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伦片影音先锋:执壶折射民俗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5:11:25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07日 作者: 顾惠康
执壶,它最先的功能虽说是盛水装酒及各种液体的日用器皿,但其造型却是源于对生活中某种物象的借鉴和提炼,简单而又古朴,含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
执壶名称的由来执壶,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手执的壶,也是壶的大家庭中的一种款式,深得陶瓷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执壶,在经历了从夏商周等原始陶壶逐渐向象形壶、简单的修饰壶演变的过程后,至唐代已由鸡首壶演变成了执壶,几乎各个朝代的瓷窑都有烧制。其形制也由简单化向多元化发展,但却以瓷胎执壶为多。比如鸡首形执壶、葫芦形执壶、胆瓶形执壶、瓜楞形执壶、瓜果形执壶等,均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内涵。
著名古玩鉴赏家马未都在《说陶瓷收藏》一文中说:“执壶是现在的名称,唐代记载就叫‘注子’,也叫偏提,提醒一下,它是从鸡首壶演变过来的。”他还举例说:“……早年故宫陈万里先生30年代在浙江碰到一个越窑的注子,就是执壶,一个小把,一个小口,后来他把此壶捐给了故宫”。
蕴含民俗文化内涵据有关史料介绍,解放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地区相继出土了不少执壶,比如,在浙江宁波遵义路出土的越窑执壶;在杭州地区也发掘出不少唐代的越窑执壶。诸如此类的史料还有许多,由此可以推断,自从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发明了陶瓷器皿后,壶具就随着先民们对生活认知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执壶,它最先的功能虽说是盛水装酒及各种液体的日用器皿,但其造型却是源于对生活中某种物象的借鉴和提炼,简单而又古朴,含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
笔者有一位专门收藏古陶瓷的藏友,他也是上海市收藏协会古陶瓷收藏者中的佼佼者。他珍藏着不少执壶,有的形制古朴,有的釉色丰润,且多制作精致,被诸多专家看好。现选取其中的3件,以飨读者。
三把执壶风格各有千秋一是明永乐青花龙纹执壶。
此执壶为青花龙纹执壶,有盖,盖似将军盖,略大于壶口。明永乐青花系用进口料,色彩翠丽,纹饰则以折枝花为主,且出现带有西亚风格的几何图形。
此执壶高30.2厘米,腹径13.2厘米,壶流下部饰有龙嘴,似含着壶流,两条螭龙交织成“S”形纹饰连着壶颈;壶把呈倒“C”字形,上端亦饰龙嘴;壶颈处暗刻蕉叶纹,虽寥寥数笔,却极为形似;壶腹处,一条青花瑞龙穿梭于折枝纹饰间,恰似祥云中的瑞龙在冲天腾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执壶青花釉色厚润,在留白处经纬分明,此种风格甚为难得。整把执壶造型明亮,内涵深刻,实系明代青花器皿中罕见之器。
二是明宣德红釉执壶。此执壶较上述青花龙纹执壶的形制略有不同,系胆瓶中一种。但主要不同处是,此壶在壶颈处多了一圈弦纹,而且有壶盖,似为金钟式,盖上饰有圆钮。此执壶施单色红釉,亦系单色釉中较难烧制之品种。
此执壶高32厘米,腹径7.5厘米,壶口微撇,壶流虽上翘,但呈微弯状,一叶花状纹饰相连于壶颈,既是装饰又起加固作用;壶把执手亦呈竖耳状,从颈部相连于壶腹,底部饰有一灵芝,寓有吉祥如意的含义;高撇足,足内铭“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红釉执壶的整个形制,乍看之下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仕女单手撑腰,使人有赏之不倦、乐此不疲之感,亦系该年代执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三是明成化孔雀绿执壶。此执壶乍看之下犹如胆瓶状,撇口,长颈,鼓腹,矮圈足,既实用又可欣赏。其釉色为孔雀绿,肥厚而润亮,属单色釉的一种,烧制甚是不易。孔雀绿釉起源较早,元代时景德镇就已有烧制,至明永乐时,已相当成熟。此执壶高15厘米,腹径8厘米,壶流上竖,口部微弯,以一灵芝相连于壶颈;壶把执手呈耳廓状,从颈部相连于壶腹,形态精巧,执手上弯处饰一灵芝,寓有“事事如意”之意。
此执壶与其他同类执壶相比,器形虽然略小,但制作精细,比例协调。尤其是此执壶整器釉层匀净、厚润,给人以舒适欢愉之感,为明代中期杰出之精品,能遗存至今,极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