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易点歌机售后电话:健康上网: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1:06
 健康上网: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

   正文 第35节:网瘾是厌学起因还是结果

  4.兴趣缺失。繁重的学业、激烈的竞争,不要说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是必要的体育活动都被学习挤占了。在作业、考试、上课的单调生活中,在老师、父母的压力下,不少学生感到压抑和厌烦,故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上网聊天或玩儿游戏,成为这些孩子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和乐趣。一个孩子说,"只有在网络中,才能使我找回自己,才能感到放松和快乐"。

  【点评】作为父母家长们,对孩子成长中的挫折、压力以及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应积极加以疏导和治疗,同时还应主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

  对于开始着迷于网络的孩子,不能简单生硬地禁止,而应分析他们着迷于网络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学会运用网络为自己的成长服务,而不是成为被"网瘾"俘获的受害者。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青春期被人称之为危险期,处于此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能力已经逐渐接近成人,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距离成年人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培养孩子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责任感,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无责任感的人是很危险的,即使不染上"网瘾",也可能会染上其他类型的瘾。

  "网瘾"是厌学的起因还是结果?

  厌学会导致"网瘾",有了"网瘾"更不想去上学,谁为"网瘾"的持续提供了条件呢?

  【案例】"我现在真的拿他没办法了",这是一位母亲走进心理咨询室后的第一句话。佳文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从小性格固执,比较内向。小学时学习一直是班里前几名。到了中学,佳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并且开始经常与父亲发生争吵,也不很听妈妈的话。一年的寒假过后,他不愿意上学,早上经常不起来,不得已,有时父母只好打电话给老师,谎称他病了。可越是这样,佳文不去学校的次数就越多,最后索性连续一周都不去学校。对此,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在连续三周都没有去学校的情况下,只好办了休学。

  "他在家做什么呢?"心理老师问道。

  "除了看看电视动画片,就是玩儿电脑游戏。玩他爸爸给他买的游戏机,有时也会看一些有关汽车方面的网站。孩子从小就喜欢汽车,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和汽车模型。因为他爸爸也是车迷,这方面很受他爸爸的影响。"佳文妈妈说。

  "这不是很好吗,在家的生活很丰富呀?"咨询师笑着说。

  "可不,在家他是很高兴,可就是不能提上学的事,只要一听到上学,他马上情绪就低落了。实在被我们说得没办法了,就答应去学校。可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有时明明说好了第二天去,但到了第二天,说什么也不去了。"佳文妈妈补充。

  "当孩子答应去而又不去时,你们做了些什么?"听到这儿,心理老师问道。

  "他爸爸总是训斥他,孩子很反感,有时急了,还会用头撞墙。"孩子妈妈说。

  "在他爸爸训斥孩子时,您又做了些什么呢?"心理老师又问。

  "我有时看到孩子也挺可怜的,会和他好好谈谈,也会劝劝他爸爸别对他发火。"佳文妈妈解释着,"其实我有时也真是无法容忍他这样下去,可孩子的姥姥又会出面干涉,把孩子接到她那儿去了。老人总是担心委屈了孩子。"孩子妈妈说道。

  "姥姥是如何知道你们在教训孩子的?"心理老师问。

  "孩子会给他姥姥打电话。每次他爸爸对他发火,他就会找我来保护;而一旦我和他爸爸都生气了,他马上会找姥姥或是他小姨。这好像已经成了惯例了。"说到这里,佳文妈妈一脸无奈。

  "这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心理老师说道。

  "怎么会是这样?难道真的是我们的问题?"佳文妈妈睁大了眼睛。

  "您认为,对于佳文来讲,待在家里是一件痛苦的事吗?"心理老师笑了,不慌不忙地解释。

  "我想不是,他在家里一点都不觉得闷。"佳文妈妈说。

  "那么我想问,就现在的情况看,上学和待在家里,哪个对孩子更容易、更舒服?我想肯定还是在家了。"咨询老师说。

  "这么说,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条件,纵容了孩子玩儿电脑游戏和上网,使得他更不愿意到学校去了?"佳文妈妈略有所悟地说。

  "我想主观上谁也不想这样做,但是客观上的确起到了这个效果。"

  【点评】不少孩子染上"网瘾"常常是从厌学开始的,它是厌学的结果。而父母、家人不适当的容忍、关心或是置之不理,却给孩子陷入"网瘾"提供了条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当孩子出现了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情况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放纵。学习,对每个青少年来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与电脑游戏相比较,谁都会选择玩游戏。促使孩子不去为了玩电脑游戏而放弃学习任务,靠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因此,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敢于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厌学是"网瘾"的温床吗?

  "网瘾"与厌学密不可分,厌学是"网瘾"的开始,也是终结。所以,预防"网瘾"首先要关注厌学问题。近期,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以上,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可能还要严重得多。学生为什么厌学呢?

  正文 第36节:大学生为什么会上网成瘾

  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学生个人因素。如:学习基础不好。天资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受到某种挫折、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受不了同学的无形压力;或被结交的不良人员拉下水等,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致使学习不见成效,自暴自弃。

  2.家庭教育的因素。如: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正确指导少,批评和惩罚多、表扬少,方法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造成了自卑与孤僻、敌对与恐惧,导致厌学。

  3.学校教育因素。如:升学压力的枷锁迫使学校和教师实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厌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如果老师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就是最大的失败。"厌学"往往缘自"厌师"。关键是老师能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而学校的教育模式依旧,二者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依然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心理教育,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就厌学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偏科性厌学;二是全科性厌学,这类学生多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意志的"学习无力症";三是阶段性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某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厌学行为,这主要缘于个人的情绪波动,从而使得他们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产生厌学情绪,它兼有偏科性和全科性的某些特点。

  厌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为:压力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适应不良、情绪不稳等。例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无故缺课、顶撞老师等,其中的极端性表现就是旷课、逃学打架、交异性朋友等。

  为了逃避现实,网吧成了厌学者的第二个家。厌学者实行"三无政策":无手机、无传呼、无住处,让家长、老师无法找他。因此,可以说,厌学是"网瘾"的温床。

  好学生为什么也会上网成瘾?

  好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是有成就感的,然而他们也有诸多苦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适当的帮助,悲剧也会发生……

  【案例】有一位中学老师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她痛苦地诉说,她是外地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最近身体不佳到北京看病。她的病是被学生气出来的。她班上有几个好学生,甚至是三好学生,很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今年突然成绩下滑,而且结伙进网吧,甚至夜不归宿,家长联名向学校反映……"我也和家长一起到网吧去找他们,我的行动感动不了他们,我磨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我该怎么办。"她说。

  "除了社会大环境,如:网吧管理不善,社会风气不好以及学校有关教育的缺乏之外,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了,如:性格内向、缺少亲情、自控能力差、好奇、从众、厌学等问题。"我说。

  "他们都是好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她说。

  "厌学的原因很复杂,如: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身心压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呆板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难以对某些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将从厌师转向厌学。厌学的本质是对学习冷漠,是'要我学'或'我不得不学习,如果我不学习,老师、同学、家长将对我……'的被动学习的动机之下而造成的无奈心态。所以,现在的厌学不只是成绩差的学生。"我说。

  "怎么才能看出他们对学习的无奈心态呢?"她说。

  "在你班上有无好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看课外书或写别的作业,甚至抄作业、迟到、旷课、考试作弊、顶撞老师、交异性朋友等现象呢?"

  "顶撞老师没有,抄作业和考试作弊没发现。上课无精打采,看课外书或写别的作业的有,迟到、旷课、交异性朋友者近来特多。"她说。

  "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厌学的表现。这与家长、老师、社会都有关系,不是你班主任一个人的责任。"我说。

  【点评】老师的热情和责任感很重要,如果每位老师都能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主持的活动胜过上网,"网瘾"何来?

  大学生为什么也会上网成瘾?

  当大学生从未成年人的圈里走出来时,很多人的心理并未成熟,加上被动的学习动机,这些大学生很可能成为"网瘾高发人群",而且这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关注的角落……

  【案例】一位50岁左右、中等身材的男子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开口就说:"救救我的孩子吧!我是从湖北来的,老师打电话说,我的孩子经常夜宿网吧……为此我请了长假,在他就读的大学附近租了间房子陪他,他不但对我大骂,还动手打我,让我滚……"说着他拉起衣服让我看他儿子打他落下的伤痕。

  "他用什么打的你?"我问。

  "手边有什么抓起来就打。"他眼泪汪汪地说。

  "你的孩子多大了?上几年级?"我问。

  "19岁,上大二。"他说。

  "你每个月给他多少钱的生活费?他已经是成人了……"我说。

  "我是以工代干的,我兄弟三人就这一个'续香火'的,原来每月给他800元,现在长到1000元了。"他说。

  正文 第37节:防戒网瘾究竟是谁的事儿

  "每月800元就不少了,为什么要长?"我问道。

  "不够啊,不给还要打。"他满脸无奈地说。

  "你能否想办法让我见见你的儿子。"我问道。

  "他肯定不会来的,不过我试试把他骗来吧。"他说。

  第二天下午,一个个子不高又精瘦的男孩来到了咨询室,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开口就说:"老师你找我?"

  "你真是一个帅小伙呀,还挺有礼貌。"为了拉近距离,我顺口称赞了他。

  "我爸昨天给你说了些什么?他回去为什么哭了?"他问我。

  "没说什么,他在我这里也哭了,我正想问你呢。"我说。

  "是不是说我打了他?"他进一步问。

  "你为什么要打他?你看他头发都花白了,不仅供你上学,还放弃工作来陪你,你就忍心打他吗?"我进一步问。

  "他肯定说我上网吧的事了。老师,我心烦啊。"他也无奈地说。

  "为什么心烦?"我问。

  "我也知道上学不容易,可我对大学很失望,上课听不懂,凭老师圈重点,死记硬背上考场,我又不喜欢'自动化专业',什么也记不住。你知道吗,强迫一个人干自己不喜欢的事,还不如杀了他。我烦,感到活着没意思……"他带点痛苦地说。

  "这就是你打你爸的原因?"我追问道。

  "从小,他就知道打我,却不能指导我选专业,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带着不满说。

  我的咨询正在改变他和他父亲的关系。但显然,我改变不了大学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让他喜欢自动化专业……

  【点评】大学生厌学固然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大学生自身心态浮躁、目光短浅、性情懒惰、不思进取。一些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以为万事大吉,吃喝玩乐,上网吧、泡酒吧,得过且过,混日子、混文凭。心态没有好好调整,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外界影响。

  此外,有的大学教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为了师生"皆大欢喜",又闭上眼睛乱给分,凡有卷子皆九十多分。越是这样做,越是滋长了学生们"混"的心理,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知识掌握越来越差。

  大学是否也要抓抓教风、教改呢?比如:允许学生转专业,甚至转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防戒"网瘾"究竟是谁的事儿?

  高中只关注升学率,而忽视了一个潜在的"网瘾高危人群",它使大学将面临着一个"网瘾高发人群"的危机。

  【案例】有一位家长气呼呼地打电话询问:"戒'网瘾'的事儿究竟谁管?"

  我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就请她说明白点,她说,她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告诉她,儿子上网成瘾,经常夜宿网吧,逃课,已经几门功课不及格了,让她把儿子领回去。她说:"我们好好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网瘾'了就让我把他领回来。我又不会戒'网瘾',我找谁去呀?学校把你这儿的电话告诉我了,那我就把儿子交给你吧……"

  我向她解释,这里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只负责帮助轻度和中度的学生戒除"网瘾",而且还必须学生自己情愿。重度的"网瘾"患者必须到医院去找心理医生,配合药物治疗。这事儿需要家长关注和配合。

  随后,我又给那位班主任打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

  那位班主任很无奈地说:"现在大学生上网成瘾的越来越多,几乎每个班上都有,白天睡觉,夜战网吧,缺课问题严重,即使到课,认真听课的学生也是有限的。考试完毕,追着老师加分,简直没治了,搞得学风不佳。不是班主任不负责任,我做思想工作学生不愿听,只好让她找你了,你就多劳累吧……"

  "这事儿很复杂,你必须给家长作好解释工作,有些事情需要家长理解,以免互相推卸责任。"接着,我分析了以下情况:

  1.大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些是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家长或老师代选的),有些是不喜欢某一门课,有的则是因为和同学搞不好关系、产生孤独感等原因,走进了网吧。

  2.多数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学在升学的压力下,掩盖了高中生中的"网瘾高危人群",这个高危人群多数是消极学习动机造成的,比如"为了……我不得不学习",其实根本还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所以,家长不能只管给钱,甩手不管其他事。

  人是教育的产物。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那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所塑造出来的。3.戒"网瘾"是一个全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有其责。何况,大学生是成人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看来家长和学校的素质,都亟待提高……"我俩共同感慨。

  【点评】有些孩子是带着"夹生饭"进了大学,即中学的"网瘾高危人群"。如果上大学生后,常见上述各种问题,可能会发展为"网瘾高发人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抓未成年人而忽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将是一代潜人才的灾难。

  戒"网瘾"是一个全方位的、持久的、综合治理的问题,谁都不能推脱责任。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上网对你的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七章关注"网瘾"(三):"网瘾"在身怎么办有矛就有盾,有"网瘾"就有戒瘾之方。

  如何把握孩子的上网心理?

  正文 第38节:如何把握孩子的上网心理

  网络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已成为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一般研究认为,每周上网时间在38~40小时,即可能为网络成瘾者。青少年中的网络成瘾者不仅耽误了学习,而且由此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状况。

  有研究表明,上网交友或玩游戏过度会导致社会孤立和焦虑感,增加抑郁和孤独等消极情绪,并且会减少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参与度,还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影响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发展。

  父爱,孩子的太阳,那是成长不可缺少的阳光;母爱,孩子的月亮,它助孩子在黑夜里明视方向。父爱母爱,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目前,青少年上网过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缓解压力、逃避现实。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冲突或不愉快的事件,如学习成绩不佳、与恋人分手、心情不好、与朋友吵架时,缺乏应对困境的方式和资源,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不积极采用有益身心的方式处理或调节,而是借助上网聊天、玩游戏来摆脱烦恼,其结果是借"网"消愁愁更愁。例如,某中学生在考试成绩不佳时,为了逃避家长的责备,跑到网吧上网三十多小时,结果适得其反。

  2.无力抵抗诱惑。很多青少年不善于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管理,喜欢"跟着感觉走",在受到同学朋友的邀请时,失去控制能力,无法抽身。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年级一个新生入学后认为可以"放松"一下,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期末考试全部亮了"红灯",结果被勒令退学,只得重新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3.缺乏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涯规划。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不定,不知该做些什么,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今后该向哪里发展,因此在网上浪费大量时间。试想:第一个人明确告诉自己到哪个地方去,第二个人只是向前走,第三个人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个人达到目标的速度更快?

  4.没有培养起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很多青少年没有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能力,或者是能力不强,于是把上网作为主要的消遣活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愉悦身心的活动,如:跑步、读书、与人交谈等等。

  5.自尊感和成就感的寻求。很多青少年渴望能通过表现自己,获得别人的羡慕甚至崇拜,这是人的普遍需求。每个人天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只不过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听众。但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场所。尤其当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受到阻碍时,在网上能够寻求到心理补偿。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满足了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或展示自己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如:现实生活中的沉默者,在网上却妙语连珠,风趣幽默。

  6.满足青春期的性冲动与猎奇的需求。有的人对青春期阶段产生的性冲动和欲望,不会利用合理的渠道获得科学的性知识,而是在黄色网站上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性的欲望。但因缺少抵制诱惑和分辨信息的能力,在黄色网站中不能自拔。有的人盲目追求时尚,认为通宵上网是现代人时尚的标习,不玩游戏、不上黄色网站,就没有与同学交流的谈资,听到同学大谈网络乐趣而自己插不上嘴,是很丢脸的事。

  孩子上网成瘾家长要做些什么?

  对上网成瘾而成绩下滑乃至辍学的孩子,家长都很焦虑,甚至"四处投医",却找不到对策。以下案例也许对您有所帮助。

  【案例】有一位新疆的家长,打电话求救说:"我的孩子正上高二,上网成瘾,已经辍学了,整天泡在网吧里,学校老师、亲朋好友均无奈。到北京去要花很多钱……实在需要,倾家荡产也要去,您看我们怎么办?"接着我听见她叫人给她快拿笔和纸,可能是要记录吧。于是我作了如下简要的回答。

  "建议您:首先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分清虚拟与现实……",我随即介绍了几种方法,"接着,如果已经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了,且有其他异常,你可以到北京来,但不是找我,而是到专业治疗的医学治疗中心;如果他现在还清醒,有几个办法可供参考:1.不要打骂,不要急于求成,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否则将适得其反。2.给他比平时更多的理解和体贴,一边感化他,一边问他对玩游戏的感受,是赢的多还是输的多,如果输的多,他可能会因失去成就感而有可能重返课堂;如果赢的多,而且有兴趣,你不妨鼓励他自己设计游戏,让别人玩他的游戏,正确引导"。

  "我会按你说的去观察他",通话半个多小时后,这位家长比较满意地放下了电话。

  【点评】有些家长常常把"网瘾"归罪于电脑、游戏、网吧、社会等,这当然可以理解。实际上,这体现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无措感和无奈的发泄。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有外控型和内控型两种:外控型的人出了问题怨天怨地,从不怨自己;内控型的人总是先检查自己。流感大规模出现时,总有些免疫力强的人不易感染,这说明了什么?是否说明你的孩子之所以"免疫力"差,和你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需要下工夫弥补呢?

  有人说,国家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说到底,实际上是家长的竞争。众多家长的素质,侧面决定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素质。然而,不论什么人当了父母以后,好像全都变成教育家了,可以任意让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一个大学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干什么事情都要持证上岗,都要评职称,为什么做父母就没有?"这个问题值得父母们深深反思。

  正文 第39节:预防网瘾的有关教育措施

  学校应采取哪些预防"网瘾"的有关教育措施?

  某中学为预防学生上网成瘾,采取了"五管齐下"的措施,在此值得大家借鉴。

  【案例】某中学的校领导在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方面,提出"五管齐下"的措施,即:

  首先,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互联网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如实行上网实名制,限制学生上网的次数和时间,等等;

  其二,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引入有关'网络成瘾症'的内容,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了解上网成瘾的危害,像防范青少年吸烟酗酒一样预防网络上瘾;

  其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必要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并鼓励学生找专业教师解决学习目标问题;

  其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

  最后,各班可围绕互联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从而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点评】防戒"网瘾"要从教育入手,网络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教育,但网络教育有些内容还需要家长配合,比如:上网的自我保护,慎防网络陷阱及网络犯罪,以及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等。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鲁迅说过,看看现在的孩子,就知道二十年后的中国。如果让网游都沉迷下去,孩子们将"玩物丧志"。为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国内首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规定,玩家连续玩游戏3小时后,获取的经验值和虚拟物品收益减半,五小时后玩家的收益为零。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介绍,"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于2005年9月30日开发完成,10月1日至20日在7家网络游戏公司内部测试,10月20日后在11款网络游戏上试运行,2006年初在所有网络游戏上强制执行。

  《标准》要求游戏厂商将玩家经验值涨幅与其在线时间长短相结合,连续在线时间过长将减少或禁止获赠经验值,使玩家无法依赖长时间"在线练级"获得游戏内个人能力的增长,从而有效控制玩家在线时间,改变其沉迷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

  按照该《标准》的设计,累计游戏在三小时以内的属于"健康游戏时间";累计游戏时间在三到五小时属于"疲劳时间";累计游戏时间在五小时以上的为"不健康游戏时间"。通过对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进行惩罚性削减,迫使玩家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

  为防止玩家通过频繁上下线规避系统,《标准》中设计了所谓"累计在线时间"和"累计下线时间"的办法,玩家下线后,只有"累计下线时间"满5小时,被累计的在线时间才会被清零。

  对于该《标准》,盛大、网易、金山、九城、光通、新浪、搜狐等七家知名网游厂商表示理解和支持。发布会现场,他们签订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施责任书》,并联合发表了防止玩家沉迷网络游戏的《北京宣言》。

  让我们为国家这一净化网游的举措而欢呼!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当我们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的出台而高兴时,有些人却在寻思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进一步反思……

  【案例】为了防治网游成瘾,《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出台,欢欣鼓舞之余,有些玩家也开始思考应对的招数了,笔者听到了三个大学生的对话:

  "沉迷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人沉迷于金钱,有的人沉迷于女人,有的人沉迷于赌博,有的人沉迷于吸毒,这些沉迷不是更可怕吗?站在游戏商的立场说,不让人入迷的不是好游戏。不应该把沉迷的罪责都归结于网游。"学生甲说。

  "这个防沉迷系统怎么能抵挡住玩游戏的热情呢?我可以用同一个账号玩不同的游戏呀。"学生乙说。

  "我也可以多申请几个通行证,这个账号玩三个小时后,再用另一个账号玩呀。或者玩家把原来玩10小时的游戏,化解成玩3个游戏,每个游戏玩三小时。"学生丙说。

  【点评】当然,很多人不迷这就会迷那,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些玩家的正常心理。笔者虽不是玩家,但想在这里提醒那些铁杆玩家:如此不断地变换游戏会减少升级的刺激,你还能继续热情下去吗?

  外国政府对孩子上网有哪些限制措施可以借鉴?

  我去过美国的一些城市,似乎没见到网吧。不过一些超市里设有游戏机,但很少有小孩去玩。以下将我所见所闻的有关外国政府对孩子上网限制的资料,介绍如下:

  1.美国为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免受成人网站的毒害,从1996年起通过了四部相关法律:《通讯内容端正法》《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所有上述法律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把儿童和成人分开,严禁儿童在网上接触只有成人才能接触的内容。

  为了严防低劣游戏软件危害未成年人,美国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简称ESRB)把美国的娱乐软件业分为两个部分,并制定了分级制度: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产品包装背面的内容描述,用特定的词组描述游戏画面所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以及游戏中人物对话是否粗俗等。另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正面的等级标志,共分七个级别,基本按年龄划分,以游戏适合的年龄段英文首字母来命名。在一些大型电器超市,销售员按照ESRB的分级规定,卖给特定年龄的消费者,"一点也不能含糊"。如果胡乱卖游戏软件给儿童,销售网络游戏的商店是要吃官司的。所以,很多家长都会陪同儿童一起购买游戏软件。

  正文 第40节:孩子辍学泡网吧怎么办

  美国华盛顿市政府也出台了一项有关电脑游戏的新政策,规定:凡向17岁以下青少年出售和出租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含有血腥暴力和淫秽色情内容的电脑游戏的商家,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并处以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美国2005年7月21日《世界日报》报道,联邦政府去年制定法规限制色情邮件发给未成年人,20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指控七家公司雇人散发垃圾电邮,引诱消费者浏览色情网站,受到了严厉打击,如罚款120万元等。为"竭尽所能保护大众,特别是小孩免于受到性罪犯恐怖及冷血的攻击",美国司法部又宣布成立"全国性犯罪资料登记中心"网站,公布性侵犯前科犯的姓名、照片、住址,并与全美21州及华府的登记处连线。民众只要登录网站,就可搜寻到性罪犯资料。但也有人说,这不利于罪犯们改过自新。

  2.德国自2003年起重新制定了有关青少年媒介保护的措施,联邦检查处开始担负起对所有互联网内容进行识别和检查的工作。德国ICRA集团和DOM数据处理公司正在与"媒介检查处"合作,专门对来自外国的被列入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互联网服务进行过滤。目前有5452个媒介被列入对青少年健康不宜的名单。德国全国性的自愿自我检查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组织(FSM)表示,凡被列入名单的危害青少年的互联网网址将不会在搜索引擎中出现。如果谁继续提供那些被列入黑名单的网页,将遭到最高1.5万欧元的罚款。

  3.法国政府在刑法中规定:对传播青少年色情图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4.5万欧元罚款;对制作青少年色情图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7.5万欧元罚款。

  4.韩国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宽带网络普及率高达73%,互联网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0%。青少年网络中毒现象在韩国已成为普遍现象,也已引起了韩国社会的普遍重视。

  韩国信息通信部和韩国信息文化振兴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其任务主要有:进行网络中毒方面的专门研究,并将从长远着想建立网络中毒咨询的全国性网络;实施预防教育,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培养专门的网络中毒方面的咨询人员。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80个咨询中心。

  5.近年来,印度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日益普及,宽带进入家庭。几百万印度青少年迷恋于网络,网吧上网成为青少年接触网络黄毒的重要途径。印度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正在调整。目前,一些印度民间机构正在全国开展一场防止青少年高技术犯罪的多渠道宣传运动。这些机构在一些中学和大学组织免费讲座,让青少年自己做出评判和选择。

  6.日本80%的家庭利用电脑上网,青少年最喜欢网上冲浪,因此网络中毒者,中、青少年居多,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民间团体、学术机构和有关企业已经联合起来,探讨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危害,如:讲解青少年戒除"网瘾"和应对网络问题的方法;举行父子网上安全冲浪讲座,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还可帮助孩子掌握避开危险信息的方法以及避免上网成瘾。

  7.英国政府也实施了游戏分级制度,并于2004年派出一批18岁以下的"小侦探",调查执行情况。他们与电子游戏店进行"秘密交易",以调查未成年人是否能购得给18岁以上人群提供的成人游戏。

  英国70%的家庭都能上网,很少去网吧,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左右,更多的家长利用"美国在线"、"英国电信"等电脑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对儿童有益"的整套过滤软件,以防止孩子无意闯进黄色网站,因而他们的孩子沉迷网络的并不多。

  据本人了解的有关信息来看,美国在法制方面是走在前面的,世界各国均在行动,各有各的招数。

  孩子辍学"泡网吧",家长怎么办?

  孩子已有"网游瘾",家长四处跟踪追击,与网吧发生了冲突……

  【案例】我咨询过一个来自南方某县城的中学生,因上网成瘾而辍学,家长为此近两个月未上班,经一番周折,夫妻二人找到了我(孩子未到)。家长向我诉说,她的孩子因每天泡网吧而夜不归宿,有一次她砸了网吧的电脑,并对网吧主扬言:"如果我的孩子再出现在你的网吧里,小心你的脑壳。"

  没想到,网吧老板也回敬了她:"砸我的脑壳不是本事,管好你的孩子才叫本事。"

  "网吧老板说到了要害。你无力砸掉所有的网吧,政府也不可能关闭和查封所有的网吧和游戏公司。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让我们反过来问,为什么有的孩子虽上网而无瘾呢?你想过吗?"我说。

  "我的孩子很不听话,无法和他沟通,我们当家长的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她说。

  "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与孩子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我说。

  可是家长说,孩子不愿来,问我能否到旅店去和他谈谈。我本人希望尊重孩子个人意愿,只有自愿,才能有效果。所以,心理咨询一般不"出诊"。于是,和家长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非常大,放假在家又要被逼迫去学这学那,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因此,躲在家里和逃课去玩游戏,在幻想世界里寻求解脱也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应该玩这个,应该玩那个,可孩子们真的愿意去玩家长们安排的项目吗?家长式的蛮横必然引起孩子的逆反。"我向对家长强调"希望理解孩子"。

  正文 第41节:生物钟倒错该如何矫正

  几天后,家长终于把孩子领到了我面前。看得出来,孩子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但我仍然笑嘻嘻地说:"哇,是一个小帅哥来了。"他马上对我友好地笑了一下。我示意请家长回避,关上门,以使孩子有安全感。我们先聊些无关的轻松话题作为"热身",然后,我接近主题,说:"很多人都喜欢玩游戏,我也喜欢。所以孩子玩游戏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也是有一定理由的,你说对吧?"

  他点了点头,终于说:"我们那个县城不大,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去,公园和游乐场所逛了无数遍,学习也没意思,就想玩游戏。"

  "是啊,这是个实实在在的理由,班上同学玩游戏的多吗?"我带着认同地说。

  "有好多同学,就是因为家里大人不让他们玩电脑,他们才想办法到网吧去玩的!有时候他们会成群去。"他说。

  "嗯,家长有'政策',孩子有'对策'。有同学在家玩游戏吗?他们的家长是什么态度?"我又认同地问。

  "有,不过每次玩游戏爸爸妈妈总是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假期里也不让玩。只能瞅着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像做贼一样过上一把瘾。"他说。

  "老这么像贼一样下去吗?为什么不能与家长商量个两全其美的、正大光明的办法呢?"我带着同情的样子问他。

  "没法商量,他们就是一个主意--不许玩!"他带着愤怒地说。

  "所以你就偏玩,于是成绩也下滑了,是不是?"我又问。

  "期末考试考得不好,爸妈老是数落我,动不动就拿学习成绩来批评我。我很烦,就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在游戏上,那种打打杀杀的感觉真过瘾。有时候做梦还在与游戏中的对手激烈征战呢。"他说。

  最后,我和家长、孩子一起作了如下分析: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家长忙工作,孩子回家很孤独、寂寞,又没什么好玩。孩子渴望与家长沟通。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做户外运动,分散一下注意力。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就挑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让他玩,不要因为工作忙而疏远孩子。

  2.很多孩子玩游戏,一是从众心理,二是好奇心理,他们希望和同学们有共同的语言,不希望成为同学中的"异类"。

  此外,我又向家长提供了一个引导的办法: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他们游戏的时间,慢慢地给他们降温。总之大河决堤,是"疏"还是"堵"才更有效果呢?电脑和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引导得当,必能从中受益。

  【点评】首先,对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强行的"堵",因为他们此时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越堵可能会越糟,会适得其反。其二,家长要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用丰富生活转移他的注意力。其三,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他们游戏的时间。其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和游戏。关键是正确引导。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对游戏进行评价,或把一些流行的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游戏拷贝在自家的电脑上,供孩子玩。其五,培养孩子说话算数的诚信品质,并实施奖惩的办法,这方面家长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已经出现生物钟倒错,该如何矫正?

  上网成瘾难免生物钟倒错,当一个社会人无法过正常的生活时,该如何矫正呢?

  【案例】一位家长给心理热线来电话,"我儿子今年上高二,中考后,就开始成天挂在网上。平时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过去在班上的成绩一直是佼佼者,但自从去年家中装了宽带,他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很长时间,尤其今年暑假以来,他更是连吃饭都坐在电脑前。我们或到访的亲戚和他说话,他通常只会嗯啊啊地应付过去,但是他网上聊天、玩游戏却兴高采烈。每天他睡得很少,凌晨三四点,才趴在电脑桌上眯一会,两三个小时后醒来,又继续网聊。平时硬拉他出门走走,他却精神萎靡得像个'瘾君子',好像连路都走不动。因为经常黑白颠倒,最近学校老师反映,他在课堂上哈欠连天,要么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家里不知道多少人劝,但没有一点效果……"。

  从家长所反映的情况看,这名高中学生已经因上网而导致了生物钟倒错。这样下去,不仅学业会荒废,身体也将被拖垮。

  【点评】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要做孩子的工作,进行强制戒断。具体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是强制戒断阶段,即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戒除上网,脱离电脑网络,进行身心的调整。必要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或是医院心理门诊,如情况过于严重,也可进行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这种必要的戒断,在最初几天中,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是可以调整好的。第二,是恢复阶段,逐步让孩子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当然,在这一阶段中,更为重要的是防止出现反复。最好能在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老师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业和生活。第三,是发展阶段,即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和解决引发"网瘾"的内因,重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健康和科学地运用电脑进行学习,并且最终走出"网瘾"。

  "爱心"在防戒"网瘾"中的作用有多大?

  父母和老师的"爱心",在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和戒"网瘾"中很重要。由于沟通、教育和戒"网瘾"都是双向感悟和行动,所以有时你会感到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案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制作了一个戒"网瘾"的节目:洛阳某中学生上网成瘾,母亲对此很无奈,就多次给在郑州工作的父亲打电话。父亲为了挽救儿子,放弃了工作回到洛阳,面对辍学泡网吧的儿子,开始是拳打脚踢,后见无效,便用亲情来感化他,比如:把盒饭送到网吧里,还拍拍儿子的肩膀问:"玩的高兴吗?吃了饭再玩吧。"此外,每次不管是夜里几点儿子从网吧回来,他都坐在门口等着,见了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玩得好吗?"但儿子的回答总是:"玩得不好,不高兴。"就这样,父亲坚持了两年,终于有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我输了,我服你了,今后再不上网了。"从此,儿子重新回到了学校,父子二人还共同学习外语,开始的新生活。

  正文 第42节:环境在防戒网瘾中的作用

  我做为这个节目的点评专家,首先肯定了这位父亲没有再用粗暴的方法去强硬地"堵",这是符合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少年心态的。用父子情来等待孩子觉醒,的确是方法之一。在现场,我向他们父子二人提出了两个问题。

  我问父亲:"如果你等了两年,儿子还不投降,继续上网,你怎么办?"

  "我继续等。"他随口回答,似乎没有什么心理准备。

  我又问这个孩子:"刚才你说,你玩的不高兴,肯定是玩游戏输得多赢得少了?"

  他点了点头,于是我问:"如果你在游戏中很风光,赢了很多,你会向你父亲认输吗?"

  主持人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就转移了话题。

  节目做完后,这位父亲告诉我,在这两年中,他没有工作,买了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自学,越学越觉得里面的学问很多,便开了一个小书店,专卖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素质。可惜,这些书几乎没人买。他只好关门,希望把很多书送给一些家长,可悲的是,送都几乎送不出去。

  【点评】这是一位很有耐心、爱心及爱学习的家长,也是一位聪明的家长。然而,这种持久战也是很多家长难以坚持下来的。

  爱心,是与未成年人沟通,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基本条件。但爱心只有与孩子内心的需求相呼应时,才能看出它的力量,即"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不是任何鸡蛋经过加温都可以孵出小鸡的。鸡蛋要想孵出小鸡,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温度(即如何施爱心),二是必须有受精卵的鸡蛋(即内心需求)。该案例是父亲的爱心与儿子在游戏中的不顺心相呼应了,所以儿子才认输了,否则父亲的持久战还要打下去。

  家长是孩子终生的老师,一个不懂也不愿意学习的老师,决不是一个好老师,这将可能带来孩子的悲哀与不幸,并由此带来社会的悲哀与不幸。

  "环境"在防戒"网瘾"中的作用有多大?

  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人,什么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那么,在防戒"网瘾"中,"环境"对孩子究竟有何作用呢?

  【案例】一天,我的咨询室来了四位家长,"我们都是一样的问题",一位家长说。我请他们进来坐下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是诉说对游戏的仇恨。

  经询问,这四位家长是两家,都是从山西某县城来北京为孩子戒"网瘾"的。孩子不愿咨询,留在了宾馆里,家长先来问问情况。

  他们说,这两个孩子都曾在北京找过心理医生,咨询过。当时有效,回去照旧,已经是二进京了。

  "你们那个县城的网吧多吗?到网吧玩游戏的学生多吗?"我问。因为我想知道孩子周围的环境。

  "多",他们一致回答说。

  "像饭馆一样,离学校近的经常'客满',离学校远的也有学生。我都考察过了。"

  "上课时间也'客满'吗?"

  "也不少。我经常上班时间溜出来到网吧找孩子",那位家长又说。

  "你们的疑问是:为什么经心理咨询或心理医生看过后当时有效,回去后又反复,是吧?"我直奔主题。

  "对呀。我们不明白:是孩子当着心理医生的面不说实话,还是本来就没治好呢?"他们疑惑地说。

  "有效就是有效,无效就是无效,孩子不会胡说。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到了一个'流感'人群中去,能保证不得'流感'吗?孩子回去又重操旧业的关键问题有三个:其一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的同学都进网吧玩游戏,就他不去,他会被孤立,这就是从众心理。其二是你的孩子无力抵制网吧的诱惑,也就是说他自身的自制力不够强大。其三是当地网吧管理不善……这就是旧病复发的原因。"

  他们表示认同。"戒'网瘾'是一个全社会的净化行动,你们可向当地政府呼吁,对网吧实行监控,还要向学校老师呼吁,把评优秀班集体中加一条'全班无人进网吧',让学校老师关注这一问题。要不然也可以联合更多家长,为孩子集体戒'网瘾'……"我最后建议。

  【点评】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塑造什么样的人。如果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学风不好,孩子等于掉进了一个大染缸,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孤身与环境抗争需要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有相当的难度。

  为什么有些人戒除了"网瘾"又出现反复?

  孩子戒除"网瘾"后为什么又"重操旧业"?主、客观原因都有哪些?

  【案例】某学生家长来电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从小学三四年级就迷上了电脑游戏,基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天天闹着玩儿电脑。父母为此真的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哄也哄了,劝也劝了。带他找过不少心理老师,但没什么效果。今年暑假,听说有家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正在举办'戒除网瘾夏令营',我们二话没说,就给他报了名。在夏令营的十多天中,实施了强制戒除'网瘾'的训练和活动,那些日子里,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但是夏令营结束后,回到家中,孩子慢慢又开始打游戏,而且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夏令营没效果,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应该说,这位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费了不少心思,而且也主动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问题出在,他们只注意到孩子迷恋游戏的现象,却没有关注到孩子迷恋游戏的内在心理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迷恋电脑游戏,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除电脑游戏之外,没有什么更能引起自己兴奋的事了。但这是不是事实呢?肯定不是。这就需要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了。一旦孩子找到了除游戏外自己也感兴趣的事,自然就会走出"网瘾"。

  正文 第43节:戒网瘾能吃药打针吗

  那么,为什么孩子在夏令营中能够不再上网呢?这是因为夏令营中,除了有比较有效的管理外,还有一些与电脑游戏同样有趣的活动,孩子在那里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回到家后,家中缺乏对孩子有效和必要的约束(包括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也没有夏令营那样的外部环境,面对的仍然是过去形成电脑游戏依赖的旧环境。因此,要使孩子彻底戒除游戏及网络依赖,不仅要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还要改变形成这种行为习惯的外界环境(包括家庭环境)。

  【点评】这个案例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某夏令营只重视孩子的兴趣而忽视了心理调适和心理训练;二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后,孩子仍未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面对枯燥的学习及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重操旧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戒"网瘾"能吃药打针吗?

  "网瘾"到了一定程度,靠单纯的爱心和说教,乃至心理咨询可能都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必须先用药物控制其情绪后再咨询。"网瘾"到了什么程度,方可吃药打针呢?

  【案例】一对父母带着和父亲一样高的男孩,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们说,他们来自山东某市,孩子15岁上高二了,非常聪明,但自从迷上网游后,辍学在家快一年了。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亲戚朋友全动员起来做他的工作,都没有什么效果。

  "找过心理医生吗?"我问。

  "去过医院。他不想上学,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们怀疑他脑子有问题,在北京走过好几家医院,都说没问题。"说着便拿出了各种检查证明。我翻看了一下,其中有一张"SCL-90"的检测,确实没什么大的问题。

  我断定,好学生辍学上网主要是消极的学习动机或受了什么刺激、挫折等原因而造成的。此时,我请他的家长回避,想和他单独谈一下。

  "玩游戏有意思吗?"我问。

  他点头示意。

  "你都玩什么游戏?"我又问。

  他不耐烦地说了一款游戏的名字。

  "你15岁就上高二了,而且学习成绩很好,你真棒。"我换了一个话题。

  他露出了一点笑容。

  "据我知道,下课后小同学常在打闹中被大同学欺负,你受过欺负吗?"我问。

  "天天都有打闹,记不得了。"他说。

  "一次也记不得了?"我问。

  "没什么大事。"他说。

  "有没有讨厌哪位老师?"

  他说没有。

  "你第一次玩游戏是什么情况?"我又问。

  "是一位同学把我带到网吧去的。"他说。

  "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我问。

  "慢慢的越玩越想玩……"他说。

  一周后,当他第二次踏进咨询室时,我突然发现他一脸愤怒的表情,两眼直直盯着我说,不知道在哪儿见过我,他现在就想对我大吼、杀、打……

  我终止了咨询,并告诉他的父母,这已超出了我的咨询范围。我推荐他们到相关医院去治疗。

  "吃药、打针会留下后遗症吗?"母亲带着怀疑地问我。

  "你所说的后遗症是指什么?"我反问。

  "吃药、打针也许'网瘾'没了,但孩子今后有无药物依赖,对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还有吗?如果孩子今后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乐趣,那有什么意义。"母亲说。

  "听说医院还配有心理辅导。"我耐心地解释。

  "戒毒所出来的人常反复,这吃药、打针,出了医院后'网瘾'还会复发吗?"母亲仍持疑惑的态度。"环境不改变,复发的可能性随时都存在。"我说。

  【点评】心理咨询(即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二者无根本区别,稍有区别的是:心理咨询是心理老师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轻、中度"网瘾"问题的学生的心理辅导,重在预防、补救、发展,以提升心理免疫力。心理治疗,多为心理医生选用合适的心理学理论及方法,乃至配合药物对中、重度"网瘾"者,即有精神障碍的患者(病人)的矫治,实现患者的身心康复。

  该案例的孩子已接近精神无法控制的地步,因为他的人格已经变态,甚至处于疯狂状态,随时都会出现危机。单靠咨询是无法让他平静下来的。

  戒"网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有哪些?

  如果某一位老师或某一种方法在你孩子身上无效或无长效,不要轻易否定,你需要寻找适合的方法。

  【案例】一对夫妻带着一个情绪低落的高一男孩,走进了咨询室。母亲自我介绍说,他们是从河北石家庄来的,孩子以前一直是好学生,现在因常进网吧,成绩一落千丈,对自己的前途很没信心。他们曾找过戒"网瘾"专家,专家给孩子作了"心理疏导",没多久就又不行了。

  我解释说,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孩子玩游戏是很正常的事,整天学习多枯燥啊,大人也有玩的时候,对吧?"我话音未落,孩子脸上有了阳光。但他的父母有点急了,这时我说:"我先和孩子谈,你们先回避一下,然后再和你们谈。"

  "你玩游戏赢的时候多还是输的时候多?快乐吗?"接着我问孩子。

  "赢输差不多。"他说。

  "看来玩也并不都很爽啊,那学习爽吗?"我带有同感地问。

  "学习也郁闷。特别是上外语课……"他说。

  接下来,我给他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验,了解了他当前的焦虑状态,又请他回忆一下:"从小学到中学,你有过哪些最值得你自豪的事情?"

  正文 第44节:戒网瘾的心理辅导原则

   "我爸说'老提过去有什么用?骄傲自大!关键是现在'。"他阴沉着脸说。

  "你爸只说对了一半,你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忘记了过去'。我很想听听你那些值得自豪的事,我这个老师特别喜欢分享学生成功的愉悦,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我激励他说。

  他开始了沉思和回忆,并在纸上一一列了出来,竟列出了十多项,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初中当过班长、学习委员、三好学生,英语演讲第一名等。

  "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如果你加倍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天才,我认为:超常人才(含天才)=10%的天赋+45%的教育+45%的努力,你想成为一个天才吗?"我问他。

  他兴奋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上外语课就郁闷呢?"我向他。

  他说,因为外语老师太啰嗦,有点不信任他,所以烦这个老师。"怎么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天才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现在关键是你一定要找回自信。世上无难事,只要锲而不舍,你一定能成功。"我向他作了一些解释并鼓励他说。

  接着,我又对他作了自信心训练。他满脸阳光地走出了咨询室。他的父母见儿子很开心,就迫不及待地问:"他不再上网了吧?"

  "哪有那么简单,一个多小时就能解决他几个月的问题?可能还要来好几次,你还愿意来吗?"我问他。

  "来!我一定来!"他坚定地说。

  以后几次,我连续给他作了一些心理训练,如:目标训练、意志力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等。后来,他的父母打电话表示感谢,并说,他的孩子已正常上课,而且很用功……

  爱心,是与未成年人沟通、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基本条件;但爱心只有与孩子内心需求相呼应时,才能看出它的力量,即"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点评】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防戒"网瘾"不是某一个学科,某一种方法,甚至某一个人就能够包打的天下。也不是"突击"一时,就能了结的事。它需要在完善法律、制度,并建立长效的研究、咨询和治疗机构的前提下,从教育入手,建立全方位的、持久的、综合治理的基本理念。本案例是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方法。即,对有"网瘾"的孩子,不能总是生硬地批评、责骂、甚至动武,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激发他自身追求卓越的欲望,并给予一定指导,那将是孩子奋发的势不可挡的动力。

  戒"网瘾"的方法也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大类型,如:教育疏导、现身说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每一类型中又派生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需要有爱心的人去操作,否则无法与有"网瘾"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同一种理念或方法,不同的人用于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效果。这与咨询员的背景、人格、素养等很有关系。

  戒"网瘾"的心理辅导原则有哪些?

  心理辅导,即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说教工作;它不是简单的"献爱心";也不是闲聊、同情、宽慰;它更不是调解矛盾纠纷的机构;它不代替来询者处理具体事件;更不是避难所或交易所。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目标原则。确立咨询目标是有效咨询,目标应放在帮助来询者澄清自我认识、需要和价值等,以提高来询者的决策和策略的能力。为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变成漫无边际的聊天。如果来询者同时说出很多问题,咨询员应整理出来访者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然后与他商定咨询目标。

  2.共情原则。共情不是同情,而是理解和读懂对方。有的咨询师与家长共同骂网络,甚至共同流眼泪,这对咨询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共情的核心在于感受对方的情绪体验,乃至感受隐藏于对方内心的愤怒、恐惧、无助、迷茫等,给对方一种被理解和读懂的感觉,这样来询者才能愿意在咨询师的协助下改变自己。咨询师完全没有必要表达那些具有破坏作用的感受。

  3.保密原则。这是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比如,未征得来询者同意,不得随意录音、录像,或将咨询记录、来询者的问题,向任何领导、亲属、媒体等透露。只在特殊情况下,如:有自杀、他杀、强暴、触犯法律等倾向及危机的情况下,方可突破本原则。

  4.主体原则。即转变咨询者是"救世主""万能者"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强调咨询者仅是"协助者""推动者"的角色。强调要相信每一位来询者都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和潜能,要走出包办代替及代人决策的误区。

  5.尊重原则。即咨询师要将来询者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要尊重他的生命价值,而不是尊重他的"网瘾"行为,更不能期望着等他改变好了,再去尊重他。要平等地无条件地接纳他,接纳他那些独特的想法与感受,真诚地去帮助他,切忌不可用居高临下地口气训斥他、责怪他。

  6.转介原则。为保证来询者的最大利益,咨询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个案,或超出自己能力及业务范围的个案,如:精神分裂及其他人格障碍、或有自杀、他杀、强暴、触犯法律等,应及时转介其他专业人士或有关机构,并诚恳地、婉转地向来询者说明理由,避免引起别的事端及误会。

  7.距离原则。咨询者与来询者应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咨询关系,但在行为方面应保持一定距离,如:不能有过多地、不恰当的身体接触,不能随意接收礼品或请客吃饭及私下约会等。避免与来询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且严禁利用职务优势去营造社交性接触。

  8.限时原则。在明确咨询目标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咨询效率,不能无限制地延长咨询时间。如特殊需要,可适当延长,一般一次在一小时左右,下次再续。

  正文 第45节:进行网瘾的团体心理辅导

  其他的原则还有:艺术原则、整体原则、发展原则、伦理原则、异同原则等,不再赘述。

  怎样进行"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对有共同问题的人群进行集中辅导。网络成瘾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施以心理学领域中的"团体心理辅导"(或称"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由心理咨询员对网络成瘾的人群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以及行为训练的机会,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以此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问题,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

  团体辅导的意义在于:

  首先,对于青少年群体,为其提供得到同伴增强的机会。同伴给予经常而多样的增强,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更有效。在团体辅导中,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因为团体辅导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强信心。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接触到与自己有着同样问题的同伴,这可以使其减轻自身的特殊感,以平和的心态寻求行为改变的方法。

  其次,团体辅导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友伴中也有所作为,可以跟友人交往,自己也有朋友,这些都能增进安全感。网络依赖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辅导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因自己可以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而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另外,因为在团体辅导的最初,成员们共同签署契约,所以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作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所以,在各种网络依赖的干预方法中,团体辅导是正确的选择。

  按照团体咨询的理论指导,在辅导网络成瘾者的团体中,理想的团体规模应在20~30人左右,团体咨询的时间间隔为一周(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间隔先短后长)举行一次,每次3~4小时为宜。对于网络成瘾者的团体咨询,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网络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引导团体成员对网络正确认知。既要肯定网络对现代生活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也要通过大量活生生的事例讲清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使青少年辨证、理性地评价网络。

  2.引导团体成员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即,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心理学中,称此种方法为职业生涯规划。

  3.开展人际交往练习,增加团体成员社会适应的能力,使青少年认识到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必须改变在现实中不恰当的、虚拟的与人互动模式,回到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之中。

  4.进行时间管理的学习,使青少年学会自我控制,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认清什么事情是必须完成的,什么事情是可以适当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5.进行生涯规划训练,使青少年对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远期和近期的目标规划,以增强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6.性格优化训练,使青少年认识到自己之所以染上"网瘾"与性格缺陷有关,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优化自我的目的。

  然而,对于使用网络已经发展到病理性心理障碍的人,则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在学校里,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引导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网络成瘾者在团体中可就成员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在团体中得到心理支持,练习社会交往技能,成员之间共同制定时间管理方案,互相监督。这种友善、鼓励、支持性的氛围将帮助网络成瘾者正确确定网络在生活中的位置,扩大生活范围和视野,摆脱网络对其无形的束缚。

  个体戒"网瘾"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有大约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总数的6%。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形成对网络强烈的心理依赖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据统计,在每百名"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人群中,就有15名是青少年。

  目前治疗"网瘾"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咨询法、脱敏训练法、戒毒药物治疗法、催眠法四种,由于戒毒药物治疗法、催眠法存在争议,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辅导采取心理咨询法、脱敏训练法为宜,并配以家长引导法。

  1.心理咨询法。对于网络依赖程度较轻者,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的手段,与来访者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协商,启发来访者改变认知和行为,从而达到摆脱网络依赖的目的。一名叫小旭的孩子说,他是北京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三年前在同学的带领下去上网。他每次去打游戏,被爸妈看见后都要挨打,然后他就发誓再也不上网,但之后往往又控制不住。"我这次下定决心把网戒了,不再让我爸爸妈妈担心",小旭对老师说,他自己愿意走出网络,这就比其他网迷孩子治疗起来要快些。因此,我们首先肯定他的想法,表扬他是懂事的好孩子;接着就与他一起讨论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喜欢读书、喜欢滑旱冰、喜欢打篮球……于是建议他参加篮球的正规训练活动,自己独处时可以滑旱冰或读学习参考书,结果很快就摆脱了网络依赖。

  正文 第46节:网瘾戒除的标志

  2.脱敏训练法。即,逐步脱离"网瘾"。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孩子进行团体成长训练,让他们在封闭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心理,这个阶段一般为五到七天;第二步进行家庭亲子互动,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最终帮助孩子重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正确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这一阶段大致持续两个月。

  3.教育引导法。首先,端正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态度。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告诉孩子,电脑、网络虽然是高科技、现代化的象征,但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要学会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其二,上网应尽量在家里,不去网吧。家长必须严格掌握孩子上网的时间,如果孩子难以自控,可以通过设置微机自动关闭、闹钟功能等来强迫孩子执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同时,教育孩子注意人际交往,从父母、亲友到老师、同学,回忆一下是否自从迷上电脑以后,就把这些人都冷淡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要提醒孩子注意。其三,家长和老师对于那些长时间上网毫无节制的孩子,不应姑息迁就,应该及时劝阻、批评,并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利用电脑网络、科学安排时间。其四,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涉世不深,容易误入歧途。在此阶段,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地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平时孩子玩电脑或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孩子一旦出现"网瘾",必须立即与电脑阶段性隔离。只要引导得法,网络对孩子来讲就不会成为洪水猛兽。

  "不再上网了"是"网瘾"戒除的标志吗?

  孩子"不再上网了",总算与这个"魔鬼"断开了,家长的"心病"得到缓解了,于是电脑被束之高阁或处理了,这就正常了吗?

  【案例】有一个孩子上高一,玩游戏成瘾,成绩直线下滑,家长曾带他找我咨询过数次,孩子表示"再不上网了",我觉得挺好。后来家长打电话说,儿子把那些游戏软件及电脑,砸的砸、卖的卖,总算与网络绝交了。可没过多久,他儿子一反常态地要上网查什么资料,整天逼着要电脑,他带有责难地质问我:"你这咨询不除根呀,他现在又旧病复发,你看怎么办?"

  "所谓'旧病复发'都是有条件的,况且上网查资料是好事呀,人家利用网络学习,你应该鼓励他。戒除'网瘾'不等于不再上网,更不等于从此与网络绝交……"我说。

  "你看这网络把孩子害的!现在办公室里一台台电脑,把人都变懒了,过去还会心算、珠算,现在年轻人连字都不会写了。我让他到图书馆查资料,他说'懒得去'。这不是让人倒退是什么?"他激动地说。

  "那你也可以看看:有很多创造发明不都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方便、舒适、更懒吗?网络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发展工具,丢掉它就等于丢掉了信息、知识和机遇……咱们长话短说吧,戒除'网瘾'的主要标志不是不再上网了,而是孩子脑子里不再整天想着网上的游戏、聊天等,能有节制地上网,能自我控制。更重要的是,能利用网络的快捷和无国界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知识、机遇,从而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我说。

  "看来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他平静地说。

  "建议你也可以上网找些有关的资料看看,感受一下上网的快感。"我说。

  "我现在还不会上网……让我想一想吧,咱们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有想不通的我再打电话找您。"

  【点评】该案例说明,在社会上可能有不少人,把网络妖魔化了,故而谈网色变,这可能与某些媒体的误导有关。一件好东西掌握在会用它的人与不会用它的人手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网络时代不会充分利用网络发展自己才智的人,才是更大的一种悲哀。

  >>>第八章网游不可怕,"游戏迷"也能出人才歌迷、影迷、球迷……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兴起,游戏迷一族又应运而生。网游是把"双刃剑",支撑着一大新产业,培育着一种新能力,如何趋利避害,让孩子在游戏里玩成才?

  面对让人入迷的电脑游戏你该怎么办?

  玩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问题是何时玩和玩什么。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这关系他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案例】电脑游戏正以势不可挡的魅力,让诸多学生忘却一切地投入这一世界,因为笔者不是玩家,故专门与一位爱玩电脑游戏的高二学生进行了交流。

  我问他:"你认为哪些游戏玩的人最多?"

  "我觉得《魔兽世界》《英雄城市》《万王之王》《传奇》《龙族》等网络游戏都比较火。"他说。

  家教中最大的误区就是家长不能以身示教。"网游中那些故事给了你什么?"我又问。

  "在网络游戏中,我最先玩的是《精灵》,第一次接触3D游戏,感觉很不错,交到很多朋友。后来我又选择了雷爵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美人鱼、艾丽丝、白雪公主……那么多我们曾经向往的美好童话,雷爵用相当可爱的手法把那些'公主们'的命运托付在我们手中,我给他们设计了新的命运……"他说。

  "这么说来你一定也很入迷了?"我又问他。

  "是的,我曾经多少次梦想着自己就是那些游戏里的人物,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一次又一次,我渐渐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游戏里配角、主角、反派角色等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游戏使我有了一种强大的责任感,这世上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完成呢。"他说。

  正文 第47节:哪些游戏适合孩子玩

  "确实如此。很多故事大人们也会喜欢的。"他接着又强调说。

  "看来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娱乐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孩子们成长的伙伴。但也应该说,网络游戏是把'双刃剑',现在很多游戏都是打打杀杀的,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你的看法如何?"我接着说。

  "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而且什么事情一开始都比较乱,社会就是从无序过渡到有序的。"他说。

  最后我问他:"对那些一玩游戏就上瘾的孩子,怎么办?比如你能管住自己吗?"

  "我一玩就入迷,但我没有瘾,就是说我可以让自己不玩,因为我马上面临着考大学,我还要出国留学,人生有更大更好的目标在等着我,那远比玩游戏的诱惑力大得多。"他说。

  此时,我也打心眼儿里感到,他真的是一位成熟而理智的学生,也将成为一位能干大事的人。但愿所有孩子们都能像他一样,分清人生中的轻重缓急,打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点评】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软糖试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幼儿园,把很好吃的软糖分发给每位小朋友,并说:"这颗软糖非常好吃,老师现在有点事情要出去一下,如果谁想吃,可以吃掉。但如果谁能等老师回来仍未吃,老师就奖励他第二颗软糖。"老师出去了,隔着一个单向玻璃观看小朋友们的表现。只见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把软糖吃了;有的小朋友闭上眼睛不看;有的小朋友睡觉;有的小朋友和别人说话,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大约20分钟左右,老师回来了。吃掉软糖的就算了,没吃掉软糖的小朋友每人又奖了一块软糖。这个试验并未完。20年后,心理学家追踪了这些小朋友。结果是:没得到第二颗软糖的小朋友,大多没考上大学,有的还进了监狱;得到第二颗软糖的小朋友,大多上完了大学,有的还崭露了头角,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在监狱里作了一个调查,这些罪犯是因为弱智而犯法还是别的原因呢?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罪犯都很聪明,95%的罪犯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不能拒绝诱惑。

  电脑游戏有哪几种?哪些游戏适合孩子玩?

  市场上的游戏软件琳琅满目,在没有划分类别和销售对象的情况下,你会选买怎样的游戏软件?

  【案例】有一位我曾咨询过的外地孩子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进网吧,把电脑买回了家,但对买些什么游戏软件却心中无数,孩子提出来要买这买那,他拿不准,便拨通了我的电话,问我说:"……我想给孩子买些游戏软件,该怎样选择呢?哪些游戏适合孩子玩?"

  "你想买单机电脑游戏还是电脑网络游戏?"我问他说。

  "都买吧。但我跑了很多商店,几乎95%以上都是打打杀杀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越抢手。现在由于游戏分销渠道复杂,有软件专卖店、网吧、小超市等,孩子们很容易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去乱买。我的孩子才上初中,当然希望买健康益智的游戏了。怎么办?你能参谋一下吗?"他颇有为难地说。

  当时我正在上网工作,即刻告诉他:"我已在网上为你找到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首批推荐的健康益智游戏的名单,请你记录一下,单机游戏可买以下软件:《极品飞车》《轩辕剑4》《仙剑奇侠3外传:问情篇》《FIFA2004》《波斯王子:时之砂》《傲世三国》《秦殇II:复活》《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三国群英传IV》《海商王》。

  互联网游戏可买以下软件:《剑侠情缘Online》《封神榜》《航海世纪》《泡泡堂》《冒险岛》《天骄2》《梦幻西游Online》《飞飞》《碧血情天Online》《三国策》《吞食天地》《华夏Online》《轩辕2--飞天历险》《魔力宝贝》《仙境传说》。"

  他表示了感谢。最后我还是提醒他说:"这些都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首批推荐的健康益智游戏,应该是可以放心的。"

  【点评】关于游戏的分类,目前国际上的电脑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现在又出现了手机游戏。这是从电子游戏的载体来分的。另外也可从电子游戏的性质来分,有健康的和暴力的、黄色的或童话的、历史的、商业的等。还可以按对象将其分为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的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应玩不同性质的游戏。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恐怕还需要家长引导。

  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玩游戏?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影响学习,于是就粗暴干预,责备打骂,甚至把电脑锁在房间里,这难道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案例】强强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同班同学的介绍下,他开始玩起了电脑游戏,并渐渐不能控制且沉迷其中。没想到一天晚上,爸爸竟然要和他一起玩游戏,更令他惊讶的是,爸爸居然玩得相当好,而且爸爸也承认他也是很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后来,爸爸就经常和他一起玩,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玩友。又是一天晚上,强强叫爸爸来和他一起玩,爸爸却告诉强强他晚上有工作,不完成是不能玩的。强强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玩着游戏,又看着爸爸在一旁认真地工作,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这时爸爸建议强强也去学习,等做完作业后两人一起玩。强强同意了。那天晚上,强强和爸爸一起玩电脑游戏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爸爸告诉他,完成工作后的放松是最容易感受到愉悦和满足的。从那天开始,强强总是认真的完成学业后才和爸爸一起玩,有时他的作业多,或是爸爸的工作没有做完,他就自觉地不玩游戏了。强强学会了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也知道了哪些事情对他来讲是重要的。

  正文 第48节: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点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身为家长,首先,要学习一些电脑网络的知识,包括当前孩子们喜爱玩的游戏等等,只有自己了解了,才谈得上指导孩子。其次,最好和孩子一起玩,这样既可以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正确的建议,又可以了解孩子到底在玩什么游戏,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指导。其三,要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决不能简单粗暴、动辄打骂。要抓住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家长对于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有这样一项调查显示:49%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电脑游戏;19%的家长虽知道孩子玩电脑游戏,但不知游戏的内容;另有54%的学生对家长隐瞒了自己玩电脑游戏的情况。上述情况,是买电脑的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所以有些家长迷茫不解,手足无措;有些家长则是粗暴干预,责备打骂;有些家长甚至把电脑锁在房间里,宁可放着,也不让孩子再碰一下。其实,适度的游戏能够使孩子的身心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而当前流行的各种电脑网络游戏对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反应机智也不是毫无益处。所以,家长不要试图禁止孩子玩游戏,有时候,游戏玩得如何,是孩子在学校能否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一个重要条件。剥夺孩子玩游戏的自由,就是剥夺了孩子在校交友的自由。

  如何认识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事物的方法:客观、公正、多角度。惟如此,才有助于看到事物的全貌。对网游也是如此,主观和偏见只会干扰判断的准确,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案例】有一位家长代表,有备而来地找我"咨询电脑游戏"问题(实为质疑),她拿出了自己事先想好的问题,如演讲般说:"电脑游戏像虎狼一样冲进了家门,我们已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一场争夺孩子的战争,专家、政府应站在我们这边,打击电脑游戏……"

  "你说得有道理。但你能否从另一方面想一想。电脑游戏的兴起,正像汽车工业的发达一样,必将使车祸和堵车现象频频上升,可谁为此而不买汽车呢?玩游戏上瘾、着迷、发狂是很正常的人性反映,是人本身欲望的体现。"我说。

  "那你的意思是游戏业还要大发展吗?"她疑惑地说。

  "我只是想说:'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用它了。我国是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关报道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对北京10所中学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初中阶段经常玩游戏和每天玩的学生占44%;高中阶段经常玩和每天玩的占38%。可以肯定,大学生玩游戏的人数更多,这说明它有市场需求。"我说。

  "现在孩子们正在认同游戏中出现的专门收钱、替别人骂人、杀人的职业玩家,这说明什么问题?"她说。

  "你说呢?"我反问她道。

  "这反映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错位影响,也说明虚拟世界逐步同化影响着青少年,他们长时间痴迷于暴力游戏,很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观点,对暴力产生了认同感,引导青少年误入歧途,轻则行为失常,重则导致犯罪。"她似乎意识到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古'游戏'都被视为'玩物丧志',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你说它是一把'双刃剑',美化它了吧?"她又带着辩论式的姿态说。

  "中国人长期压抑了玩的天性,其实玩可以开发人的智慧,小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在玩儿中学习呢?这岂不是给学习注入了乐趣吗?我们希望:游戏商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兴趣编出不同的游戏,从游戏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岂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吗?反过来,'成瘾'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人人都对任何事物没有任何兴趣,都不感冒,那么反而是一种悲哀。试问历史上的哪个行业的权威人物不是对该行业几近痴迷、难止其瘾呢?"我说。

  "游戏要有教育性、文化性、娱乐性、艺术性、技术性等,不能光是暴力、色情之类的。"她说。

  "说得很对,也很好。希望孩子们能在游戏这个浓缩的世界里,正确辨认在这个游戏之中真正应该体验的东西是什么,要分清虚拟和现实,而且面对再好的东西也要把握好'度',否则将适得其反。"我认同。

  最后我建议说:"即使孩子对游戏非常喜爱,也最好由一个以上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互相提醒适可而止;如果难以割舍自己构筑的网络游戏角色,可以尝试将角色'卖'给其他网上玩家。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探讨上网的技巧和经验,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上网的基本情况。以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点评】本案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家长只看到游戏的负面作用太大,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以至于走向了片面反对游戏的误区。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游戏产业大有弘扬民族文化的潜力可挖,我们期待着大量寓教于乐的游戏奉献给孩子。

  网游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包含一定的价值取向的,有的进口游戏甚至带有文化侵略的色彩。尽管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对网络游戏软件的进口比较慎重,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引进版的网络游戏仍难免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并且我们从"舶来品"中确实难觅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

  正文 第49节:为什么有的家长要砸网吧

  为什么有的家长要砸网吧?

  黑网吧,赚黑钱,家长的愤怒也事出有因……

  【案例】一个外地来的家长,坐在咨询室里,诉说着她的一段经历。她的孩子(上初二)每天背着书包说去上学,可其实是进了网吧。当她得知后,便跟踪追击,在那里找到她的孩子,气愤地砸了网吧的电脑,她还扬言要告网吧主,她认为网吧不该接受未成年人,这种坏了良心的网吧主,实在不可饶恕。

  真是一段令人震撼的控诉。

  "你不能采取些别的行动吗?比如上诉等。"我反问她。

  "我也要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啊,哪有时间去逐级上诉呀。再说这也是无奈,我说要告他,可还找不到门。"她不满地说。

  我安抚了她的情绪后,接着谈了有关情况,并作了如下分析:

  中国网吧的诞生距今不足十年的时间,然而其发展的速度及规模却超乎人们的想象,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上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社会场所。但是网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如:网吧过多、过滥,网游内容充满暴力与色情,存在安全隐患,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屡禁不止,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等。特别是黑网吧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各界对此反映强烈。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客观上为我国网吧业做强做大肃清了道路上的障碍,提供了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如果把监管和自律比作网吧业发展的两条腿,那么监管是先一步迈出的腿,网吧业本身自律则是必须跟上步伐的另一条腿。

  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就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以及国内外网络文化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网吧行业未来发展的四个核心内容:"打造新视听,创造新享受;打造新娱乐,创造新体验;打造新教育,创造新理念;打造新网吧,创造新形象。"希望借助先进的网络科技手段,大力推广优秀的网络文化,推动中国网络文化市场和网吧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点评】网吧经营者们需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增强社会责任感,更新经营理念;需要建立网吧行业协会,从加强行业自律着手,各地建立"绿色网吧",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声誉和权益。未来,网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网吧经营者的自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网吧业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才是网吧业长远发展之路。

  玩电子游戏对重病孩子有辅助疗效,为什么?

  国外有报道显示,玩电子游戏对重病孩子的病情有辅助疗效,但不能一概而论,本案例将告诉你,要分清病情。

  【案例】有一位家长打电话,说她亲戚家的孩子刚上初中,得上了白血病,现正住院治疗,很寂寞也很痛苦。她准备到医院去看看,问:"是否可以买一个小电子游戏机送给他玩?"

  "这是个好主意,这孩子要长期住院,也没有玩伴,你可以给他买一个小型的电子游戏机送给他。我个人认为,电子游戏既然能让人入迷,在入迷情况下就能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暂时忘掉病痛,在康复治疗上应有相当效用。你不妨试一下。"我建议说。

  这位家长很高兴地买了一个游戏机送给了病童。没过多久她又打电话说:"我不久前又到医院去看那个孩子,他玩得很高兴,对化疗也不那么害怕了……不过,前不久我儿子感冒,有样学样,非要我也得给他买一个,结果他带游戏机到学校去上课玩儿,被老师没收了,你说这可怎么办?"

  "游戏机对于长期住院,很寂寞又很痛苦的孩子,可能有减轻痛苦的辅助治疗效果。而对于感冒等几天就好的孩子,大可不必享受这种'待遇',这要分清具体情况,你说呢?"我说。

  【点评】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有关专家研究指出,电子游戏对患病儿童有帮助痊愈的作用。患有孤独症的病童通过电子游戏,观看游戏主角如何互动,可以有助于发展社交技能。美国《世界日报》(2005年7月27日)曾报道说,美国有关研究发现,在接受化疗癌症患者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病患者中,玩电子游戏者比接受治疗后睡觉休息者,较少需要止痛,也较少出现恶心的情况。电子游戏甚至有物理治疗的效能,例如手臂受伤的病人玩电子游戏时,能保持手部和臂部活动。

  孩子想当"职业玩家"怎么办?

  什么事情都有个规则,有人遵守规则,有人不择手段,这折射着一个人的人品,游戏也不例外……

  【案例】一对白头发的家长带着一个大一的学生来到了咨询室,家长说:"我这儿子刚考上经贸大学就不上了,整天玩游戏,还说他赚了钱来养我们,我们不要这种不干净的钱……"

  "什么叫'不干净的钱'?我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坑蒙拐骗……"学生说。

  我制止了冲突后,单独和这个大学生谈了一阵子。

  "看来你很孝顺,还想用玩游戏赚来的钱养父母,不过我不太明白,玩游戏能赚多少钱呢?"我带着好奇和认同的心态,问这位大一的学生。

  "多少都有。"他说。接着,他告诉我:玩游戏能赢取E币,即游戏币。在游戏"商城"里所有消费都要用E币。玩家可以用这些游戏币在游戏大厅里参与玩诸如"斗地主"、"梭哈"等充值游戏。按照游戏的官方规定,赢得的游戏币不会再换成现金还给游戏币拥有者,而只能换成E币供其在虚拟世界里消费……

  正文 第50节:由追星族变成游戏迷

  他看我明白了不少,似乎找到了听众。

  "游戏币怎样才能换成人民币呢?"我进一步问。

  "一般在地下进行。不过,大多数网吧都会成为兑换游戏币的中介。"他看我很真诚,便也一吐为快。

  "怎么个换法?"我带着无知的样子问。

  "按正常比例,1个E币应等于1元钱人民币。网吧回收E币的价格是1∶0.5,也就是1个E币仅能换0.5元人民币,转手'卖'E币时一般都低于E币卡价格并高于回收价格。"

  "你玩游戏多久了?赚过多少钱?"我问。

  "半年多了,赚过两千多元。不过,会越来越多。"他说。

  "我会打扑克牌,打扑克牌时有人不守规矩作弊,玩游戏有吗?"我问。

  "这种现象到哪儿都有,也有几个人合伙作弊的。"他说。

  "作弊挣的钱就有点'不干净'了吧?"我说。

  "当然。但不是所有人都作弊。"他说。

  "你要当一个职业玩家吗?"我问。他点了点头。

  "对。咱不要光玩别人的游戏,要自己能编出更好的游戏,让别人来玩,成为一个游戏工程师或游戏商怎么样?"我鼓励他说……

  【点评】本案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玩游戏也有职业道德。二是有的学生想当职业玩家,家长却不理解和支持。岂不知,中国的游戏产业还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游戏产品的开发和游戏企业的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严重短缺。此外,法律制度、网络的虚拟财物以及运营商和玩家的权益保护及法律责任等诸多问题,也亟待专业人才进一步规范。

  由"追星族"变成"游戏迷"这是为什么?

  孩子由"追星族"变成"游戏迷",这是为什么?

  【案例】一位高二学生是个游戏迷,为此常常旷课、逃学,对即将面临的高考无动于衷,他的家长十分焦虑,来咨询室求助说,孩子是单亲,初中时曾是个"小说迷",整天看武打小说,特崇拜金庸。后来又是歌迷,崇拜蔡依林。勉强考上了高中,现在又成了游戏迷,玩游戏玩得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老师您说,他不迷这就迷那,什么都没个长性,唯独不迷学习……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这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之所以'没长性'是因为他总在选择和彷徨中。他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目标教育的缺失,所以总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而这些偶像又与自身条件发生了冲突,随着时代的发展,便又迷上了网络游戏。"我说。

  接着我和这位家长分析了电脑游戏为什么让孩子那么入迷。孩子之所以不迷学习,关键是兴趣。网络游戏的故事性强,能刺激人的兴奋点,容易上瘾;而学习呢?教材多半是枯燥的,如果再加上老师教法呆板,无法刺激人的兴奋点,容易产生厌学。加之玩游戏是人的天性,谁不愿意玩呢?上瘾并非是网络独有的专利,比如经常有人对看电影、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歌星等都特别迷恋。有的学生对小说入迷,上课不听讲;有的学生对某歌星入迷而逃课,甚至举止疯狂,都是客观存在的。

  "你说,我的孩子还有救吗?"家长着急地问。

  "不吃不喝,日以继夜地玩游戏,当然很不正常,这也是一种意志障碍,正像'头悬梁、锥刺骨'一样都是非常态的意志。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半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关爱,缺少友情,很郁闷。他们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却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被重视的快乐。在游戏里过关斩将的时候,会有人为你喝彩;取得成功的时候,有人向你表示祝贺,有谁不向往这些回报呢?"我说。

  "那我该怎么办?"家长又问。

  "建议你首先要和他沟通,高二的学生应该懂道理,告诉即将成人的他,应做出自我负责的选择,如有可能,可以带他来咨询。另一方面,他如果真喜欢游戏,你不妨鼓励他还可以报考游戏专业的学院嘛,从事游戏设计等工作也是一条出路呀。"我说。

  但家长表示反对,他不愿让孩子干这一行,认为这是"伤天害理"的工作。看来,很多家长已陷入了对游戏的认识误区。

  【点评】人们认识任何一个新事物时,都会出现尴尬。比如,电视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时,家长也会极力不让孩子看电视,怕他们会因电视内容学坏,受到不良影响;武侠小说风靡时,也曾遭到口诛笔伐;连牛仔服也曾被看作"奇装异服"。

  事情总是要一分为二的。当今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娱乐的一个主要方式,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伙伴。

  因此,如何正确、客观地看待网络游戏,是正确引导和指导孩子健康玩游戏的关键。

  我国有关部门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已有哪些措施?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说:"网络游戏和网吧真是图财害命,为什么没人管呢?"这说法是不对,事实上,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针对网络游戏出台了很多管理法规和具体措施。

  1.国家对网络游戏在内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内容设立了十条禁令,即,相关产品不得含以下内容:①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②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③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⑤宣扬邪教、迷信的;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⑦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⑨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⑩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正文 第51节:能玩出一个天才来吗

  国家一级法规要求对网上的游戏内容进行审查。针对网络上运行的上百款游戏,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而这些游戏的内容很多充满了暴力色彩。文化部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实行对引进游戏的内容审查制度,加大对引进游戏的内容审查力度。2004年4月,文化部已经设立了网络游戏内容审查委员会,对网络游戏的内容进行审查,要求所有进口的网络游戏必须报文化部审查、通过以后才能在网上运营。现在网上运行的还没有审查的游戏,要求补报审查;没有通过审查的将受到处罚。对即将开发的网络游戏,采取事后备案监管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自行进行审查,无禁止内容就可以上网运行。但是如果消费者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向政府部门举报游戏的内容有害,文化部门可以对这款网络游戏进行审查鉴定。经过审查鉴定以后,做出相应的处理。无论是对网吧的管理,还是对网络游戏的管理,都要从"两手抓"这样一个原则出发,既要坚持正面的建设,又要加强监管,消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疏堵并举"。

  2.1995年,我国制定了《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2002年,发布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随后发布了《健康游戏忠告》。2005年,五部委发布了一同打击"私服"、"外挂"的通知,同时采取了专项治理行动。最近,我国又发布了《关于禁止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赌博活动的通知》,目的就是要保护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利益,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观念。

  3.2004年11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式推出《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该标准通过12项指标,将游戏分为适合全年龄段、初中生年龄段、高中生年龄段、18岁以上年龄段和危险级共5个等级,并表示将免费按该标准开展游戏认证,推荐给适龄玩家使用,而被评为"危险级"的网络游戏名单将被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查。

  4.国家部委正在制定网络游戏行业强制标准,文化部市场司的工作人员透露,网游行业新标准将规定不同年龄的相应网游时间,并且强制要求网络游戏开发商加入"网游时间限制"的设计。在游戏开发时就加入限制游戏时间的设计,青少年即使想多玩几小时也不可能实现。此外,《网络游戏出版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这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网络游戏出版经营活动的规章。目的是通过规范管理,使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改善两者能有效统一起来。

  5.据政府官员表示:净化网游的工作重点主要将放在五方面:①打击包含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网游产品;②彻查未经国家相关部门内容审查而引进的境外游戏;③清理未获许可擅自运营网络游戏的行为;④大力打击私服、外挂;⑤加强对国产健康网游的宣传。中国互联网协会李欲晓处长说:"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一天玩网游两三个小时,18岁以下到14岁可以玩四个小时,限制时间的技术问题现在已经可以解决。"

  6.目前,戒除"网瘾"的行动从中央到地方都正在开展。如:团中央已在开展"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为此还成立了"用爱心和科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巡回演讲办公室";五部委举办了"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各地政府也纷纷支招,如:北京团市委成立了"青少年网络行为优化工程专家组";上海成立了四百多人的社工队伍,分头做闲散青少年戒"网瘾"的工作;石家庄团市委、杭州团市委也组织了一批志愿者正在从事这项工作……

  7.学校和网吧也在行动。如:不少学校为满足学生上网,开设了绿色网吧或网站,学生有上网卡,限定时间,过时无效。上海的"绿色网吧"用技术手段过滤掉网页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取得良好效果。还有成都某网吧,在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上附近中小学教务处的电话,孩子们一看就自动离开了。

  以上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总之,中国政府和民众团体都在行动。

  玩"网游"能玩出一个天才来吗?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几乎都回答过诸如"你长大之后要干什么"的问题,大家的答案都不外乎"教师"、"医生"、"科学家"等等,不会有人说"我长大后要玩游戏"。现在可就不同了,玩"网游"真能玩出一个天才来,他是怎么玩的呢?

  【案例】一位名叫朱学恒的台湾年轻人,曾是游戏高手。为了看懂游戏的英文而学习英语,最终,这个游戏高手"用英文演讲都不是问题",而他为了在游戏中过关斩将拿高分,追本溯源翻阅各类型的魔幻小说英文原版书,抱着词典一本本"啃"下来,结果又成了一位翻译高手,因翻译《魔戒》得到2700万新台币而成为富翁,2005年8月,他在北京、上海又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他向大陆推销他的"创作共享,天下为公"OOPS(开放式课程计划)翻译义工,依靠网络和社群的力量,引来全球14个国家超过700人次华人义工的响应,翻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因此获选第二届台湾《KeepWalking》梦想资助计划的5位得奖人之一。

  无论是游戏玩家这一新职业的出现,还是相关部门对待网游态度的根本性改变,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为,已经在无形地影响着人们对成才观念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无疑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当前,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仍然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孩子的成才之路,辍学便意味着失去了未来。尤其是对于还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在这个年龄,没有一个集体,没有约束,就很危险。毕竟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而他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非常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不少家长和老师强调说。

  正文 第52节:何谓网络游戏人才

  然而,"玩游戏也能赚钱"已成为众多青少年的成功梦想。而现阶段要想作为职业电子竞技选手并不需要什么学历,只要能把游戏玩出名堂就行。当前中国的大部分职业电子竞技选手,很多正是从辍学的中学生及网吧中玩游戏成名而发展来的。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接近2000万人。而且,随着国内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游戏玩家的群体越来越大,并由此催生了职业玩家这一新兴职业。这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点评】重视学校教育并不等于把它看成"唯一"。从朱学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成才方式。作为家长、老师应及时发现并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并对其进行知、情、意、行的正确引导。

  最新的人才观,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四不唯"标准,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也就是不以"学历"论高低、不以"职称"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鼓励人人成才,人人都作贡献,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多样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的"大人才观"。

  何谓网络游戏人才?

  仅仅会玩网络游戏,那不是人才。网游人才虽然很风光,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网络游戏人才呢?

  【案例】有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专业是家长选的热门专业--金融专业,可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辍学在家,玩网络游戏成瘾,经过咨询戒除"网瘾"后,他准备再次考大学,并决定考网络游戏这个专业,想成为一个网络游戏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玩家出身的从业人员,对游戏有很深的感情和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因而会更加了解玩家的心理和需求。相信你能成为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网络游戏人才。"我鼓励他说。

  "其实,网络游戏是一个大的系统,我还没想好我能从事哪个专业?"他略带忧虑地说:"网络游戏包括:游戏策划、美术设计、运营维护、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专业,至于游戏人才应包括:企划类,如企划、制作人、剧本;美音类,如美术、动画、音乐;程式类:程式、测试。其中企划人才最为缺乏。"他说。

  "噢,你说的是网络游戏人才的分类。我认为,网络游戏人才就是:软件技术+艺术创新+人品。对吗?"我说。

  "老师说得很对。软件技术、艺术创新、人品,都是网游人才的基本素质。细说起来要求是很高的。"他接着说:"随着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网游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对玩家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上同类产品越来越多,网游产品的研制和运营的成功率低,网络游戏产品寿命短。在此情况下,网络游戏背负着巨大压力。即使是GM,也要时常面对客户埋怨、断线、卡机等等状况,而一旦遇到黑客攻击等情况,那简直就是他们的灾难日。可以说,在风光背后是高风险和激烈的竞争。"

  "你能有这些思想准备是很好的。听说手机游戏人才也很缺呀,据了解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3亿,你看不管在什么场合,拇指一族热火朝天玩手机游戏的场景正在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也是个更便捷、广大的市场,你可以开发呀。"我一边鼓励一边说。

  "对。手机游戏主要包括:内嵌手机游戏和在线手机游戏两种,前者开发难度较大,游戏学院主要是开发后者。"他颇为专业地补充。

  "作品是人品的折射,没有好的人品就没有好的作品。有兴趣就有热情和激情,就有创新的灵感和行动。你要做好各种准备呀。"我认同地再次鼓励他说。

  "谢谢老师,这次我可要自己做主张选专业了。"他坚定地说。

  【点评】游戏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它几乎不需要消耗多少物资资源,最核心的资源便是人才。所以游戏产业拼的不是传统的物质资源,而是智力的东西或者物化了的知识。一款开发成本上千万元的游戏,绝大部分的开销都是花在人员的薪酬之上,尤其是游戏开发人员。因此,游戏开发人才是游戏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升产业的水平,人才是关键。

  社会为什么要培养游戏人才?

  很多国家的香烟盒上都醒目印有骷髅标志及警告语,但烟厂并不为此而停止生产,吸烟的人也未见减少,对网游也是如此,要因势利导。

  【案例】有一个家长找到我激动地说:"游戏不是好东西,它让人'玩物丧志',谁再提游戏,我们家长就跟谁急!"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这样,麻烦更大。一来'玩'是人的天性,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人都不玩了,这人生多枯燥啊,能灭掉吗?二来,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它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能禁止吗?三来,游戏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正与日俱增,并全面带动了电信、网吧、硬件设备等各方面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说。"哎,天要下雨,娘要改嫁,有人想自杀,那有什么办法?"她无奈地说。

  "在国外有些香烟盒上公开印有骷髅标,以及'吸烟就是慢性自杀','吸烟得肺癌'等种种害处,然而造烟业还是继续生产,也还有不少人继续在吸,这是为什么呢?一来少吸能提神,也有人需要刺激,二来给国家增加收入,也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你说呢?"这位家长哑口无言,似乎还想听些什么。我接着说:"家长之所以反对孩子玩游戏,是因为有很多进口游戏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如果有助于孩子健康发展,家长还反对吗?"

  正文 第53节:如何培养一个网游人才

  家长看着我,好像一时转不过弯。但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为此,我只好向她介绍了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如:我国目前是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有关报道说,预计到2006年,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正式启动"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根据计划,从2004年开始到2008年,我国将投资10亿至20亿元人民币,开发出版100种优秀大型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物。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游戏专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游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有人断言,这个行业真正懂得技术的人才大约只有3000人,缺口在10万人以上。中国游戏产业的未来决定在中国本土游戏人才身上。我们相信大批高素养的本土化网络游戏人才诞生之时就是中华民族的网络游戏产业振兴之日。

  "展望未来无限美好和大有希望。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问题呀!"她若有所思地说。

  "是啊,我也跟你一样,感到高质量的民族网络游戏数量太少,引进国外游戏及非法的网络游戏出版物太多,特别是一些暴力的、黄色的游戏对孩子危害太大。"我也认同地说。

  【点评】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市场已走上高速发展之路。据中游网的报告显示,2004年亚太区(不含日本)网络游戏市场用户订购收入达10.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约30%。中国占据了这个庞大市场的1/4强,中国内地网络游戏用户订购收入达2.98亿美元,位居第二,紧次于韩国的5.334亿美元。如今,看好中国游戏产业前景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很多产业从基础上就处于落后位置,要赶超发达国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网络游戏这种特殊产业不一样,它是在近几年才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和所有国家的网络游戏产业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孩子都是向着表扬的方向发展的。当前我国最需要的网游人才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影音产业一样,游戏产业也是娱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字化的网络游戏更让人们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网络游戏产业就像一张有魔力的大网,不但网住了各路玩家,同时也网住了商家。在世界范围内,电脑游戏行业已经有了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为电脑游戏提供了另一个魅力无穷的载体和工具,给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却遭遇本土游戏人才匮乏的尴尬。我国现有网络游戏玩家3000万,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而全国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只有不到3000人。未来三至五年间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将需要专业人才六十余万。其中五类游戏专才最紧缺:

  1.游戏策划。整个网络游戏的灵魂。通过对青年人近期热点问题的市场调查,预测目标客户群的消费习惯,进行游戏剧本创作。策划人最好有3年以上游戏史,熟悉各类游戏,还要有游戏策划经验。

  2.游戏程序员。程序员的职责就是把策划的游戏制作出来。做程序员,起码要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游戏程序编写能力要相当强。

  3.游戏美术工程师。游戏美术工程师的职责是构想游戏人物造型和其他事物造型、场景等。一般需要美术或相关专业毕业,熟悉相关软件。除此以外,对角色动作还须有敏感的捕捉和表现能力。

  4.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开发出的游戏推荐给玩家之后,公司要随时警惕游戏是否会被黑客侵袭或因为其他原因发生故障,这就对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产生了需求。

  5.游戏市场拓展员。研究怎样才能让更多的玩家玩自己的产品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优秀的市场人员要有市场拓展经验,还要对游戏有深入的理解,善于沟通且具有外向的性格。

  中国游戏产业的核心动力是本土游戏人才。对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游戏开发人才的呼唤绝对不是小题大做。一直以来,从国外引进的网络游戏占据了中国市场主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的民族网络游戏作品数量少,自主研发与引进产品结构失衡,导致网络游戏产业链条的不合理,而自主研发力量的薄弱集中体现在中高级网络游戏开发人才的缺失上。

  游戏理论支撑游戏研发,支撑游戏运营市场的服务和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的文化含量,决定了不是谁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作为游戏策划者,策划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对该游戏的游戏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游戏构架师、游戏策划等职位要求从业人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驾驭能力。对各类游戏要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游戏市场有比较敏锐的嗅觉。同时,游戏社会也是社会,创造和管理虚拟社会不仅仅需要的是经济学,还应当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如何培养一个好的网游人才?

  网游将成为热门专业,从业门槛也很高,如何从小培养呢?

  【案例】有一位家长的儿子上小学,有严重的"网游瘾",最后竟辍学在家。无意中,家长看到某游戏公司的招聘广告:"熟悉网络游戏,狂热的网络游戏爱好者,创意丰富。""热爱游戏,并且将游戏设计创作为毕生最大志愿。"这些,很符合他儿子的情况。

  正文 第54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对网游狂热他已具备,但听说网游还是热门专业,从业门槛也很高,你看作为家长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他呢?"他询问道。

  "你想让他自学成才还是继续上学呢?"我问。

  "都可以,随他了。走丁俊辉的路也可以呀。"他乐观地说。

  "那是一条风险很大的路,你敢拿他的人生来赌吗?"我反问道。

  "不就是天才和庸人之赌吗?想开了无所谓。"他说。

  "丁俊辉的爸爸就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照你的想法,你认为对他应该有哪些基本素质要培养呢?"我问。

  "我对现在孩子们玩的这些游戏很憎恶,所以我觉得应该让他们通过虚拟世界的人物,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真善美,多挖掘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题材。强调职业道德和游戏人才的责任感……首先要有兴趣爱好,还要有一定的学习和整合的能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网游人才,不仅仅只是一个游戏高手,还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承受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工作。"他说。

  "你已经说得很好了,而且说得很具体,还有其他吗?"我回答。

  "干什么事情都不容易,都必须要能吃苦,有毅力。还应该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吧。因为游戏制造团队的素质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这些游戏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制作一个适合大众爱好的游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又补充道。

  "其实把你说的总结一下就不错。我希望你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我就再从宏观上补充几条吧。比如: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他必须能承受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就是你说的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有不断创新的热情及恒心毅力;要掌握某项游戏制作专业的技能;有洞悉游戏娱乐性的眼光并掌握市场潮流和了解玩家的心态等。"我说。"这么多的问题,如何具体培养呢?"家长有点犯愁。

  "你可以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先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感及目标意识开始。"我鼓励他说。

  【点评】作为文化产品的网络游戏,是一种综合故事情节、美术、音乐、动画、程序于一身的互动型娱乐软件,有人甚至把游戏称作继文学、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建筑、戏剧和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因而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第九章变成瘾为成才,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于是,新的"两栖型"人才破"网"而出,他们在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之间自由冲浪……

  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何影响?

  蹦蹦跳跳,没灾没病,就是健康成长?考上清华北大,读了硕士、博士就是成才吗?

  【案例1】杜某是一直伴随着父母无休止的吵架成长起来的。父母离婚后,把杜某交由奶奶照看。由于父母对杜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奶奶也不知如何管教,杜某更加自由任性,经常夜不归宿,14岁的他已经有了两年的上网经历。2002年暑假,杜某终于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人合伙抢劫同学钱财1600余元。案发后,其父母追悔莫及。

  【案例2】姚某的父亲平时行为不端,"五毒"俱全,致使姚某"耳濡目染",在其父亲因犯强奸罪被判入狱后,姚某也盗窃他人财物达3000余元入狱。

  上述两个案例,是不良家庭环境下,孩子非正常发展的极端个案。而调查、研究表明,正常家庭结构的破坏、家庭教育不良,都可能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障碍,严重的则会诱发犯罪行为。所谓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长言行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而任何一方面的缺损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子女有时会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遭受疏远、冷漠或怨恨,因而形成病态性格。当儿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时候,往往产生攻击性、反抗性行为,一定条件下还会发展为犯罪行为。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50名犯罪青少年中,父母离异或家庭结构非自然缺损的约占40%。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调查违法青少年家庭发现,父母丧离的占55%以上。家长的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孩子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不轨言行、不良习惯和犯罪行为,孩子耳闻目睹后,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在孩子长大后都会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出现。而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家长不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养轻教,重智轻德;有些父母因忙于生计,对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有些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他们或对子女娇惯溺爱、纵容放任,或简单粗暴、求全责备。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子女产生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前述的那些真实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点评】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家庭喜好音乐,这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如果一个家庭不喜好音乐,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因此,想要孩子健康的成长与成才,良好的家庭环境必不可少。那怎么样才算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专家指出,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表现在家庭和睦;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第三,家长只在生活上、物质上关心、满足孩子是不够的,真正爱孩子还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平等对话,了解其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正文 第55节: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孩子就会厌烦,并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而产生反抗心理,从而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原因之一。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其次,一些家长过于严厉,他们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这样做极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仇视心理。还有的家长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而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家长再呵斥打骂,就会激起孩子更严重的逆反情绪。

  作为家长,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第一,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二,增强沟通。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试着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第三,认真分析。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第四,学会利用。家长可掌握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其效果有时比正面说服还好。

  第五,发现闪光点。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包含某些独立思考的倾向。家长应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表扬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

  人才的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用人理念等一系列的教育和制度。亲子沟通的障碍在哪里?

  "血浓于水",亲子沟通本来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不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现状是:零沟通、单向沟通和二重沟通,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旭旭的妈妈发现,她不知道如何与旭旭沟通了。她说的话,旭旭爱搭不理,而旭旭也不再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情了。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专门咨询了心理专家。以下是旭旭的妈妈对专家的陈述:

  "我不知道怎么样对待我的儿子,我觉得我辛苦了一辈子都是为了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他好。可是他完全不理解我,对我为他做的事情熟视无睹,我多说他两句他就嫌我啰嗦。我只是想把我的经验告诉他,免得他走弯路呀!"

  专家告诉旭旭的妈妈,不只是她有这样的烦恼,还有很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的孩子沟通,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对孩子们不理解他们的做法又觉得很委屈。这样的情况就叫做亲子沟通异常。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零沟通--双方几乎没有沟通。零沟通状态下,父母和子女之间倾向于表现出情绪冷漠和互不关心的心理。这种状态大都出现在父母较为繁忙、长期顾不上与孩子沟通、或是父母不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情况下。

  单向沟通--只有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传递。一般会出现在严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他们只注重自己信息的输出,不注意也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一些想法往往简单粗暴地打断,教训一番。这种单向沟通不会出现亲密的关系,相反家长与子女之间会更多地出现矛盾和隔阂。

  二重沟通--双方或一方表达出的信息与其真实的意图矛盾。常见于一些面似严厉的父母,口里说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打要骂要严格要求,但其实心里对孩子爱的要命。但是孩子并不知道父母心里的爱,仅从表面看,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因而生出许多叛逆心理。二重沟通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疏离产生的基础之一。

  正文 第56节:家校沟通的最大误区

  【点评】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心,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沟通。专家给旭旭的妈妈提供种解决方案:

  第一,定时沟通。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与孩子要商量好,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也是可以的。沟通的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这种定时沟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二是提供家长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平台。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当这种沟通成为一种定式之后,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更多的信任,当以后他们有什么想法或困难的时候,会及时地想到父母,与父母交流,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形成了。

  第二,情感发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父母的独断带来的情绪压抑。其次,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起主导地位,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情绪压抑。子女的情绪压抑出现后无法发泄,就会导致他们出现消极情绪,如果他们向父母发泄了,就会使亲子关系严重恶化,从而影响了密切亲子关系的形成。为了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当定期让子女进行情绪发泄。每周定出一个时间,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双方要事先定好,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做出一些解释。只有让孩子能够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三,角色互换。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总是习惯于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分歧,甚至出现冲突。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亲子沟通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选择一件与孩子有相反意见的事情来作为角色交换的基础点,然后与孩子一起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又可以体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角色互换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以建立更密切的亲子关系。

  旭旭的妈妈回到家里,在与旭旭协商后,实践了这些方法。慢慢地,她发现旭旭愿意和自己沟通了,而以前一些自己认为旭旭不可思议的想法,现在也可以理解了。旭旭和妈妈正在慢慢地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当前家校沟通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有些孩子,在学校是个劳动积极分子,在家却需要父母帮助系鞋带、喂饭;在学校中是个听话的好学生,在家里却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有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有"两面性"。原因在于家校沟通不良,沟通的最大误区是沟通不平等和消极信息的沟通。

  从学校老师方面来说:

  1.老师主动沟通,家长被动沟通。学校老师一般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簿或家长学校等方式,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的学习及品德表现等情况。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许多父母面前讲话,而家长多半是被动的听。

  2.老师主动告状,家长被动被批评。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常常公布考试排名,使得名次不好的学生家长很没面子(分数、名次应为学生的隐私),学生常把家长会说成:"今夜有暴风雨。"故而多数家长怕见老师,不愿主动沟通(也有例外的家长)。老师家访也常有告状情况,多数学生怕老师家访。

  从家长方面来说:

  1.不少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教好了是应该,教不好了就不对。至于家庭,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健健康康的就够了。

  2.很多家长只顾工作,不愿学习和思考孩子的心理和教育方法等,也不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只要成绩好,一切都无所谓。不少家长甚至认为,家校沟通就是个形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老师、家长在以上状态下的沟通,是不平等的和消极的。要建立平等的、积极的沟通,双方都要改变理念和思维方法,都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对方。比如: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少用教育、批评的口气与家长交谈,多用描述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语言。家长要主动学点教育和心理的知识,主动了解和配合学校的教育等。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然而每个雕塑家都有自己的性格、风格和长处、短处,有时一个雕塑家对另一个雕塑家的技艺和创造持批评态度,不仅力图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总想对另一个巧匠刚刚做好了的地方乱加修补……刀子犹如利剑相互交锋,大理石碎屑飞舞,有时整片整片从洁白的大理石上劈落下来……"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

  能否把"网瘾"孩子引上成才之路?

  人是教育的产物。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那是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所塑造出来的。孩子之所以上网成瘾与教育有直接关系。将"网瘾"引导到成才之路上去,还得从教育入手,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而且要因年龄及"网瘾"严重程度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笔者提供以下方法供参考:

  正文 第57节:引导孩子成为网络神童

  1.用孩子喜欢的其他事情取代。要真正让孩子脱离网络,必须由孩子喜欢的其他事情取代。当孩子出现"网瘾"后,对许多事情再也不感兴趣了,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对一些事情的兴趣。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家长不必太要求孩子必须学习。只要不上网,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户外活动是剂良药。户外活动对消除孩子的"网瘾"最有效,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打球、旅游、购物等。家长可以制定一些户外活动计划。此外,为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长最好能够陪着孩子一起玩。上网之外的兴趣多了,上网的吸引力就会逐步降低,最终孩子可消除"网瘾"的困扰。

  3.减少孩子上网时间。戒除"网瘾"的关键步骤,就是让孩子减少上网时间,并改变上网方式。当家长了解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后,就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在解决孩子思想问题的前提下,逐步开展消除"网瘾"的工作了。对于上网成瘾较轻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减少上网时间的计划,使孩子每天上网时间减少到1小时以内,周末在2小时内。对于"网瘾"严重的孩子,简单通过与孩子共同制定减少上网时间的计划是没有用处的,必须采取强制戒除"网瘾"的办法,而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孩子在强制戒除"网瘾"的过程中,情绪非常强烈,还会做出头撞墙、离家出走等严重行为,此时家长必须非常冷静,好言安慰,并尽量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同时要改变上网方式,不让孩子进网吧,可以考虑在家中上网,因为家中上网环境相对较好,同时家长可以监督,确保孩子按照计划上网,也可以确保孩子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帮孩子拾起课本。为了让孩子能够喜欢学习,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也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学习水平,应当更多地与孩子交谈学习情况。如学习的状态,哪些课程学得比较好,哪些课程还存在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等。技术性的交谈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这些过程中,家长不要多说话,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对此,我们推荐四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帮助"网瘾"孩子重新拾起课本:分析学习的问题,搞清楚哪些课程问题比较严重;采取自学的方法,有些课程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跟上学校的进度;降一个年级,这样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跟着学校进度走,高考或中考后,如果成绩不理想,再复读一年。

  如果青少年能够做到其中的一部分,说明孩子正在戒除"网瘾"。如果孩子能够满足所有的条件,说明孩子已经戒除了"网瘾",但家长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如果外在条件有变化,"网瘾"问题还会复发的。

  怎样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网络神童"?

  很多人听说过"神童",但很少听说"网络神童",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网络神童",以下实例可供借鉴。

  【案例】原人大附小(现人大附中)学生宋司宇是位年轻的CIO,他是中国E童网的创始人。

  小宋从小爱玩键盘,在父亲的引导下从286、386到奔腾Ⅲ。很小的时候把FOXBASE、WIN3.1.WIN95、WIN98研究得很透彻,后来又跟着中科院软件所的老师学编程,自己设计电脑游戏给同学玩,玩完了还管升级,从司宇工作室到E童网,许多媒体追着采访,这无意间改变了他们父子的命运。老宋也从机关小科员变成行业大腕:《中国企业家》杂志高级编辑、国际部主任,作品很多,去年还到美国《财富》总部进行了访问……

  没有人知道,喜欢按钮与搞网络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北京人大附小学生宋司宇的父亲宋铁军对儿子小时候的爱好记得很清楚:"孩子懂事后,对有按钮的东西特别有兴趣,像功能复杂的录像机遥控器,我们大人都弄不清每一个键是干什么的,他能。"一天在商店里逛,宋司宇看到一台打字机,自然又对按钮产生了兴趣,他很费劲地对老宋说:"爸爸给我买个打字机。"那是1992年,他才3岁。

  宋司宇8岁开始做程序,做数据库,"单位的电脑出问题我就打电话问他,他肯定能解决"。为了儿子,老宋不断地为他买书,买软件,越来越专业,这方面的花销几乎是家里最大的。为了培养儿子,他每周四下午等儿子放学后接他到中科院软件所系统公司,跟几个工程师学习。儿子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做父亲的就为他创造条件,进行创新投资。

  老宋投资的结果,就是创造了"中国E童网",12岁的小学生宋司宇成为该网站的CIO,而老宋也以投资者的身份当上了CEO。

  【点评】加拿大也有一个"网络神童"凯斯?佩里斯(祖籍斯里兰卡),3岁开始玩电脑,9岁上因特网,10岁拥有自己的公司,现任CYBERTEKS网页设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目前已拥有25个以上重要的北美客户。他曾多次来华访问,并随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作为加拿大贸易代表团成员之一随行访问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小佩里斯和宋司宇都还只是12岁的孩子,但他们在网络空间里的探索已经让成人世界感受到了某种压力。难怪一家杂志的报道说:"现在做父亲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与孩子一起跟上时代,这对于做父亲的是个挑战,也是一个动力,尤其是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而言。"

  正文 第58节:能自学成为网络人才吗

  所谓"神童"即在体、育、美、文、理等方面自幼天赋不凡的儿童;如果是人工早教的即为早慧儿童。由于科学至今无法区分神童与早慧儿童,所以只好统称为"神童"。但神童最终不一定都能成为人才,因为成才的因素是复杂的,特别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及社会用人的理念等都起关键作用。

  孩子能通过自学成为网络人才吗?

  又一个被人称为"网络神童"的孩子,他是一个县城中学的学生,在没人辅导的情况下,通过自学竟然获得了全国四个大奖,并成功地成了某公司的投资人、首席技术官、首席执行官……

  【案例】成绩中等的四川乐至中学学生刘博文,以特殊的网络才能被保送到了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4年8月,17岁的刘博文凭借自己开发的《终极上网提速》软件,在第1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第一,一举夺得中国电信"未来信息工程师奖"、英特尔"英才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科协主席奖等四项大奖。今年5月3日,刘博文又以其在电脑软件开发方面的成就和初步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评选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十佳中学生"。乐至中学不仅名声大噪,更由此确定了一条提高升学率的路子:帮助有特殊专长的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刘博文面对自己的成就却说:首先,从技术上说,国内像我这样年龄而且有才干的非常多,我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浮漂,被大家看见了,实际上没有被大家看见的、默默地很厉害的人,还相当多,他们的潜力不可估量。而我浮出来,大家对我给予这么高的关注、争论,对我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第二,把你一个人抬得太高,社会上其他人会有抵触、反感的情绪,这很不利。比一夜成名的压力更大,唱歌的一夜成名,就可以到处开演唱会、赚钱,但技术日新月异,搞技术的人更多关注的是现实,而不是炒作,也不是虚荣。

  刘博文回忆说,当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学习机,先是练习打字,后来就开始学习程序。他爸爸妈妈现在懂了一点电脑,都是他教的。他直到初中毕业都没有买几本计算机方面的书,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学得非常艰苦,完全是用时间泡出来的。他说:"现在有很多人不理解,如果我是生在大城市的话,可能情况完全不一样,也许我会成为一个更高的高手。但是我在县城里,完全靠自己摸索,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有人指点的话,一下就通了,但我当时会花上10天、半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遇到问题我只能从各个可能的方面来排除,相当耗时间。不过它也有好处,就是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现在有了书、网络,我更容易自学了。"

  有人问:你作为公司的投资人、首席技术官、首席执行官,已拥有200万用户,又有这么强的自学能力,为什么还是想上大学呢?其实你现在做的开发软件、网上销售、组建研发团队等等,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都做不到的事,大学究竟对你还有什么意义呢?你完全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了。

  他说:"这是很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不经过高等教育的话,在素质、能力各方面都比不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说我赚钱,那只是小钱,何况IT这个行业,人年龄一大,大脑的思维能力就会下降。如果认为现在有点钱赚,就满足于现状,靠这点钱来吃饭,或者搞个公司,做商业运作,其实是不成熟的想法。那样做最终会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这代人,根本不要指望一个成功人士连大学文凭都没有。"

  【点评】一个县城的孩子在无师辅导的情况下,通过了自学竟然获得了全国四个大奖,并成功地成了某公司的投资人、首席技术官、首席执行官,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就怕执著攀登的人。他能做到的事,相信其他青少年也一定能做到,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网络天才展现,中国的网络事业必将领先于世界。

  人才成长的误区和规律是什么?

  有的人虽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却终生平平、怀才不遇;有的人也许在校成绩平平,也没有耀眼的文凭,甚至还经历过挫折,然而他却登上了杰出人才的宝座。可见杰出人才不一定都产生于名牌大学和"好学生"之中。

  【案例】有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跟我说,她教了一辈子的书,她感到最有出息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在学校最听话、最用功、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那些中等成绩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了出类拔萃的人。她说,她教过尖子班、普通班、问题学生班(全年级问题学生的集中班,都是学习跟不上,上课多动、捣乱等),这三种类型班的学生,若以升学率相比,自然是尖子班最高,普通班其二,问题班几乎连考上技校及中专的人都有限,因为他们多半患有"学习障碍症"。二十多年后,问题班学生来看她,说班上有一半同学拿上了大学文凭(电大等),有的做了总经理,资产上亿元。普通班和尖子班的学生来看她时,说仅是名牌大学的文凭多一些,做学问的多一些。当然区别还是有的,但"问题学生"中有出息的也大有人在。她一直在反思人才成长的规律。"事实的确如此,数学大师华罗庚曾数学不及格,他仅有一张初中毕业证……研究成功首先要研究失败,才能回避失败。让我们先找一找人才成长的误区吧。"我说。

  正文 第59节: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我认为,误区不少,如: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过高,给学生造成精神负担过重;学校人文教养及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文理分家,各行其道;学生被迫学习,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致使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责任感、想象力、道德文明乃至社会人的行为规范及人性等均有欠缺。没有良好的人格,天才也将怀才不遇。"她深有感触地说。

  "从大学生来看,专业'捆绑'的悲剧是存在的。由于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的不了解,所考专业多半是家长、学校老师为其包办选择的,扼杀了学生真正的兴趣。加之教育制度管得太死,如不许跳级、不许换专业、大学不许转学等一锤定音的做法,造成天才也怕选错行的悲哀命运。其二,知识与智能脱节的误区。高成绩低智能的学生比比皆是,岂不知,比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力,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内省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乃至生存发展的能力等,都是人才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也深有感触地说。

  以下是我和她共同总结出来的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1.智力是成才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实践和研究均证明,超常儿童不一定个个都能成为超常人才。美国心理学家特曼曾对1825名天才儿童进行了50年的追踪研究,并把150名最有成就的与150名最没成就的进行对比,发现其成就并不决定于他们的智商,而决定于他们的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成就动机等。成功学研究也表明,智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有20%的作用,而情商(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则有80%的作用。

  2.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均有可能成为拔尖人才。实践证明,拔尖人才并非都来自超常儿童。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调查过40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小时候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智力中等偏上。爱因斯坦、爱迪生、丁肇中、华罗庚等他们从小均不是超常儿童。所以,智力中等以上的学生,经潜能开发,有望成为杰出人才。

  3.发展健康人格,注重三个均衡发展。如身心均衡发展,多元智能均衡发展,学习成绩与社会化均衡发展等,即成才先成人。智慧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的文明大多是聪明人创造出来的,世界的灾难也大多是聪明人的"杰作"。高校中的"伤熊事件"、"偷信事件"以及一些高智商犯罪等,皆为社会化不良而引发的道德问题。

  4.有取有舍,学有专精。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高尔顿(F.Goltan)和他的表弟达尔文都是天才,就贡献来说,高尔顿著有《遗传的天才》一书,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观,其影响胜过高尔顿。事实上,高尔顿可能更聪明,但他兴趣很广,学得很多、很杂,他是心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但达尔文专心钻研生物学,其成就自然大于高尔顿了。

  【点评】其实,人才的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用人理念等一系列的教育和制度。在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误,都会使一个天才被扼杀或被埋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该有的悲哀,所以这是一项关系着个人健康成才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战略工程。

  "神童"就是超常人才吗?

  家有"神童"怎么办?他就是超常人才吗?"顺其自然"和经常"曝光"对孩子成长是利是弊?

  【案例1】若干年前,《北京教育报》曾报道过一个4岁3个月的小神童名叫小晨,他天生爱学习,看见字就随时拉着人问,而且过目不忘,什么书拿起来都能像播音员一样朗读。家住郊区,父亲是工人,母亲下岗了,他认的字比父母都多,父母因不懂教育很少主动教他什么,一切顺其自然。热心的记者找到了我,希望我能见见这个孩子和家长……

  几天后家长领着小晨来了,经过我的观察和询问,这个孩子有非凡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很多书他虽然能读,但并不理解,我给了他父母一些建议,并送了孩子几本儿童读物,还答应义务帮助他们。回去后我给他们主动打过几次电话,而他父亲总说:"顺其自然吧,他该成什么,自然就会成为什么……"就这样我也不勉强他们了。没想到,三年后他父亲突然来电话说:"我的儿子没学上,只好请你帮帮忙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附近一个小学,校长说他儿子是左撇子,他们不收,非得改成右撇子才可以,一时改不过来,只好待在家里改造了。于是我教了他一招:请您找校长"理论"一下,首先请问他"不收左撇子"的规定在哪里?然后再说,您咨询过一个大学教授,说左撇子的人特别聪明,如:爱因斯坦、卓别林、克林顿等名人都是左撇子……此法还真见效,校长什么也没说就收下了他的儿子。

  又过了三年,中央电视台要做一个关于超常儿童教育的节目,想追踪一下这个孩子,便到这所小学去询问小晨的表现,班主任说,小晨学习还可以,上课不好好听讲,总在下面玩什么东西,没什么超常之处。校长接着说:"我校没有什么超常儿童!"。小晨自己说,学习成绩总在前几名,但老师不喜欢他,排座位不是边上就是后排。他从未坐过中间及前几排……我和他聊了一会儿并对他作了一些很简单的心理测试,结果很不理想……

  【案例2】几年前某出版社打电话对我说,"有一个广东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儿子十岁》,这个孩子天文地理、诗琴书画等等无所不会,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很广,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父亲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办了一个培育家长的什么公司,已有几百个会员,想拿这本书当教材,请您给我们把把关,以免误导家长。"几分钟后我收到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半个小时后这位家长从广东打电话来,问我的看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看了简介,有几个问题我没搞明白:1.您的孩子的确很聪明、很出众,您的教育方法我没看到,反正已有几百个家长都在跟您学,您的这些方法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2.您的孩子尚未对社会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还不是人才,已有这么多人把他当楷模学习了,他没有压力吗?这对他的成长有利吗?3.孩子还没成才,你已成为超常教育专家了,并开始赚钱,这究竟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名利需求,还是真正想培养儿子成才?至于这本书是否能出版,请您和出版社商量……"

  正文 第60节:为什么要做一个黑客人才

  【点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案例,前者是小晨天生对文字感兴趣,在"顺其自然"下被扼杀了。后者是那位十岁的"神童"成了父亲名利的资本。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所谓"神童"是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后天人为加工的是"早慧儿童"。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从不修枝、施肥、浇水及除病虫害,一切"顺其自然",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孩子是向着表扬方向发展的,所以对孩子要多表扬和鼓励,但如若过多地炫耀和曝光,将适得其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已有沉痛的教训,媒体过度的关注,反而害了孩子。另一方面适当的批评不可少,因为教育不可能没有干预,但过多干预也会伤害孩子。

  可见,家长和老师可以发现和培养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

  为什么要做一个"黑客人才"?

  黑客与"黑客人才"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做一名"黑客人才"?"黑客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你了解吗?

  【案例】在大学生中关注黑客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就找了三个学生来聊聊"黑客"。他们说他们对黑客很感兴趣,但都不是黑客,学生甲说,他想当黑客,但现在还是一个"菜鸟"。

  我说我想请教他们几个问题,如:黑客和"黑客人才"的区别?为什么要当黑客和"黑客人才"?"黑客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他们很乐意与我聊。

  "黑客们是天生的反权威主义者。他们解决了问题并创造新东西,他们相信自由并自愿地互相帮助。不知道这是不是'黑客人才'?"学生乙说。

  "是不是'黑客人才'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反权威主义'和拿创新的东西去干什么?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办'爱国者黑客'培训班,教袭击别人网站的有关程序和技术,你们觉得如何?"我向他们询问说。

  "这是一个生财之道。现在就业太难。"学生丙说。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敢于面对压力与挑战的坚强意志。"这个培训班出来到哪谋职?有人很可能利用这些技术去谋财害命了,你们说这个培训班是不是在教唆网络犯罪?这个生财之道好吗?"我带着疑问地说。只见三个学生互相对视着,直摇头。

  "是啊,到哪谋职啊!现在凡是'黑客'技术,大部分是自学来的,看来这种班只能国家根据工作需要去办了。"学生乙说。

  "国家培训完了让他们干什么呀?"学生丙问。

  "我想他们应该去当网络警探、网络特工等,而不能去袭击国家及他人网站,乃至谋财害命。"那个"菜鸟"学生甲说。

  "对,这就是黑客与'黑客人才'的区别。'黑客人才'是不是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术?这一点我可就不太清楚了。你说呢?"我接着问那个"菜鸟"学生甲。

  "我本身不是学计算机的,别人建议我从Python开始,对于黑客而言最好能掌握四种语言,即Python、C、Perl和LISP。它们还代表了四种非常不同的编程方法,每种都会让你受益匪浅。新手们最基本的一步就是得到一份Linux或BSD-Unix,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并运行它。学会如何使用WWW和写HTML,如果你不会编程,写HTML会教你一些有助于学习的思考习惯。因此,先建起自己的主页……这都是入门技能。""菜鸟"说。

  "我知道做一名'黑客人才'有很多乐趣。据我所知,要做一名'黑客人才',你不仅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最重要的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我说。

  "黑客就像小偷,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你要想进到某个要害部门,需要有很高的技能,而且这些技能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学生乙和丙都这样说。

  "作为'黑客人才'必须遵守以下几条守则:第一,不恶意破坏任何系统,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麻烦。恶意破坏他人的软体将导致法律责任,如果你只是使用电脑,那仅为非法使用!千万不能破坏别人的软体或资料!!第二,不修改任何的系统档案,如果你是为了要进入系统而修改它,请在达到目的后将它改回原状。第三,不要轻易地将你要Hack的站台告诉你不信任的朋友。第四,不要在BBS上谈论你Hack的任何事情。第五,在Post文章的时候不要使用真名。第六,正在入侵的时候,不要随意离开你的电脑……""菜鸟"又说。

  "老师,你认为做'黑客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一个学生问我。

  "我只能从宏观上说,即任何专业人才,都必须有五个基本条件,那就是:职业道德、兴趣、目标、态度、能力。在你们准备做'黑客人才'时,这个问题要仔细考虑。"我说。就这几个问题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你一言我一语的,令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点评】做"黑客人才",首先得明白你想进攻谁?同时要有解决问题(目标)、磨炼技术、锻炼智力的热望。如果你还不是这类人又想做"黑客人才",首先,你就要从职业道德、兴趣、目标、态度、能力等方面磨炼自己。否则你会发现,你的黑客热情会被其他诱惑无情地吞噬掉--如金钱、性和社会上的虚名。其二,你要对审查、保密以及使用武力或欺骗去压迫人们的做法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敌意。其三,"黑客人才"们非常尊重能力,具备只有少数具有的技术方面的能力尤其为好,而具备那些涉及脑力、技巧和聚精会神的能力为最好。确实,当一名超常的"黑客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修炼。

  正文 第61节:当代什么样的人才最吃香

  当代什么样的人才最"吃香"?

  茫茫人海,滚滚商海,涛涛网海,漫漫学海,无一不冲击着人类空空的脑海。人人都在思考,怎样寻找最"吃香"的位置?

  【案例】一个女大学生想在"茫茫人海"和"滚滚商海"中觅寻一份兼职,以减轻家庭负担。不幸"涛涛网海"扑面而来,一浪便熄灭了她的梦想,她带着疲惫郁闷的心情,走进了咨询室,请求帮助。她说,她是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家境不太好,看到别人都能靠打工挣钱而不再向家里要钱了,她想试一下,于是走了几个公司,没说几句话就被推出来了,她很郁闷,百思不得其解地求助。

  "你能稍微说详细一点吗?"我问她。

  "大多都是问我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学的什么专业,英语和计算机通过了几级考试?会不会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熟练WIN-XP及WORD、EXCEL等OFFICE作业处理系统吗?"她说。

  "他为什么要问这些?"我问她。

  "我学的管理专业,还没学专业课,我只想找一份文秘的工作,电脑和网络我不行,我们那个乡镇中学,也有电脑,但学生多,每个人轮到的时间很少,想到网吧里练一练吧,一来没钱,二来怕家长不高兴……"她困惑地说。

  "你现在想怎么办呢?"我说。

  "我想请老师给我作一个职业测试,看看能否找一个不用电脑的工作……"她说。

  接着我给她作了一个气质测试,结果最适合她的工作还真是文秘、会计等。她感到很无奈,似乎自己的命运要和这个不太熟悉的电脑连在一起了。我劝她要学会做个"两栖"人,网上网下自如游历,那才是最快乐的。最后我又鼓励她成为一个超越文秘的"两栖"型拔尖人才……

  "那我除了具备电脑和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些什么条件呢?"她兴奋地问我说。

  "你还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1.有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强烈的目标和目标意识。因为一个没有目标和使命感的人,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他会因随波逐流而埋没自己。2.有持久的热忱。这是一种意志和心态,它能让人充满活力和亲和力,让人拒绝一切诱惑,锲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3.有非凡的创新能力,即非凡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它让你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从而去创新。4.有非凡的绩效,即高成就、高效率。这是一种伟大的敬业精神,也是拔尖人才的重要标志。"我说。

  "那不成天才了吗?"她问。

  "其实天才,也可以称超常人才,它包括:英才、奇才、怪才等。它并不神秘,根据我的研究:超常人才=10%的天赋+45%的教育+45%的努力。教育和自身努力是最关键的,这也就是很多人没能成为天才的原因所在。"

  "我从小又不是神童,也没接受过什么特殊教育,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她急切地问。

  "那你就加倍地学习吧,什么时间都不晚。有人可以成为大器早成的英才,有人可以成为'异军突起'的奇才或某一项突出的偏才,也有人是大器晚成的杰出人才。"我说。

  她希望我能对提高她的素质提供帮助,为此,我又对她连续地作了多次心理训练,如:目标训练、心态和意志力训练、想象力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一年后,她又来到了咨询室,她说她在不停地做兼职,挣了不少钱,她成了同学中最富有的人。现在她又面临着毕业和就业,她有的是去处,但她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点评】2003年底的中国首届人才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已基本得到有效缓解,高层次人才仍十分短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它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面对国家发展和世界竞争的严峻局势,我们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这无疑也是"两栖"型拔尖人才。面对如此艰巨而紧迫的使命,需要更多优秀学校、优秀教师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建设一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超常人才教育的学校、师资及科研队伍。

  [附录一]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

  一、绿色游戏推荐的基本原则

  1.静态指标

  从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研发出来之后作为独立游戏产品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基本原则。

  A.暴力度

  ①游戏内容健康,无明显暴力场景或过分暴力的战斗设计。

  ②轻度暴力,战斗过程血腥场景较少,无对角色对象的明显暴力。

  ③游戏内有严重的暴力现象,在战斗过程中出现将角色对象暴尸、尸体肢解等场景,游戏战斗极度血腥,允许玩家使用手法过分残忍、冷酷,违背人权层面的人性范畴,能对玩家产生暴力意识方面的影响。

  B.色情度

  ①基本无色情及关于性的描述,但鼓励出现有助于玩家正确理解"性"的或两性关系的内容。

  ②游戏有涉及两性关系的内容,但是无直接的关于"性"的描绘,对于"性"内容的涉及为科学的、艺术性的(如符合剧情发展需要,可深化故事剧情,但是无错误意识导向的亲吻、爱抚场景),对于玩家正确认识"性"有一定的帮助。

  ③游戏内的角色出现明显的、有意的、非艺术的、非科学性的裸体或与性有关的身体接触。游戏内容有直接出现对两性关系的暗示、鼓励或含直接的色情内容。

  C.恐怖度(可与A项综合考虑)

  正文 第62节:动态指标

  ①无明显血腥、恐怖场景或角色形象设计。

  ②轻微的血腥、恐怖场景或角色设计,有对违反社会科学规律的鬼神现象的描述,但是并不对玩家产生错误引导。

  ③有严重的血腥、恐怖场景或角色形象设计。

  D.社会道德度

  ①具有健康的主题,无粗俗文字,游戏背景及意识形态方面不违背我国国情。游戏过程对玩家无生活态度及意识导向方面的影响。

  ②主体虽以揭露批判为主,但有一定数量的粗俗文字,在游戏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不能完全和我国国情相符合,可能对于游戏玩家产生消极影响。

  ③主题较为颓废,有较多的粗俗文字,在游戏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有轻微的和我国国情相抵触的方面。游戏过程会对玩家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有可能使玩家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符合以下五项中任何一项则应该评定为3级:

  涉及毒品;虐待行为;赌博(与现实货币没有直接联系的则定为2级);不良思想和言语;反社会行为。

  E.文化内涵度

  ①游戏在历史、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深度的发掘,能够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尤其是能体会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备一定的知识传递性。特别说明,如果在文化层面的发掘上,对宗教内容的设计过多,或对政府不承认的宗教或邪教有一定的涉及,则需要重新对该游戏进行评测。

  ②游戏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对所使用的题材能进行一定的深度发掘,能让玩家主动地去理解游戏的人文背景、世界观、世界体系,了解一款游戏的文化内涵等。

  ③游戏内容及规则极为简单,只有简单的背景、简单的任务及简单的游戏内容。游戏以战斗为主,玩家无法从中体会到除了游戏的战斗外更多的内涵。

  2.动态指标

  作为电子游戏重要部分存在的网络游戏,开发者对游戏世界的营造只能算是完成了游戏的一半,另一半要由运营商和参与游戏的每个玩家来完成。所以,对网络游戏的评定并不能仅仅针对游戏产品本身,更需要关注游戏运营公司的运营方法以及参与游戏的每个玩家自身的行为道德。

  为此,我们拟定的标准将是我们进行持续性的推荐依据。标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评定出某个时间段某款游戏或某款游戏的某些服务器适合于哪个年龄段的玩家使用,同时我们将这一结果公示。这一标准不仅可以作为运营商下一阶段调整和维护游戏虚拟世界的参考,也对家长、社会以及玩这款游戏的玩家有一个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适用范围:所有运营中的网络游戏。这是一个动态的、浮动的参考意见,意味着这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量,即考核的结果是会随着玩家的参与、游戏公司运营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这就要求对相关游戏要有持续的调查考核。

  F.游戏时间限制度

  ①游戏时间设置充分考虑玩家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日常生活习惯,在游戏时间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能保证玩家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的良性循环。

  (参考依据:时间安排为:非节假日为16:00-21:00,结束玩家每天总在线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节假日为:9:00-22:00,结束玩家总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个小时。此时间是在广泛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后得出的。)

  ②游戏时间设置以玩家为中心,能考虑玩家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日常生活习惯,从而在游戏时间上进行了部分限制,基本能保证玩家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的良好循环。

  (参考依据:每天或者定期关停服务器,或者通过其他手段约束玩家的在线时间。)

  ③游戏时间设置以运营商的利益为核心,不考虑玩家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日常生活习惯,不但对游戏时间没有进行任何限制,而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诱玩家长时间地游戏,有可能严重影响玩家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G.非法程序(外挂)控制度

  ①游戏中没有任何使用非法程序的用户,能及时对游戏漏洞等系统BUG进行处理,妥善保护玩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②游戏中有少量的使用非法程序的用户,对游戏漏洞等系统BUG基本能在其造成危害前进行处理。

  ③游戏中有大量的使用非法程序的用户,对游戏漏洞等系统BUG反应及处理速度很慢或放任自流,对玩家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

  H.聊天系统文明度

  ①游戏内部的公共聊天频道,交流便捷、和谐、文明,玩家之间能够平等、融洽相处,有助于玩家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游戏内部的聊天频道,交通便捷、和谐、文明,有少量的谩骂及黄色网站广播信息,玩家大部分时间可在正常的公共聊天频道中生活、交流、娱乐。

  ③游戏内部聊天频道混乱,充斥着谩骂、流言蜚语及黄色网站广播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玩家基本不能借助公共聊天频道进行交流、娱乐。

  I.游戏内部社会体系秩序度

  ①游戏内部的社会体系完整而和谐,帮派组织是由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玩家组成的小群体,玩家之间人人平等,融洽相处,有助于玩家提高认识,改变世界观、人生观。

  ②游戏内部的社会体系可能出现混乱,但是官方可及时进行处理。有少量的素质低下、崇尚金钱、霸权的玩家组成的帮派群体,这些帮派可能干扰部分正常玩家的生活和交流。但大部分玩家尚可在正常的情况下生活、交流、娱乐。

  正文 第63节:绿色游戏推荐标准

  ③游戏内部社会体系混乱,主要帮派的主要成员为素质低下、崇尚金钱、霸权的玩家,正常玩家的个人安全在正常条件下无法得到保护,玩家之间缺乏相互帮助和友爱。

  J.游戏形象宣传度

  ①游戏运营商为游戏在媒体、资讯网站等合法的载体上对公众宣传时形象靓丽、能用恰当的图片或词语描述游戏内在的风格,从而真实地反映游戏内在的文化和娱乐内涵。

  ②游戏运营商为游戏在媒体、资讯网站等合法的载体上对公众宣传形象良好、有少量的误导性或者煽动性语句或图片,基本能真实地反映游戏内在的文化和娱乐内涵。

  ③游戏运营商为游戏在媒体、资讯网站等合法的载体上对公众形象宣传一般,使用大量的误导性或者煽动性语句或图片,甚至使用一些低级趣味的图片或暧昧的言语描述,不能真实地反映游戏内在的文化和娱乐内涵。

  K.PK行为控制度

  ①玩家之间能够平等、融洽相处,PK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只在玩家之间完全认可的情况下发生。恶意PK的玩家可受到处罚(如监狱等)。

  ②玩家大部分时间可在正常的情况下生活、交流,PK能够得到限制,恶意PK的玩家会受到处罚(如监狱等)。

  ③PK行为被纵容而导致PK横行,并且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个人的生命及财物安全在正常条件下无法得到保护。

  L.用户区分度

  ①游戏注册采用实名制,有可靠的方法保证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并能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如:对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架设特定的游戏专区、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等),从玩家的切身利益出发,对游戏进行各种合理的设置,保证各年龄段玩家在游戏中的个人利益,并能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对游戏用户在游戏中的损失进行调查和补偿,能及时、妥当、合理地处理与玩家之间的矛盾。

  ②游戏注册采用实名制并采取了一些手段提高了注册信息的真实性,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区分对待,对游戏进行了部分合理设置,基本能保证各年龄段在游戏中的个人利益,并愿意配合有关部门对游戏用户在游戏中的损失进行调查和补偿,能及时地处理与玩家之间的矛盾。

  ③游戏对注册内容不加核实,不能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对游戏进行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运营商自己的利益,不能保证各年龄段玩家在游戏中的个人利益,在与玩家出现矛盾时,推卸责任,不对玩家的损失进行补偿,甚至发生针对玩家的恶性事件。

  M.货币关联度

  ①游戏厂商不出售或者不变相出售任何可以加强游戏角色能力或降低他人游戏角色能力的游戏虚拟道具,出售与加强游戏角色能力无关的道具例外(例如,让玩家角色看上去更加漂亮的道具);游戏中角色的等级与能力同消费于游戏的金钱无等价关系;无鼓励挂机消费点卡的设置(例如,游戏中特设置双倍消费点卡,只要玩就可付双倍消费)。

  ②游戏厂商偶尔限量出售可以加强游戏角色能力或降低他人的角色能力的游戏虚拟道具;无任何诱使玩家花费更多的金钱用于购买道具的宣传;游戏中角色的等级与能力同花费于游戏的金钱无明显等价关系;如果有倍数花费点卡获取经验的设定,花费点卡倍限定在三倍内,获取经验限定在三倍内;无鼓励挂机消费点卡的设置。

  ③游戏厂商公开出售各类可以加强游戏角色能力或降低他人角色能力的游戏虚拟道具;有诱惑玩家花费更多的金钱用于购买道具的宣传。游戏中角色的等级与能力同花费于游戏的金钱确立了一种明显等价关系。

  3.具体绿色游戏推荐标准的划分

  针对以上各项内容,按照不同的得分,将评测对象划分成不同年龄层次的评测结果,并以美国电影及游戏"评测与推荐"(分级)为参考标准。

  注意:下面涉及到的绿色游戏评测与推荐中,F、G、H、I、J、K、L等指标在单机游戏中不做考虑,只针对网络游戏。

  当某款游戏为所有玩家提供服务时,根据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评定的结果,适合18岁以下年龄段的玩家使用,则由协会授予该游戏"绿色游戏"称号。如果根据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评定的结果,该游戏只有部分游戏服务器适合18岁以下年龄段的玩家使用,则由协会授予这些游戏服务器"游戏绿色专区"称号。

  协会将根据评定结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渠道优势,将"绿色游戏"和"游戏绿色专区"向全社会推荐和推广。

  全年龄段:

  适合所有未成年人,并对成人也有吸引力,包括最小程度的暴力、搞笑的恶作剧或者粗话。

  各项指标满足条件:静态:A1\B1\C1\D1\E1

  动态:F1\G1\H1\I1\J1\K1\L1\M1

  综合评定满足条件:全部指标均为1。

  初中生年龄段以上:

  可以有暴力内容、轻度的粗话、极少量的色情题目。

  各项指标满足条件:静态:A1\B1\C1\D2\E2

  动态:F1\G2\H1\I1\J1\K1\L2\M2

  综合评定满足条件:所有指标中不能出现3,静态指标中暴力、色情、恐惧度均为1,社会道德、文化内涵度拥有至少一项或最多两项达到2。

  动态指标中所有指标中不能出现3,聊天系统的文明程度、游戏内部社会体系的秩序、游戏形象宣传、游戏时间限制等程度均为1,非法程序(外挂)、PK行为、社会责任感等程度至少拥有一项或最多三项达到2。

  正文 第64节: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高中生年龄段以上:

  有比初中生年龄段有更多的暴力及色情内容。

  各项指标满足条件:静态:A2\B1\C2\D2\E2

  动态:F2\G2\H2\I2\J2\K2\L2\M2

  综合评定满足条件:所有指标不能有3,静态指标中色情度为1。

  动态指标中:所有指标不能有3。

  18岁年龄段以上:

  只面对18岁以上人士,不应该对未成年人推广发行。

  各项指标满足条件:静态:A3\B3\C3\D3\E3

  动态:F3\G3\H3\I3\J3\K3\L3\M3

  综合评定满足条件:综合评定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达到3,且达到3的指标少于四项(含第四项)。动态指标任意一项指标达到3。

  危险级:

  提请主管部门对其关注。

  各项指标满足条件:静态:A3\B3\C3\D3\E3

  动态:F3\G3\H3\I3\J3\K3\L3\M3

  综合评定满足条件:在评定指标中有四项以上(不含笫四项)指标达到3或者其服务过程中出现任何针对玩家的恶性突发性事件。

  二、评测后的推广作用

  1.评测是以向青少年玩家推荐适宜游戏产品为宗旨,同时为适合青少年使用的游戏产品提供推广服务新思路。

  2.《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执行标准,而是协会内部制定的一种行业推荐标准。协会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得到认证的游戏产品推荐给适龄玩家使用,尤其是评选出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产品加以大力推荐甚至组织推广,使青少年既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

  3.建立绿色游戏产品推广基地。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推行的"绿色上网场所"标准验收合格的网吧为基地。得到绿色游戏产品认证的产品,可以允许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绿色上网场所使用,也可以协助在学校、少年宫等青少年场所推广。

  4.评测绿色游戏产品要实行专家和玩家意见结合的原则。除了专家意见外,还要在业内有权威的、并受适龄读者欢迎的媒体上做问卷调查,其结果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三、关于针对网络游戏的持续评测

  1.网络的持续版本推广,造成网络游戏的内部体系在不断地变化,过去合格的网络游戏版本在新的版本推出后未必合格,所以有持续评测的必要。

  2.网络游戏的持续评测:一是针对某五款大游戏的新版本推出;二是考察网络游戏内容稳定度及健康度是否仍然合格。

  3.网络游戏的持续评测,不是针对任何一款网络游戏都进行评测,而是不定期进行抽样评测。

  四、绿色游戏评测步骤

  1.选择游戏

  在我国市场上现在有上百款各种游戏在运营,同时对于这么多的游戏进行甄别选择将是一个很浩大的工作,因此我们选择待评定游戏的方法是选择热点游戏,并能根据运营商的主动要求,由专业评测组织、专业媒体、玩家推荐等方法来进行。

  2.评测机构或个人

  当选择好待评测的游戏以后,在指定的时间内,我们将通过下列途径进行游戏评测:

  a.专业评测团队:联系专业的评测团队,请他们按照我们的绿色游戏推荐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目标游戏进行游戏评测。

  b.专业的媒体:联系本行业的专业媒体,请他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对目标游戏进行游戏评测。

  c.专业的评测人员:联系专业的评测人员,请他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对目标游戏进行游戏评测。

  在指定时间到期后收集评测结果,并通过合作媒体予以公布,征集社会及厂商的意见。

  3.召开绿色游戏听证会

  每3个月召开一次绿色游戏听证会,听证会将邀请由游戏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评测团队代表、专业媒体代表、玩家代表、游戏厂商代表组成的听证团,听取由目标游戏评测团队或者目标游戏厂商的汇报,并对其汇报进行质疑和辩论。最后经听证团投票表决,目标游戏如获得听证团人数1/2的支持即可通过。

  4.绿色游戏/游戏绿色专区分布

  所有通过听证会的绿色游戏/游戏绿色专区将有游戏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在合作媒体及游戏专业委员会会刊上进行公布。

  产品被评为"绿色游戏"/"游戏绿色专区"的游戏公司可以参与协会下一步推广工作。

  我们将根据游戏公司技术改造的进度,在12月召开"绿色游戏"首场听证会,届时我们将邀请领导、专家、学者、专业人员以及游戏公司的人员,对前期参与评测的20多款游戏进行现场评定,对于符合标准的游戏予以现场公布授牌,并将在明年开展大规模的推荐、推广工作。

  5.绿色游戏/游戏绿色专区评测的收费方式

  协会从事绿色游戏推荐工作,是为了扩大现有游戏市场,为游戏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也为了保证游戏评定的公正性,针对所有游戏公司的评测活动都是免费的。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5.20)

  [附录二]

  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一、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曾有58项版本和35项的简本。这里介绍的是90项版本。此表简便而有价值,也很实用。这个量表由我国上海铁道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它的主要优点是覆盖面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自觉症状及程度变化,因此在我国应用广泛。

  1.症状自评量表问卷

  正文 第65节: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指导语: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有的病痛或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以内(或一个月内)下列问题影响你或使你感到苦恼的程度,在方格内选择合适的一格,画一个"",请不要漏掉问题。

  所问题目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012341.头痛□□□□□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4.头昏或昏倒□□□□□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6.对旁人责备求全□□□□□7.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8.感到别人制造麻烦□□□□□9.忘性大□□□□□10.担心自己衣饰的整齐及仪态的端正□□□□□11.容易烦恼和激动□□□□□12.胸痛□□□□□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17.发抖□□□□□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19.胃口不好□□□□□20.容易哭泣□□□□□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不自在□□□□□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你□□□□□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25.怕单独出门□□□□□26.经常责怪自己□□□□□27.腰痛□□□□□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29.感到孤独□□□□□30.感到苦闷□□□□□31.过分担忧□□□□□32.对事物不感兴趣□□□□□33.感到害怕□□□□□34.你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35.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3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37.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39.心跳得很厉害□□□□□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41.感到比不上他人□□□□□42.肌肉酸痛□□□□□43.感到有人在监视你、谈论你□□□□□44.难以入睡□□□□□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46.难以做出决定□□□□□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48.呼吸有困难□□□□□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51.脑子变空了□□□□□52.身体发麻或刺痛□□□□□53.喉咙有梗塞感□□□□□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55.不能集中注意□□□□□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58.感到手或脚发重□□□□□59.想到死亡的事□□□□□60.吃得太多□□□□□61.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62.有一些不属于你自己的想法□□□□□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64.醒得太早□□□□□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66.睡得不稳不深□□□□□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74.经常与人争论□□□□□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76.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适当的评价□□□□□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或不像是真的□□□□□81.大叫或摔东西□□□□□82.害怕在公共场合昏倒□□□□□83.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85.你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86.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89.感到自己有罪□□□□□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2.计分及评定方法

  本量表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有的也用1~5级,在计算实得总分时,应将所得总分减去90。

  本表的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总均分是将总分除以90。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的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个因子的得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10个因子及所包含的项目如下:

  ①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68,共12项。

  ②强迫症状:包括3,9,10,28,38,45,46,51,55,65,共10项。

  ③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73,共9项。

  ④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

  ⑤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项。

  ⑥敌对:包括11,24,63,67,74,81,共6项。

  ⑦恐怖:包括13,25,47,50,70,75,82,共7项。

  ⑧偏执:包括8,18,43,68,76,83,共6项。

  ⑨精神病症:包括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项。

  ⑩其他:包括19,44,59,60,64,66,89,共7项。

  分析时,主要看各因子分。比较简单粗糙地判别时,如果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便认为被试者的该因子症状已达中等以上严重程度,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正文 第66节:贝克抑郁量表

  二、贝克抑郁量表(BDI)

  贝克抑郁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1967年编制的。量表共有21个条目,每个条目代表一个"症状-态度类型",来表示抑郁状况。贝克量表操作比较简单,应用很广泛。

  1.贝克抑郁量表问卷

  指导语:这个问卷由许多组项目组成,请仔细看每组的项目,然后在每组内选择最适合你现在情况(最近一周,包括今天)的一项描述,并将那个数字圈出;如果在一组内有不止一条适合你,请将适合你的条目都圈出来。请先读完一组内的各项叙述,然后选择。

  A:

  0.我不感到忧愁

  1.我感到忧愁

  2.我整天都感到忧愁,且不能改变这种情绪

  3.我非常忧伤或不愉快,以致我不能忍受

  B:

  0.对于将来我不感到悲观

  1.我对将来感到悲观

  2.我感到没有什么可指望的

  3.我感到将来无望,事事都不能变好

  C:

  0.我不像一个失败者

  1.我觉得我比一般人失败的次数多些

  2.当我回首过去我看到的是许多失败

  3.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彻底失败了的人

  D:

  0.我对事物像往常一样满意

  1.我对事物不像往常一样满意

  2.我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到真正的满意

  3.我对每件事都不满意或讨厌

  E:

  0.我没有特别感到内疚

  1.在相当一部分时间内我感到内疚

  2.在部分时间里我感到内疚

  3.我时刻感到内疚

  F:

  0.我没有感到正在受惩罚

  1.我感到我可能受惩罚

  2.我预感我会受惩罚

  3.我感到我正在受惩罚

  G:

  0.我感到我并不使人失望

  1.我对自己失望

  2.我讨厌自己

  3.我痛恨自己

  H:

  0.我感觉我并不比别人差

  1.我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常自我反省

  2.我经常责备自己的过失

  3.每次发生糟糕的事我都责备自己

  I:

  0.我没有任何自杀的想法

  1.我有自杀的念头但不会真去自杀

  2.我很想自杀

  3.如果我有机会我就会自杀

  J:

  0.我并不比以往爱哭

  1.我现在比以前爱哭

  2.现在我经常哭

  3.我以往能哭,但现在即使我想哭也哭不出来

  K:

  0.我并不比以往容易激怒

  1.我比以往容易激怒或容易生气

  2.我现在经常容易发火

  3.以往能激怒我的那些事情现在则完全不能激怒我了

  L:

  0.我对他人的兴趣没有减少

  1.我对他人的兴趣比以往减少了

  2.我对他人丧失了大部分兴趣

  3.我对他人现在毫无兴趣

  M:

  0.我与以往一样能作决定

  1.我现在作决定没有以前果断

  2.我现在作决定比以前困难得多

  3.我现在完全不能作决定

  N:

  0.我觉得自己看上去和以前差不多

  1.我担心自己看上去老了或没有以前好看了

  2.我觉得自己的外貌变得不好看了,而且是永久性的改变

  3.我认为自己看上去很丑了

  O:

  0.我能像以往一样工作

  1.我要经一番特别努力才能开始做事

  2.我做任何事都必须作很大的努力,强迫自己去做

  3.我完全不能工作

  P:

  0.我睡眠像以往一样好

  1.我睡眠没有以往那么好

  2.我比往常早醒1~2小时,再入睡有困难

  3.我比往常早醒几个小时,且不能再入睡

  Q:

  0.我现在并不比以往感到容易疲劳

  1.我现在比以往容易疲劳

  2.我做任何事情都容易疲劳

  3.我太疲劳了,以致我不能做任何事情

  R:

  0.我的食欲与以前一样好

  1.我现在食欲没有往常那样好

  2.我的食欲现在差多了

  3.我完全没有食欲了

  S:

  0.我最近没有明显的体重减轻

  1.我体重下降超过2.5千克

  2.我体重下降超过5千克

  3.我体重下降超过7.5千克,我用控制饮食来减轻体重(是)(否)

  T:

  0.与以往比我并不怎么担心身体的健康

  1.我担心自己身体的毛病,如疼痛、反胃及便秘

  2.我很着急身体出毛病而妨碍我思考其他问题

  3.我非常着急身体疾病,以致不能思考任何其他事情

  U:

  0.我的性欲最近没有什么变化

  1.我的性欲比以往差些

  2.现在我的性欲比以往减退了许多

  3.我完全丧失了性欲

  2.计分及评定方法

  贝克抑郁量表列的21个类别是:A.心情;B.悲观;C.失败感;D.不满;E.罪感;F.惩罚感;G.自厌;H.自责;I.自杀倾向;J.痛苦;K.易激动;L.社会退缩;M.犹豫不决;N.形象歪曲;O.活动受抑制;P.睡眠障碍;Q.疲劳;R.食欲下降;S.体重减轻;T.有关躯体的健康观念;U.性欲减退。对每个类别的描述分为四级,按其所显示的症状严重程度排列,从无到极重,级别分为0~3分。简单评分方法为,当总分在0~4分时为无抑郁或极轻微的抑郁;5~13分时为轻度抑郁;14~20分时为中度抑郁;21分或21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正文 第67节:焦虑自评量表

  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焦虑主观感受。此量表相当简便易用,应用非常广泛。

  1.焦虑自评量表问卷

  填表注意事项:下面有20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觉,在适当的方格里画一个钩,每一条文字后有五个方格,表示: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少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E.由工作人员评定。

  ABCDE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或着急□□□□1□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2□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3□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4□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6.我手脚发抖打颤□□□□6□7.我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而苦恼□□□□7□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8□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9□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10□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11□12.我有过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感觉□□□□12□13.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13□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14□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15□16.我常常要小便□□□□16□17.我的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17□18.我脸红发热□□□□18□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19□20.我做恶梦□□□□20□

  2.计分与评定方法

  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被试者在每个题后的前4个方格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最近一周实际情况的画一钩()。在计分时,对第5,9,13,17,19条必须反向计分。如,"第9条,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A"记4分,"B"记3分,"C"记2分,"D"记1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再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四舍五入)得到标准分。临界值为50,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四、UPI人格量表

  以下问题是为了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照题号顺序阅读,在你最近一年,常常感觉到、体验到的项目的题号上划""。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和工作任务,身心健康地迎接新的生活,请你真实地填写,心理咨询室的咨询人员将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以及严守秘密的职业道德,随时提供你所期待的帮助。

  1.食欲不振

  2.恶心,胃口难受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4.关注心悸和脉搏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6.牢骚和不满多

  7.父母期望过高

  8.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9.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

  10.不想见人

  11.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13.悲观

  14.思想不集中

  15.情绪起伏过大

  16.常常失眠

  17.头疼

  18.脖子、肩膀酸痛

  19.胸口痛,胸闷

  20.总是充满朝气

  21.气量小

  22.精神疲惫

  23.焦躁不安

  24.容易动怒

  25.想轻生

  26.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

  27.记忆力减退

  28.缺乏耐力

  29.缺乏决断力

  30.过于依赖别人

  31.为脸红而苦恼

  32.口吃、声音发颤

  33.身体感觉忽冷忽热

  34.注意排尿和性器官

  35.心情开朗

  36.莫名其妙地不安

  37.一人独处时感到不安

  38.缺乏自信心

  39.对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决

  40.容易被人误解

  41.不相信别人

  42.多虑

  43.不愿交往

  44.感到自卑

  45.自寻烦恼

  46.身体倦乏

  47.一着急就出汗

  48.站起来就头晕

  49.有过失去意识、抽搐的现象

  50.总是被他人所喜欢

  51.过于拘泥

  52.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不放心

  53.对脏过分敏感

  54.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

  55.觉得自己有怪味

  56.怀疑别人说自己的怪话

  57.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心

  58.在乎别人的视线

  59.觉得别人轻视自己

  60.情绪易受伤害

  61.至今为止,你感觉在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

  62.曾经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吗?

  63.至今为止,你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吗?(包括电话咨询)

  64.如果你有健康或心理卫生方面想要咨询的问题,请写下来。

  计分方法:

  在前60个项目中,作肯定选择的项目记"1"分,其中第5、20、35、50等四个测谎项不计分,满分为56分。最后四个辅助项目不计分。

  分类标准:

  第一类:①问卷总分在25分以上者;

  ②第25项(想轻生)作肯定选择者;

  ③曾经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者;

  ④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者(包括电话咨询);

  ⑤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符合以上标准之一者,应立即到咨询机构去面谈,以便作进一步的诊断。

  第二类:①问卷总分在20~25分者;

  ②第8、16、26项中有一项作肯定选择者;

  ③感觉在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者。

  符合以上标准之一者,应引起注意,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请到咨询机构面谈,或观察一段时间。

  第三类:即不属于第一、二类者,一般没有特殊问题,属于心理健康范围。

  经过咨询机构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的面谈以后,又可将被试者分为ABC三类:

  A--需要继续个别咨询的;

  B--过一段时间再联系的;

  C--没有特殊问题的。

  正文 第68节:上网成瘾症评测方法

  [附录三]

  上网成瘾症评测方法

  健康上网是种正常的行为,上网成瘾却是种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上网和上网成瘾呢?

  方法一:

  以下7种症状,如果上网者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3种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

  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的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因上网使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方法二:

  孩子上网成瘾的程度测评的10个级别:

  1.偶尔上网,对正常生活与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2.时间比第1项稍长,但基本上自己可以控制。

  3.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但在家长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开始对家长的限制有反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

  5.有时瞒着家长上网,并且用说谎的方式为自己掩饰;开始厌学。

  6.已产生对网络的依恋,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

  7.与父母有公开的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目的。

  8.对父母强烈厌恶,经常逃学,连续上网,通宵不归;并有其他很不理智的行为,如开始在家里有暴力行为,敲打或毁坏东西等等。

  9.不顾一切也要上网,若父母干涉,非骂即打,不但毫无亲情,甚至伤害亲人、逼父母分居或离婚。

  10.为了上网,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5级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8级以上是程度严重的成瘾。上网成瘾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家长往往不注意,或者觉得无所谓,一旦问题严重又会束手无策。在此,提倡一切要以预防为主,要像预防艾滋病一样预防孩子上网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