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厂家:易经通解之六之 太极与两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8:10

易经通解之六之 太极与两仪



  太极与两仪

 

    《易经·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中提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以后再专门说。

     先说太极。

     先来看看太极的样子,见图6-1。

           

图6-1 太极图

    太极图中的黑白两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两方、天地两部。其中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的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中的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太”字,《康熙字典》上说:“《说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经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玄、大庙、大学。。。。。。”“古太字无点,后人加点别小大之大”。

    “极”字,《康熙字典》上说:“《说文》:驴上负也。《篇海》:为木版跨驴背以负物者”。

    历代对太极的理解,比较一致的是,“太极”就是“泰一”、“大一”。认为“极大曰天,未分曰一”“故曰大一也”。也有人认为“太极”就是绝对的“一”,还有人说“太极”就是“混沌”。但这些说法却都归结于“太极”是天地的根源、是天地未分时的原始态、是宇宙起源的原点状态。

    上述观点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感觉又不尽然。既然“太”就是“大”、“极”就是“一”,为何不用“大一”而称“太极”?要知道古人可是惜墨如金呀,为什么会舍简就繁?为什么古人又非要在“大”字上加上一个点?为什么说加点是为了以别小大之大?如果和小大之大加以区别,不就恰恰说明和小大的大不一样、不是大的意思了吗?

    文化的发展是讲究源流与传承的。文字的演变当也如此。今天的文字的意义自然会与古文字有着必然的渊源。从今天的文字的意义入手,必然会对理解古文有所帮助,虽然肯定不会字字如此。

    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太”字的词组,如“太过分”、“太勉强”等等,其中“太”字大都有“极”、“过于”的意思,比如“太大”、“太小”。如果将“太”字简单的理解为“大”,那必然是说不通的了。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太极”的“太”就是“太大”“太小”的“太”?

    想想看,在现代汉语中,“极”字常常和哪些字在一起?用到“极”字的常常是哪些词?“极端”、“极其”、“极大”、“极小”、“电极”、“南极”、“北极”等,“极”字通常有“太”、“端”、“头”之意。所谓“驴上负也”,就是一种“形”与“象”,说的就是一个东西的“尖”和“端”部。

    由此不难看出,“太”与“极”两个字,并不一定局限与大的方面,而应该是讲的“大”和“小”两个方面。“太极”之“太”,在“太极”这一词中是一个形容词的角色,而“极”则应该是一个名词的角色。所以可以认为,“太极”一词,说的就是事物的本一,这个本一,可以大而无象、也可以小而无形。

    这一认识和古人传统的认识是有很大区别的,古人认为“太极”就是“大一”,而实际上却可能是“太极”即可以是“大一”也可以是“小一”,其本质是“一”,这个“一”即可以至大、也可以至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古人的不对。大家都知道《易经》讲易,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对所有事物而言的,而这所有事物,自然不仅仅包括天地。仅仅将太极解为宇宙之初,就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了。

    “仪”字,《四角号码》解为“容貌态度”、如“威仪”之“仪”;《说文解字》解为“度也”;《康熙字典》上说。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仪”字,其实就是说是这么个“样子”或者“式样”。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讲的就是“易”说的是有这样一个东西或者事物,它可以生成、生出或者说可以划分成或者包涵两种东西、两种不同“式样”的“样子”。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气”和“阴阳”的概念来。

    万物本于一气、一气而分阴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那么“气”与“阴阳”和“太极”与“两仪”这两组概念之间是不是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如果有联系,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呢?

    气是万物乃至宇宙的本源,万物本源于一气,气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太极是万物的本一,可以是至大的大一也可以是至小的小一。说来说去让人觉得似乎是气与太极说的就是一样东西。事实或许就是如此。气与太极,其实说的就是同一样东西同一样事物。它们说的,都是宇宙与万物!

    可以这么说,气是宇宙及其间万物的质、太极是宇宙及其间万物的体,气是万物的本质、太极是万物的体现,气是万物的实质、太极是万物的表象。万物生于气而始于太极,万物成于气之质而始于太极之形。气和太极,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定义和描述,气说的是事物的本源与本质,太极讲的是事物的表现与形式。打个比方说,就象我们指着一棵树,有人说:“这是植物。”有人说:“这是棵树。”两者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名称。

    阴阳和两仪的关系也是这样。一气分阴阳、太极分两仪,都是讲的一可以分为二。太极生两仪,说的是一件事物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或者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两个不同的样子,一个象会分成两个不同的象。一气分阴阳,说的是一件事物内部会分成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性质和属性。两仪和阴阳,一个是讲的事物的形态和形象、一个讲的是事物的性质和属性,一个从形、一个从性。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太极分两仪、这分出的两仪的属性必然会是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一气分阴阳、这分出的阴阳也必然分别就是太极分出来的两仪。

    再往下剖析的话,“两仪生四象”,其实也就是阴阳之内又分阴阳的的继续。“两仪”之中的每一个“仪”都可以是一个新的“太极”,自然可以再分为两仪,这新分出的“两仪”又必然分别有着或“阴”或“阳”的不同属性,“两仪”各生“两仪”从而成为“四象”,“四象”之中必然有两对儿“阴阳”。

    这样看来,“气”与“阴阳”和“太极”与“两仪”,应该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分别在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气”与“阴阳”着眼于性与质,“太极”与“两极”则落脚在形与象。两个不同体系的概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定义了事物不同层次上的“意”与“象”。

    两组概念,除了上述对于事物的描述的统一与联系,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了我们一而二二而一的辩证思想。所谓一而二二而一,就是一分为二的观念与合二为一的观念的辩证统一。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而又万变不离其宗。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和领会《易经》的实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