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停车位查询: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借尸还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1:00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借尸还魂

(2010-11-11 19:26:15) 转载▼标签:

杂谈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计名出自元代岳伯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捌李岳》中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指假借外力或其他条件来恢复自身生机,东山再起。此计一般是处于被动或不利局面时使用,是一种无为而用的谋略,名为“借尸”实质上在于“还魂”。大凡已经有作为的事物,难以驾驭和控制,不可以加以利用。凡是尚没有作为的事物,往往要寻求依附而存在,便可以利用。借尸之方法可捡、可偷、可抢、可换,方法多多。
  原文是:“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一> 曹孟德迎奉大天子

  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成功的“借尸还魂”。
  汉献帝刘协无论在聪明才智还是对皇帝角色的适应上,都比他前两任的桓帝和灵帝要优秀得多,但他却相当倒霉。他几乎是在董卓的挟持下,不得不推翻哥哥刘辨的政权,而以陈留王名份晋升为天子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献帝一开始便得不到朝廷大臣的支持。
  董卓被诛,郭汜、李傕之乱,洛阳皇宫尽毁,宫殿被大火烧为灰烬。汉献帝回到洛阳,只好在破墙头上搭个草房,凑合居住。粮食也极为紧张,皇帝、皇后、皇妃都被饿得两眼发昏,肚子咕咕乱叫,只好挖点野菜充饥。
  汉未虽然衰败如此,但汉天下的尸壳毕竟没有灭。当时,很多军伐想到的只是尽量扩充自己的地盘,在大乱中多争取一些利益。虽然袁绍军团的首席幕僚曾经建议过袁绍奉迎天子,但未被袁绍采纳。袁绍想到的只是重新立一个皇帝。西凉军也曾讨论过是否以实际行动奉戴天子问题,但最后也没采纳谋士“奉皇帝以正天下”的策略,反而内乱不断,放兵劫掠,破坏民生经济,错失良机。
  这时侯的曹操,从公元189年讨董开始,到公元195年,连续六年苦战,历尽艰辛、危险,虽然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一下子由私人军团升为有资格争霸天下的大诸侯,当上了兖州刺史,实质上掌握了全部兖州及大部分的徐州和豫州,但仍不是最有实力的军团。
  公元196年,曹操会议讨论是否拥戴献帝的问题。这时候,除程昱、毛玠、荀彧等人拥护外,曹仁、夏侯惇、满宠等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表示反对。很多人认为,奉迎天子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为众矢之的。以现有实力,“挟天子”不一定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反受其害。
  好在荀彧力主,并大声向曹操表示:
  奉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东向讨伐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无力兼顾关中。现在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士们仍心向王室。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 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大顺;秉持天子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德。即便遭到其他军团围剿,也难不倒我们。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曹操当机立断,决定奉迎汉献帝。
  当年,曹操奉迎献帝,把17岁的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后更名为许都,为他建立宗庙,修造宫殿,使许都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大批人才也因此蜂拥而至。像荀攸、郭嘉、钟繇等谋士,典韦、于禁、徐晃等武将,都是在此前后投奔曹操的,连北海太守孔融那样有名望的贤明之士,也让曹操给请来了。这样一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武齐全,大权旁落的朝廷也焕发了新的气象。
  曹操奉迎天子,招纳贤士,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今天的话说是拉大旗作虎皮,用计谋来说,就是一计“借尸还魂”,借献帝汉室牌子的外壳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一个名正言顺的有利位置。否则曹操的事业可能要艰难得多,一生要挣扎在不知为谁扫平天下的尴尬局面中。
  忠勇的关羽投降曹操,曾经有个“降汉不降曹”的条件,虽然有点滑稽,但也正说明了曹操迎奉天子战略的成功。

<二>刘玄德当上汉皇叔

  三国时期最想当皇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备! 其将二子一个取名为刘封,一个取名为刘禅,心里想着的只是“封禅”两字。但你刘备一个编篓织席出身的人想当皇帝总得要有资本啊。
  没想到这个资本真的找到了。
  曹操把刘备推荐给献帝,并表奏玄德军功,献帝宣刘备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盘根溯祖,刘备找到并托出了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个渊源,自己是生有部百多个儿女的中山靖王之后, 进而凭此按辈份又被汉献帝认作皇叔。
  刘备最得意的就是皇叔这个称谓。罗贯中演义刘备当皇帝是继正统,不外乎也是根据这个渊源的:汉天下是姓刘的天下,皇帝没有了,曹魏篡权了,刘备再称皇帝是光复汉室,继正统当皇帝。
  刘备能盘踞四川当皇帝,并获得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其最成功的也是借助了汉室宗亲这块牌子,用借尸还魂之计为自己挣得了当皇帝的资格。
  算一算时间,刘备先生搬出的中山靖王正是刘备的上十八代祖宗, 距刘备已300多年, 而孝景皇帝则是上十九代祖宗。刘备只搬到中山靖王刘胜为止,可能与罗贯中协商了,感谢十八代祖宗较合理些。今人盘根念祖,也往往以能上溯十八代为荣。
  刘备先生借尸还魂功夫不错,借了一具300年的古尸,园了当皇上的美梦

<三>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孔明最后一次出祁山,被司马懿拖得进退维谷,病情曰重,无可论胜。有天晚上,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对姜维说:我的生命快结束了!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天命可知!
  师傅要走了,岂非大事。
  姜维急着说,丞相用祈禳之法能挽回吗?
  孔明说,我虽懂祈禳之法,但不知迮天意若何。你引甲士四十九人,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在帐外;我于帐中祈禳北斗。看看行不行。若七日内主灯不灭,我的寿命可增十二年;如果灯灭,我必死无疑。
  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孔明自知病重将死,但确实又还不想死。毕竟那么多事没有完成,那么多志向没有实现,自己死后,战场上这支部队怎么办?
  不过,这次老天抛弃了出师难捷的诸葛亮。
  孔明会祈禳之法,司马懿也会看天象,一夜仰观天文,大喜,料定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于是更是坚守不出,做好追击准备。
  从此司马懿每夜观天文,等候孔明的死讯。有一夜,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司马懿惊喜:孔明终于死了!随即传令起大兵追赶。
  方出寨门,忽又疑虑起来:孔明会六丁六甲之法,见我不出战,很可能用此术诈死,诱我出战。现在追之,必然中计。于是勒马回寨,只令夏侯霸悄悄引数十骑,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夏侯霸引军到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蜀兵已尽退矣。
  司马懿说,孔明真死了!迅速追击!遂引兵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齐杀奔五丈原来;杀入蜀寨,果无一人。
  司马懿对二子说,你们二人赶快去催大部队赶来,我先引军前进。
  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司马懿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司马懿大呼,孔明还在!我们又中计了,赶快回去!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
  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用手摸摸头问下属,我的头还在吗?  
  过了两天,经过社会调查, 司马懿搞清了那个诸葛亮是假的,是木雕的,大概是自己看眼花了,心里又怕诸葛亮,因此看见诸葛亮的假尸,却以为是诸葛亮的真魂。
  据说, 因为这事,在阴间司马懿与罗贯中大打口水战。司马懿对罗贯中怒吼: 你咋不实事求是呢?
<四>姜伯约屈投钟士季

  蜀国阿斗政权垂亡之际,孔明的不二弟子、大将军姜维想来一计借尸还魂,可惜失败了。
  当时魏国两路大军伐蜀,姜维与魏国的钟会大军拒于剑阁时,魏国的邓艾一路偷度阴平小道,直接攻入了成都,刘阿斗很快就投降了。
  姜维见自己的大部队兵马还在战斗中,皇上却已投降,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乃设计佯装投降于钟会。
  姜维降于钟会后,先是拿出一幅图来煽动钟会: 看, 这就是我师傅在隆中时画的天下地图,凭此邦先主刘备立基业,临终时又把它遗给了我,我现在把它给你, 要是邓艾则是坚决不给的,但邓艾现在降伏了西川,得到了这个成帝业的地方,心里肯定高兴啊。此图挑起钟会与邓艾之矛盾,点破西川足可称王之地势,勾起壮年钟会之野心。
  接着姜维又大赞钟会的才能,说要不是我们两人拒于剑阁,邓艾不可能取得大功。进而评价钟会与邓艾两人的战功,离间钟会与邓艾,点燃钟会与邓艾的战火,促使钟会用计杀了邓艾。然后与钟会结为“知已”兄弟,惺惺相惜,彻夜长谈,并用三个故事劝说钟会:
  一是韩信在掌握兵权的时候,蒯通曾经劝说他起兵自立,背叛刘邦,但韩信不听,最后死于刘邦的老婆吕后之手。
  二是文种、范蠡春秋战国时帮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认为成功之后,勾践不可共事,于是托故离去,临行劝文种也离去,文种不听,后来勾践果然迫使文种自杀。
  三是张良在帮刘邦成功以后,为了免遭猜忌,放弃功名富贵,跟从赤松子学道,得以保全自己。
  姜维这么一说,钟会面临的好象只有三条路: 一是功高振主等候被烹,二是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三是拥兵自立独创王国。
  果然,钟会受到诱惑,最后作出了反叛魏国拥兵自立创业的最错决定,并请姜维辅助。因消息走漏,姜维、钟会均被镇压,钟会时年三十九岁。
  表面看来,这里的一切是姜维在为钟会谋划前程,其实错了,姜维曾托人悄悄告诉刘阿斗,要他忍耐一段时间,自己有能力恢复汉室。姜维想借钟会的力量,先反叛魏国争取一支军队和一块地盘,然后再借机会除掉钟会,光复汉室。
  只不过这样的借尸还魂太艰难了。
  魏国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大家都食国家粮,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魏国人,此次作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踏平蜀国,跟着钟会打倒了蜀国,可谓功成名就,取得胜利后谁又想随你钟会反叛,变成私家军再去冒死创业呢?
  所以这次钟会的反叛注定会有人告密而失败。
  所以姜维这一次借不到“尸”,更还不了“魂”。
  短命的蜀国阿斗政权终于从地图上抹去了

(孟德思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如项羽,刘邦起兵反秦时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朱元璋打着小明王的旗号建立明朝,其实都是在使用“借尸还魂”,此计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是“屡试不爽”。新三国第13集,曹操接到汉献帝在亡命途中发出的勤王诏书,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千古难觅的良机,马上引兵赶往洛阳“护驾”。与此同时,袁绍、袁术、刘表等人却鼠目寸光,没有任何勤王举动。洛阳城一片残破,惊魂未定的汉献帝和随行众臣迎来了兖州将军曹操的勤王大军。曹操从此打着“汉献帝”的招牌,名义上拥立汉室,实际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足了便宜。
     新三国48集,鲁肃前来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万般无奈下请出病怏怏的刘琦,说是自己代替刘琦守荆州,因刘琦之父刘表原是荆州之主,而刘备又是刘琦的叔叔,致使鲁肃无话可说,最终达成了共识:刘琦公子在一日,刘军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刘备此乃“借尸还魂”之计。
      新三国第64集,刘璋在张松的建议下,邀请刘备入川抵抗张鲁,刘备自击退张鲁后,刘璋对其日渐怠慢。庞统建议刘备取川,刘备自言有取西川建功立业之心又顾忌仁义道德,内心极为矛盾。庞统献两全之计,命人送密信以离间刘璋、张松。刘璋中计,斩杀张松,并集所有川军攻打刘备。刘备无奈之下,只得采纳庞统建议,率军东取雒城。雒城城外的落凤坡,庞统中埋伏身亡。庞统以死换取了刘备出师有名,后诸葛亮又率领赵云,张飞引兵入川,最终刘备攻取西川。刘备攻取西川就是使用了“混水摸鱼”和“借尸还魂”之计。“混水摸鱼”后面我会详细介绍,按新三国所演,刘备同时借了刘璋和庞统之“尸” ,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
     其实刘备从出道就打着汉皇后裔的旗号,我们不讨论其是否真实,但是凭着“刘皇叔”的身份,才集结了一批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为其卖命,同时也赢得了一些民心,但是到了三国后期,蜀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老百姓已经不管你是不是振兴汉室了,此时再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显然政治上已经没什么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