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铁港饮官方网站:打球的感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9:35
打球的感觉以下是引用icity在2009-8-12 21:09:00的发言:
希望德先生能很快看到。我的问题是练习正手攻时,各位专家和高手都强调蹬转,以重心击球方为正道,可是如何蹬转的细节却很少述及,困此业余选手中蹬转做得全部正确的可能是少之又少,那么如何用两腿蹬转才能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并使之不致上下起伏过大呢?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issue需要解决,请您赐教,不胜迫切之至!
左腿该如何动,右腿在不拧动脚尖的情况下如何动?我怎么动都觉得不自然、别扭、不稳、要摔倒。
icity 朋友您好. 最近一年我在教练指导下,蹬转发力方面的感受不少, 最近刚好做了一些心得整理, 如果您觉得有用, 可以参考练看看, 谈不上什么赐教,就是心得分享而已, 未必正确, 仅供参考.
首先,您要先想办法体会什么是重心的力量,不少朋友说"打球就是感觉两个字", 能感受到重心的力量, 重心转移就自然而成, 就初步解决了腿怎么蹬的问题, 接着再解决如何转腰的问题. 不过要注意的是, 体会身体的力量之后, 还不能急, 还得先学会把上肢释放 解放, 上肢谈不上放松, 甩收感觉不好, 那么身体的力量就会浪费大半. 练习发力偶尔要过头来,从上肢 腰 腿 一路往下练起, 然后结合起来.
关于细节, 我把文章贴于此, 让您参考.

重心的力量就像是跌倒那样
我教练的教法是, 先不要转腰挥臂的动作, 持拍同侧单腿微彎支撑身体重量,   左脚稍提起離地. 然后慢慢往左脚倾倒, 就像跌倒那样, 重量突然整个往左脚 往前-往左 倒去...左脚受力之后运用反作用力再把重心还原. 用这个方法来以会重心的力量, 非常直接有效.  
大家可以试试看, 运用这个力量来带动转腰挥臂,上肢就可以感覺更放松.
要在快倒下的那瞬间才出手打球, 手要慢.... 但也不能等左脚完全落地了才打到球,慢了也不行.


蹬转发力如何以腿带腰-左腿的作用(以右手持拍為例)
蹬转发力, 腿跟腰既是合作关系, 也是传承关系, 无法切割, 但也不可以混为一谈. 蹬,主要是以送出重心的力量 来带动转腰.
而转腰 拧腰 扭腰 的力量, 必须建构在蹬腿力量之上, 叠加起来.
蹬腿到转腰之间, 有个启动顺序之先后, 但别误解成 蹬腿完毕才开始转腰.

腿到底如何来带动转腰的呢?
简单来讲, 就是 右脚蹬送, 左腿转-跨.

引拍时, 重心要落在右脚 来进行用腰引拍, 怎么做比较正确呢?   左腿是个关键.

在引拍的过程中, 重心逐渐往右脚移动时, 必须把握两个原则:
1. 右脚髋不得转动, 右脚掌-膝-髋必须形成一个稳固的支点, 避免腰髋同转.
2. 很多人用腰引拍做的不好, 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 左腿忘了配合. 如果第一点做的好, 接下来想要做到 用腰引拍 ,左腿就必须配合上半躯干来转. 从外观来看, 右脚支撑 左脚向内旋转(或者说是 内扣) 会使得右边的腰腹肌肉向 右腿的鼠蹊部位(腹股沟)挤压, 形成一条明显的挤压线, 同时上半躯干也就做好了转腰引拍的动作.  

而蹬转发力, 其实就是以上两个动作的"反向还原"动作, 利用右脚往左前方蹬送的力量, 左脚往左前跨的同时, 反向进行外旋, 左腿-上半躯干 连动进行 反向还原 , 完成转腰发力.   (要注意, 左腿并非发力部位, 只是配合-引导   身体來转-跨) . 至于球出去之后, 右腿只是配合, 之后的动作就与发力无关,在此不予討論.  

至於左腳前跨的程度, 实际上要看重心转移的幅度. 即使动作不大, 原地也要有个重心往左腿下沉的感觉.   可以觀察-- 不少拉球高手发力冲时, 有个强烈的地板声音, 主要是左脚触地造成, 而非右脚. 想要充分运用到重心的力量, 应该是在重心往左腿压的过程来打到球,而不是重心上浮的过程来打到球. 这不容易做到, 但练习时可以多朝这个方向来努力, 抓不到这种感觉的可以从杀高球的练习来体会.

另外, 左腿虽然都是配合着, 或者有引导作用, 但实际上学问还是很大的.重心转移过程中, 左腿必需吸收重心过来的力量, 如果过于僵硬, 会造成抵抗, 重心下不去 , 力量无法充分配挥, 左腿反作用力出不来, 还原也会慢. 就如弹簧,   本身要保有弹力, 才能充份吸收力量来反冲, 进而产生反作用力来还原.
以下几个图片, 给大家参考观察.  

柳在引拍-蹬转过程,右腿是相对稳固, 注意左脚是否跟上半躯干的转动有连动关系?

在侧身发力爆冲的过程,右腿蹬送,左脚转-跨的情形非常明显.


练习方法:

先不要拿拍 也不要有挥拍动作, 就只做右腿蹬,左腿转-跨的动作, 熟练后,手要充分放松 配合身体发力来挥拍即可,在从定点 到 两点打一点来过渡 熟练.

重心发力还有一个原则, 就是要左脚往下跨的同时才打到球. 也就是要做到 "手要等脚", 尽量不要在身体上窜的过程来打球,除非是打高调.


这张讲解正手攻的图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手拉攻发力机制绝对是一脉相传的!

解放手臂正确用腰, 发力瞬間腹肌真的会有酸紧感觉!
我几次反覆验证 現在非常肯定---
当手臂依照教练的要求充分解放之后, 让 肩-肘 关节自由起来 不要让肌肉限制了关节的活动,
很自然的,就会用到腰腹力量(腿的部份先不谈) 來甩动手臂.

当确实做到以腰帶手的時候, 腹部肌肉很自然地就会配合去发力, 也就是"蹬转过程" 发力瞬間 腹部肌肉有很明显的"酸紧"的感觉. 但不是故意去绷紧, 一切都很自然, 这种感觉是以前怎么练也达不到的境界,也很难形容.(我说的这种腹部酸紧的感觉是"瞬间"的, 不同於剧烈运动之后的酸痛感, 球一出去 发力完畢就沒了) 以这样的方式去拉球,感觉不是很用力,球就相当爆. 但偶尔没注意,腰带手没做的好 或者 手不夠放松, 这种酸紧感觉就会消失不见, 分析后, 总是有哪里出了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方式,屡试不爽呢.
  








再次提醒:"解放手臂" 意思是让 肩 肘 关节自由起来 不要让肌肉限制了关节的活动, 而不是手去发死力!相反的, 想要解放手臂 就是要放松摆动,甩动.

练球要领: 一定要先慢下来, 要先能充分放松手臂, 别急着发力. 由上而下,慢慢往腰 腿 练下去, 逐一结合起来, 千万别急着发力, 犯了大忌.

萧教练曾经这样说过:"以腰带手做不好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是你不敢真的把手丢掉".他老人家"把手丢掉"的意思, 跟戴老师的帖子说法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放松 解放手臂, 让他自由摆动, 感觉就是把手丢出去了,释放掉.光是体会这个说法到实际真的做到百分之九十, 其实我花了一年之久.放松, 这两个字, 不是说到就能做到. 需要时间积累,练球方式也要对头, 要有耐心, 别急着发力去拉球, 慢下来 把动作做完整,时间一久, 就会发现好处的.

用腰, 大家都知道, 以腰带手, 也能朗朗上口, 怎么协调起来?从释放手臂开始做起吧, 放松的甩,去感觉甩起来的离心力, 是手臂重量在打球, 而不是肌肉. 放松,才能感觉到手臂的重量.



分享给大家.

相關文章: 把上肢从躯干中解放出来 - 戴临中

你真的做到"以腰带手"吗?

相信有不少球友有此体会--已经很努力转腰了, 球质却没有明显提高, 一样费力, 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仍处于   先打到球才转腰 的错误阶段.

博乒成立以来,各路高手汇集,理论的内容的质跟量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现在最欠缺的,还是如何实践的部份, 尤其是纠错. 我的教练常说:"正确的可能只有一种两种,但错误的可能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 "知道"跟"做到",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谓"做对了"也可能只是方向正确, 但还有程度上的差别, 是40分, 60分, 还是80分.  

打球要转腰发力,要以腰带手,这大家都没什么疑问,但你我真正做到的 有几分? 这还真是个问题.有转腰未必是以腰带手, 腿有用力未必就有重心转移, 有重心转移也未必做到真正的"用重心打球" .   在这里就先谈第一点. 也许你会很惊讶,为什么腰有转还未必是以腰带手呢? 这里先不多谈理论, 就直接从如何检验讲起.

各位在練習攻球 拉球时,就特别注意一点:"引拍結束以後, 你是上半躯干先转正了(胸口面对球台 大约一点到兩奌钟方向,)手才打到球, 还是手先打到球隨后才慢慢把上半躯干转正? " --这边说的转正,并非相对于球台,注意 正手击球姿态是左脚在前右脚稍后

如果还不知道答案的朋友可以看看这张拉球瞬间的图片, 身体是先往前转正,肩先前送迎前,以腰带手把手前甩迎球之后才触球.

大家可以再复习一下戴老师的七字诀前五个字-- 蹬送扭转甩. 在第六个字 收 之前, 球拍是还没触球的.前五个字也可以解释成"身体带拍迎前" .   当然这是练习目标, 实战有时候来不及被球顶住 另当别论, 但练习时一定要尽量自我要求. 不仅是练习拉球攻球时要注意以腰带手的真谛, 当你陪练 正手挡球时,也要养成以腰带手的好习惯. 持之以恒, 时常提醒自己, 应该会有很大帮助的, 我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之中.

在触球收臂的过程,腰实际上已经在收势减速状态,继续转动的幅度很小. 如果您是触球之后, 腰还转了一大半, 腰还在用力,那就是把腰力给浪费了, 形成了空转. 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主要还是出手太快, 没等身体的发力动作做完,手就出去了.

各位可以多观察专业选手在身体到位 全身发力拉冲时, 我说的 腰先转再触球 的现象会更明显.


各位可以多观察专业选手在身体到位 全身发力拉冲时, 我说的 腰先转再触球 的现象会更明显.

另外一提, 通常是往右朴正手时 较不容易用上腰力, 原因就在于 腰还来不及转, 就出手了.   有时候是步伐慢, 但有更多时候是心理问题, 担心打不到球 手就先出去构球了 急了. 发大力跟轻打在转腰幅度上是有差别的, 但两者都不能脱离以腰带手的迎前阶段, 即使是轻打热身, 仍然要以先转再打为练习原则,养成好习惯. 实战中,来不及有来不及的打法, 但那是临机应变, 练习时还是要"有意识地"强调出这一点.

在我指导一位球友时发现, 学习者很容易紧盯腰的右侧(右肩), 而忽略了左侧腰部(左肩)的作用,心理想要先转再打,实际上做到的却是有限, 真正打到球时, 两肩连线还是处于左肩在前右肩在后的情况. 接着我想到了 何版 左肩的作用 这一帖, 给我了灵感, 我要他先退左肩 再打球 来提示他自己, 果然, 情况就好多了呵呵.   大家试着做做看, 也许会有很大效用-- 退左肩,送右肩, 再打球.

再者,就是心理问题. 不少文章提到, 手要等腰, 但实际练习时, 却不知觉地造成"腰等球"的错误习惯. 手要等腰,但腰(肩)不能等球,要主动.  主动扭腰转肩,是以身体中心为轴 两肩连线的转动, 并非顶出右肩关节, 这要特别说明.

相關文章:
何版 左肩的作用
戴版 [原创]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引拍要向右转腰, 而不是向右弯腰
這是指一般的正手攻球練習時,所要談的原則,其他起下旋 中遠台相持,則不包含在內. 要注意不要拿不同情況的技術動作來比較.

向右弯腰 跟 向右转腰的分别 可以多观察几个正手攻 示范图像 头部位置   的高度變化.

正手攻动作要精简到,上半身就跟打陀螺一样地转 头部高低位置越稳定越好.   手
就是跟着腰肩做圆周运动. (先不談腿跨的動作)

攻球发力以向前为主,   如向右弯腰引拍 击球时挺直, 这样一来, 腰向上的力量会无用武之地 无形中给浪费了, 摆速也会慢许多.  正确是, 身体永远保持前倾, 直接打陀螺式的像右转腰, 腰只做水平圆周运动, 腰尽量不要有上下方向的 曲-伸 动作.

看看以下的图就会明白. 各位可以拍下自己的录像看看做对了没.


以腿带腰的练习方法
两个关键

1. 用腰引拍
引拍时先以髋为支撑,向右拧腰引拍(切忌不要往后拉肘) 使腰腹肌肉拧紧 . 这个准备动作很重要 却也是练习时最容易忽略的, 可以说 一步错可能后面皆错. 没用腰引拍的习惯想谈转腰发力,以腿带腰 只是奢谈.

2. 蹬腿迎前
蹬腿之前腰先放松,蹬腿使重心转移,藉由地面反作用力使力量上传至丹田位置(上肢要保持放松), 腿一蹬 自然就会使原先拧紧的腰腹肌肉做反向还原运动, 使腰腹肌肉进行展开击球.
手的动作一定要推迟到最后触球那瞬间,在触球之前,一定要尽量放松, 这样腿腰力量才得以充分传递上来, 力量达到集中的目的.



手的动作一定要推迟到最后触球那瞬间,在触球之前,一定要尽量放松, 这样腿腰力量才得以充分传递上来, 力量达到集中的目的.


腿腰发力事实上还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蹬的一开始 腰可能有稍微转动 但那还不到发力阶段), 有个极短的时间差, 这一开始不容易体会, 所以初步练习时, 在蹬腿过程先不要主动用腰力去把腰拧开 要被动, 也不要刻意去转动双脚双髋 , 一開始动作慢些 一球一球地練, 就把用腰引拍 蹬腿迎前 先做确实, 先练个两三个月, 之后再去加强腰部发力 就水到渠成了.

戴老师帖子曾经说过, 转腰其实是腰的回复还原动作,没有用腰引拍,哪来的回复还原? 所以用腰引拍是第一关键. 腰拧紧了,腿一蹬,腰顺着重心方向把腰拧松,这样就形成了以腿带腰,这样的腿部发力基础之下,再二次发动腰部力量 把力量叠上去,那么,转腰动作不必很大, 力量就很集中.

如果腿的力量没用上, 只靠腰部拧动由於动作太大 是很容易使背部肌肉受伤的.
以上是我的教練的教學方法 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照這方法練了許久,進步非常之大.


以上是我的教練的教學方法 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照這方法練了許久,進步非常之大.

再谈击球前的停顿--追求真快,不要假快
日前有位高手来指导时说了"身体跟球"的重要性,我后来的实践心得(以前文章有提及),就是真正到位的球 击球前会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这个停顿就是"身体找球 重心右移下沉 主动蹬腿迎前"的特徵, 而不是急急出手的"假快" .
这个停顿,就是 把能量储蓄到右脚再爆发开来的过程 以及 手等腰 腰等脚的准备   . 右脚到位踩稳 重心做好调整之后 蹬腿把重心送出去,这球质量自然就高了. 所以平时就是要多练右脚找球的能力 重心要充分地压到右脚靠反作用力把重心再蹬出去,不管发多大的力量都要求自己 每一球都要把重心迎前的动作做足. (这边的迎前方向指的是击球方向)
我跟同事在观察功夫兄拉球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停顿感,那两位陪练在爆沖一板時也是如此, 这是一般球友们没有的 都是急急出手 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了 那是"假快",我认为这就是其中的差距.
我现在练拉上旋来球没什么分前冲或者加转,摩擦动作上差别不大(不含起下旋加转那板),就只有力量大小跟击球时机的早晚(发力方向配合改变). 平時練球, 我认为就是要把动作做足 球挂过去 放松轻拉,多练走动拉而不要练力量跟速度 先要求跟球到位的能力 去感覺那個"停頓" 把重心迎前才出手,   才能達到"真快"的境界,等力量順了再慢慢加重.或者是三板轻拉一板加重.
拉冲,其实是身体在冲 靠的是两腿的重心转移节奏加快,不是手的动作加快. 暴冲的主要秘诀在脚而不在手
以下引用 "李晓东谈击球的五个环节" 一文中的部分內容:
再讲一下取位时重心的问题。一个人打球重心应该往 下压,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脚上受到这种反作用力,就像踩弹簧一样,从下往上顶出来。像王励勤这点做得就比较好,他拉球就能拉住劲,就在于利用了这种反作用力,腿由后往前蹬出,身体的力量也释放出来了。这样打出的球就比原来快了一点点,不然等到球来了之后再往下压重心,力量就不能完全出来。在这个环节上我教了25年错球,这几年才算比较清楚


李晓东这段话其实谈的就是击球前的停顿-- 就是击球前人的重心 有如弹簧般的往右脚下压再反弹回来的过程.这说法萧教练完全一致. 也就是击球前 腿要先主动蹬出,重心要主动迎前(迎前方向同击球方向) ,只把右脚当做转腰的支撑是不够的,重心转移也不是被动式的转移. 这概念跟萧教练指导我时说的完全吻合一致!

有关重心要主动迎前,我再次引用吴敬平教练的文章内容來呼应: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