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书法的句子:诗词对仗 贵在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55:28
诗词对仗 贵在结构——谈诗说韵(四)

古人打小发蒙念书就要做诸如红绿、天地之类的“对对子”训练,这就是做诗之人说的“对仗”了。对仗和声韵一样,是进入诗的门槛之一。“对仗”一般解释为,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的高级形式是对联。对联又分“律对”和“骈对”两大类。关于骈对,以后还要谈,因为它也属于广义的韵的范畴。本文只谈“律对”的结构问题,至于“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平仄相拗”等常识性的东西,一般的教科书中都有,比我讲的好得多,我只捡别人不讲的说。

律对也叫诗对,主要用于近体诗格律要求的“联”上。有时也在填词和春联中应用。一联中的字词双双成对,形成了诗在声韵以外的一种特殊美感。初学者学习掌握律对时,最容易局限于词的本身,忽视了诗句结构要素,看起来很工整,实则失去了律对的精髓。曾经有个相声段子说对子,五对三、月对星、黄对白、梅对兰、天对地,词对得没问题。合起来“五月黄梅天”对“三星白兰地”。从句子结构上就不通了。五月“是”黄梅天,主谓结构;三星(牌)“的”白兰地,偏正结构。所以,这不算联对。

所谓结构,是指词与词、词组内部与词组之间、高级词组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上句与对句之间的语法关系。

比方说,“家”字,平声、名词;“长(cháng)”字,平声、形容词。合起来是个名词+形容词的主谓式词组“家长”。一个邻里的“里”字,仄声、名词;“短”字,仄声、形容词。合起来也是个名词+形容词的主谓式词组“里短”。“家长”和“里短”就是一个词组对词组的对子。如果把这两个一样结构的词组再合起来,成为一个联合式的高级词组“家长里短”。词性是名形名形、声调是平平仄仄、结构是主谓主谓。语言表达力一下就增强了。再看,“说三道四”:动数动数、平平仄仄、动宾动宾;“破釜沉舟”:动名动名、仄仄平平、动宾动宾。“柳暗花明”、“朝秦暮楚”、等等等等,这就是汉语修辞格的“对仗”了。它凝炼了语言,增强了表达力。

上面说的是词组,再说句式。句式是由词、词组和高级词组混合组成的,有它自身的结构。比如:“野旷天低树”,“野”,野外,名词;“旷”,开阔,形容词;“野旷”,主谓结构,仄仄。“天”,名词,“低”,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树”,名词。“天低树”,主谓宾,平平仄。“野旷天低树”,旷野开阔显得天低近树了,主谓主谓宾,仄仄平平仄。这里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结构关系,那就是“野旷”和“天低树”。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和补充,是前者的感受,两者之间又是进一层的主谓结构。这就给对句在对法上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再看对句:“江清月近人”,“江清”,名形,主谓结构,平平。“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月近人”,主谓宾结构,仄仄平。“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显得月亮离人更近了。主谓主谓宾,平平仄仄平。而“月近人”也正好是对“江清”的解释和补充,是前者的感受,两者之间又是进一层的主谓结构。这种在结构上严格对应的上下句往往能反过来读,如“江清月近人,野旷天低树”。

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表现为“因果”、“互补”等关系。或是前后承继,或是左右逢源。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内容相同或过于接近,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看似工,但上下句内容基本相同,俗称“合掌”,是律对一忌。

必须强调,在研判结构时,我们特别要注意古汉语的词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一般为单音词(踟蹰、葡萄等连绵词除外)。现在说“妻子”是一个词根加后缀的词,指夫人,古汉语是个联合词组,指夫人和孩子。千万不可用“丈夫”去对“妻子”。这种情形很普遍,甚至“所以”也是所和以的词组。怎么样才知道一个双音节的东西是词还是词组呢?我的办法,凡遇到“双音节”,脑袋里先打问号,凡是“拆”得开,一般都是词组。

总结一下:词性相对是第一层,词组结构相对是第二层,高级词组结构相对是第三层,句式结构相对是第四层。几个层次都对严了,称为“工对”,大概齐的称为“宽对”。

宽对如何宽?我对教科书上的某些就“词的兼类”大做文章的说法不敢苟同。我认为,原则是宽词不宽结构。把握住“层次越高越严”的原则,大概没有错。拙作有一联:“盛世高歌人愤志,金秋怒放桂称雄”。单是词一级,多处“不工”,词组却是工的,再往上的结构更没问题。这样的律对,任何专家都会认为是“很工”的。

一首近体诗,写得再好,如果没有对仗,只能算“打油诗”。并非夸张,问问高手就知道。比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再比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是极严格的对仗。就律诗而言,最好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各为一联,最少五、六句必须对仗。绝句也有“截前”“截后”对。

我的一些观点可以讨论,但千万不能拿去与教科书对照,那将使我谬误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