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钙片sm百度云:甘肅彩陶紋飾的鑒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1:50
  中國彩陶最早是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中發現的,距今已有8176年的歷史,標志着從石器時代步人陶器時代。當中原的彩陶逐漸衰退進入青銅器時代時,而甘肅彩陶却得到長足的發展.許多工藝精致、紋飾繁盛、貼近生活和實用器物越做越精美,紋飾越來越多彩和絢麗。
      甘肅秦安大地灣彩陶,是彩陶萌芽時期。以黄土為主,手工制作,所以陶質疏鬆,器物不規整,顯得十分粗糙.常見的彩陶都是生活中的碗、盤、罐等。
      大地灣彩陶紋飾,大都是紅色土或摻有細泥的褐色的符號如o型、X型或十字型等等.當時紋飾的出現,實際是對使用的器物作個記號,是表明器物的用途而劃上去的.彩陶紋飾的應用,受到先民廣泛的重視,彩陶紋飾工整對稱,器物變得光滑整潔。
      甘肅彩陶大量的植物紋飾在廟底溝類型的彩陶上出現。在半坡類型的彩陶上多出現簡潔、垂直的綫與幾何面組合的圖案,其紋飾風格流暢。圓潤而韵律的弧綫,在點、线、面多變中重復交*,既具抽象又對稱.常見的三角紋,圓點勾葉紋被運用得十分嫻熟。連續不斷的帶狀紋,呈放射狀的旋花紋,三角形與圓點和細綫組合的幾何圖案紋飾中,無論是一枝一葉、一綫一圈等等,使人感到自然而舒暢,自然而流動的紋飾,凝固在那粗糙和簡單的器物上,留下先民與自然和諧的歡樂。
      這時期的彩陶多為旋花紋、弧三角鈎葉紋等。令人驚奇的是鲵紋在彩陶上的出現,而且多次在各種彩陶中占主導地位。先民們把鲵視為神物,鲵是先民們生存和信仰的圖騰。文博界稱鲵為“龍身面人首”,由此證明龍可能是從鲵進化來的。而馬家窑彩陶紋飾把甘肅彩陶紋飾推向鼎盛。馬家窑彩陶的紋飾,多是與水相關的蛙紋、捲波紋、圓點紋、弧紋、三角紋等,在這些紋飾上創新和變化,充分突出了先民的美好心願和豐富想象力。
      馬家窑彩陶出現内彩紋飾,多是十字形為主題,没有外彩紋飾那樣復雜多樣。然而當外彩紋飾發展到千變萬化吋,内彩紋飾也隨之復雜多樣起來。主題是團花似錦,絢麗而多姿,使彩陶内外紋飾互映互補,奇花异放。
      馬廠類型紋飾是以圓圈為花繪紋飾,同時出現以旋渦為中心的旋形弧綾紋飾。圆圈的不斷擴大,菱格紋、網紋、拆綫紋等等充填其中,使馬廠型的紋飾豐富多彩、復雜多變。
      在半山出現的人蛙紋,到馬廠時已成為彩陶的主導紋飾。  半山彩陶上盛行的垂弧水波紋的大量出現,可見先民對這種紋飾充分認知和喜愛。這種紋飾一直延續到齊家文化和青銅時期。
      齊家文化陶器大多體大壯實,如大耳罐,高領雙耳罐等。也有塗着米色陶衣,用植物釉勾繪出黑色或紅褐色的紋飾,此時的紋飾工整、簡單,均匀的纔條組成方格紋、三角紋,菱形紋等。
      辛店文化時期彩陶紋飾有許多似羊角形雙勾紋,太陽紋也頻頻出現,狗的形象在後期彩陶中則時時出現。
      四壩文化中的彩陶小耳罐非常實用和流行。黑色和暗紅色的紋飾常有凸出的立體感,大量變异的蛙紋和方格紋、“Z”形紋飾是這段時期的主题。
      沙井文化的彩陶都較小,有單耳筒裝罐,雙肩耳罐,圓底圓鼓壺等。其紋飾多為細長三角紋、三角網紋、菱角紋等幾何圖形,常以意寫形,充滿動感。紋飾與器形,實用和携帶相結合,形成强烈的藝術風格。
      甘肅彩陶有着自己完整的發展體系。8000多年前的先民在甘肅這塊黄土上生活,在勞動中創造出的彩陶藝術,既是他們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他們美好希望的象徵。絢麗多彩、變化萬千的甘肅彩陶,是中國華夏文明源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的偉大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