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3d av 种子下载:带孙儿读古文- 连云港的水手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0:30
带孙儿读古文
                       ——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
                    韩海燕

       我在佳县山城办起了国学书院,每到周日便有朗朗书声从书院传出。孩子们读的是古文经典。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古文经典呢?因为古文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最好的精神"食粮"。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孩子们能读懂经、史、子、集,就等于给孩子们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古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读懂了精神"食粮"。

      读懂了《论语》、《大学》、《中庸》,就会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读懂了《老子》、《周易》就会了解宇宙万物的奥妙。
      读懂了《黄帝内经》就可成为妙手回春的神医。
      读懂了《孙子兵法》就可当个护国平乱的将军。
      读懂了范蠡,就可做一个千金散尽又重来的商人。
      读懂了《诗经》就可成为"思无邪"的文学大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代许多读书人在儿时却没有接触过经典。

      八十岁以上的读书人,儿时读的书是:来来来,快来看,人有足又有手,马有足没有手。
      六十岁以上的读书人,儿时读的书是:羊,大羊大,小羊小。
      四五十,二三十岁的读书人,儿时读的书无非也就是小猫、小狗、小鸟、小鸭之类的东西。

      一个人记性最好的时期是儿时,在这个时期本应记住最经典,最有用,可供他一生受用的东西。可近代的读书人在儿时读的却是上述那些缺乏"营养"的东西。

      我自己读了十几年书,又搞了几十年的文化工作,也发表过一些称不上文章的文章。在别人看来,我要算一个有文化的人了。可我的真实感受却是:空空如也。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我努力了呀!上学期间几乎年年是“三好学生”。小学毕业保送进入中学,中学毕业一举考上了西安师范。那时佳县,那么多考生只取一名,我被考中了。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文化工作,从未断过读书,世界名著也读了不少,可到头来,还要"徒伤悲"。我的儿女也都读了十几年的书,也都努力过,可没有一个可称得上有学问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儿时"营养"不良,老大"消化不良",便注定我们为文化侏儒的命运。

      我荒疏了,我的儿女也荒疏了,难道让孙子这一辈人也荒疏了吗?不,绝不能这样下去了。

     于是,我一面读古书,一面教孙子、外孙子读古书。
    
     五个年头过去了,他们小小年纪已熟读了《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孝经》、《弟子规》、《诗经》等经典。

      我们孙子韩萱,今年十岁,上四年级,按现在的进度,十三岁之前她可把《孟子》、《周易》、《春秋》等经典全部收拾掉。

      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呢?三年级全级第一,四年级又是全级第一。

      我在这里要说明白的是,读古文经典,并不是为了孩子考高分。熟读古文经典就是成绩,是真正的成绩。

      在读古文经典的过程中,我的孙子、外孙子受益了,我们全家都受益了。于是我想到了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爱满天下。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告诉榆林人,告诉天下人,赶快让你的孩子读古文经典。千万千万别把孩子误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因为,古文经典离我们毕竞很远了,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文坛上出现过胡适那样的"斧根文人"。他们从小受过读古文经典的良好训练。胡适九岁就熟背了《四书五经》,十一岁就能读《资治通鉴》,二十几岁就成了名。古文经典成就了他们,可他们硬是拿着一把斧要把传统文化的根砍断。

      至今,我们许多人还被笼罩在砸烂孔家店的历史烟尘里。

     "斧根文人"之后便出笼了一批又一批"无根文人"。在他们中间,不乏聪明绝顶的天才,经过他们勤奋耕耘。的的确确也创造了他们自己的"辉煌"。但是,在他们的作品里,很难让人感受到几千年文化的底蕴来。但是,他们的那些东西毕竟也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淫词乱德的东西,已成了人们案头放着的,书架上摆着的"珍品"。

      人们以为那就是中国的文化。

      然而那些东西迟早会被历史所唾弃,犹如一场暴雨过后聚积起的大大小小一汪汪无源之水,几经日晒,便一个个要干涸。

      值得人们称道的是那些"寻根文人"、 "续根文人",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工程,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工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茁壮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