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寿桃蛋糕图片大全: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0)静静的顿河也咆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4:48:38
                         滕小松画

         肖洛霍夫的获奖评语是:“在描写顿河的史诗般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静静的顿河也咆哮

        译    名: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生卒年月:1905、5——1984、2
        国    籍:原苏联
        代表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评语:在描写顿河的史诗般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1964年,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抨击这个奖项未能平等地颁给各民族和各种意识形态的作家,他认为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是当之无愧的。

          瑞典文学院那些浑身政治偏见的老朽们这次虚心接受了批评,翌年就将诺贝尔文学奖乖乖地颁给了肖洛霍夫,表彰他“在描写顿河的史诗般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于1905年出生在顿河地区的一个小乡村,他在家乡读完了小学中学,之后便参加了苏维埃政权工作,先后当过办事员,征粮队队员等。1922年这位有着金色梦想的年轻人去了莫斯科寻求发展,起初当过搬运工、泥水匠、会计等。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期间他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两年后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同年发表处女作小说《胎记》,此后连续在报刊上发表多篇小说,直至1926年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也是在这一年他又回到了故乡潜心《静静的顿河》的创作。

          《静静的顿河》为四部八卷本长篇巨著,第一部出版于1928年,第二部出版于1929年,第三部出版于1933年,第四部出版于1940年。

          这部小说以发生在1912年至1922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为背景,以主人公格利高里·麦列霍夫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以他家的遭遇为结构基础,艺术地再现了这段重大历史时期顿河地区哥萨克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广泛深刻地表现了哥萨克人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揭露了战争——这个充满着智慧的人祸,对人类自己的扭曲以及无奈。主人公格利高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卷入白匪,最后理想破灭,万念俱灰。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抒发了他对战争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任何歌颂战争、鼓吹战争和热衷于战争的行为都是人类的噩梦。战争——这个人祸比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更加危险,人类发明了战争就等于找到了毁灭自己的武器。

          《静静的顿河》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叙事风格上作者继承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传统,将人与历史、个人与众人、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国家与民族等都艺术地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展现个人悲剧命运与惊心动魄的历史冲突、复杂的社会变革与个人丰富生命内涵的关系。近而使这部巨著既有宏伟深沉的史诗性,又有完美感人的悲剧性,气势雄浑格调悲壮,成为广博的历史内容与个人悲剧命运有机结合的艺术典范。是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精品。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他对家乡那种真挚的爱,他经常在描绘草原景色或是叙事过程中,中断故事进程来倾诉自己的感情:“低低的顿河天空下的故乡草原啊,一道道干沟,一带带的红土崖,一望无际的羽茅草,夹杂着斑斑点点、长了草的马蹄印子,一座座古冢静默无声,珍藏着哥萨克往日的光荣……顿河草原啊,哥萨克的鲜血浇灌过的草原,我向你深深的鞠躬,像儿子对母亲一样吻你那没有开垦过的土地!”

          肖洛霍夫第二部写哥萨克社会生活的重要作品是《被开垦的处女地》,小说描绘了原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反映了富农阶层与贫民阶层的尖锐矛盾。阅读这部作品时我经常联想起中国作家浩然创作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我猜想浩然在创作这两部作品之前,一定认真研究过《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的叙事风格和作品格调如此之像,令人难以置信,这使我相信了社会主义文艺方针的一致性。

          斯大林逝世以后,肖洛霍夫的思想与生活有了新的变化,他更加注重真理的阐释,正当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用自己的皮鞋敲打联合国会议的桌子,叫嚣战争决定论时,他看出了这种危险,并及时创作了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作品着力渲染战争给个人、家庭带来的苦难,从而为狂热的战争情绪降温。他还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作出严厉批评,他认为个人迷信是对人类的蔑视和反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最大障碍。

          肖洛霍夫晚年生活在各种荣誉的光环之中,对文学创作失去了激情,只留下半部描写卫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

          1984年2月21日,肖洛霍夫在家乡病逝,终年79岁。

        肖洛霍夫部分作品年表
        1924年 发表处女作小说《胎记》
        1926年 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
        1928年 出版《静静的顿河》第一部
        1929年 出版《静静的顿河》第二部
        1933年 出版《静静的顿河》第三部
        1940年 出版《静静的顿河》第四部
        1942年 发表短篇小说《学会仇恨》
        1954年 出版《被开垦的处女地》
        1956年 出版《一个人的遭遇》
        1973年 未完成《他们为祖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