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买什么版好:建设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4:33
——华东师大二附中生命教育课程化研究结题报告
1. 课题的提出
1.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全面提升德育能力,争创德育金牌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形成了一种大文化范畴指导下的德育追求,并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春风化雨”、“有色有声”的教育行动;理解生命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自始至终”的教育实践,这种教育必然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来承载。将生命教育课程化是华东师大二附中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试点学校项目的过程中提出来并进行深入研究的。
1.2课题的理论依据
生命教育课程化研究植根于关于培养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杰·唐纳·华特士关于教育原基点--生命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近来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叶岚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也使我们在课题设计时受到启发。
1.3课题的界定
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真实地发展。因而,生命教育课程应当为必修课程。但是,与其他必修课一样,仅仅开设必修课仍不能满足二附中学生群体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因此,二附中对生命教育课程化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生命教育形成学科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课程形式多样、成层次化分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完成与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同步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1五种课程形态的建设
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研究重点放在5种形态课程建设上。5种课程形态如下:
第一种课程:生命教育必修微型课程——建设了《生存安全训练》、《100课时的责任课程》,这一课程形式,旨在落实每个学生必须把握的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生存训练。
第二种课程:生命教育选修课程——已经建设形成了12门。
第三种课程:生命教育化的基础课程——在基础课程中,有机地实现生命教育化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生命科学、思想政治和心理课对学科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思想。生物教研组开展了关于在生命科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的研究。
第四种课程:生命教育德育课程——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团日及特色班社会实践等特色活动。如,跨越两极的“极地班”通过跟科考队员的接触中学习生存的理念和技能。
第五种课程:生命教育隐性课程——学生社团活动及无处不在的校园生活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学会感恩、晨晖论坛中如何做人的“为人三件事”、“文化修炼”等讲座。充满了浓浓的人情人意,昭示着对生命的关注。
2.2课题的实施重点
学校通过在已有的德育等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发掘鼓励和扶持教师们进行生命教育类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反思,促使生命教育有特色、有创新、操作性强、有实践意义的子课题形成,进而形成我校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特色和亮点。
2.2.1实施过程中,加大力度推进选修课程的建设,因为这是具有较为完整课程形态的生命教育课程,也是我校教师独立开发的课程。目前,成果已经初步形成。即《华东师大二附中生命教育选修校本课程》。
2.2.2实施过程中,加大力度推进《在生命科学必修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的建设》。
2.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教育课程化的课题将生命教育融入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是在保持德行教育之长(生活化、体验化、参与化、活动化)的前提下,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有序化、操作化、检测化、效果化),两“长”并举,尝试了改善学生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认识不足,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生命道德伦理观,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化,尝试了解决学生关于生命知识把握的支离性、随机性的状况,达成了系统性、预生成性。通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尝试了解决生命教育的低效、无效或负效性,达成实效性和长效性。将生命教育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任务,《在生命科学必修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的建设》对实施过程提供有力的实施工具保障。学生受益的同时,教师得到了发展,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实施者,师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过程实现了能力提升。对于学生,不仅有即时的表现,还会有潜在的长效作用。
2.4课题的研究方法
资料法:利用因特网和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导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支撑,对课题组成员更新观念起到推动作用。
培训学习:部分课题组的成员参加学习,如老师参加上海市生命教育首届高级研修班为期一年的学习与进修;参加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研讨会。对于全体教师,采取了专家引领和教师示例的方式。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课程开发过程中受益的做法和案例,举办二附中全员参加的培训活动以及落实“两纲”教学展示与研究活动。召开了上海市首届生命教育高研班研讨会,发挥辐射作用。及时研究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一经解决后就形成了有价值的总结材料。
3. 课题的研究成果
3.1教师明确了进行生命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建设了12门选修学校课程。
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肖川主编《生命教育》)。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学校课程,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3.2建设了《在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
《在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是浦东新区生物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完成的项目。这一项目的完成将为全市生命科学教师在生命科学必修课中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撑,现已完成高中部分和初中部分各一套。
3.3形成了一批生命教育的论文和教学案例。
教师开发和实施生命教育课程中不断深化生命教育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批有生命教育的论文、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4.分析与结论
4.1分析
生命教育在高中阶段实施课程化,在尝试与研究过程中,采取学校教师全员参加,全面实施寻找与创设五种形式的课程,一方面有效地整合了德育资源和学科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重点突出了选修课的课程化建设以及生命科学素材包的建设。由于有目标、有计划,校长高度重视,采取的方式得当,收到了较明显的育人效应。教师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又培养了一部分的生命教育的骨干,这样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上具有实效性,操作过程中教学管理的保障与评价同步进行,使得课题能够如期完成。
研究表明,以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的生命教育课程化是效果明显的、可行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在“三个创设”上下功夫: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别真伪、是非、美丑中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在此基础上的生命道德伦理观;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激动人心的生活波澜壮阔地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没有围墙的生活教育中,拥有更多次”终生难忘的回忆”,在心灵震撼中经历他们的青春年华;创设感悟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把曾经受过的影响通过体味、回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在与同伴的分享中使感悟得到强化,学校把生命教育具体化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不仅有许多欢乐,还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又令人感动的细节,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
由于课程目标明确,课题也就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使得研究一直朝着课题目标方向深入。
4.2结论
在高中阶段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化是可行的,而且以选修课为主的校本生命教育体系应以全方位实施为基础,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为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