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寓意的西语名字男:清末古宅深藏黄河北小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08:21
天桥区发现清末民居砖木结构古宅●整体阔大,细部讲究,文保部门将上报保护

 

  ▲这座古宅的规模已经比当初缩减了一半,急需保护。

 

  前院厢房的山墙上,精致的高浮雕砖花显示出主人的尊贵。

 

   精致大宅曾占地十余亩

   14日上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铭所长、建筑考古人员艾楠与记者一起来到天桥区大桥镇刘光照村。进村不久,一片占地数亩的青砖大宅院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座大宅院是近期天桥区文化局在文物普查中新近“发现”的清末民居建筑。

   这座大宅院砖木结构,由正房、厢房、耳房、出厦等构成,是四进院落。“第一进院落原先有高大的门楼和南屋,可惜1978年扒掉了。再加上院子外面东边那些已经破损掉的附属建筑群,这座大宅子当年占地应该在十余亩左右。”刘光照村的刘国强告诉记者,村子里70%的村民都姓刘,是建村始祖刘光照的后人,因而该村也以刘光照的名字为村名。“可惜这座大宅子很多漂亮的构建如砖雕、吻兽、影壁花刻、文字都在文革中毁掉了。部分残留下来的屋院坍塌,少部分房屋还住着人。”

   主人曾做过清朝五品官

   该村村支书刘维国说,“这个村住的人很多是刘光照的后代,这里出过清朝的千总,还有武举人刘良甲。”

   大宅子最后一进院落标记为村82号,60岁的刘维勇住在这里。“我是始祖刘光照的第十八世孙。1946年为躲避兵灾,我们全家搬迁到了济南市里的北坦居住。1948年搬回村里,但不在这座宅子里住。2005年我们才回到这里住的。”刘维勇拿出家谱,“这座大宅子的建设者是生卒年月为1840—1886年的刘恩生,他曾经做过清朝的五品官。”据此李铭所长推断,这座大宅子的建设年代当为十九世纪70年代。

   规模越制为城内所未见

   李铭所长在宅院四处探查,赞叹不已,不停地拍照。“无论整体构造还是建筑细节,处处讲究,即使从影壁石座线刻花纹、山墙高浮雕砖刻、正脊缠枝纹、厢房如意形托头等残留的细部构件看,这座大宅子也不是一般人的民居建筑。仅仅是它最后一进院落的东偏房粗大的梁架木,就颇显房主实力不凡:一般只有大庙、殿堂才会使用这么粗的梁架材料。”从建筑形制上看,李所长对这座大宅子很感兴趣:“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朝代,第三进院落的五开间大房是越制违规的,这样的建筑要犯杀头罪的,只有庙宇、殿堂和官府才能如此五开间。”

   李所长认为,古代有财力有实力的名门大族要想建筑五开间房屋,为规避因越制受惩,一般会做一下变化:将两边设成耳房,位置稍稍后座。可是这座大宅子的第三进院毫不避讳。出现这种越制建筑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建筑时期处在清中后期,等级制度已经松懈,没有以往那么严格。二是该宅子处于黄河北偏僻村落,不容易引起注意。“这在济南内城是不可想象的,济南城内山东巡抚丁保桢的故宅,也是将两边耳房后座处理来规避越制的。”

   “民宅”文物保护仍是盲点

   大宅子很多地方已经露天坍塌,墙体砖基风损严重,而且木结构的房子里住着人,在里面生火做饭,很容易引起火灾。考察中,李铭所长表示,将为它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尽快保护起来。李所长介绍,这座宅子现在还住着人,下一步如何保护和维修很难说。“对属于私人所有的房屋的文物保护措施,国家和地方都还没有个说法。如何维护,维修费用如何支持,都没有现成的法律条文可依。济南此前出现过类似的案例,由于还是法律盲点,处理起来很棘手。”

   对待类似的私人住宅文物,李所长认为需要出台相关办法,由国家和地方提供维修资金的大部分,调动所有者的保护积极性。

   四进的深墙大院,阔大规整的开间,考究的影壁和基座,精致的山墙花雕,典雅繁复镂空雕出的盘头……一座占地数亩的清末官宦大宅院深藏黄河北一座普通小村。14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来到大桥镇刘光照村,探查了这座破损较重的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