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亦凡人 高清中字:也谈生死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55:53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无法叫人相信。

  英国思想家罗素说:“一个人的生存好似一条河,起初是细小、狭窄的,被限制于河岸之间,但它会猛然地冲过岩石、越过瀑布,逐渐变宽起来,这时河岸也渐渐远去,河水流得越发平静,最后见不到任何断裂。河水最终溶进大海之中,无痛苦地自我消灭。”这是罗素的生死观,把自我生命完全溶进大自然,全不惧怕死亡。他尽享天年,活了98岁。

  应当承认,从生到死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就应该坦然接受它,从容面对它,这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得走上这条路,与其忧心忡忡,不如泰然处之,与其在死神面前发抖,不如笑着迎接死神到来。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施瓦茨教授,身患绝症,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坦坦荡荡、平静如常。在生命最后一段日子里,他和自己过去的学生每星期讨论一次人生问题,这样持续了14个星期。他对学生说:“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直到临终前他仍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的,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

  个人是涓涓细流,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大海,个人生命结束,就好比涓涓细流溶入大海。有的哲学家把死亡叫做“大归”,活人喻为“行人”,死人喻为“归人”。“大归”就是“回老家”,回归大自然。涓涓细流悠然回归大海,有什么可怕、可悲的?

  不怕死不是愿意死。刚刚相反,我们要珍生、乐生,精心呵护生命,争取多活若干年,绝不轻生,绝不厌世,绝不糟蹋生命!要好好度过这一生,争取活得健康,多一些奉献,多一些欢乐,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短短几十年,理当格外珍惜。年岁越大,越要珍惜剩下的有限时间。

  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积极乐观地生。即使将很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始终振作精神,让生命永葆青春。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身患癌症,医生告诉他只剩下一年半了,他十分坦然,不顾病痛,赶写了《一年有半》和《续一年有半》两书,认真谈论人生。书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他说,要更好地生,就得有勇气面对死。中国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再一次患癌症,毫不悲观绝望,依旧积极治疗和病魔顽强斗争,依旧坚持上老年大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人认为,生命存在一天,就要积极生活一天,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一个人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赤条条的离去。名利等身外之物不足惜,亲情、爱情、友情,爱社会、爱人类之情,才真正值得珍贵。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我们当成火炬……照亮别人。”在有生之年尽心尽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为亲人和朋友多做些有益的事,把尽可能多的精神财富留给人间,这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