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影音6.0.08版本:辨证与治疗效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57:42
为什么同样一个病,有的医生数剂就能“妙手回春”,有的医生三副五副七副都是无功而返,甚至加害于身,轻病变重,重病变危。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药如何,而是施治的方法是否正确,而施治方法又取决于辨证的结果。
一般而言,只要辨证对了,对证下药,往往效如桴鼓,辨证错了,就难以扭转乾坤。就像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落子无悔”,下棋的每一步就有这么关键。而辨证对于治病而言,它也就有这么关键。搞不好,一个方子下去就“无力回天”了。所以,辨证务必谨慎小心、周全缜密。
面对同一位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辨证的偏差呢?这就是与西医不同的地方:西医检验,数据是多少,标准值是多少,一套就行了。三位西医生治疗用药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中医全凭医生的感觉,通过搜集患者传递出来的疾病信息来遣方施药。这些虽然都有理论知识作基础,但是,还需要医生善于把握主要矛盾,能够从细致入微中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而这些不是仅靠理论就能够做到,还需要医生的悟性、胆识和经验。所以,三位中医生可能就有三个不同的方子。

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辨证论治”的雏形,后来经过医圣张仲景的发挥,真正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为中医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张仲景极富有“辨证论治”精神的《伤寒杂病论》便成为与《黄帝内经》齐名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就像《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文学经典著作一样,闻名于世。古往今来,大凡起手愈病的苍生大医几乎没有不识《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以及其科学性和可发展性由此可见一斑。
“辨证论治”从内容上看,涉及到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若要准确地进行辨证论治,必须学好这些基本理论。
“辨证论治”不仅体现了中医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还体现了中医的精益求精。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医更能体现个性化治疗的特色,最富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科学精神。
通过“辨证论治”,不少在现代医学理论中以及百姓意识中的疑难杂症甚至是不治之症,中医都能应对,而且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所以,我们不要被口耳相传的“某个病无法治好”所吓倒。试一试中医的“辨证论治”,说不定就可以峰回路转。正如国医大师焦树德所说:“不论何种难治病,中医只要能‘辨’准‘证’,就可以进行论治了。……处方搭配好君臣佐使,中药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中医“辨证论治”里的“辨证”是什么?简要的说,
它是辨病因、辨病位、辨八纲(现阶段八纲属性)三者的统一体。


一,辨病因 首先是要搞清此病人的病是因为什么而致的。
究竟是伤于外面的六因(风寒暑湿燥火)的哪一种或哪两种三种,
或是伤于饮食的哪一种或哪两种三种,
或是劳逸房室,或是为毒物所伤,或是何种虫兽所伤。
试问,如果不详细了解情况,去审查致病的原因,
只是以四诊辨其八纲属性,能治得好其病吗?当然不能。
因此,首先是要搞清此病人的病是因为什么而起。这叫辨病因。

二,辨病位 就是要搞清此病人的病是病在什么地方。
究竟是病在皮肤、肌肉、经、脉、骨、髓、
六府之何府、五藏之何藏?
试问,如果不能搞清此病人的病是在何处,我们能够准确地用药吗?
当然不能。因此,辨证的第二步,就是要搞清此病人的病
是病在什么地方。这叫辨病位。

三,辨八纲(现阶段的八纲属性)
就是要搞清此病人的病在目前,是属表、属里、属寒、属热、
属虚、属实、属阴、属阳?
还是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并见?
注意,此属表,与病位的在皮肤不是一回事,这是八纲的属性“属表”。以上只是专门说某病的辨证。

此外,还有对其体质的辨证,及对其宿疾的辨证。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治疗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