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孝琳阳光姐妹淘:画意中的空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1:22
    在空中鸟瞰飞机下绵延起伏的雪山,一种画意般的浪漫涌上心头,西藏是一幅画。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就被这些垂直落差几千米的雄伟山脉所征服——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取景器中,冰山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取景器中的人物开始成为附属于自然的一个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远。

    我希望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拍出不同于常规的风光作品,希望画面中有大面积相同的色彩,让雪山和高山成为成为一个画布,让人物成为一个小点远远地点缀其中。我脑海中闪烁着各种画意空灵的风光场景,这正是我追求的意境。我放弃那种刻意地去寻找、追求、表现大自然中草木光影的效果表现,放弃拍摄以往的那种在西藏风光作品中过于写实的绚烂场面,从而更加注重有意识地去捕捉一种自然的画意与空灵的境界。 

     一个摄影师不仅能够善于发现美,最重要的是能准确地表达和提炼出美。西藏风光的恢弘与壮丽已经广为世人所熟悉,而如何将这种大美浓缩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中,我想首先就得具备视觉上强烈地冲击力与震撼力。那么如何用镜头表现出西藏无与伦比的恢弘之美呢?

    长焦平面感带来的画意效果

    关于画意的营造,在硬件的使用上我想到用长焦来拍摄风光。长焦镜头极大地压缩了前后的纵深感,拉进背景和前景的距离,让远近的景物仿佛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对大自然的各个细节,可以随意地做局部切割,最适合摄取最具备某种意境的局部。在西藏绵延千里的山脉中,更需要摄影师的眼中具备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画框,眼中带着各异的框子去发现风景中的美丽。这就是摄影师和一般玩家的区别,也是最能表现摄影师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能力。

     《寺院》这张作品,是从西藏的雪山中摄取了一个片段。从中可以看出,背景中雪山被长焦镜头拉近,画面构图在从深到浅的过度中完成;而作品突出的主题——小小的寺庙,在博大深厚的雪山下却因为影调不同而异常醒目,几层明度各异的山峦形成类似国画的效果。《寺院》放弃了一般常用的前景中的树、河水以及白云相互纠缠的摄影元素。

     《寺院》 

    留白后的空灵

   《寺院》摄影的规律也符合辩证法,我们解读作品,其间隐含着深厚的哲学原理。沧海一粟中的大和小的两个对立面的存在,方能相互印证其宏伟与渺小、虚与实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以往多见到西藏的片子都是以描述当地的山峦起伏、冰山、冰川为主体,但这些常见的画面不足以表达我心目中的“大”与“小”对比关系,不能流露出我心中对西藏的敬畏。所以我对西藏的风光构图采取以小托大,以空达意,不追求画面中的华丽和信息量,不求繁复的光影,要的是空灵博大的空间感。许多到西藏的摄影师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拍日照珠峰、那木错等名山圣湖,从拉萨城边悄然流淌的拉萨河却没有进入摄影家们的视野。这条孕育着高原脆弱的生灵的母亲河,在我的眼中能却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在拉萨短短的几天中,我多次触摸并深切感受着这条母亲河。清晨的拉萨河边升腾的水蒸气形成的薄雾匍匐在两岸的大地上,当严冬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在河面嬉戏的千百只麻鸭的身上时,从远处传来麻鸭的鸣叫也成为天籁之音。要想用镜头框入这一个美丽的早晨,只能用长焦去捕捉实现构想中的空。构图时刻意把远处的山拉近,拉到正好隐去山的轮廓位置,这样形容大小轮廓的山体成为画面中的一块画布,失去轮廓的山更加彰显其宏伟无边,地面的高原、低矮的老树再次强化山体的高大,刻意的大面积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猜想山有多高吧!西藏这组风光的地平线处理都刻意加以压低,低到常规的三分之一以下,舍弃河水中前景的部分涟漪,整个画面单一的色调和中央大面积缺少具体的影像信息的留白让人感觉到一个“空”。而由飞行中叫鸣叫声透出纸外的麻鸭将画面动静结合在一起,一幅空旷而有灵气的作品“绝唱”形成了。

  《绝唱》 

     当初拍这些图片时我使用的是富士s3单反相机,后期剪裁成是长方形的画幅,是为了让画面中心留白面积显得更加的大,剪裁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天更高远,画面显得更加空灵富有诗意。如今的数码给作品的后期创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得当的后期制作能跨越你眼中的世界,抒发出你心目中的影像。西藏的宗教是神秘的,西藏的信徒是虔诚的,西藏的风光是美丽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苍鹰骏马,牦牛羊群,这是风景,更是图画,充满壮美,让人畅神;寺庙辉煌,经幡招展,喇嘛诵经,信徒膜拜,这是风情,更是文化,充满神秘,让人感动。

    西藏,所有的一切给都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由衷地从心底默默的道一声:祝愿西藏,扎西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