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电影图片:11月18日,安吉,星期四,晴,高一地理课(听课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7:19

1118,安吉,星期四,晴,高一地理课

下午,受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周上荣老师的邀请,与湖州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冯凭老师一起,来到安吉高级中学听李道顺老师的一节课,他下周将代表湖州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这次省里确定了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一章的范围,比赛前再抽签决定上哪一节。所以,今天我们三个人主要是来听听他的整体设计、教材处理和学生学习等总体情况的。

第三章共有三节内容,此前他已经上过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安吉教研室地理教研员杨炳军老师已经组织人员讨论过。今天老师选择的课题是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他首先利用“全球濒临消失的景点”10张图片来导入,引出湿地的消失和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再引出中国的三江平原。他的整体设计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三江平原大量材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由于准备仓促,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还比较混乱,但这样的设计思路总体是好的,也符合“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课标要求。整堂课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中间组织了几次小型的学生讨论,总体效果是不错的。但由于他长期担任高三教学,设计的问题难度稍大了些,出现了“卡壳”,个别问题问得太大、太空,使学生思维没有落脚点;再加上他语言习惯上有些重复和罗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气氛和效果。

课后,湖中冯特重点进行了评课,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认为,一是本节课“导入”中的10张图片与“三江平原”关联度不大,导入要更直接、有趣、切题;设问要更直接、明确,而且切囗要小,让学生思维更集中。二是利用案例教学,最后必须收回来,也就是回到教材的知识点上来落实,因为教材是以“土壤”来展开的,不能绕开去不讲,可以处理得简单一点,将教材当作素材,通过设问来落实,同时有些知识点可以结合“三江平原”处理掉。三是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凝练,有些设问一定要事先想好,不能在课堂中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再反复补充。

评课后,大家一起对第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其实,按教学内容来说,第一节的知识在这章中是最简单的,所以也是最难上的,因为面对这样“死气沉沉”的知识,教师很难有用武之地。为此,必须先抛开教材大胆放开,然后再收回到教材上。冯特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极富创意的思路,他说既然教材是讲“过去”的,那我们何不讲“未来”,让学生通过“现在”去大胆猜想——“一万年之后”的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不管对与错,教师主要是准备好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去畅想,课堂的功力主要是引导和调控,最后再让学生再回到教材上——看一看“过去”——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变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如何变化的、两者又有怎样的相互关系,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学生的猜想哪些已经被证明发生过,哪些还有待于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时间的检验。

总之,一位老师想要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定要在确保知识点落实的前提下(传统教学完全以落实知识点为任务),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落俗套、别出心裁、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