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包需要打开吗:猪油柿子与艺术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26:55

如果现在有人走上前来和你说,“我很喜欢吃猪油炸西红柿!”想想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哇,真恶心!你怎么会喜欢那种东西?”或是,“哇, 你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或是,“你说的我简直想吐!!”

 

但是在你恶心,呕吐之后,你是否冷静下来理智地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喜欢那种东西?”

 

你了解他居住的地域吗?你知道他所在地区的出产吗?你了解他的家庭饮食的习惯吗?你了解他是否有和特殊需求吗?

 

不得不承认上面所举的例子有些极端,但是想想看,饮食与胃口这种东西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一个人会告诉你他/她喜欢吃什么,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理论角度告诉你他/她为什么喜欢吃那种东西。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知道为什么。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另一个有关的故事。几年前,在PBS的一个烹饪节目“American Testing Kitchen”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一位节目的cohost Jack Bishop为host Christopher Kimball准备好五块cheese cake,没有品牌商标,每块cake上只注明号码,Christopher Kimball依次品尝以判断其中的哪一块是最好的。品尝结束,他所认定的最好的那个品牌恰恰是某机构评出的最差的那个!!大主持人面带窘色,并在极力找出理由为自己辩解。通常情况下,这位大主持人都会选出一个不相上下的牌子来,并从口感,色泽,形态等等方面给观众大讲一通理论,如为什么这个或那个是最好的。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不管你的口味偏好如何,只要你吃上符合大主持人所说的那几个条件的cheese cake,你就In了,否则你就Out了!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那样啊!你喜欢哪种口感,那种色泽,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儿呀!你为何要窘呢?!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大吃猪油炸西红柿或品尝cheese cake和艺术欣赏是否也有一些通处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肆抨击赵本山先生,什么下流了,低俗了,等等,等等,俨然自己已是一位高雅的天使。说句实话,本人现在也不是很喜欢赵先生,但并不是因为本人已经高雅了,而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新的地域里生活,受到那个地域里新的文化的影响,本人开始慢慢觉得赵先生对某些群体所说的有些话是有点儿过分。但我根本就没有权利因我自己观点的变化站出来去指责那些仍然狂热欣赏赵先生的观众。一个观众群喜欢什么,欣赏什么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切不是可以通过一个行政命令,或是一个首长的讲话就可以改变的。

 

记得N年前,在江主席的时代,无论他参观视察走到哪里,都要带领广大群众大唱几段'高雅’音乐(本人对音乐一无所知,所以也不敢对江主席打的拍子是否正确妄加评论。)江主席此举的意图无论是在昨天还是在今天都是无容置疑的。经过几百年凝练出来的那些古典音乐确实是全人类文化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样的精华在昔日的中国或者甚至今天的中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欣赏的了的。如果你现在愿意花高价给我的Grandma或是Grandpa买张票,把他们送进北京的'大鸟蛋’听上几段高雅音乐,我敢保证要么他们会昏头大睡,要么他们会坐在那个焦躁不安,度时如年。但是你如果把他们送进赵先生的剧场里,他们保证会兴高采烈。他们是不是太'下里巴’了哈。

 

我在这里并没有要贬低谁,或是要抬高谁的意思。我想说的是这种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是需要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是需要时间的。

 

说到这儿,又想起另外一个故事。那还是在年轻上学的时候,我们接待了一个来自加拿大的互换学生代表团。学校请他们去听一场音乐会。(听惯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我们,音乐会这几个字在我们的字典里确实不是一个一般词汇。)落坐后,傻乎乎的我东张西望看看那些蓝眼珠子,大鼻子的家伙,心里想,“这些家伙肯定都很厉害,咱可别出丑哈!”

有些古典音乐是由几个不同乐章组成,演奏过程中各乐章中间会有个间隔。正在这个间隔的档口儿,坐在我同一排的一个叫Tim大胖子,使出吃奶的劲儿鼓起掌来,鼓了四五下,没有人跟进,才发现出问题了。本人顺着眼角向那边瞥了一下,大胖子窘迫不安。本人心里暗喜,“Oh, man! I did not clap!”

 

你要问本人那时懂不懂那几个乐章,诚实告诉你,本人那时啥也不懂!只是当时恰巧没拍手!哈哈哈。

想想看,那些蓝眼珠子大鼻子的家伙无论如何会比经过那么长时间饥渴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那些高雅的东西,他们尚拍,那么如果那个时候我也拍了,是不是咱更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的宽容理解。那我的Grandma,Grandpa就更不用说了,哈哈哈。

 

 

你在'欣赏’那些名家的绘画时,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困惑呢?那些高手们站在那些名画面前,透过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会给你讲出一套接一套的大理论,什么色彩呀,线条啊,可是你就是看不出来那张画上画的东西和你三岁的儿子在纸上涂的丫有什么不同。困惑吧,

 

相比之下,咱们可能更喜欢齐老先生的鸟石虫鱼,徐老先生的奔马蹄鸣,黄老先生的山石游云。睁眼看看,再闭眼想想,你会品出点儿什么东西来。

 

 

所以各位兄弟姐妹,如果你喜欢猪油炸西红柿,尽管尽情地去享用;如果你喜欢赵先生的小品,尽管尽情地去欣赏。

 

 

好久就有这些想法,但是始终犹犹豫豫不敢把它放在纸上。前些时候,和一位在网路上结识的,自己很敬佩的老大哥聊天,听老大哥讲了下面一短话,觉得颇有收益。

 

“一指禅”,看手指?看月亮?因人而异。看到月的人,不一定深刻;看到指的人,不一定肤浅。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看到啥,就是啥;听到啥,就是啥;悟到啥,就是啥。真也,实也,美也!


几日前和小女儿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散步,小女儿突然发问,“Pizza Hut's pizza is my favorite. Dad, what is yours?”

“Costco的那种,十块钱一大张的那种。”

“Haha, Dad, you are cheap.”

“Oh, yeah, but I am real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