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奢侈品回购:忠诚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潘汉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05:27
潘汉年(1906-1977) 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乡。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潘汉年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投身于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并于1925年加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文化战线上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及其文化“围剿”政策的斗争,成为一位活跃的左翼作家。在党的领导下,他参与发动了左翼文艺运动,并主持了“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是上世纪30年代整个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潘汉年

  从1931年起,潘汉年离开文化战线,成为中共在隐蔽战线上对从事对敌斗争的一名战士,并且参与了中共中央保卫机关——中央特科的领导工作,经历了一段极为艰险的战斗历程。

  1933年,潘汉年奉命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一面承担党和红军的宣传要职,一面开始在统一战线工作领域内大显身手;先后以苏区中央政府和红军代表身份同陈铭枢、蔡廷锴等领导的福建人民政府以及陈济棠的广东地方军队进行富有成效的谈判。
  

  潘汉年

  1935年,潘汉年在长征途中受中央的派遣从川黔边境前往苏联莫斯科,以沟通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之间业已中断的联系。1936年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奉命回国负责和国民党当局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秘密谈判,奔走于南京政府和陕北中枢之间,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潘汉年以中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的身份,在香港、上海以及淮南等的敌后地区主持情报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获取了日伪军事动向的重要战略情报,并建立了从上海到淮南、苏北解放区的地下交通线,在“皖南事变”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保证了上海与解放区的人员和物资往来。他运筹帷幄,勇敢机智,深入虎穴,周旋于日军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以及国民党势力之间,在隐蔽战线上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1938年春,茅盾与夏衍、潘汉年摄于广州黄花岗。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潘汉年以香港为阵地,在继续主持情报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统一战线活动,成为中共和国统区各民主力量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渠道。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潘汉年根据中央的指示,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停留在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郭沫若等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护送到解放区,出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促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8年底,潘汉年组织策动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起义,使大批技术人员、资产和档案资料完整地保护下来。毛泽东同志发了贺电:“甚为欣慰。即望团结一致,坚持爱国立场,保护祖国财产,以待中央人民政府的接收。”

   1949年,潘汉年参与了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潘汉年在香港与中航总经理刘敬宜见面,对他们的行动给予积极评价,给他们分析了形势,指出起义的光明前程,并就起义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周密策划。1949年11月9日,两航人员在香港宣布起义,随后将12架民航飞机安全飞到北平和天津,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全国解放后,潘汉年被任命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常务副市长,协助陈毅市长出色地治理了这个被认为是最难管好的城市,短短几年间,把一个被人称作是黑色大染缸的地方改造成为一个崭新的人民的城市。

  不幸的是,1955年4月,49岁的潘汉年正以充沛的精力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时候,突然以所谓的“内奸”罪被捕入狱,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案,也是建国以后发生的最大的一起“反革命案件”。

  事件源于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揭露出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在揭发饶漱石主持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工作中的问题时,审查出他在镇反运动中有片面强调宽大包庇敌特分子和所谓利用反革命“以特制特”的错误,因而牵连了当时任上海市公安局长的扬帆和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的潘汉年。从1954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就根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指示对扬帆进行审查和揭发,12月31日又对他秘密扣押送北京审查。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印发了所谓饶漱石,扬帆在上海“重用,包庇和掩护一批反革命分子”的材料,并直接点了扬帆的名,明确将他列入了饶漱石反党联盟之内并遭正式逮捕,其主要罪名是“重用,包庇和掩护”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三千三百余人”。1955年4月3日,潘汉年被捕。逮捕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说他在抗战时期曾经背着党同汪精卫“勾结”并“长期隐瞒,欺骗组织”;一是说他在饶漱石,扬帆“包庇,掩护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问题上负有直接责任,造成大批反革命分子被掩护并向台湾供给情报,引起1950年国民党飞机对上海的轰炸。随后,潘汉年便成了此案的首犯。1955年7月17日,全国新闻媒介公布了潘汉年被捕的消息,并被称为“潘,扬反革命集团”。此后,潘汉年,扬帆遭到了无休止的“审讯”和折磨。经过长达8年的预审期。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潘汉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被中央文革下令复查,经过4年的折腾,在并未发现任何新材料的情况下,1970年被永远开除出党,又被加重判处为“无期徒刑”,此后,他被遣送到湖南山区的一个劳改茶场去监督改造,直至1977年4月,正当大地回春之际,他戴着“叛徒”、“汉奸”、“反革命”的沉重帽子含冤病故离开了人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潘汉年一案得到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此案进行了认真、深入地复查,最后得出结论:潘汉年一案完全是一起冤案。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其中指出,关于“投降国民党”问题,潘汉年同志在1936年、1937年间,是我党同国民党谈判的正式代表,无任何事实表明潘汉年秘密投降国民党。关于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秘密会见汪精卫问题,经复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央曾批示派人打入敌伪组织开展工作。潘汉年同志执行了上述指示,是向中央作过正式报告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实确切证明,潘汉年同志没有“投靠日本特务机关”,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特殊使命。1943年,潘汉年做汉奸李士群的策反工作,突然被李挟持去见汪精卫。会见汪精卫是被挟持的。关于上海解放后掩护敌特,供给敌人情报导致敌机轰炸问题,当时经饶漱石同意利用胡均鹤,潘汉年对此没有责任。上海解放初期,敌机不断轰炸上海,现已查明,被上海市公安局破获的“军统”特务罗炳乾潜伏电台,向台湾提供过大量情报和轰炸目标,这个潜伏电台与潘汉年同志毫无关系。所谓“供给敌人情报导致轰炸”罪名,应予否定。

   通知说:“中央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应予以彻底纠正。”公开为他恢复名誉,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对他的一生重新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潘汉年同志几十年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经久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