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被劝后猝死:<<拓展学生自主空间,构建校园精品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02:16
<<拓展学生自主空间,构建校园精品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知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由班级环境、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地推进,新课程已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架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必然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新课程理念及其实施方案作出迅速的响应将是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没有高质量的班集体,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氛围的受益者,提高教学的效益。
其次,新课程要求课程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把学生的所有交往领域都纳入教育视界。因此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既是德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与形式,又是德育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
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对原有班级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的一次冲击、突破和创新。我们将就新课程条件下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构建起新课程条件下的个性化班级建设模式,促进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的建设,提高班集体建设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以期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学校的方案,全面规划,系统安排,分期落实,自2008年开始,每半个月召开会议,讨论班级文化建设进展情况,对班级环境布置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班级环境布置的研究
(1)对班级环境布置现状进行了的调查
(2)对优秀班级的个案进行了分析
(3)比较了不同班级文化环境的异同
(4)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题,设计了班级环境营造评比活动。
2.班级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1)对班级教育活动进行了调查
(2)比较了同年级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的异同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对班风的作用。
(3)总结了优秀班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自编一个调查问卷:《班级文化调查表》。调查问卷设计好后,在小范围里作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又进行了修改与调整,最后开展正式的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的对象与范围:《班级文化调查表》在我校学以九(11)、九(12)、八(7)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填写前,我们先介绍问卷设计的意图及填写要求,然后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基本上是属于封闭式的,另外还设计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供学生填写。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班级的环境和管理等方面,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我在此研究中运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参阅了以下三类文献:一是所调查的中学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教育(管理)的文件、表格及计划、总结等资料汇编;二是公开发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三是已经出版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著作。运用该方法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阅读——整理——归纳。
3.访谈法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我还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一是事先设计好与问卷内容相似或相关的问题,二是本人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难以准确表述的有关问题。访谈都是以“闲谈”的方式进行,避免了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这样可能会使被访问者在谈话过程中更随意些,更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访谈的对象主要为我校教师和学生。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成为可以运用、借鉴和指导的规律性东西。对实践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提升到理论,揭示其规律,再指导实践。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蔡元培提出展个性 尚自然,在教育方法上,蔡元培着力提倡自由主义的教育。他认为中国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新教育应该是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他说:“普通教育则象一所房子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   中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蔡元培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他说教育者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就象农家对待植物那样,“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他极力反对违反自然、束缚个性的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蔡元培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动”、“自学”和“自觉”。他认为:“学校教育注意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习自动。”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掌握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搞注入式,而采用启发式。他说:“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只为他个人所具有。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因此,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性教学、研究性学習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其宗旨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觉得更重要一点是能使学生人格个性化。“无个性即无人才”。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所言:“个性教育将个性教育是相对于划一性教育而言,旨在培养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施个性教育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应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注重个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个性教育,是指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素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认真看待人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发掘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在儿童时期进行个性塑造,是整个个性化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将对个体一生的发展起到决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邸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中,不以千里称之。”马有千里之能,却不为世人所知,为何?最明显的原因在于:一般饲马者,只是按照当时固定的养马“标准”饲养,即以固定量的草料喂养它,以固定的方法驾驱它,最终使它成为“标准马”。而只有伯乐才能突破已有的养马标准,提供足够的草料满足其胃口,以灵活的驾驱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所能,使马尽其才。与此可见,绝非“天下无马”,只是那种固有的养马方式,限制了马彰显其千里之能罢了。定性作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  据张岱年先生考证:“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有‘人品’、‘为人’、‘品格’这些词。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独立人格的思想……就是指人自己有一个独立意志,它不受外界势力的压制。”〔2〕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格主要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有道德即有人格,缺德就没有人格,德高望重者则人格高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格即思想人格。这种文化心态是儒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的折射和积淀。
为了切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他之所以要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毕竟,宗教是有局限的,它摆脱不了宗派的狭隘性。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力倡“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是人们寻求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蔡元培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则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以承认、接纳、尊重和珍视多样化的存在为前提的。个性就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的,因为多样化包容了最好的单一化。对多样性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于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且是通过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来实现的。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幸福和个人的自由都有着“独立向善”的价值,它不需要别的任何价值来证明。也就是说,并不因为个人自由是社会自由的条件,也不是因为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条件,个人自由、个人发展才有了价值,个人自由教育是人们寻求解放、从狭益走向广阔的过程。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蔡元培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相一致的,是他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锢、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的确,我们有着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留下来的残余意识,有着中央集权主流意识的深刻影响,而缺少了成功的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革命过程与成果。故而表现在艺术教学上,在审美情趣上都自觉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整齐划一大一统的正统观念。科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以承认、接纳、尊重和珍视多样化为前提的。个性即意味着差异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的,因为多样化包容了即使最好的单一化。对多样性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为此,蔡元培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要求摒弃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启发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在他看来,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各种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它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因为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思想的指导下,既可以有启发的作用,也可能会出现灌输式的情况。如讲授法,主要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如果以注入式为指导思想就会产生“满堂灌”、“填鸭式”的不良后果。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就变成了一种数学公式的说教。反映在美术教育中,老师的画笔成了学生们敬畏而麻木的指挥棒,学生的作品千人一面———当然是老师的面孔;美术史教材有史无观,成了文物资料的仓库;美术理论空洞乏味,成为学术权威们的传声筒。因此我们认为,在崇尚自然、抒展个性的艺术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教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形成知识的逻辑过程,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反省这种过程; 学生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提出观点产生的依据,其后根据对依据的逻辑分析来判断其价值。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当自由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特别是思想的自由),自由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一个社会只有以个人为本位、为目的,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条件,这个社会才能在整体上大踏步地前进。蔡元培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养德性、吸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发展至善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经过教育。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品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因此,努力创设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素质教育的育人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新课程理念及其实施方案作出迅速的响应将是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与设施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它用有形和无形的形式反映出教学的本质。没有高质量的班集体,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氛围的受益者,提高教学的效益。
新课程要求课程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德育课程,本身就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充满生活气息。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使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世界中,使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学校,而且延伸到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不仅只限于以书本为中心的知识教育,而且拓展到人生更为本质的道德与人格教育。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把学生的所有交往领域都纳入教育视界。因此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既是德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与形式,又是德育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集体都有自己的基础的氛围,教师个体也有个性差异,这些因素构成了班级文化不同的特质。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追求每一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的同时,班集体也得到超越性发展,并形成群体的个性。因为我们理解的集体不是一盘散沙,没有发展方向,没有追求目标,更没有核心理念。与此相反,我们理解的集体是一个动态生长着系统,类似于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功能大小、价值取向与它的每一个分子的发展具有互生互长的关系,集体与个体都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提升与超越。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创建正体现了新课程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研究的过程及成效
(一)在各班开设古诗词活动课,积极创建班级文化。
在学校十多年的办学学实践中,学校深深地体会到:素质教育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为开发民族文化宝藏,学校走出了一条“诗教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争光添彩,以诗词教学和创作为育人载体,把“诗教”同思想教育、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铸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让师生在良好的诗歌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诗品、人品的教育,让更多的师生通过诗歌的形式完成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感悟与表达。一个校园有诗教,诗教有阵地,阵地有活动,活动有特色的诗教工作局面正在展开。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创作并重的诗教工作氛围正在形成,班级文化正在我校蓬勃开展。
现在,我们将学校推进诗教工作,在加强诗社建设,壮大诗词队伍方面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1、认识诗教
让古诗文从青少年口中琅琅诵起,让传统文化在子孙一代生命中传承,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们学校首先组织部分教师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在校园推进诗教工作的看法和意见,然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诗教工作开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想做乐干。然后学校召开班子和骨干教师会议,具体就诗教工作的开发、要求、内容、经费保障等作了评细的规划和具体部署,并颁发了若干文件落实了专人负责管理,使诗教工作从一开始就有规可循。这样,通过学校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工对诗教工作不仅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也激发了“以诗育人”的热情,形成了共教齐管的诗教氛围和育人格局。
2、让诗教走进校园
有人认为诗歌鉴赏和诗词创作是艺术家、诗人们的事。而我们认为,诗词教学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素养,还能够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校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高度,让诗歌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所有爱诗的耳朵都向诗歌敞开,去聆听至真至善的诗语,从而塑造至真至善的人品和人格。
(1)成立诗社,搭建平台。在乐清诗词学会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乐清校园第一个诗社——“柳风诗社”在柳市实验中学成立,并成为了乐清诗词学会的集体会员。乐清诗词学会会长黄有韬同志、副会长赵顺龙同志应邀担任顾问,市委副书记赵乐强同志亲笔题词,市教育局局长朱毅先生挥毫祝贺,学校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发展了师生会员近二百名,为诗社走进校园搭建了平台,培养了骨干,提供了组织保证。
(2)融入课程,开设讲台。语文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主渠道,是诗教进入校园的重要阵地。我们把诗教渗透到语文课的全过程,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敢于打破课本局限,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诗词教学。学校还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校本教育资源,规定每周三、四教授校本教程——《柳风诗词专辑》系列,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诗词教学,为诗教工作提供了时间和师资保障。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读诗、学诗、写诗的热情,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诗词鉴赏和写作水平。
诗社还开设了诗词讲台。在诗社社长胡定生老师的安排下,先后邀请了乐清诗词学会会长黄有韬,副会长赵顺龙、金定强、陈天木先生等诗词名家来校举办诗词讲座,指导诗词教学,还定期组织学生作者在诗词活动期间向专家和同学介绍创作构思和作品的诗情、诗景、诗意,小作者讲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专家和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诗词情趣和创作热情。
(3)编著课程,提高舞台。为了给全校师生的诗词创作提供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我校将师生的优秀作品编辑了教材,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每学期刊印一册给学生,深受师生的喜爱。现已出版二期,共刊登师生作品一百五十余首。其中30余首诗词和作品分别被《乐清诗刊》、《温州诗潮》等刊物转载,二十多位位师生的诗作受到乐清市级以上表彰,这是对师生最好的奖励和鼓舞。
此外,学校还开辟了诗词长廊等一批诗词栏目,教室楼道里的诗词长廊就设置了学生诗词作品几十幅,绿化带里有学生自己的诗词佳作、标语牌,从而拓宽了师生诗词作品的交流途径,创造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学校各班出现了一批小诗人,大大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优美的校园班级文化环境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递着文化信息,发挥着育人功能。
3、让诗教扎根心灵
我们以诗教进校园为切入点,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了读诗、学诗、写诗、评诗、赛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1)经典诵读,感受勉励。学校订阅了诗词刊物,并编印了《柳风诗词》专辑,学生人手一本,保证了诗教有教材。学校还从初一年级开始,学生每年背诵古诗30-50首。通过读刊物、诵诗文、背诗词,使学生从耳濡目染中感悟诗词的艺术氛围中弘扬正气,昂扬朝气,张扬锐气。
(2)积极采风,激发情趣。我们以写诗、评诗、赛诗为主要形式,牵引学生诗情,引发学生诗兴。柳风诗社负责人积极制订活动计划每学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通过吟诵校园美景,山川景观等,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这些丰富多彩、颇富创意的表现形式,尽情诠释古诗的寓意和感情,使高雅艺术不再晦涩难解,让中华古典文化展示了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参加采风的同学们说,采风活动让他们一生都会有对诗词的无限热爱。
(3)学诗写诗,良好育人。我们的校园诗教,凝聚了每一位干部、教师和学生,融入了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校胡定生老师结合自己教学经验,采用诗歌记忆法,将日常学校琐事编成让学生琅琅上口的诗歌,使学生受益非浅,同时,胡老师还亲自编写了诗歌写作方法,让学生作诗水平快速提高,如八年级范中洋同学学诗不到一月,就能在诗刊上发表多首较有质量的诗,如《独行淮河畔》,郑蒙俐同学在采风中咏出“穿檐水柱哗哗下,化下涓涓汇笔头”的好诗句等等,这一切抒发了学生对诗词喜爱之情,激发以言爱的情怀。此外,学校还计划每学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现场诗作比赛、优秀作品宣传展示等方式来调动全校师生的学诗写诗的积极性。
“清韵育桃李,山花绽芬芳”。校园诗教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爱好,更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诠释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学校近年的中考升学率在全市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校的诗教活动仍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校园诗教”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争取在“十一五”课题中立项。我们相信,在市诗词学会和各位领导、专家、校友的关怀指导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诗教工作会搞得更有特色,更具风格,更显水平,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喜爱诗词,传承诗词、发展诗词,让每一位学生在诗意的王国中尽显璀璨的光芒!
(二)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着重研究,形成柳实特色
各行各业都有文化,尤其柳市这个人杰地灵的小镇,企业文化的发达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的学校也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所谓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在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在我国论者甚少,一般的班主任对此比较陌生。我们提出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理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滋润学生人品的晶莹雨露。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水平在承让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会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这段话告诉我们,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相当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课题组,就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展开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1、班主任的个性化是班级文化个性化的关键,它是推动班级文化个性化的前提和动力,因此培养教师个性化的素养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的素质是否全面,能否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等老师与学生集体劳动,共同努力的成果,教师是导演,要把最好的点子,用最适合的载体进行贯彻,形成个性化班级文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深受学生爱戴,令学生心悦诚服的班主任,必然会培养出个性化班级文化。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主任的人格格魅力是照射学生心灵的灿烂阳光,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的倡导者,他的能力关系到个性化班级的建设是否成功,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级文化。
2、个性化物质,这是班级文化的外在标志。班主任必须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它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教室里的自然环境,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适合本班的班训、名人警句、班级园地建设、黑板报、教室的卫生、桌椅的摆放、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使学生不如不觉受到熏陶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3、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基础部分,是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建立良好的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有高效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个班级文明程度的标志。规章制度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班级学生带有共性的特点,能提出特色制度,如班级日报管理制度,班本资源管理制度。
(2)重在营造实施班级制度文化的环境,制度建立并不等于形成班级制度文化,只有班级制度这种“外在文化”内化为“内在文化”,即有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彻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4、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它包括心理和观念两个方面,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班级心理环境主要是班级的人际环境和集体舆论环境,体现出师生的精神面貌,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班级精神,中学生处于暴风雨时期,能在班级形成健康、融洽、充满温暖和友好的和谐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幸福感、友谊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式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通过全班共同讨论班微,班歌,一句班级格言,三年奋斗目标,每学期的班级文化活动展示周,班级文化优势项目,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如“会说话”的墙壁,生机盎然的生物角等。
5、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积极创建班级文化。
(1)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团结、教育、引导师生的有效方法如各种读书演讲会、报告会、读书征文比赛,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十分有效。
(2)优美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学校开展四项竞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调动校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字一画等一切环境语言,利用物、景、形、色、声的综合效应,感染和启迪学生。与此配合,班级里应该编班级日报,每天公布班级纪律、卫生、出席、课间操,眼保健操检查情况,班级新闻、先进事迹、学法介绍。一个学期来一个合订本做为班级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是没有统一模式,但有统一的要求和条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班级特点,创造出每个班级的特色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总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愿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人文精神,学会学习,学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三)对优秀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突出工作特色
课题组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针对班级实际情况,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工作特色:
1、美化教育环境,加强文化素养熏陶。
班级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
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室环境布置应整洁美观,富有文化气
息,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心理暗示。教室正前方,鲜艳的五
星红旗时刻提留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讲台左上角,学生座位安排一
目了然;桌椅排列整齐,学习用品安放有序;张贴栏内,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劳动安排表等井井有条;黑板报设计精美,富有青春朝气;墙上挂着全国地图和
世界地图,激励着学生胸怀祖国,心向世界;学习园地内容丰富,充分展示学生
的才华。 富有个性、充满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有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
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创立班刊,增强班级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加,自尊心也在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参加
集体活动,而是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才干能为同伴所接受,感受到自
己为别人所需要,在集体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和权威。
根据学生特点,在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适当引进一些社会文化中的生动活
泼、格调健康的形式和内容,能够为班级文化注入时代的色彩和气息,增强班级
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九(11)班综合性班刊《斑石熠》,九(12)班文轩的
创立就是其中富有创造性的形式之一。
《斑石熠》由学生集体命名,由文字编辑策划组稿、安排版面,由美术编辑
设计封面、装饰美化,印刷之后再集体装订成册,向全校发行。由学生充分发挥各
人特长,协同合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们在创造自己的作品时,
都有一种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发挥特长、发现才智、
发展个性的班级文化活动环境,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实现;
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班级文化氛围,强化了学生的成才意识,并为学
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班级心理环境指班级的人际环境和集体舆论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有使人积
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正处在逐步定型和完善过程之中。从心理上出茅庐说,正经历着从幼稚走
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自觉的过程。初中生性的发育成熟,社会、成
人对其态度的改变,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
了,而且自我意识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刻。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指出:“青
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等于一
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
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其潜在的
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1)以“周记”形式实施心理影响。
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在学生“周记”上进行笔谈是一种实施心理暗示的理想
途径。让学生写“周记”,目的在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自我意识,了解个体学生
和班集体的思想动态。我对每位学生的“周记”都仔细阅读,常常有感而发,利用笔
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中肯的指导。渐渐地,学生基本上都能
冲破心理隔阂,愿意讲心里话。同时,利用班会课,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请学生畅所欲
言,相互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通过“周记”的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情感、
行动、意志进行分析和内省,从而重新认识自己,达到调动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监督为主动实施自己的计划
和要求。
(2)开设心理学系列讲座,实施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训练。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不能及时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不能承受挫折和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
地处理人际关系……。结果,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认真钻研《初中生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中学教育》、《浙江教
育信息报》、《班级社会学导论》、《中学班级体建设与活动》等理论书籍和杂志。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愉悦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提高个人成就感
与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与宽容,学会人际沟通的技能;学会愉悦地接纳别人;
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集体、对待社会。这样班级就形成了团结、融洽、民主、友
好的人际环境和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
4、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充分展示班级文化的丰富内涵。
主题班会富有文化气息,是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的综合展示。因为其形式多样,
目的性及计划性强,能适合初中生的需要,因而能促使其品德的良性发展。在全面了
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常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
在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中,正是具体落实教育对象、体现教育机智的良好机会。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班级文化的良性小气候。
在开放环境和现代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下,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对于
学校班级来说常常是不可控制的。班主任要引导班级文化对社会文化信息的积极
反馈,充分利用社会文化中的积极面进行因势利导,通过对社会文化的筛选比较,
有效地减少社会不良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冲击。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方
面的教育,并通过讨论和辨析,使学生对社会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在纷繁复杂的
社会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能正确借鉴和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精华,摈弃社
会文化中的糟粕,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小气候——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全体
成员认同;有健全的组织形式,严格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
舆论,优良的作风;团结友爱,有强大的凝聚力。
良好的班级文化小气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源泉,能促进学生个性的
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心、尊重和威信等集体性情感,
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课题组体会到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能使班主任从常规的
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逐步趋向合理;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能使
班级管理从繁琐的事物堆里解脱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使学校教育
更贴近生活,对推进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四)初步形成柳实特色班级文化,彰显人文性的校园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关注班级文化课题的科研氛围
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实践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科研活动中,我们并不能创造新的理论,但我们可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更重要的是这一课题吸引了我们学校的许多领导和教师,他们为我们的课题提出了宝贵意见。
课题开题以来,科研兴校的意识在我校领导和老师心中开始发芽。
2.初步为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创设了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各个班级的文化环境的创设和教学实验的开展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正在形成。
3.初步探索了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营造策略
初步形成了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长远规划和设计理念,建设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设立板报长廊、古诗长廊、名人名言长廊、楼梯间和走廊设立名人名句、名人画像、学生书法作品和《中学生守则》、《交通安全守则》等。也有结合学科内容精心设计出的语言环境,又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环境布置,给师生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了健康优美的班级物态环境。设计和规划班级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要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黑板报、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外语角、知识长廊;分班级建设小绿地、小花池、小动、植物园等,使班级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课外活动小组,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级利用班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如一二九大型文化艺汇演,倡导学生人人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班级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班级文化环境的营造上我们有了创新,在教学环境营造上我们开展了多种实验,积累了一定经验。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附:初步研究成果
初步研究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获奖或发表交流
成果内容与作者
备注
温州市首届政教主任培训班
德育交流
《构建班级精品文化,拓展学生自主空间》——郑荣
乐清市教学案例评比
乐清市二等奖
《加强班本资源建设》—郑荣
现化教育杂志
杂志发表
《浅谈新课程的学生评价》 ——郑荣
乐清市德育论文
论文获奖三等奖
《试论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郑荣
乐清市德育论文
乐清市德育论文二等奖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通过建设优良班集体转化后进生的实践探索》——张华美
乐清市课题评比
三等奖
构建班级精品文化,拓展学生自主空间
乐清市德育论文
乐清市德育论文二等奖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思考和分析》——包锡照
温州市课件评比
温州市三等奖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叶众喜
温州中小学德育研讨会
交流论文
构建班级精品文化,拓展学生自主空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本研究分为准备、实验、结题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
(1)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制订方案,申请立项。
(2) 2006年4月——2006年7月:组织宣传,理论学习,培训师资,建立班级文化档案,开始作摸索、尝试性研究,进行调查和测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实验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9月)
结题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
六、课题组织机构
顾问:
王柏民   温州大学政法分院副院长
黄忠杰   乐清市教研室教研员
吴培芳   柳市镇实验中学副校长
组长:林向明   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郑  荣(执笔)   政教主任,中教一级  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
组员:徐连鹏   政教副主任,全面负责学生生的管理工作协调
叶众喜   负责调查及分析
施晓珍   负责档案整理
九、经费预算:含咨询、调查、参观、学习、资料、印刷、会议等,总额12000元。
分享> 推荐给@头条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817bff0100ms1u.html','utf-8'));">>_zhengrong899_新浪博客')+'&rcontent='+escape('<<拓展学生自主空间,构建校园精品文化>>_zhengrong899_新浪博客'),'kaixin'));kaixin.focu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