欢名誉,曹操以诚待人,这是德胜;
  袁绍恤近忽远,曹操虑无不周,这是仁胜;
  袁绍听谗惑乱,曹操浸润不行,这是明胜;
  绍混淆是非,曹操法度严明,这是文胜;
  袁绍好虚张声势,不善用兵,曹操以少克众,用兵如神,这是武胜。
  荀彧也说过:袁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事实也正如两位所料,袁绍太多的地方比不上曹操了。要说到用计,曹操什么计都能用,袁绍什么计都不想用,好象凭自己及家庭的威望,便可得到一切。
  说来也怪,袁绍与曹操合则难成,分则成势。
  汉未十常待谋害大将军何进的时候,年轻的袁绍和曹操各带五百精兵保护可能出现意外的何进,但被挡在长乐宫前。无谋何进入宫遇害。
  曹操花血本唤起十七路诸侯伐董卓,并推袁绍为盟主,最终也失败了。
  袁绍与曹操相继因为与董卓闹反关系走出洛阳,各自通过努力,都成为了地方势力,互争天下。这很大程度上应证了“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老话,汉末的江山容不下袁、曹这老虎,因此必有一伤。
  袁绍、曹操小时候曾合唱过一出调虎离山的恶作戏。但在官渡大战中,袁绍首先就中了曹操调虎离山计,最后因离窝而败。
  少年时的曹操喜欢飞鹰走狗,耍枪弄棒,精于骑术箭法,虽有点“游荡无度”,但却非常智勇机智,善于掌握应变。有一次,曹操突发奇想,想试一试自己有没有游侠的本事,他和袁绍准备搞一次恶作剧。
  那天,本地一户人家娶亲,两人计划了一次抢新娘的行动。傍晚时分,曹操和袁绍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偷偷溜入婚礼人家的花园。等客人走得差不多时,两人一喊一应地大声呼叫:“有小偷啊!”“抓小偷啊!”等房内的客人都涌出来向花园赶去,洞房中只剩新娘一人时,曹操手持匕首钻进洞房,将新娘劫待出来,然后与袁绍会合逃走。
  由于袁绍没有看清路,一脚踏空,掉入荆棘丛中。袁绍怕痛,越动扎得越痛,干脆不敢动了。曹操怎么催,就是不出来。眼看主人就要搜到这边来,曹操急中生智,脱口大喊:“小偷在这里,快来抓啊!”
  袁绍一急,不顾刺痛,一下子从灌木丛中蹦了出来,身上留下一道道血印,曹操也把新娘丢下,两人赶紧逃跑了。这件事反映了曹操从小善用计谋的性格,一计调虎离山,劫走了新娘,一计破釜沉舟,将赖在荆棘丛中不想走的袁绍逼了出来。
  曹操、袁绍两位自小的朋友,谁都可能没有想到,最终要以战争的形式来结束友情,但历史是无情的,两人的比拼好像冥冥中有安排。
  这就是决定两人命运的官渡大战。

袁曹官渡之争

  官渡大战中,曹操有计划地选择官渡来会战,并将袁绍的大部队成功的“调”到了官渡,用了一计有效的调虎离山。
  官渡会战对曹操来说,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引诱袁绍军队由中央战线深入,并选择其路线中的某点进行大会战,以彻底摧毁袁军的优势兵力。曹操在大战的一年半前,一再详细地勘察地形,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官渡作为最佳战场。
  官渡是个渡口,有官渡水这道屏障,因此对守方较有利,渡口地区较平坦,有利于曹操最擅长的骑兵作战,更为有利的是,袁绍的南征军团从黎阳到官渡,其间要渡过黄河、阴沟水、北渡水、官渡水、渠水,不但进攻时较困难,也无法将最大的兵力完全及时投入这个会战点,补给上的问题也将成为袁军最为严重的危机。
  如何引诱袁绍,迫使他选择官渡作为进军会战的主战场呢?曹操费了很多脑筋,紧紧的抓住了每一个机会,调动了下属每一个将领的力量。总的原则就是: 每个地方都让袁绍觉得不好决战,只能到官渡来打。
  曹操首先将程昱布置在甄城,于禁偷渡到延津,命司隶区司令曹仁、青州军团领袖藏霸、河内司令魏仲、白马津守备司令刘延各自在自己的地盘或死守、或骚扰袁绍,让其难以立足。然后又设计谋破了袁绍两路前锋,即颜良、文丑的部队,并斩杀了这两员河北名将,激怒袁绍。接着曹操不急着扩张战果,反而令白马司令刘延撤军,自己也立即回防官渡,只保留于禁的游击部队在延津南北岸活动,以困扰袁军的军事行动。
  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弄得袁绍昏头昏脑。气急败坏之下,袁绍不顾参谋本部幕僚苦劝,亲率大军紧追不舍,一路急行军,深入敌境一百多公里,在官渡的西北方约十公里处的阳武,设下了行营指挥部。
  这一记漂亮的调虎离山,使袁绍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曹操选定的主会战战场——官渡。而此时的官渡,曹操在此作了将近两年的准备,设下了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工事。
  虽然面对此状,输了一局棋的袁绍凭借优势兵力倒也没乱,先行稳定前线阵地,强化后方补给,战事暂时和缓进入僵持阶段。但随着许攸倒戈,乌巢劫粮,张郃、高览向曹营投降,袁绍军营大乱,连鹰派的领袖郭图也不敢再纠缠下去。
  这时曹操又使了一计调虎离山,令镇守甄城的程昱及在延津附近活动的于禁,乘机北上攻打袁绍北岸的重要营寨黎阳,曹仁和除晃的联军则抢攻酸枣,显然有意切割袁绍南征军的归路。消息及谣言传遍官渡地区各营寨。袁绍大惊,急遣袁谭和辛明各领兵五万分路去救。曹操探知袁绍兵动,立刻下令八路大军急攻官渡袁绍的大本营,袁军毫无斗志,四窜奔去。袁绍听说大本营卫队溃散,来不及穿战甲,赶紧逃回冀州。曹操取得了官渡大战的完胜。

猛张飞支招捉严颜

  都说张飞不会用计,其实有时用得蛮好。
  刘备征西川失了军师庞统,战事处于不利状态,赶紧要诸葛亮来帮忙。诸葛亮将荆州匆匆交给关羽父子后,与张飞两路人马入川,诸葛亮走水路,张飞走旱路。
  张飞走到巴郡时,遇上了蜀中名将、延蜀太守严颜。严颜紧守关卡,以逸待劳,任凭张飞挑衅谩骂,就是不与张飞交手。
  如何能度过巴郡去西川支援刘备呢? 张飞也想到一计,“调”严颜出战。
  于是张飞四处派人打探偷过巴郡的小路,得知了一条小路后,又决定二更造饭、三更拔营,自己在前面开路,其他人在背后跟着偷渡,同时将这个消息故意泄露。
  严颜听到这个消息,料到张飞粮草必然摆在后面,于是决定让张飞前军走过后,截住后军夺取粮草。
  谁知张飞弄了一个假张飞开路,骗过严颜,自己却藏在后军中,严颜伏兵过来抢夺车仗时,真张飞突然冒出,一举击散劫兵,活捉了严颜。
  活捉严颜后,张飞义释之,并顺利劝其加入了蜀国军团,后成为蜀之名将。
  张飞也凭借严颜的帮助,一路入川,顺利无比,比诸葛亮还早到四川。可让诸葛亮跌了一次眼睛。

关云长赚城斩车胄

  刘备投在曹操门下,合伙谋害曹操末逐,又被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的论断吓出一身冷汗,曰夜担心。好不容易借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的大本营。
  袁术兵败吐血而亡后,曹操招回刘备。刘备将跟随自己的曹操部将朱灵、路昭遣回,自己却留下部队驻在徐州不愿回去了.
  曹操大怒,终于看穿了刘备的本来面目。但刘备没有公开撕破脸,也不好主动进攻,于是致信给自己的心腹、徐州太守车胄,要其密切关注刘备的动向。
  车胄收到信后,招来陈登商议对策,陈登说道,这事容易,现在刘备等人出城劳军去了,我们伏兵在城边,待其回来时,一刀解决问题,我在城上帮你用箭射住后军。
  车胄觉得有道理,干脆痛快的为曹丞相了却后患,不很好吗! 于是马上布置兵马。
  谁知道陈登与刘备交厚,马上又出城去,计划将车胄的计划告诉刘备。半路上,遇上了劳军回来的关羽和张飞。三人商议:先下手为强,调虎离山,突斩车胄。
  当晚,关羽、张飞将部队打着曹军旗号,回到徐州城外,声称是奉曹操命令过来帮忙的张辽部队,然后大呼开门。
  不明真相的车胄引一千军出城迎接,刚过吊桥,呼一声:张辽将军在哪里,却见火光中关羽探舞大刀一边骂一边砍过去。车胄大惊,赶紧回城,谁知城上陈登乱箭射下,已无法入城,只得绕城逃走。关羽追来,将车胄砍于马下,顺势夺取了徐州。
  斩车胄意味着刘备正式宣布与曹操为敌。
  这计调虎离山,是将车胄从城内调出城来,乘其不备,突然斩之。

诸葛亮用计夺安定

  诸葛亮初伐魏,十分顺畅,困住南安,围住附马夏侯楙,并决定用调虎离山计智取南安西边的天水、北边的安定两郡。
  安定太守崔谅,听说诸葛亮围了夏侯楙,十分惊慌,组织起四千军马,准备守住城池。没想到突然跑来一个自称从夏侯楙处突围出来的军人,从贴身处取出被汗湿透的都督文书,要崔谅与天水太守一起出兵南安,与夏侯楙里应外合解围。不二日,又有马报,说天水太守已起兵救南安,叫崔谅马上出兵。
  于是崔谅点起兵马前往南安。谁知道刚刚走到半路,前面被蜀将关兴截住,背后蜀将张苞杀来,好不容易往小路奔回安定,城池又被魏延抢夺了。没办法,只得投了降。
  这一计调虎离山,孔明胜得干净利索。
  但没想到用同样的方法去调天水的军队时,却碰上了姜维,很简单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诡计,差点还让诸葛亮丢了一次大面子。不过后来诸葛亮设计收伏了这位日后的弟子。
  这个故事我们放到“上层抽梯”中去谈。

孔明退兵诱敌

  对于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的做战部队,往往需要将其调出来,才能击败之。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坚守不出的司马懿就吃了孔明一次调虎离山的亏。
  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的时候,见司马懿老是不出,于是想出一退敌诱兵之计。乃佯装有家务要退兵的样子,每十日退三十里下营,使司马懿认为诸葛亮真想缓缓退兵。而诸葛亮退兵时却秘密安排两支军马预先埋伏,准备候到两军交战时,径袭司马懿的老巢。
  司马懿在确认诸葛亮撤退后,果然派大军追赶,两军激战,诸葛亮事先埋伏的两支军队突然去袭击司马懿的老巢。
  好在司马懿也老到,沿途不断报告消息。得知有军队袭自己的老巢,马上回兵,虽被诸葛亮随后掩杀损失了一些人马,但也不算大败,上了一回小当而已。

司马直捣黄龙

  辽东公孙渊造反,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万,杀奔中原来。曹睿令司马懿引兵平叛。
  司马懿领军到辽兵屯兵地辽遂时,见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敌阵甚是严密。卑衍与杨祚也准备避开司马懿的锋芒不与交战,待司马懿粮尽退兵之时再随后掩杀入中原。
  这样的局面如何能难住司马懿呢?司马懿料定辽东重兵屯了辽隧,巢穴必然空虚,于是丢下辽隧不打,直接进军辽兵的老巢襄平。
  卑衍与杨祚探知司马懿已带兵去打襄平,守此无益,马上调起兵马尾随司马懿而来。谁知司马懿早就埋下了伏兵,一阵伏击,辽兵大败,只得逃入襄平。司马懿乘势再把襄平围了下来,并活捉了公孙渊。

(孟德思奇)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调虎离山之计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略,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故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敌人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和人为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
     新三国第89集,诸葛亮使用围点打援之计欲“调虎离山”,司马懿识破此计,来了个“李代桃僵”之计将其化解,诸葛亮于是“顺手牵羊”拿下了武都和阴平。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战,孔明决计以自己为诱饵,引司马懿出动。诸葛亮故意大张旗鼓的到武都抚民,魏军探子将此事报知司马懿,司马懿在确认是诸葛亮去了武都后,已然知道此乃诸葛亮又在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引魏军攻打武都,因为武都城池小,城防不牢,非常容易攻打,司马懿认为诸葛亮的大军一定埋伏在武都城外的大山之中,就等着魏军前去,然后使用“关门捉贼”之计将魏军一举消灭,如此一来蜀军大营必将空虚。想到这里司马懿非常得意,因为他认为完全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派大将张郃领兵直取击蜀军大营。不料孔明早有防备,将误入蜀军大营的魏军团团围住。张郃率兵奋力拼杀,最终兵败被杀。
     战后司马懿说了句“我钓了一辈子的鱼,自诩也是一个会钓鱼的人了。可这世上哪有这么下钩的?饵明明在武都,钩却安在了大营这头”。诸葛亮之所以能胜利,或者说司马懿之所以中计,那是因为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数次较量中,已非常了解对手,而司马懿也自认为非常了解诸葛亮。
     可见善用兵者,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虚虚实实,非以常理可以揣测,故《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又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评论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