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个人事迹:合作学习中 四种心理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41:31
合作学习中 四种心理现象

    一、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
    促使一个人在合作中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多种,如小组里有较优势的学生存在;个性特质的胆小、顾虑多、意志不坚定、自信心差、过于重视他人并依赖他人;小组人数的规模等因素。从众效应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小组意见,合理的小组环境可以促进或潜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但是在不合理的小组环境里,由于从众效应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论正确,所以从众效应容易压制正确思想的形成,窒息小组成员的独创精神;合作学习有时有弱化独立思考的趋势,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使人“人云亦云”。
    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众效应,反对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效应。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组群体的压力,建立鼓励所有成员自由发挥自己不同意见的规则;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答案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
    
    二、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心理学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社会惰化效应。按课前预想,合作学习应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往往能发现小组成员你推我让,对所分配的任务有太多抱怨,最终不能完成任务,造成整体小于部分效果的社会惰化效应。
    造成惰化的原因之一是不公平感。人们习惯把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与别人(或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如果认为比较的结果是公平合理的,就心情舒畅地继续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原因之二是“责任分散”。所谓责任分散是指在与他人共同工作时,个人有责任感下降、将工作推给别人去做的倾向。产生责任分散的原因是指向群体的责任压力在群体中分散开来,落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就很少了。为了削弱社会惰化效应,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增强学生的公平感,公平、客观地测量小组的每个成员所完成的任务质量和数量;同时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共同目标,进行明确细致地分工,责任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另外还要缩小小组人数的规模,避免责任分散。 
    
    三、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出现一些独处时不会做出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往往使个别学生违规行为增加,其他成员责任感普遍淡化。许多研究报告显示,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旦合作学习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兴奋现象,如肆意高谈阔论,随便走动、提问等“吵吵闹闹”、“乱哄哄”的去个性化现象。导致去个性化的的关键因素是匿名作用和责任分散,它们会让有些学生养成说话不负责任、行为较平时张扬的态度。
    合作学习情境中的去个性化会导致消极作用,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去个性化现象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要。首先,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利于合作学习参与者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持理智、宽容、开放的态度,只求言之有理,不强求完全正确,但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形,可适当介入管理。其次,热烈有序的小组学习环境的保证。这就要求事先一定搞好统筹安排,令所有小组成员清楚有关的合作规则,明白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做到赏罚明确,才能使合作井然有序,避免许多无谓的纷争,保持较高的效率及质量。在小组里增设 “观察员”、“检查员”之类角色,提醒偏离主题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再次,讨论的时间一次不宜过长。 
    
    四、“搭便车”效应 
    
    所谓“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做的努力,让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从表面上看似乎参与了活动,实际活动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