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脱肛的中医治疗:道德经札记【1】 Sunyata 儒释道 better smth水木社区newsmth新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21:58

道德经札记【1】

http://www.btsmth.com/show_topic.php?en_name=Wisdom&gid=322636
楼主 Sunyata (光明之君)
写在前面的话:本札记的性质类似集注,就是把历代注解老子的作品集结起来,摆在一块对比。这种做法类似于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不同的是,陈鼓应自己是哲学家,所以对老子有自己的成见,认为老子该怎么怎么解读,不该怎么怎么解读。我虽然在札记里时常塞私货,但是成见应该比他少,因为我是八卦家。

还有一点就是陈鼓应自己有精力,我没有这么多精力把整部老子的札记写完,所以只能挑三五章写感想。多的懒得搞了。

===================================================================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札记:

《老子》的第一章是整部书的纲要。所以古来诸家对老子的不同理解,都可以从这一章的解读中看出端倪。

 王弼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王弼的大概意思,就是说那个可以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常的道。他的解读很简明,但有一处值得推敲,就是“指事造形”是什么意思?“指事”可以理解成为“指陈物事”,那“造”呢?按“创造”理解,似乎不通。牟宗三认为应理解成“造访”。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都是用来指物循形的,那自然要为事所限,为形所定了,那就不是恆常的大道了。而真正的大道,是“不可道,不可名”的(从牟宗三说)。这里也可以参照苏辙的解释:

   “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後可常耳。”

  据上世纪出土的帛书本,这句话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细细推敲,加了这几个“也”之后,从语气上来说,似乎对道可说的一面有更多的肯定。

这样,可以认为道分两种,可言说的道,和不可说的常道。

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为道是统一的,但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就是可言说的方面和不可言说的方面。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面的这种理解模式,因为这样理解可以和起信论里的什么“一心开二门,一边通生灭门,一边通真如门”相比附,還可以和中論里的“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比附。能比附的地方,总是很有意思的。

徐梵澄的《老子臆解》就通過把老子原文解讀成“此道也,何道耶?非恒常之道耶?此名也,何名耶?非恒常之名耶?”來得出這一結論的:“是谓非于恒常之道外别立一道;非于恒常之名外别立一名。”這個很符合我的口味。

蘇轍說:“夫仁義禮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為義,而禮不可以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後在仁為仁,在義為義,在禮為禮,在智為智。”
【PS:金朝有個道士叫時雍,他的注解在這里有點像蘇轍,說:“天能天而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blabla……”從這里可以看出政治家和宗教家的趨向是不一樣的。】

 吳澄說:“道猶路也。可道,可踐行也。”他用“踐行”來解釋第二個“道”字,是隨朱熹說的,和諸家不同。

 唐玄宗認為,“道”是“妙本(他自己抽象出來的另外一個概念)的強名。妙本通生萬物,故云可道;又“不常於一道”,不是常而無不變的,故云非常道。人家把常道做“永恒之道”解;他做“靜止之道”解,和大家不一樣,也算別開生面了。

 司馬光說:“(老子)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謂道也。”司馬光的見解總是很簡明樸實,雖然把常道解作“常人(常庸之人)之所謂道”不見得符合老子原意,但單就文字來說,總歸是讓人一看就懂的。

 馬一浮以佛解道,說:“諸法實相,緣生無性,以緣生故可道,以無性故非常道。”

 河上公認為,可道的道,是“經術政教之道”,常道是“自然長生之道”。這是養生家的觀點,可以水過鴨背,看了忘掉就可以了。河上公有不少注解都是這個屬性的。

不過,河上公注本在別處也有點得很到位的地方,歷史上也有比河上公更爛的解讀。比如在和尚法琳的《辨正論》里引用張天師張道陵的注解:“道可道者,謂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謂暮成屎也。二者同出而異者,謂人根出溺,溺出精也。(亮了!)玄之又玄者,謂鼻與口也。”雖然這種解讀很奇葩,但據龔鵬程在《漢代思潮》里考證,它和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里的思想不一致,估計是被后人給抹黑了,張天師躺著也中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