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影音历史版本下载:传承与发展的完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1:25

传承与发展的完美实践(图)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关键字:评剧;珍珠衫;传承与发展;剧本;传承和发展  作者:周丽娟  2011-12-25 06:57

本报记者 姚文生 摄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明确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根据李瑞环同志改编本推出的新版评剧《珍珠衫》,自去年12月6 日在天津首演至今,已在津京两地城乡演出40余场,得到了广大戏迷的追捧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特别是今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播出该剧实况演出录像以后,各大媒体、网站好评如潮,观众们尽情地在贴吧展开热烈讨论:看过的还想再看,没看过的打听什么时候再演。在当今戏曲舞台不算景气的情况下,一出经过改编的传统评剧“骨子老戏”,竟出现如此难得一见的盛况,个中缘由值得我们探讨,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也值得其他兄弟剧种借鉴。

  剧本创编奠定了成功基础

  《珍珠衫》又名《循环报》,取材于《三言二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剧本出自评剧鼻祖成兆才之手,乃评剧起家戏之一,也是白玉霜和筱白玉霜两位评剧大家常选的打炮戏。旧剧上、下两集30余场,加之其中弥漫着的封建循环报应论调,剧情也不尽合理,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1957年之后就基本上停演,逐渐濒于失传。但是,这出戏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性并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特别是“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等脍炙人口的唱段,长久以来为广大戏迷所津津乐道。

  李瑞环同志在谈到旧剧的改编时说:“有些老戏节奏太慢、太拖沓,戏词也不太讲究,我赞成做些改进。但我主张先继承,然后再逐步地发展,离开了继承,就谈不上发展。”秉承这样的理念,他在理顺全剧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重新创作,创编了第一、二、三场,第四场保留了唱腔,唱词改动比较大,第六场保留了在船上的唱腔,其他的与原剧本都不一样,第七场也是新创作的。新剧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一改旧剧本冗长拖沓、重复繁琐之弊端,将全剧集中凝练为十场戏。新版剧本不仅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细腻刻画与合理铺陈,还做了新的诠释,使观众对剧中主人公王三巧的遭遇给予同情,为三巧、罗德和平氏的重情重义而感动,故事中男一号“蒋兴哥(即罗德)”面对婚姻遭遇“第三者”破坏时的理智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仍有借鉴意义。同时,新剧本把旧本的循环报应论升华成晓谕人们道德行为的人生感悟,提升了该剧的思想性。一些曾经看过筱白玉霜当年表演的老观众认为,改动的地方顺情顺理,许多年轻的评剧迷们认为故事紧凑,每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活动都塑造得鲜明而生动。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不时地为剧中劝人向善的经典台词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瑞环同志在创编阶段即对剧本几易其稿、反复推敲,新版《珍珠衫》公演后尽管反响很好,但他仍指示白派剧团搜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排演过程中,常常为了修改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而给剧团打电话,此外,他还亲自纠正演员的唱腔,直到他认为是白派的“味儿”为止。该剧的艺术总监、评剧理论家赵德明说,此次新版《珍珠衫》最大的亮点是剧本的创编。

  白派剧团倾情演绎是成功关键

  今年2 月19日下午,新版《珍珠衫》在北京举行首场演出,剧情的感染力和主演王冠丽出色的演唱,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叫好声不断。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议论说,多少年剧场都没有这么热闹的场景了。剧场负责白派剧团演出的项目经理激动地说:“拔尊了。”意思是《珍珠衫》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反响到顶了。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当即邀请王冠丽去他们学院做讲座,以此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一戏迷发来了短信:“我看冠丽表演几次眼眶都湿了,很感人。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真切灵动,如她迎接罗德那一场,其心情之忐忑和回娘家见休书之痛苦自愧,每一音节的手式舞步,无不自心灵深处绽发,因而始终抓住了观众的心,这真是上品之作,比之当今编造肤浅之小品不知高出几万里。”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阎崇年教授总结说:第一是剧本好,第一场直奔主题,没有拖泥带水,跟八股文一样,开了题就点题,一环紧扣一环;第二是扮相好,典雅大方,恰到好处。第三是唱得好,哪段都好听;第四是表演好,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可见表演艺术之重要。王冠丽演的几个地方,像我这样的铁石心肠,都是含着眼泪看,冠丽就是演得到位;第五是剧组合作好,主角也好,配角也好,跑龙套的也好,后台的舞美、服装、道具、化妆,大家一盘棋,说明王冠丽领导有方。一些观众涌到后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与主演合影留念,尽情地表达着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白派艺术的兴奋与喜悦。一位老戏迷看后说:“我从年轻时就爱听白派,有一次听入了迷,把饭都做煳了。现在还能听上这个‘味儿’,真是有福啊!”

  抓住契机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近年来总是一些熟戏演来演去,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流失或濒临失传。现在,曾经参与过编创与演出的戏曲文学家、艺术家,观看过一些传统经典戏曲剧目演出的老戏迷和老观众均年事已高,当前确是到了传承中华民族这一优秀遗产的关键期。新版评剧《珍珠衫》的编创者们,当年就曾多次欣赏过筱白玉霜的精彩演出,该戏在排演过程中也听取了筱白玉霜的琴师及老戏迷、老观众的意见,因而能够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白派风韵,这给了我们的艺术家以很大的启迪。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走入剧场来欣赏浓浓的传统的古典美,分享前辈们精神世界里最生动和最具情趣的部分,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把他们吸引住,并使之传承下去,也成为戏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李瑞环同志曾经谈到过,“京剧传统剧目可改的地方很多,但要按照京剧的规矩改,才能达到既继承京剧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的目的。”新版评剧《珍珠衫》在旧剧基础上的再创作虽然改动较大,但因考虑了时代的特点又尊重了剧种和流派的历史传统和艺术特色,因而对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更具吸引力,也更能体现评剧白派艺术的“魂”。戏剧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舞台演出,新版《珍珠衫》的领衔主演王冠丽是评剧白派第四代传人,曾经为筱白玉霜的18出戏配过像(评剧音配像总共21出)。作为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白派艺术。“艺痴者技毕良”,经过多年的虚心学习和刻苦训练,她的表演细腻、感情丰富、挥洒自如,其演唱中规中矩,一板一眼,把白派低回委婉、细腻传情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广大戏迷认可的优秀白派传承人。

  新版《珍珠衫》的演出,让许多走入剧场的新观众领略到祖国传统戏曲艺术之美,感受到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许多人随后又观看了《秦香莲》《杜十娘》《朱痕记》《桃花庵》《打狗劝夫》《临江驿》等白派名剧,他们由剧场的生面孔变成了熟面孔,每次演出过后都有许多年轻观众成了王冠丽的粉丝和戏迷。没有较高鉴赏水平的新观众,就没有戏曲的未来。培养广大的新的戏曲欣赏者、爱好者,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戏曲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传承和弘扬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在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会有许多新的变化,但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能丢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损失。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抓住契机与时机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新版《珍珠衫》的创编和演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