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天虹商场电话:历史上的今天(6月11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5:35

历史上6月11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98~2010

 

更新时间:2012-6-1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改革——戊戌变法左上康有为,右上梁启超,右下谭嗣同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颁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起用维新人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改革——戊戌变法开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流亡日本,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尽管只坚持了103天,但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作为一次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1924年6月11日,日本第一届加藤内阁成立,日本进入为期8年的政党组阁施政,即政党政治时代。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1937年6月11日,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在错误路线迫害下被指控为“间谍和叛国罪”而被杀害。 

中共七大会场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闭幕。会议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毛泽东发表光辉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

1951年6月11日,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1993年11月该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沈钧儒

1963年6月11日,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沈钧儒是浙江嘉兴人,1932年参加宋庆龄、鲁迅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是当时因主张抗日救国而被逮捕入狱的著名“七君子”之一。1941年参加组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毛泽东与出席共青团九大的维吾尔族代表在一起

1964年6月11日至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以来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总书记邓小平出席了开幕式,接见了全体代表。邓小平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和新修改的团章。 

李苦禅与学生在一起

1983年6月11日,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李苦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他与潘天寿并列,为当代两位大写意花鸟画家,有“南潘北李”之称。作品主要有《兰竹》《怒放图》《双栖图》《松禽图》《盛夏图》《朝晖》《松风兰气》《蜀葵雄鸡》《晴雨》《芙蓉》《荷石翠羽》《听涛》《墨荷》《大吉图》《山水》等。

2003年6月11日,中国统一的区域电力市场试点──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在进行模拟运行后,于2004年1月正式运行。 

主题曲演唱者南特 

南非世界杯吉祥物“扎库米”

2010年6月11日7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的欧洲杯冠军西班牙队第一次获得冠军,成为继乌拉圭、意大利、德国、巴西、英格兰、阿根廷和法国队后,历史上第八个世界杯王者。亚军是荷兰队,季军是德国队,第四名乌拉圭队。(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戊戌变法

  

康有为

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 。“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是1898年发生在我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三条变法纲领:立即宣布实行变法;广开才路,各级官吏都有权向皇帝上奏折;全盘改革政权机关。上书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到处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宣传变法主张,改良主义运动有了很大发展,赞成变法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更加迫近。2月,康有为从广州赶到北京,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恳切地说明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普通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当时,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成了两派: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慈禧太后等人手中掌握着实权,坚决反对一切政治上的革新。光绪皇帝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对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住自己的宝座,希望经过变法引进新人,夺取实权,改善自己的处境,支持变法活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正式下令宣布变法,接受改良派的政治纲领。在维新派的影响和直接参与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皇帝一连下了几十道实行新政的命令,对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在中央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商局,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精简旧衙门和官员;废除八股文,改革考试制度;准许自由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奖励科学发明等等。

这些命令像雪片似的颁布下去,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支持的人固然不少,可是反对的人更占优势。除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集团之外,各省的地方官吏绝大部分也是守旧的官僚,他们把慈禧太后当作靠山,根本不理睬这些改革命令。各种顽固守旧的势力结成了一个反维新的联合阵线。而维新派除了拥有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外,丝毫没有与顽固派较量的实际力量。他们既不敢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手中又没有军队,因此,维新运动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但随时有被顽固派扼杀的可能。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又废除了一切新政法令。一大批维新人士惨遭杀害,维新派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这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改革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旧势力的反攻下失败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日维新”。

附录2:

日本政党政治开始

1924年6月11日,日本第一届加藤内阁成立,日本进入为期8年的政党组阁施政,即政党政治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力增强的垄断资产阶级要求政党组阁,取代特权藩阀政治,镇压国内进步势力。1924年6月11日在众议院总选举中获胜的宪政会等资产阶级政党组阁,宪政会总裁高藤高明任总理大臣。

此后至1932年,先后建立以众议院议席位数为基础的第二届加藤内阁(1925~1926)、若规礼次郎内阁(宪政会,1926~1927)、田中义一内阁(政友会,l927~1929)、洪口雄幸内阁(民政党,1929~1931),若规内阁(民政党,1931)、犬养毅内阁(政友会,1931~1932)等,主要由政友会、民政党总裁轮流出任总理大臣,实现以众议院多数党执政的所谓“宪政常规”。

政党政治并未改变日本政府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基本方针,但也与军部时有摩擦。1932年5月法西斯军人发动政变,推翻犬养内阁,政党政治时代至此结束。

附录3:

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 

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阿列桑德罗夫斯基庄园的贵族家庭。图哈切夫斯基的父亲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冲破封建贵族家庭的传统习俗,同在他家庄园做工的贫衣女儿玛芙拉·彼得罗夫娜结了婚。

图哈切夫斯基搬到莫斯科后,开始进入一所十年制学校,读六年级。由于他热衷于军事,违背他父亲让他学习文科的意愿,由普通中学转入了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他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初等军事教育,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

图哈切夫斯基在亚历山大军校经受两年极严格的军事训练,又以优异的成绩于1914年从该校毕业,并获中尉军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彼得格勒近卫军谢苗诺夫团的后备营。不久,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第-次世界大战的前线,因奋勇杀敌,六次获奖。1915年2月19日,谢苗诺夫团遭到德军强大炮火的攻击,图哈切夫斯基所在的七连,全部被歼,他同其成员一起被俘。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革命与反革命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他的选择,早有思想基础。早在2月革命之后,在德军英戈尔城堡的集中营里,他们见到了列宁写的致受难中的被俘同志们的传单。

捷克白匪军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支持下,在伏尔加河中游-带发动叛乱。当时列宁尖锐地指出:“东线的胜败将决定革命的命运。”在这紧急关头,列宁于1918年6月27日把图哈切夫斯基派到东部战线第一革命集团军司令部。他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肩负起组建-支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重任。在政治委员古比雪夫的帮助和影响下,年仅二十五岁的图哈切夫斯基胜利地完成了组建军队和消灭敌人的任务。

1918年8月末,列宁被敌人刺伤。此时,图哈切夫斯基正率领第一集团军在列宁的故乡--辛比尔斯克作战。图哈切夫斯基和红军战士为报仇雪恨,以无比愤怒的心情,一举攻克了敌人重兵固守的辛比尔斯克。在养伤中的列宁,得知东线的捷报,在复电中高兴地表示:“我的故乡辛比尔斯克的收复,是包扎我伤口的一条最有效的最好的绷带。我顿时觉得精神极好,力量骤增,我祝贺红军战士的胜利,并代表全体劳动者对他们付出的一切牺牲表示感谢。”

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在东方战线战功卓著,1919年1月,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他为南方面军副司令兼第八集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亲临前线,有效地组织部队反攻,在第九、第十集团军配合下,全歼克放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匪军。

高尔察克匪军为策应外国干涉者和白匪军在南线的进攻,于1919年3月,在东线又发动了新的攻势,使东线再次告急。

图哈切夫斯基因有在伏尔加河一带作战的经验,1919年3月24日,他又被调到东部战线。4月5日,他被任命为曾与高尔察克交战最多的第五集团军的司令员。

4月10日,东部战线的红军重新作了部署。图哈切夫斯基第五集团军划归以伏龙芝为首的南方集群。第五集团军在图哈切夫斯基率领下,经过顽强战斗,越过了乌拉尔,攻克了车里亚宾斯克。

1920年1月,罗斯托夫和新切尔卡斯克被邓尼金白匪军占领,使高加索战线告急。由于列宁对南方战线的关注,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高加索战线的司令员。

这时的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具备了战胜捷克白军、白卫军和高尔察克军队的丰富战斗经验。他制定的周密而科学的攻打邓尼金的作战计划,又一次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2月,高加索战线的红军向邓尼金匪帮转入反攻。3月末,图哈切夫斯基率部全歼了窜入北高加索的邓尼金主力部队。

1921年3月爆发了喀琅斯塔得叛乱。为迅速平定叛乱,列宁选派图哈切夫斯基任总指挥。在3月17日至19日,只用五十几个小时,就平息了叛乱。

内战结束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在苏军中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1921年)、再任西方面军司令(1922年1月-1924年4月)、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和参谋长(1924年7月-1928年5月)、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28年5月-1931年6月)、陆海军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工农红军装备部部长(1931年)、副国防人民委员(1934年)、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长(1936年)。图哈切夫斯基在上述任职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党和国家的承认,博得了人民的尊敬。1933年,他荣获了苏联人民最高的奖赏—列宁勋章。在1934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5年,他同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等四名高级将领一起,首批被授予苏联元帅的军衔。

图哈切夫斯基是-位深谋远虑、雄才大略的军事活动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对马列主义理论有精湛的研究。他久经沙场,身经百战,有极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他有机地把理论与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他短短十六年中,发表了一百二十余篇军事理论著作。对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军事学说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为苏联军事建设提出了-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对未来战争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提出了明确的科学预见。他还较早地看清德国法西斯发动世界战争的必然性,并提出苏联如何对待德国突然袭击的措施。后来卫国战争的实践证明,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主张、措施都是符合实际的。 

图哈切夫斯基和妻子

由于错误路线的迫害,1937年6月,图哈切夫斯基被指控为“间谍和叛国罪”而被处死,因受图哈切夫斯基株连,除亲属外,另有军区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军长、副国防人民委员等八人也惨遭杀害。

附录4:

永远高扬的旗帜

——记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朱德在七大主席台上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陕北小山村——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新华社发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5月的延安,遍布城乡的革命旧址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来自山西省太原市的十几名老干部齐声朗诵起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仿佛回到峥嵘岁月。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

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

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

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

党史专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任学林说,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张雪冬导引下,参观者来到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前——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党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66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战士们在进行整风学习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

在全党普遍整风的基础上,从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抗大学员在学习整风文件

全党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实践,是一个伟大创举。

在杨家岭毛泽东故居,展出了一张摄于1942年的照片:毛泽东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干部作报告。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人们脑海中定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杨家岭这处简陋的窑洞内毛主席居住了5年时间。在艰苦岁月里,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毛泽东选集》1至4卷收录的159篇文章中,写作于延安的有112篇,写于杨家岭这孔窑洞的有40篇。

如今,在延安任何一个革命旧址参观,都会看到不断有人在留言簿上袒露心声。他们乡音各异,肤色不同,都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敬仰,都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折服。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今年前5个月的留言簿已写满15本。

杨家岭,这里的旗帜永远高扬。

杨家岭,这里的历史永远辉煌。

党员风采

 

赵晓华 隋文

 

杨泽江

17岁少年参加抗日民军

昨日,来到杨泽江老人家中时,他正在自家小院前散步,每天慢走一万步已经成了这位90岁老人的“必修课”。平和、豁达,是杨老给所有人的印象,谈及74年前的往事,杨老说:“可以说,我的命运是因‘七七事变’而改变的,如果不是‘七七事变’,也许我在保定师范毕业后,只能当一名老师。”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现北京,记者注)数千名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运动,让当时正在保定师范学校学习,并开始接受学校中共地下组织发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启蒙教育的杨泽江,更加坚定了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用杨老的话说,“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也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杨泽江便离开了保定师范学校,回到老家河南青丰,开始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进步思想。1937年12月,他参加了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抗日民军第四支队,1938年3月,参加了抗日军政干部学习班学习,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说起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杨老说,他很庆幸当初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产党。正是这个选择,才让他能幸运地去延安,去参加1945年召开的七大。

刚刚入党就参加两次反“扫荡”

“我们那个时候,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件特别光荣的事,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我就盼着能入党。”杨泽江回忆说,1938年,在一位老党员的推荐下,他写了入党申请书,经过3个月考察期,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之后的生活,让杨泽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尤其是每次和其他党员过组织生活,更是让他无比自豪。

1940年,杨泽江来到冀鲁豫边区二地委民运委员会任副书记、边区救国总会代表团团长。1941年4月,日军第35师、独立混成第1旅各一部8000余人及伪“剿共军”第1路2000余人,隐蔽集结于河南省内黄、濮阳、滑县之间的沙区周围据点内,准备对沙区进行“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第2纵队,摧毁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此次“扫荡”在抗日军民内外线的打击下,日军被迫撤退。杨泽江则在这次战斗中受伤,接下来他又在1942年4月的反“扫荡”中突出敌围,受到区党委通报表扬。

徒步一个月去延安开会

虽然入党的时间不长,但由于革命工作干得出色,1944年秋杨泽江被选为七大代表赴延安。

“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我们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去延安,都是走路。”杨泽江回忆说,由于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加上在行走过程中,要经过敌人的两条封锁线,因此杨泽江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到达目的地。“每次经过封锁线,都是当地武工队队员带着我,都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到达延安后,杨泽江便进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第二支部学习。“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前去参加培训的新党员们。”杨泽江说,大家在一起学习共产党的知识,共产党的历史和共产党的纲领。

在这样的学习中,杨泽江终于盼到了向往的一天。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杨泽江正式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虽然过去了66年,但当时的情形似乎已经印在了杨泽江的脑海中。

见到毛主席后激动万分

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七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会场后面的墙上,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边插着几十面红旗。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年轻的杨泽江热血沸腾,心中的激动之情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 “党的七大很重要的意义,就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作为七大的见证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杨泽江说。

晚年生活:十几年来每天走一万步

杨老身体健康,性格乐观豁达,笑容时常会挂在慈祥的脸上。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有着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读书、读报、看新闻、生活起居极有规律。而散步是老人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每天走一万步,杨老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杨老拿出计步器,笑着说,他上午已经走了3000多步了。“运动也要有规律,不能蛮干,我会把这一万步分到不同的时间段,用一天的时间来完成。”

曾经转战南北的杨泽江老人,在离休后充分享受着生活带来的快乐,体会着幸福滋味。年轻时叱咤风云,退休后简单幸福。这位90岁的老党员,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活得很精彩。

◎档案:杨泽江

1921年4月出生,河南清丰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边区青年抗日救国总会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青委书记,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秘书长,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顾委主任。是中共七大、十一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党史顾问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杜丽荣/燕赵晚报)

附录5:

画家李苦禅 

李苦禅在作画

李苦禅,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他来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1923年,他拜齐白石翁为师。齐白石看出22岁的他乃天纵英才,视他为知已,赞赏他道:“英也奇吾心,苦也过吾,英也无敌,将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他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任北京师范学校的教授,兼任保定第二师范教授。1930年,应聘到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抗日战争初期,北京沦陷,李先生极为激愤,辞去一切“公职”,隐居前门老爷庙与西城柳树井二号,因他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于1939年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抗战胜利后,1946年李苦禅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后改为兼任教授,李先生于1950年上书毛主席,请求安排工作,毛主席当即写信给徐悲鸿院长,并派秘书前去看望,随即李先生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附设之“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尔后又调至该院的国画系任写意画教授。

“文革”期间,李先生惨遭迫害,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栏”,经受百般折磨,之后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派人请老画家作画,李先生被邀请参加,三年中为国家作画三百余幅。

“文革”后,李先生恢复了名誉。绘出《红梅怒放图》、《晴雪图》等等,尔后,又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与“苦禅写意”的拍摄工作,将毕生宝贵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付诸银幕,献于子孙后代。期间,创作了巨幅“墨竹图”与“盛夏图”等杰作。

1983年春,有关部门举办李苦禅教授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祝贺大会。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子庙书写了巨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1983年6月11日凌晨一时李苦禅先生不幸逝世。

在艺术上,李苦禅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画方面发展出独到的特色。他的画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李苦禅常言:“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容》、《秋节风味》等。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李苦禅去世后,山东济南市政府将“李苦禅纪念馆”建在山东济南西青街的万竹园里。这是一座占地1.2万平方尺、历经六百年历史的庭院,1986年正式开放,里面收藏有李苦禅的重要画作及古董。其中有李燕在文革中冒死救出的文物,明版的周易、乾隆手抄本《奇门五总龟》(奇门遁甲)及《玉匣记、道家方士典籍》、齐白石的几方印章,包括“死无休”三字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