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考前一个月:郭国松:我们离真相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1:49
让思想自由传播
http://guoguosong.blog.ifeng.com/
  • 博客
  • 相册
  • 报栏
  • 左邻右舍
  • 留言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郭国松:我们离真相有多远

2011-12-28 11:31:58

浏览 2443 次 | 评论 2 条

我们离真相有多远

北地的天,寒冷是不期而至的礼物。转眼间,又是一年的岁末。
冬日的阳光飘落在京城灰蒙蒙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原本陌生的PM2.5、PM10。
PM2.5、PM10是什么?它是专业术语。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这些肉眼很难看见的污染物颗粒,就悬浮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并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
11月份京城连续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2P”问题首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的对象。也正是透过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这种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的“2P”,中国的气象和环保部门只监测其中的“1P”——PM10。至于另一“P”——PM2.5,则成了漏网之鱼。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空气质量很糟糕,PM2.5这种小颗粒的污染物数量太多,气象、环保部门担心引起公众恐慌,根本就不敢公布其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抓大放小”,就如同中国生产的牛奶标准远低于欧洲的标准一样。
在舆论的持续追问下,气象和环保部门已经无法回避,表示明年省会城市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全面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要等到2016年。
2016年虽然远了些,但毕竟有了一个绝大部分人在有生之年可以等来的时间表。这是2011年公权力在舆论的不断逼问之下公开的一个小小的真相。
我们距离真相其实还很远。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追尾惨祸,面对“铁老大”欲盖弥彰的嫌疑,媒体一开始便使出了紧逼盯人的战术,对真相穷追不舍,诸如掩埋车头、现场救援草率、死亡人数,等等。一个个为什么,最终将焦点聚集到这场惨烈的动车追尾事故的真相: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万众期待的调查报告,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真相依然不为人知。
高铁事实上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国家明信片。中国人简直让火车飞了起来,西方媒体曾惊呼,中国很快将把高铁修到伦敦!
但是,源于“铁老大”刘志军及其幕僚被捕,以及此后的“”7.23”事故,中国高铁突然一个猝不及防的急刹车,“大跃进”般热火朝天的高铁工程,包括原计划2011年底开通的京广高铁北段(北京至武汉)等在内的干线建设全面停工。
难道“铁老板”被抓就能颠覆一个国家的高铁发展计划?难道一起事故就会改变中国高铁的命运?这其中的真相又是什么?是高铁技术不成熟,还是为了纠正高铁发展过程中偏离中国现实的冒进主义?
要知道, 2008年底,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国家财政直接投入了四万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其中大部分给了高铁。现在,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的高铁,怎么能够说停就停了呢?纳税人需要明白高铁大面积停工的真相。
眼看2011年接近尾声,“7.23”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布恐怕是明年的事情了。而高铁全面停工的真相完全无法预期。
同样是在媒体的追问下,中央国家机关的“三公经费”终于在2011年羞答答地露出冰山一角,老百姓得以从那些冰冷粗糙的数字中窥见官员们怎么花掉了我们的血汗钱。
从报表上看,国家机关2010年的“三公经费”账单一个比一个豪奢华——
国家发改委3206万元;科技部3655万元;卫生部4296万元;商务部6171万元……
2011年,几乎所有国家机关的“三公经费”预算并无实质性的减少。这似乎表明,上述“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
与内地相比,香港特区政府可就寒酸多了。截至今年5月之前的三年,特区政府“公款吃喝”总共只花费了区区609.5万港元,平均每年200万港元。
可以预见,将于两个多月后在京开幕的“两会”,“三公经费”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激烈论争的话题。
显而易见,我们不是为了欣赏官员们用纳税人的钱吃喝享乐的奢华账单。既然要花纳税人的钱,那就要把为什么花掉这么多钱的详尽理由告诉公众,这是谁也无权隐瞒的真相。
不可否认,2011年国家机关“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是权力走向透明化的一个进步。
但是,对有些真相的追问可能让官员们陷入尴尬,引发2011年舆论风暴的李昌奎故意杀人案正属于此类。这个极度凶残的刽子手,在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却在二审被云南高院改判死缓。面对舆论的围攻,云南高院的主要领导说:“有错必纠是法院遵守的原则,但问题是我们错在哪里?我们程序没错,实体没错,依靠法律政策没错,要错可能是我们的观念上理解不一样而已。”
听起来言之凿凿,斩钉截铁。但云南高院未能坚持几个回合,很快便败下阵来,决定对李昌奎一案再审,并且当庭宣布判决结果,将李昌奎送上了刑场。
按照中国现行的司法程序,死刑是由审判委员会做出的。云南高院只有一个审判委员会,在事实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同一个法院,同一个审判委员会,刚刚做出的死缓判决,怎么说改就改?难道他们的刑罚理念在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昌奎一案的改判,是云南高院永远的痛,其背后的真相,也许只能留给历史了。
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个权力运行透明度不高的国家,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真相被隐瞒起来。据媒体报道,两个窃贼潜入山西省焦煤集团原董事长白培中家里,盗走了总价值约5000万元的钱财,这样一个实际上早就被侦破的惊天案件,却被某些手眼通天的官员蓄意隐瞒。
 当微博率先披露这起丑闻后,白培中这个在山西据说能够呼风唤雨的官方“煤老板”被纪检部门带走,他的家人和身边的重要人员以及为他隐瞒丑闻的关键人物均被控制。待有朝一日真相彻底大白于天下时,一批腐败分子受到刑事惩罚是不可避免的。
 凡此种种,全是一个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但是,在公众舆论的追问下,这些坏消息能够公之于众,既是公众参与下舆论监督的作用,更是法治日益强大的标志。
在现代政治制度中,“人民有权知道真相”几乎是一个常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制定的《知情权法》开宗明义地说:“本州人民并没有将自己的主权交给为他们服务的机构。人民在授权时,并没有授权他们的公仆决定人民适宜于了解何种情况,不宜了解何种情况。人民坚持有权了解实情,这样他们才可以对他们建立的机构保持控制。”
有一句名言,叫做“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既然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避免脱缰野马似的权力为非作歹,那就必须让权力透明化,让人民知道真相。由于权力本身的特征,没有哪一个手握公共权力的官员愿意被关在笼子里。惟其如此,人民对真相的追问仍然面临与公权力长期的博弈,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