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琉璃溪岸:自立自强谁敢侮——读《挺经》卷十四《外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0:35

自立自强谁敢侮

——读《挺经》卷十四《外王》

 

卷十四《外王》。外王,内挺外逊,雍容大度之象。此卷讲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外王,谓保持独立尊严、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节,进而不避险,凛然不可犯。全卷的中心思想,是说中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中国的土地上不能容忍外国人为所欲为;要使外国人敬畏我们“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而革新政治,访求人才是中国自强的基本要务。

读《外王》篇,需要了解曾国藩的基本思维方法。他是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作一个集合型的“人”来看,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当作这个人与那个人的关系来看的。从内外双修、以内主外的思维方式出发,他主张先从自己内挺内诚内实做起,这里有几处见地深远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重视。

一、弱国无外交,既知弱,便不要对外称强:

曾国藩的薪火传人李鸿章曾经回忆他与老师的一段对话。曾国藩问李鸿章如何同洋人办交涉。李回答他只是一味同洋人“打痞子腔”(皖中土语,油腔滑调讨价还价的意思)。曾国藩不以为然,以五个手指捋着胡须很长时间不说话,后来才以眼睛看着李鸿章说:“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为好,诚能感动一切人和事,我想洋人也同样具有这种人情……我们中国现在既然没有实在力量去与洋人相抗衡,无论你如何虚强造作,洋人是看得明明白白的,都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效果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洋人平情说理,这样做虽然不能占到洋人的便宜,或者不至于吃亏。无论如何,我们的信用身份,总是站得住脚的。”

曾国藩对李鸿章讲的“不要虚强造作”,用挺经中讲的“不在装模作样”都是讲要以坚忍图强、不要打仲脸充胖子搞虚强。曾国藩说:“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我苟整齐严肃,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无端欺凌。既不被欺凌,则处处谦逊,自无后患。柔远之道在是,自强之道亦在是。(《廪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同一个人一样,如果象孔子所说的,我们能自己治理好自己,谁敢欺侮我们?

柔远之道是示弱、示柔、示敬、示卑于外,而实实在在地向内使劲,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做坚做实。日本人“鸭子划水暗使劲”,表面上点头哈腰,背地里苦练内功,这种做法是十分精明的,值得我们学习。“称强”的结果只会提醒对手加倍练内功,帮别人做强。“吹强”更是愚不可及,还没等你吹完,别人早已把你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打破你的牛皮毫不费力。

曾国藩的这个示弱于外的路数取法于孙膑兵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外称弱而内图强才能真强,外示柔而内主刚才能大刚,一个国家也应当这样。

二、君子之道,做礼义之帮:

曾国藩主张用孔子的仁、礼原则来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挺经》廪实卷)他认为,一个国家威信的建立就如同一个人的威信树立一样,要“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以上两段话的意思是中国是一个礼义之帮,处理外交事务还是用老祖宗忠信笃敬那一套为好。“忠”是忠实于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卧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外王》)“信”是内诚外信,不说假话。“笃”是淳厚实在,不搞小动作。“敬”是慎重庄敬,不油滑浮躁。“临难有不屈挠之节”,是说无事不要寻衅,有事不要怕事。“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不能靠巧取豪夺侵略别人来发财,而要靠仁和礼让、平等合作来发展。曾国藩所描述的中国的总体形象,不是一个以强凌弱的霸主,而是一个淳厚信实的君子。这就是“外王”思想的真谛所在。

三、与列强可以互学互惠而不可以辱国丧权:

曾国藩主张用读圣贤书的方法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也就是说,师夷之智,要诚得其法,触类引申,递相师授,孜孜以求。就如同学圣贤那样,自择要坚,不可有排斥心;自持要高,不可有卑下心;自责要重,不可有轻忽心;自任要勇,不可有退缩心。

在与列强“联手”合作攻击太平军的问题上,曾国藩虽然赞同“借夷兵助剿”,但他的原则性很强。就是与洋人一切说清楚,以免日后有纠葛。李秀成移师进击上海,英法侵略者悍然宣布“保卫”上海周围百里以内土地,曾国藩批示李鸿章说:“会防上海则可,会剿它处则不可。”这就是说不能让英法插手到英法租界以外的中国内部事务中来。天京之战结束之后,曾国藩尽其所能,削减了“洋枪队”的势力,限定他的人数,致使“常胜军”屡屡受挫。洋枪队首脑白聚文因索饷不遂,殴打地方官,曾国藩让其得力助手李鸿章革职严惩,后溺毙于浙江兰溪。在当时状况下,曾国藩能做到这些,就算可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