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媒正娶的妻子国语1: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关键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3:40:44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关键在哪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4期)

    ——中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高峰论坛综述

    在城市化进程中,怎样解决传统农贸市场的脏乱差难题?消费者在哪里能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如何改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经营有效对接?10月29日,在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共张家界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高峰论坛”上,来自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关键一环: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大型农贸市场,在搞活农副产品流通、丰富“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方式陈旧,“脏、乱、差”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消费风险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客观上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

    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表面上看无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心工程”和重大课题,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予以研讨和解决。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会议强调,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贸市场改造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经营对接的条件更加成熟。与会专家强调,应当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鼓励各个地区、各类主体在农产品市场建设上进行各种积极探索。在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按照适度超前、规划在先、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坚持“谁开发、谁建设、谁负责”模式,实行市场业主或市场服务经营机构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同时建立问责和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

    典型探索:中商农贸超市五大制度确保“菜篮子”安全

    近年来,许多地区进行了“农改超”探索,希望用现代超市取代传统农贸市场。但从实践效果看,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超市经营农产品有其优势,但也有局限性。超市与农贸市场的优势如何兼顾呢?对此,杭州中商控股集团进行了实践。

    作为一家致力于全国中小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中商集团近年来在拓展区域性商业地产项目中,发现现代超市与农贸市场都存有很大问题。在充分考察论证后,他们率先提出了建设“安全、平价”的现代农贸超市的理念,并通过设立五大专项制度,在全国不同地区成功实现了连锁运营。

    第一,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建立了“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每天从源头上对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来源合法真实、具有可追溯性。

    第二,在食品销售买卖阶段,建立了“食品安全‘零容忍’制度”。通过监管大队的监察,针对违反有关规章制度,销售过期、变质、破损等商品的情况,实施“零容忍”对待,即对经营户立刻执行“退场制度”,并交由相关政府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在食品价格方面,建立了“最高限价制度”。每日设立三种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最高限价。当市场价格超过最高限价时,由中商集团从经营所得中全部补贴。

    第四,在食品售后服务阶段,建立了“食品‘三包’制度”,即对中商农贸超市销售的产品进行包退、包换、包检测,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

    第五,在激励经营户方面,建立了“1+2基金制度”。第一项基金用于创业扶持,对于“40、50”人员、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户给予再就业或创业资助。另外两项基金中,一个是用于运营中的物业服务费减免、租金补贴,另一个用于对守法、安全经营的优质商户进行奖励。

    实践证明,“农贸超市”既能发挥现代超市的标准化、安全化优点,又吸纳了农贸市场的平价优势。据悉,中商集团已在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等10个省的18个城市改造、建设了20个标准化农贸连锁超市。此外,还通过加入各种商贸服务业态,打造城市核心区的首席农贸超市综合体——中商广场,逐渐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健康、安全、绿色、平价、舒适”购物的首选场所。

    安全化、平价化、标准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所在

    对中商集团发展“农贸超市”的探索,与会专家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专家们认为,该模式以安全化、平价化、标准化运营为核心,能够实现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安全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从而实现自身与地方政府、经营户、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局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对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破解当前食品安全难题、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国内中小城市核心商贸区的全面转型与提升提供了样板。

    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认为,中商集团开创性地抓住了农副产品的销售终端,以此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的变化,确保食品安全和价格优势,这对农副产品流通和零售业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超市与农贸市场结合的‘农超’对接,是中商集团针对中小城市探索创建的一种新型复合运营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指出,这种模式能为当地百姓餐桌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满足社会对安全平价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看来,中商“农贸超市”刚好把现代工业社会的规模化、标准化与传统农贸市场的灵活性、便利性结合起来,而且相对而言成本较低。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发言时强调,区域性商业地产开发商参与地方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符合当前中小城市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商业发展趋势和商圈发展趋势。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说:“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中商的探索,因为这种模式一是为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有效衔接,找到了一条成功路径;二是为完善符合农产品特性的零售业态,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三是实现了改造农贸市场与美化城市形象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企业与城市政府之间找到了共鸣点。”

    企业自营农贸超市如何盈利,如何解决成本、风险加大等难题?政府如何鼓励、支持企业经营农贸超市,并发挥好二次监督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在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就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后的食品安全、价格调控、监管执法等热门民生话题,与运营企业负责人、经营户、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代表以及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论坛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互动,研讨与交流热烈,观点精彩、成果丰硕。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湖南日报、钱江晚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出席,并对论坛作了大篇幅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执笔:金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