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超117集百度云盘:房子!房价!房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24:17

房子!房价!房奴!

来源: 《东风》杂志    作者:地球人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14:11 105次浏览 0条评论 1次顶 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而房子是家庭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劳累一天后身体得以放松、精力得以恢复的地方。房子作为生活必需品,同食物、衣服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毋庸置疑,每个成年人都对房子密切关注,但对房价的预期却决然不同。
 
进城务工的打工者通常没有房子,他们住在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或单位周边的出租房内。集体宿舍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好东西,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如果有工人闹事可以立马让他丧失栖身之地。但是集体宿舍缺乏私人空间,如果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安全也是问题,所以很多打工者(尤其是已婚者)愿意花钱在外面租房。因为工资不高,大家难以拿出很多钱付房租,于是一些条件简陋的小出租屋应运而生。北京工友之家所在社区——皮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工友之家的调查显示皮村的打工者人均居住面积为4~5平米,通常是一家人(很多带着孩子)居住在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内,出租屋的价格为200~700元不等。由于空间狭小,洗衣做饭一般在室外,冬天需要用开水把结冻的水龙头烫开。未婚打工者需要攒钱在老家盖新房结婚(虽然这些新房他们一年住不了几天,有人称其为“养老院”),已婚打工者除了自己的日常开支外需要考虑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他们哪敢奢望买房,只要能改善居住条件就阿弥陀佛了。虽然买不起房,但房价上涨会带动房租上涨,他们不希望房租上涨,当然就不愿看到房价上涨。
 
大学毕业生是所谓的住房“刚需”群体。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相比,大家一般认为上了大学就跳出了“农门”,他们的父母不会在农村老家为其准备婚房,所以他们刚毕业时连一个幻想中的“养老院”都没有,而且工资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收入是2479元/月,这与2010年夏深圳富士康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的平均工资(1900元/月)接近,这时虽然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如果没有父母赞助是难以买房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读书时已经花掉了家里的积蓄,父母很难赞助买房,不少人还有一两万元的助学贷款要还),所以很多人选择和同学、同事合租以节约房租。虽然大学毕业生中有住房条件很差的“蚁族”,但是总体上该群体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小区环境和基础设施)优于普通打工者。大学毕业生的分化性较强,《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收入与工作半年时的收入相比显著提高,本科生达到5296元,专科生为3480元。因此工作几年后,这一群体中会分化出部分较高收入的白领,在攒足首付后可以贷款买房,由“刚需”变成“有效需求”(市场经济下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有了房子算是在城市安了家,尽管房子可能远离市区,每天需要在路上花费1~2小时。买房和租房相比有以下好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装修,不用担心房东涨价或者卖房,可以给孩子落户。不过,买房后自己变成了房奴,为了按时还贷,需要老老实实给老板打工,即使对上级有所不满也不敢轻易跳槽。所谓大学毕业生的分化,在这个意义上,无非是“想成为房奴而不得”与“暂时坐稳了房奴”的分化。想成为房奴而不得的人希望房价下跌,而一旦成为暂时坐稳了的房奴就希望房价上涨。其实,房价上涨对暂时坐稳了的房奴没有多大好处,自己的房子是用来住的,涨了也不会卖掉,但是房价下跌实实在在是要命的,一旦跌幅超过首付比例,房子就资不抵债了。无论能否买房、买房与否,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都要为获得一个稍微安定的劳动力再生产场所付出青春。既同为房奴,又何来分化?
 
有人说,房价涨了,城市的原有居民啥事不干,一下子就是资产百万甚至几百万,现实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实,这也要分情况全面分析。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时,他们花钱从单位买到了自己居住房子的产权。很多老职工将这个过程视为对自己的剥夺,因为之前他们一直是低工资,企业在修建和维护房屋方面的费用可以认为是工资提留,用他们的提留款建的东西还要他们花钱买,甚是不合情理。对绝大多数工人来说,他们是被迫获得房屋产权;对他们来说,获得房屋产权,不仅不是恩赐,反倒是一种剥夺。当然了,十几年过去了,房价翻了数倍,较高收入者在房价上涨过程中买了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将原有住房出租,获得了所谓财产性收入。低收入者无力购买新建商品房,只好住在老房子里,等待拆迁时有个较好的补偿,《蜗居》里的李老太算是一个典型。只要有补偿,也比别人辛辛苦苦买房强很多。于是,不少人欢呼:当年就算是剥夺,那也剥夺得好啊,要不剥夺,能有今天?
 
果真如此?不要忘了,事情还有另一面。不管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不过是住房买卖市场这一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又怎能和开发商和炒房团这样的航空母舰相比?有钱的买房,没钱的索要拆迁补偿,不过是降低通货膨胀和开发商对他们的剥夺程度的一种被动防御,又怎会是分享改革成果的主要群体呢?那些拥有两三套房的人,他们要么付出了全家毕生的积蓄,要么背上了沉重的贷款负担,至多挣得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断被分化、不断被剥夺的地位,一旦房价下跌,他们中不少人将血本无归。
 
那么,谁最希望房价上涨呢?当然是将房子作为投资对象的人了。一个是房地产开发商,一个是来自其他行业的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在最近几年赚了个盆满钵满,2011年胡润百富榜上的富豪有23.5%来自房地产行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因为本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商品房投资利润率也进入该行业。房地产产业链涉及建材和家具家电,一定程度上对汽车产业也有带动效应,因此中央政府总体上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考虑民众的反应进行调控,但是调控一直收效甚微。房地产发展可以拉动GDP增长以示政绩,同时给地方财政带来可观的土地出让金(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2.7万亿),很多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自然希望房价持续上涨,只是迫于中央政府调控压力减小涨幅预期。
 
最近,房价呈下降态势,上海个别楼盘大幅降价,引起了先期购房者的不满,部分业主围攻售楼处。笔者身边无论有房无房的人都骂这些业主,认为买房子就和买股票一样存在风险,跌了就认倒霉吧。这种看法适合于评价拿房子当投资对象的人,对于那些买房自住者,风险是地产商、政府、炒房团带来的,被迫为这些风险买单着实委屈。就算是那些像买股票一样买房子的散户,其实也挺委屈,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他们玩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真正赢的只可能是庄家。
 
令人不满的,其实是这个游戏规则,应当废除的,也正是这个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