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管的型号:教学重“细节”,更应重“大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6:33

我们知道,教学离开细节的雕琢,就会显得空泛。但是,只有细部的雕琢,而无整体或宏观的把握,同样上不出大气魄、大智慧的好课来。只有二者并举,后者为重,才能造就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最近,笔者听了我校一位中年教师执教的“容积与体积”的复习课,对此感触颇深。

  师: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水深2.8分米。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钢块,缸中的水溢出多少升?(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生1:我想,用钢块的体积减去要填满的体积,剩下的就是溢出的体积。4×4×4-8×6×(4-2.8)=6.4(升)

  生2:我觉得这道题就是在比缸内放入东西的体积比缸的容积大多少的问题,所以这样列式:4×4×4+8×6×2.8-8×6×4=6.4(升)。

  生3:老师,我想先算出放入钢块后,水面上升的高,再用它减去没水不分的高,然后算溢出水的体积,可是我却除不尽。4×4×4÷8÷6≈1.33……,向下就做不了了。

  (顿时,全体哄笑。)

  师:大家先别笑,首先我们看,生3的想法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但是却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有啥用。

  师:我不同意,我认为这是教材的处理不周。如果你没有别的思路,可以沿近似数走下去。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

  这位教师面对生3(当然,也可能包含其他同学)的问题,并没有立即否定他的想法,而是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算下去的支持,这是一个很美的教学细节。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三种算法,哪一种更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此类问题?

  (生众说纷纭,师含笑不语。)

  生4:老师,您认为哪一种算法更好?

  师:如果让我呀,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2的算法。

  生4:为什么?

  师:因为这种算法更为宏观、明了地反映和把握了此类问题的算法实质。

  师(边板演边解释):大家看,这一问题实际涉及到纯水的体积,放入物体的体积和放入物体后水的体积这三个量,我不妨称它为“混水体积”。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非常显然,这三者之间有一个打眼可见的数量关系。

  生5: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混水体积。

  师:很对。从这道题上来看,溢出的水应是混水体积装满玻璃缸后多余的一部分。所以,我才会赞成生2的算法。大家认为怎么样?

  …………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说过,让学生真正受益的教学,往往不是知识与技能坚实的课,而是重视学生宏观认知问题、整体把握问题能力培养的课。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该教师做的就很到位,他没有对各种算法全盘肯定,而是有目的地提炼并放大了其中之一的算法,这一算法虽然并不是最简捷的算法,但却是较为成功的算法,因为它指向的并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而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策略和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过下面这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笔者认为,爱因斯坦所说的“正确的方法”,其实就是透过现象,宏观把握和运行问题的能力,它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的“教学大节”。在当下盛行“磨课”的教学认识中,我认为这才是“磨”的价值所在。但愿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能多一些这种充满教学眼光和教育魄力的“y”式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小学部 郭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