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会议哪些国家参加:论任伯年绘画艺术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15:09
论任伯年绘画艺术特色(2008-06-18 21:43:32)转载 标签:

人物画

没骨

骨法

文人画

任伯年

上海

文化

分类: 我的作品

                 论任伯年绘画艺术特色

                                         前 言

     在清未声势壮阔,至民国犹余波未尽的海派绘画中,任伯年是一位起关键作用而又常遭文人画家非议的大家。海派巨子吴昌硕气势纵横的花卉画,其发端明显地由任伯年而来。而在人物画方面,任伯年近取任熊、任薰,远涉老莲、新罗,工写兼擅,自成一家,成为传统有史以来最为突出的写意人物画大师。任伯年学画自人物肖像入手,画路很宽。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均能涉笔成趣。花鸟画极富创意,兼陈老莲双钩法、恽寿平没骨法、“青藤白阳”写意法于一身,形成了清新亮丽、明快温馨的风格。人物画则师法费丹旭、任熊、陈老莲等人,笔意简逸,构思奇巧。山水画则近法石涛,远取沈周、吴镇等,用笔纵横劲直,率意洒脱。在他的笔底下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徐悲鸿先生对其推崇备至,评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吴昌硕先生尊其为“画圣”,殊不为过。伯年56岁即英年早逝,未能得享天年,但凭借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将“永享天年”。

                                   一、 任伯年生平及社会背景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保守的封建社会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上海迅速由一个小县城变成了中国第一大都市。由于上海的便利交通来自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沿海诸省及东南亚的传播由吴淞口进入上海,各地商贾云集的商埠。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销售鸦片洋货的集散地。各行各业的人们集中于此给上海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其画坛也随着兴旺起来,原来集中在苏州,扬州,杭州的画家为了生活也来到了上海,绘画者也已经由原来的文人士大夫逐渐扩大到市民商贾,而这些画家根据买画者的各种需要,以新颖和独特的画法,形成了新的艺术流派,而其中的佼佼者当为任伯年。
    任伯年(1840—1895)任伯年出生在钱塘江畔的萧山(今属杭州)他原籍山阴,初名伯,改名颐,字伯年,号次远,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萧山良田无垠,桑麻成行,素称鱼米之乡,与东南都会杭州隔江相望,商旅如云,文风兴盛,明末清初的文化名人均在此停留。

                              二、任伯年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任伯年从小就受家庭熏陶,父亲任鹤声是民间画像师,在他小时候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已是名声显赫的画家。少时受家庭的熏染,已能绘画。任伯年的父亲任鹤声,以开设米店为生,但他也是一位民间画家,尤擅长画人物肖像,而任伯年在父亲的传授下,少时就学习画人像,而在传神写照与默写上花了许多功夫。十分高兴。十来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是谁来,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看了,便知是谁了。任伯年受到鼓励,从此习画更勤,渐渐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背临默写的能力,技艺日趋娴熟,这说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写真画技巧。
(二)后期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成熟
    当任伯年21岁时,即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进驻浙江杭州,1861年由萧山进取绍兴。战争中他的家庭遭到破坏,父亲在战乱中去世,而他也被卷进太平军中,在军中扛大旗。1864年太平军兵败浙东,任伯年得以脱离军队,为避乱,他移居古城宁波,以卖画为生,任伯年在宁波市井间,好以仕女、梅花,佛像等为题材作画,也善用民间的二十四孝,风尘三剑客等故事入画。这些雅俗共赏的题材大受欢迎。而宁波一带木雕艺人的传统把戏,也使任伯年则从中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
     在宁波,任伯年不仅学习到了民间艺术,还结识了大梅山馆主人姚燮(1805—1864)。而后,任伯年又结识了任熏(1835—1893),并拜这位人物,花鸟画家为师,和姚燮,任熏的交往,使任伯年的素养大大提高。同治七年春二月,任伯年在其师任熏的提携下离开宁波,并作《东津话别图》以谢诸友,随后赴苏州发展。苏州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大本营,也是桃花坞民间年画的发祥地,文化较之宁波要更上一层,这里园林亭榭更是别有情趣,通过任熏的介绍,任伯年结识了画坛名流胡公寿(1832—1886),有许多相互切磋技艺的机会,同时也对江浙两地不同的审美观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年冬天,他离开了苏州,来到了东方大都会上海,任伯年到了上海不久,便经胡公寿介绍给笺扇店,并为他誉扬,没有多久就誉满上海画坛。任伯年成名后,从此长住上海以卖画为生,期间偶尔短期去苏州。自同治七年(1868年)冬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去世,计在上海居住28年。
                           三、任伯年绘画艺术特色

(一)前期绘画艺术特色
    任伯年前期作品学习任渭长、任阜长兄弟,其画法亦步亦趋,人物线条钉头鼠尾,方折顿挫,造型受陈老莲影响;双钩花鸟画淡彩填廓,可谓受任渭长、任阜长他们的影响至深。任伯年早期人物画其风格和任渭长、任阜长兄弟十分相似。如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献瑞图》、《无量寿佛图》、《参禅图》,同治十三年(1874年)画的《钟馗》等,人物造型衣纹顿挫方折,线旁加淡墨以表现凹凸关系,背景器物多用细线双勾,人物造型明显保留陈老莲的风格,这些都是受二任人物画影响的画风。
    任熊字渭长,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咸丰十年(1857年)他短短的一生在创作上却闪烁着不寻常的光辉,给晚清人物画带来很大的影响。他的木刻画《列仙酒牌》、《剑侠像传》、《於越先贤传》及《高士传》,继承陈老莲的传统,对人物画的形式感非常重视,伟岸而具有韵律美的身躯参以或垂直、或方圆、或曲折的线条交错,加以铁划银钩,加上具有装饰性的配景,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任伯年从任渭长那里继承了这种形式感很强的人物画风格。
    任伯年早期的人物画是广泛吸取和模仿阶段,除了受二任影响之外,他还上追陈老莲直接临摹陈老莲的作品。如同治六年(1867年)《摹陈老莲人物》、光绪七年(1881年)《法陈章侯人物图》等,都说明他对陈老莲的绘画感兴趣。陈光莲的人物画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致,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他极力仿效陈老莲的这种画法。同时他还吸取了萧云从的人物画法。进而形成他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以写意的笔调、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画出修长潇洒的人物形象。而任伯年人物画题材,大约有这几类:一  历史人物故事。《城下乞食》、《西施涴纱》、《李广射石》等等。二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风尘三侠》、《群仙祝寿》等等。三  一般的仕女画。《梅花仕女图》等等。四  来自生活的题材。如:牧童放牧、儿童斗蟋蟀、村妇夜纺等等。从以上所列的例子来看,任伯年定人物画题材的范围是异常广泛的。这些题材虽然他多次画过,但每次画面多不相同。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苏武牧羊》他也不只一次的画过,无论是执节瞭望南天,或坐在雪地里的刚毅形象,躯干伟岸,表情深沉,流露出一种威武不屈的气概,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任伯年早期绘画不仅受二任影响,而且也受版画影响,1867年所作的《范湖居士四十二小像》,描写苏州的收藏家周闲带着斗笠,穿着长袍拄杖而行的姿态。宽袍飘然,线条细腻流畅,人物神色相当轻松自然。这幅画的构图和《芥子园画传》里的《山樵》极为类似,画中人物的右手都持着长杖,带着圆斗笠,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行走姿势出现。
    早期的花鸟画不仅受到江浙一带的画风影响,师陈老莲遗法,而且受到任熊、任薰的悉心点拨。任伯年早期,花、鸟。主要是选用钩染法,及双勾花鸟画,承受陈老莲的画法,线条工细,构思缜密,色彩典雅。受任熏画法的花鸟画的影响,细笔双勾有的用笔略显顿挫,有的则细如游丝,画于生宣纸上的则用笔断续,虽画法均有不同,但疏枝密叶,含风带露,高低相背,偃仰纵横,比任熏的花鸟显得生动活泼。其设色均极清淡、雅致明快。任伯年还有一些花鸟多作浓重色彩,双勾添廓,朱绿灿然,用色厚重,显得既艳丽又古雅。任伯年花鸟画除绢本外,其洒金,泥金扇面,多用没骨法。任伯年没骨花鸟落笔极快,其颜色衔接处,融合得恰到好处。在色与水的运用,以及粉与水的运用,任伯年均有独到之处。如他常在色彩或白粉未平之时,滴以清水使自然净化,起到水色融化趣味。由于任伯年用色不涩、不涂,笔笔交代清楚,所以能产生轻快鲜明的效果。任伯年没骨法虽曾受恽寿平的影响,但画法与风格大不一样。任伯年用色如用墨,寥寥数笔,竟于写意法相通,这种由“工”发展到“写”的没骨法,以迅笔抒写,使色与色自然相接,而这种自然活泼之趣,具有任伯年独特的面貌。
(二)后期绘画艺术特色
    后期的花鸟画主要得益于“青藤白阳”写意法及恽寿平的没骨法,笔墨豪放,格调明快。且兼工带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人物画在陈老莲的基础上由中期的夸张雄伟逐步转向洒脱飘逸,并运用多种画法,随意挥洒均能得心应手。任伯年后期绘画,不论是人物还是花鸟画,更加趋向成熟。他的人物画品格中包含的画工性品格与文人性品格之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既是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过渡时期画家的一般特点,又与他的家传家风以及社会生活与艺术环境的独特性相关,同时也与他既作为人物画家又作为花鸟画家的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紧密相连。
1.造型新颖,构图独特。
    任伯年其画立意和造型更为宽广、奇特,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了。其人物画的造型和构图,往往匠心独具,不一味模仿前人。《女娲炼石》,这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这位善良的妇女,为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她在五色石前苦心炼石以弥补破碎的苍天。据记载,女娲人首蛇身,但是在任伯年的笔下却是一位美丽的女英雄。她紧裹朱衣,盘曲而坐,古艳而雅洁的衣襟巧妙地把蛇身隐藏起来,在不被人们注意的衣褶中露出一点蛇尾,说明她就是神话中的女娲。在她的面前是一堵玲珑多姿的五色石,在石和人物以不同的用笔,以及墨与彩的相对比、相衬托,使这位美丽女性形象更为突出,经过画家的巧妙构思,既表现了英雄人物的主题思想,又是一幅很含蓄很优美的仕女画。
    《群仙祝寿图》是任伯年人物画的杰作。据说流传到现在这一堂泥金画地的12幅通景屏已非完璧。这幅巨大的画幅共描绘了46个神仙人物,主题是一群各界神仙共赴王母的寿宴。作者的构思是通过空中、海上、陆地三路行列去赴宴的,表现王母盛筵的巨大场面,寓以情和寿辰的意思。在构思上,将人物分为几个大组,再穿插小组人物,用疏密对比,错落有致的手法,使之富于变化。为了构图的生动性,使各组人物之间互为联系,而大组之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互相顾盼照应,这样将四十余个神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成为规模宏大的《群仙祝寿图》在整幅画面上衬以云彩、岩石、树木等,使画面显得丰富多彩。
     任伯年在绘画构图中还善于把握典型环境,尤其是在后期,四条屏是清朝以来比较流行的画幅形式,他根据屋子的布置需要而形成的。对人物画来说长条形是比较难构图,在《承天夜游》中,他将树木放在主要的地位,画上古木参天,枝干盘曲的古柏衬着枫树。而把苏东坡放在林间,仅露半身,点出一个“游”字,构图紧密处密不透风,疏处似深不可测,把夜的意境烘托出来。
    在构图中任伯年喜欢把视平线压得很低,有时候又喜欢把视平线提得很高,过去这种表现方法在传统近景的人物画中用的比较少,如1883年作的《人物团扇》把人物放在地平线下,而《关山在望》、《子陵垂钓》等,把人物放在高处,或俯或仰,都能将画面空间延伸得很远。总之,任伯年的人物画在构思上,能将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在构图上以景托人,他在布景时极力讲求画面的虚实、繁简、轻重的对比,使画面错落有致,明快动人。任伯年的人物画的衬景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这与他的布景不是来自古人,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有关。无论从林交加,或枯木,或断墙,使人看后特别舒服,其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
    任伯年后期花鸟主要是写意花鸟。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受明代的陈淳、徐渭的影响。任伯年多次在其花鸟画中提到“法白阳山人”可见陈淳对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后来任伯年又学习清代的朱耷、华喦,其中华喦对他的影响最大,他主要取其华喦的用笔,所以任伯年的花鸟画用笔挥洒自如,迅速流动,形成任伯年特有的风格。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对近代写意花鸟影响极大。任伯年的写意花鸟多来自生活,都是自然界所习见的动植物,他画鸟多为麻雀、燕子、锦鸡、翠鸟等;花卉则多为芭蕉、水仙、牡丹、茶花、荷花等花。因为这些花鸟都是生活中所常见的,所以他的作品感到亲切,可爱。他的花鸟画最大的特色是生动,他画的鸟无论是飞、立、啄、鸣,无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他画的花卉,更是充满生命力。他能抓住飞鸟活动中瞬间的动态,跃然于纸上。
2.题款简练,布置得法。
     题款简练,布置得法是任伯年后期花鸟画又一独到之处。“布置得法,多不厌满,少不嫌稀。”(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任伯年充分运用这一繁简规律于他的花鸟画构图中。《紫藤花鸟》中他将紫藤分为三大块,每块中密集的布满美丽的紫藤花和叶,然后把藤干和枝把三块藤花连成一片,其构图不散不蔓,对象鲜明突出。任伯年花鸟画的画块布置是随画幅的大小、长宽来落墨,在落墨时除了考虑均衡、虚实、轻重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外,并以“取势”来布置画块。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落笔流畅,色彩清新明艳,艳而不火。他强调用水,水色自然交融,手法轻盈灵活。如画紫藤,其淡紫色有时极淡,而笔笔分明毫无拖泥带水之处,所以能达到清新明艳的效果。其牡丹花信手点染,浓淡任其交融,但层次非常清楚,而光艳夺目,饶有风韵,让人过目不忘。
3.用笔严谨,线条优美。
    注重表现线条的形式美,是任伯年对传统人物画的另一大贡献。任伯年吸取了陈老莲用笔方式以及线条的组合排列特点。但笔法更为流畅自由,线条富于变化,在陈老莲刚劲的基础上增添了飘逸灵动成分,使之刚中带柔,更为有效地发挥了毛笔灵活便利的特性。如《丹桂五芳图》、《紫气东来》、《沈芦汀读书图》、《群贤祝寿图》中,画家用婉转流畅、抑扬顿挫的笔法,组成一系列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的构成关系,图中线条已不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以及衣纹的起伏转折,而是通过线条的疏密、刚柔、行笔的轻重缓急传达一种富有节奏韵律的视觉形式。如《女娲炼石》、《群仙祝寿》以及一些人物画稿,其线条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有的刚健、凝重如岩石,有的飘洒、灵动,宛若行云流水。画中线条独立的形式美超越了具体形象
(三)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精神格调,任伯年的绘画受到了民间的影响。民间艺术的那种热烈,奔放,健康,对任伯年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影响。
1.丹青来自万物中
    任伯年将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完美结合,达到雅俗共赏的典范,他的艺术发展与特色体现了民间艺术对海派绘画的影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精神格调,抑或是手法技巧,任伯年的绘画都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熏染。他充分吸收民间绘画特色,通过加工改造,以“清新”“明艳”“通俗”的画风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他的绘画艳而不俗,达到雅俗共赏。他以民间绘画新血液注入士大夫的绘画中,以广泛题材,清新易懂的艺术手法,创造出近代市民所喜爱的艺术。在花鸟画中,任伯年将流行于明间的,诸如《四季平安》、《竹报三多》、《三羊开泰》等题材,作为花鸟画对象。
2.设色精妙绝伦
    任伯年的绘画色彩明艳,他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于画面,既富有鲜明的对比,而又调和不生硬,浓而雅馨,华如《风尘三侠图》、《小浃江话别图》等。他除了用传统的朱砂、胭脂一类鲜艳的颜色外,还大胆引入西洋红,画枫叶、凤仙、红菱、桃花,他的画中常出现红与绿的大胆对比在层次丰富的墨色的映衬下,画面光彩夺目,像《蟹菊图》、《天竹栖禽图中》、《花卉图》等。他在金笺纸上作画。在泥金底上用浓艳的色彩,利用金笺底色的烘托作用,渲染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他已经跳出传统文人画水墨为上的传统,将文人画之笔意墨韵与色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与民间艺术结合更为密切的崭新的文人画面貌。

                 四、任伯年人物画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对于任伯年的评价,历来有许多的看法,主要有雅俗问题,格调问题。任伯年的艺术雅俗问题,曾经有不少文章论及,任伯年能成为画坛的杰出代表,可以说是时代所赋予的。但是,以任伯年的造诣,成为文人画家不难达到,但是任伯年对绘画有他的思想有他的主张,他对艺术传统有他的看法和取舍。他的作品以民间习见的题材入画,同时他也以通俗的形式和手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任伯年绘画的特点,任伯年学习陈老莲,舍弃他高古的风格,用其色彩,线条,以及人物的形式感;他学新罗山人,舍弃简逸,取其流畅、飞动的用笔方法;他学郓南田,变其渲染烘托的没骨法书写,色色相融,水色交接的没骨法,去其淡雅而成浓艳。文人追求“高古”“空灵”“简逸”,而任伯年却以“清新”“明艳”“通俗”的画风呈现在观众面前。任伯年的画虽然属于“通俗”,但这种“通俗”绝不是那种“俗气”或“市气”。而是所谓的那种“雅俗共赏”。当然任伯年的绘画确实存在一些缺点,他的花鸟画,从恽南田那里学到了不少精华,但以南田所主张的“色、光、态、韵”,而缺少“韵”。因此他有些作品显得单薄,韵味不多。还有一点,由于任伯年家境并不富裕,青少年时代又遭受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为了担负家庭生活,以卖画为生,使他在知识和文化上不能得到深邃的修养,这就局限了他的艺术向更高更深的境界迈进。此外,由于任伯年画作数目巨大,且大多数又系赝品,难免良莠不齐。这里既有清末国势渐衰,学术精神不振的时代原因,也有任伯年读书少,学问修养不高,又未见宋元佳作真迹等个人缘由,更直接的根源是图谋生计的限制。
    任伯年的绘画虽然有些不足之处,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任伯年在按照民间习用的的谐音取义等通俗手法,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的《玉堂富贵》、《无量寿佛》,在强化艳丽色彩和写实造型的审美意蕴中挖掘世俗化的活力,另一方面又遵循着个性化的自由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情感倾向,在《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以及与之相应的文人画写意中抒发灵性。他既融合了文人画的表现因素,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发扬民间艺术传统和西方绘画技法,并且将主题精神与消费需求统一在改良思想上的艺术倾向,使海派绘画获得了发展基点。他使得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和人物画逐渐向大写意走去,可以说,任伯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奠基者,尤其是任伯年的人物画线条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代古装人物画家徐燕生、吴光宇、刘凌昌,当代人物画家范增、叶浅予,连环画家贺友直、华山川等都借鉴了任伯年的线条表现方式,强调用笔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注重画面线条的美感、表现力。对以后的吴昌硕、黄宾虹、陈师曾、刘海粟、傅抱石以及李可染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结 语

     总之,当我们指出作为大师任伯年的作品的不足和对艺术市场的负面作用时,也要看出他艺术的清丽明镜之下深蕴的那份无奈和悲凉。而任伯年的绘画实践告诉我们:民族的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不可取,那种固守一隅、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的意识更不为训。而我们需要的是不受一定的成法所约束,发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艺术风格,不一味模仿。通过对任伯年绘画风格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对中国近现代花鸟和人物有了一定认识,可以这样说,现代大写意花鸟和人物正是由任伯年开启的,任伯年绘画艺术中表现出的学古求变、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于我们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创作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对任伯年绘画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学到了人物的造型,而且,使我们认识到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的完美结合,他的绘画具有开拓史册的意义,将西洋技法于中国画中,将中国画的雅俗共赏性推向了一个高度。这在海派艺术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是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人所不及的。从而也是徐悲鸿肯定任伯年,而否定吴昌硕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伯年的成功,并不是广邦商人的推崇,也不是人缘好,而是他的画以风格制胜,独树一帜,在当时符合人们的思想情趣,具备当时所倡导的新潮流精神。所以,任伯年的成功的必然的。尽管任伯年的绘画用浓厚的西洋味儿,但却艳而不俗。任伯年不愧是近代艺术大师。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