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廷王碧轩离婚事件:为什么会疲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7:37

你为什么会疲劳(1)

疲劳就是身体向大脑交的“病假条”

心为脾之母”。中医讲,“脾主肌肉”。脾气一虚,从身体的横纹肌到内脏器官的平滑肌都会无力,疲劳自然是随之而来的事。当你为谋生、为学业而劳心过度时,脾气会因此受损,胃口不好、口淡无味、肌肉无力等疲劳症状也便出现了。

 

心理压力过大、心虚的时候,就是大脑皮层这个人体的最高级中枢失常的时候,它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就会出问题,导致身体出现消极、抑制状态的副交感神经就要占上风。和真正的劳累致虚相比,这种失调导致的疲劳,是一种闲出来的疲劳。

 

⊙累出来的疲劳

 

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迎接刺激的备战状态中,对身体会是极大的消耗。很多“过劳死”的人,生前就处于这种持续的紧张中,这种耗损引起的疲劳就是真病了,非重视不行,要休息,甚至要进补,抑制其兴奋。

 

疲劳是一种身体的感受,它一出现就是在向大脑报警,告诉“领导”:“我病了,我累了,要请假几天。”但是这种警报有真也有假,真的疲劳是身体被确确实实地消耗了,当一个人总是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时,他就可能被真的累倒。我们习惯把很多不能确诊的病症,归结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是自主神经,是会自作主张的。比如一个害羞的人,就算拼命控制自己“别脸红,别脸红”也没有用,他的植物神经总是把他害羞的一面最快地暴露出来。植物神经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一般在白天“值班”,负责调动身体的兴奋度,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应对状态中,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出汗、口干……你可以想象一下开运动会,你站在起跑线上,等待那一声发令枪响的感觉,肯定要紧张得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极端状态。一个人有这种可以兴奋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时刻调动全身的潜能去应对,否则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迎接刺激的备战状态中,对身体会是极大的消耗。很多“过劳死”的人,生前就处于这种持续的紧张中,这种耗损引起的疲劳就是真病了,非重视不行,要休息,甚至要进补,抑制其兴奋。比如心脏猝死之前,疲劳应该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前兆,它提示你心脏功能不支,没力气泵血,要休息了。如果这时候你去医院做个检查,可能就可以躲过一劫了。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将疲劳当回事。毕竟疲劳没有突然摸到的肿块、袭来的疼痛那么直截了当地指明疾病,所以很难引起“领导”的重视。

 

有两种人最容易受到疲劳的伤害:一种是一贯疲劳的“老病号”,他们的生活质量很差,甚至已经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还有一种是初尝疲劳的年轻人,他们总觉得睡一宿觉就能解决问题,而他们尚且壮实的身体也确实可以弥补疾病之初的身体损伤。但是对疲劳的忽视,最终却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后患。

 

⊙闲出来的疲劳

 

嘴里没味、口淡、体倦、乏力等症状都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医脾气虚的表现。也就是说,脾气虚时,副交感神经是处于上风的,人会想通过吃刺激性食物来改变口淡的感觉。

 

报假警的疲劳就是闲出来的,看着是疲劳,其实是懒。这是因为本该在夜里“值班”的副交感神经在白天兴奋了,就会使人变得慵懒和懈怠,提不起精神。但是,这种懒也是神经失调的结果,也属于一种病态。

 

你为什么会疲劳(2)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和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它一般是在天黑之后“上岗”。它的作用首先是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促进肝糖元生成,储蓄身体的能量,并且节省不必要的消耗……总之,人处于安逸、松懈、放弃竞争的状态时,就是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的时候。

 

有的人生来就有一种慵懒的气质,生活中总是优哉游哉的,在体质上可能会先天地偏于“副交感神经兴奋型”,他们很少像“交感神经兴奋型”的人那样激情洋溢、全情投入,他们的神经类型对身体能量天生就有一种保护和节约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使他们减少疲劳感,原因是,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很多神经递质的分泌也随着增加,人对疼痛、刺激的感受将变得更加敏感,身体的感受被无形放大,人变得很娇气,一动就累,提不起精神做事,早上很不愿意起床……这些总是让人和意志脆弱联系在一起的症状,其实是体质问题,也可能是后天功能失调导致的偏颇,总之,都是因为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的。

 

在北京,喜欢川菜的人越来越多,贪的就是辣椒的刺激。很多人从我前一本书《不上火的生活》中,明白了辛辣可以上胃火的道理后,仍然告诉我,就算冒着上火的危险,也还是抑制不住地想吃,而且越吃越辣,非此就不解馋。这种口味的变迁,和副交感神经占上风也有很大关系。

 

嘴里没味、口淡、体倦、乏力等症状都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医脾气虚的表现。也就是说,脾气虚时,副交感神经是处于上风阶段的,人们会想通过吃刺激性食物来改变口淡的感觉。那么,为什么脾气虚、副交感神经占上风、感觉疲劳的人越来越多呢?这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劳心劳神、精神压力大有很大的关系。

 

在五行中,“火”是生“土”的。在中医中,心属于火,脾属于土,也就是说心是生脾的,心是脾之母。劳心就要耗伤心血心气,心虚了,作为“儿子”的脾肯定也要受影响。所以,当你劳心过度时,比如要紧张地备考,要设法晋升到更好的位置,就要劳心,脾气就会因此受损。首先你会胃口不好、茶饭不思,继而脾气虚,副交感神经占上风的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口淡、肌肉无力、疲劳等。人们吃辣也好,在饮食中追求刺激也罢,都是本能地想通过味道的刺激,改变副交感兴奋带来的抑制和乏味,也纠正一下味觉的“疲劳”。

 

越有“心”,越疲劳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或者客观或者主观地丢掉了“心”,没有过分用脑,也就没给上层领导“瞎指挥”的机会。不要小看这种摆脱领导“瞎指挥”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有时甚至可以治愈绝症。

 

有的人,原来做普通员工的时候很壮实,永远充满活力,很少感到累。后来被提拔做了领导,虽然不用像过去那样耗费体力、事必躬亲,可以坐在办公室“劳心者治人”了,却比做员工时还容易疲倦,这种转变其实是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

 

我们负责思考的是大脑皮层,它就是人体的“最高领导”,也直接管辖着作为“下属”的植物神经。思考太多的时候,大脑皮层就要先疲劳了,它被累糊涂了,于是开始“迁怒”,使作为“下属”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来该在天黑之后“上岗”的副交感神经,却在白天占了上风,于是就有了疲劳、慵懒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果拿现代人和以前的人比,现代人普遍像这个坐在了领导位置的劳心者,因为现代人获得的信息太多了,欲望、杂念也就随着增多,每天不断的劳心使他们的植物神经功能更容易紊乱,就给了副交感神经更多的占上风的机会,所以现代人会经常抱怨累。

 

你为什么会疲劳(3)

我们可以看看三个不知疲倦的例子:一个是孩子,一个是高僧,一个是有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的人。

 

带孩子的人都知道,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孩子的运动量,因为他们只要玩疯了,就会忘记疲劳,甚至会过劳,把自己累坏。高僧也不知道累,他们风餐露宿,粗茶淡饭地云游四海,所谓“苦行僧”嘛,他们的身体都比常人结实,更是耐苦、耐劳。还有就是大脑受伤的傻子或者疯子,他们不仅没有累的感受,甚至对身体的伤害也没有感觉……这三种人的共性就是,他们或者是没心,或者是可以不用心,平常人随时会动的心,于他们是不存在的。

 

中医的五脏很有意思,在心、肝、脾、肺、肾中,除了心之外,其他四脏都有“肉月”的偏旁,这就说明,它们是有固定的器官所指的,是形而下的存在。唯独心,没有“肉月”偏旁,这就说明,中医的心,乃至中国人习惯中指的心,不全然是形而下的心脏,还包括形而上的思维,也就是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如果到了疲劳状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累了,就会“瞎指挥”,就会干扰身体的协调,人就感到了包括疲劳在内的一系列不适。

 

孩子、智者和失智者之所以不容易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或者客观或者主观地丢掉了“心”,没有过分用脑,也就没给上层领导“瞎指挥”的机会。不要小看这种摆脱领导“瞎指挥”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有时甚至可以治愈绝症。

 

有肿瘤研究者发现,在他的肿瘤病人中,有的人先得了肿瘤,后来又罹患精神分裂症。这个本来是雪上加霜的双层不幸,却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年之后,同时被诊断肿瘤,但精神正常的人,大多因为没能战胜肿瘤、熬过放化疗的损伤而死亡,而这些疯了的肿瘤病人,虽然精神依旧不正常,但他们的肿瘤却意外地消失了……

 

为什么能有这个奇迹?就是因为精神分裂之后的人,没有“心”了,他们的大脑皮层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发愁、忧虑、哀伤、抑郁,这些会直接影响身体功能的“瞎指挥”都不复存在,身体的本能得以自然彰显、自我修复,于是便有了我们心事重重时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绝症尚且如此,何况疲劳呢?所以,虽然我们不可能为了身体的存在谋求思维的消失,也不太容易达到高僧的忘我、无心状态,但让自己的心事少一点,遇事少动心,心就不会那么累了,身体之累自然而然也就消减了。

 

别被“亚健康”和“疲劳综合征”忽悠了

 

人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如果不加控制,你早晚会和心肌梗死、癌症等重症“碰面”。所以说,如果你总是感到疲劳,千万别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来敷衍自己,一定要搞清疲劳的根本原因,以免疾病到来时措手不及。

 

能感受到疲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情,说明你的身体还没有对损伤和消耗麻木。我有个朋友,患有十几年的慢性肝病,始终没能得到控制。肝病是最容易引起疲劳的,因为肝病会导致贫血,血虚就不能养筋和肌肉了,所以肝病病人比其他慢性病人都容易疲劳。但是到后期的时候,这个病人已经麻木了,去看中医,总是要问感觉,他每次都回答得很模糊,甚至没有那些虽然病情不重,但却娇气的人抱怨疲劳的时候多。无他,他已经习惯了或者说耐受了这种长期的疲劳,这使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的人都没能给他的身体以足够的重视,对预后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最终的不治使大家始料未及。

 

你为什么会疲劳(4)

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身体一向较好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现,他们倒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因为身体有很好的代偿功能,弥补了一方面的虚弱或不足。比如我们的一根血管堵塞了,身体为了自救,会在旁边长出一根新的血管,形成能救命的“侧枝循环”。身体好的人,无论是“侧枝循环”的建立,还是其他弥补能力都很强,所以等他们抱怨累的时候,往往是连这种储备也耗竭的时候。比如猝死的人,很多都是年轻人,去世时才30岁左右。他们死后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之前他(她)并没有觉得心脏不舒服,包括体检时,心电图也是正常的,怎么好端端的就猝死了呢?其实就是因为这些人年轻,心脏的功能好,对一些问题可以代偿,所以感受不明显,如果是老年人,同样的损伤,症状早就表现出来了。

 

至于心电图,它只能检查出你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如果做心电图的时候,正巧有病的心肌没有异常放电,那么即便你的心脏早就有问题,心电图也完全可以是正常的,报喜不报忧。有个调查很能说明问题: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被证实有冠心病的病人,可能之前都做过普通的心电图,但会有50%的人被告知“心电图正常”。对此我们后面还要详述。如果一个从心脏猝死被抢救回来的人仔细回忆的话,都会想起之前非常疲劳,上楼会感到累,气接不上,只是这些都没让他把疲劳和一个要命的病联系起来。因为疲劳的感觉实在太常见了,所以人很容易忽略其背后的隐患,特别是当医学上有了“亚健康”和“疲劳综合征”的概念之后,疲劳更像一个筐,可以把尚未弄清真相的问题全部装进去……

 

事实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仅仅以疲劳为主症的症状。按照它的诊断标准,研究者发现,真正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为数并不多,因为它要在排除各种引起疲劳的隐患之后才能下结论。而且真要是被诊断出得了这个病,反倒不会像真的疲劳那样马上危及生命了,因为这种人的典型表现就是慵懒,所以也就没了劳累的机会。

 

因此,人们顺口说出来的“疲劳综合征”,其实基本上都是误解了这个病,把不能解释的疲劳都装进了这个“筐”里而已。至于“亚健康”,也不过是一个对疾病的等待和过渡状态,是一个“缓刑期”。人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如果不加控制,你早晚会和心肌梗死、癌症等重症接轨。所以说,如果你总是感到疲劳,千万别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来敷衍自己,一定要搞清疲劳的根本原因,以免疾病到来时措手不及。

 

脾虚肝郁,易感疲劳

 

这个证型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是虚实夹杂的,虚是指脾气不足,营养物质达不到,所以身体会有疲劳感;但是同时这种人还经常伴有胸闷憋气、情绪低落,这是精神压力所致。如果治疗的话,要攻补兼施,可以用“加味逍遥丸”配合“人参健脾丸”,前者舒肝,后者健脾。

 

有人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有点像我们过去熟悉的“神经衰弱”,其实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这两种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查不出毛病,但人总是觉得疲劳,浑身不舒服。

 

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对这个病作了诊断标准修订:第一,要求病人出现了持续的或者反复发展的、半年以上的疲劳,而且这种疲劳不是因为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造成的,但是确实感到很累,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第二,病人还可能伴有下列症状,比如爱忘事、咽喉疼痛,甚至腋下淋巴结肿大,还可能出现睡眠上的障碍,或者头疼、肌肉酸痛,运动之后疲劳不容易缓解,等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而且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的时候,才可以拿“慢性疲劳综合征”说事。

 

你为什么会疲劳(5)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病,至今学者们还在争议。有的人说是感冒之后开始,说明和感染有关;还有人说是因为心理因素、压力太大导致的,有点儿被“压趴下”的意思,因此就把它和抑郁症画等号了,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确实可以出现很明显的抑郁感觉,而抑郁症也可以出现很明显的疲劳……但不管哪种猜测,其实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查不出问题的疲劳”,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病呻吟”了。这种查不出问题的疲劳最容易在中年女性身上出现,这和她们的情绪变化大,生活压力大,感觉又比较敏感有直接关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之一,就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属于肝气郁、脾气虚的比较多,这也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问题,所以中医才有“中年责之肝”的说法。中年女性身体消耗大,而且因为压力过大,又比较敏感,所以多“肝郁脾虚”。

 

这个证型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是虚实夹杂的,虚是指脾气不足,营养物质达不到,所以身体会有疲劳感;同时这种人还经常伴有胸闷憋气、情绪低落,这是精神压力所致,如果治疗的话,要攻补兼施,可以用“加味逍遥丸”配合“人参健脾丸”,前者舒肝,后者健脾。

 

如果是气血两虚比较明显的,可以把“人参健脾丸”改成“人参归脾丸”。如果偏于湿重,舌苔比较厚,胃口也不好的,就用“逍遥丸”加上“香砂六君子”,既能舒肝,又能去湿。总之,就算病人疲劳得很严重,也不能单纯给补药。

 

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其实和中医一样,也不提倡静养,而是要适当地运动,激发人体的活力,让使人体处于安逸、放松乃至懈怠状态的副交感神经“下班”,而使身体兴奋的交感神经开始工作。俗话说“人越待越懒”,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淋巴结的肿痛是需要认真追究一下原因的。一般情况下,应该和淋巴结局部出现感染有关,比如你的牙龈发炎了或者嗓子红肿了,下颌甚至颈部的淋巴结就会肿大,而且往往摸着会痛,如果去医院化验,会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偏高,这是淋巴结在通过“增兵”抗炎呢。如果没有感染,哪儿都没有发炎,但就是有淋巴结肿,而且摸着不疼,那就要小心了。特别是左边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而且你又有胃病的历史,在肿大的同时体重还在减轻,就一定要检查一下胃了,因为胃部肿瘤的症状之一,就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的肿大。

 

我认识一个病人,他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两年多了,而且经常发烧,但是胃里检查没有问题,连肿大的淋巴结都做了病理检查,居然也没发现异常。原本以为平安了呢,谁也没料到最后还是出了问题,他脖子上的淋巴瘤其实是“何杰金氏瘤”,是淋巴瘤里恶性程度不高的一种,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也可以很严重的。从他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到教训,淋巴结肿大和低烧同时出现的话,是不能一股脑地都推到“慢性疲劳综合征”上去的。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

女性天生易疲劳

 

“气为血之帅”。四十岁以后的女人面容之所以会变得胖胖涨涨的,和甲状腺素的减少有关。甲状腺素是人体的“活力素”,类似“阳气”“火力”的作用。“火力”不足了,脏东西代谢不出去,堵塞在皮肤中就会使面容变形,堵塞在身体里就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蛋白症……

 

女人的另一种疲劳是因为血虚。中医的“血虚”比西医说的“贫血”要宽泛,因为其中还包含了“气”的含义。你做检查时可能发现不贫血,但还是觉得疲劳,这说明虽然你的血细胞一个都不少,但气不足,功能不够。所以,治疗女性的疲劳,即便不贫血,只要属于中医的血虚,仍旧需要气血双补。

 

十个女人九个淤

 

如果非要在大冷天穿短装,那不妨学学日本人,在肚脐上贴一点驱寒的膏药。这种膏药自己就能做,热力小的可以用生姜捣碎,敷在肚脐上,外边贴个伤湿膏;热力大的可以取附子19克研末,用黄酒调好之后敷在脐上,也用伤湿膏固定。但用的时候要随时注意脐周皮肤的变化,不要刺激太大,伤到皮肤。

 

淤血使女人感到疲劳

 

我有一个女朋友,本身特惜命,几乎到了疑病的程度,发现有点儿不舒服,就先想到最严重的后果。有一次,她觉得肚子疼,而且她自己可以判断这种疼痛不是来自消化系统的,当时报纸上正有年纪轻轻就被卵巢癌夺去生命的报道,而卵巢癌没有典型症状的特点,这让她更加忧心忡忡。于是她马上去了医院,找熟人加塞儿做了个“B超”,却没发现任何问题,医生也没法开药。

 

从那时候开始,她越来越明显地感到肚子疼,而且坠,站久了更加明显,严重的时候,切个菜之后都必须躺一会儿才能缓解。莫名其妙的肚子疼,莫名其妙的疲倦……在她这个疑病症患者的心中,都足以被怀疑成妇科肿瘤,结果经一个中医妇科医生提示后,之前找不到原因的各种症状才被“盆腔淤血综合征”一一解释了。

 

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疲劳,但这不完全是女性先天体质弱的问题,很多是后天导致的,比如受凉和流产,这两个看似和疲劳扯不上边儿的问题,却是导致疲劳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们会造成一种听起来比较陌生的疾病――盆腔淤血综合征,而后者会带来包括无法解释的疲劳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人体三分之二的血液是集中在腹部的,所以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即便是夏天睡午觉,也要在肚子上搭条毛巾被,就是怕受凉。但是,这种养生之道很少被现在的女孩子,特别是爱美的女孩子重视,盆腔淤血就成了普遍的问题,说“十女九淤”一点不为过。淤血也就成了现代女性最常见的疲劳原因:导致疲劳的代谢废物,必须通过血液的顺畅流通而排出,如果血流不畅,代谢废物就要积存在体内,疲劳自然就加重了。

 

她们最初可能只是觉得累,坐久了、站久了更明显,继续询问的话,会发现她们的肚子、腰都不舒服,甚至头疼、烦躁易怒,会不自觉地发无名火,这种很像“经前紧张”的现象,不一定只出现在月经之前。

 

她们如果去检查,也不会发现有什么子宫肌瘤、附件炎的问题,但是一摸肚子,马上就觉得两侧有明显的压痛,盆腔、下腹部坠胀痛,连带着大腿根儿和髋部都会酸痛无力。她们很奇怪,即便是很认真地吃蔬菜,水果,仍旧有避免不了的,而且一般通便药不能根治的便秘现象。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2)

有的人还会有痛经现象,其特点是在月经前数日,就开始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痛,并随着月经来潮的临近,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月经第二天后明显减轻,舌头的质地会偏暗,有时候还能看到淤斑……凡此种种,都和淤血有关,也和女性盆腔静脉的构造有直接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体中每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但女性盆腔里的卵巢静脉可多达5~6条。而且,盆腔静脉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弹性,很容易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就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一样,能够容纳大量迅速流入的动脉血,盆腔的血流也因此容易缓慢、停滞,特别是受凉之后,血“遇寒则凝”的特点在女性的盆腔表现得更加明显。

 

如果你站、蹲的时间过久,盆腔静脉压力会持续升高,盆腔的淤血就加重,症状也加重。平卧之后压力减轻,症状也会减轻了,所以总是感到站久了就疲劳、肚子发坠的人,要想到有没有盆腔淤血的可能。

 

盆腔中有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这3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由于缺少瓣膜,三者间任何一个系统的循环障碍,都可影响到其他两个系统。所以,有盆腔淤血的人,可以自己看看耳朵上的耳穴,肯定会在“盆腔”、“子宫”、“直肠”、“便秘”几个点上同时发现明显的变化,或者脱屑或者长小痘痘。

 

耳穴是人体的全息图,能从很小的局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体的全貌。在耳穴中,上面这几个点是离得很近的,说明盆腔的淤血可以影响到盆腔的各个器官,包括妇科的各种附件,还有直肠,所以盆腔淤血的人肯定是要发生便秘的。

 

盆腔有淤血,最好“卧如弓”

 

中医讲,女性的淤血有气郁血淤和寒凝血淤两种,气郁一般和情绪有关系,除了有淤血的症状外,来月经前还会乳房胀、心烦,容易发脾气,甚至每个月还会发作一次“神经性头疼”,这种人适合在月经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吃“妇科得生丸”,每次吃1丸,每天吃2次,一直吃到月经来的时候再停。和这个药作用类似的是“七制香附丸”,是水丸,也每次服6克,每天吃2次,但这个药的药性有点燥热,如果本身已经有点上火,就要谨慎使用了。

 

对于因寒而引起的血淤,最合适的是“艾附暖宫丸”加“益母草膏”,前者专门治疗下焦虚寒,对那种本身就手脚不温、体质很弱、肚子发凉,来月经时又痛经而且颜色很暗的人特别适用,加“益母草膏”则可以增加化淤的作用。这两个药也要在月经来之前一个星期开始服用,通过改善虚寒状态来祛除血淤,要注意的是,在服药期间下身的保温很重要,不能一边去着旧寒,一边添着新寒。

 

在不知道盆腔淤血的问题之前,很多人会把便秘归结为上火,会吃去火药,但是她们会抱怨去火药不管用,因为屡屡失效。这其实不是去火药的问题,而是她们吃错了,她们的便秘不是上火导致的,而是因为血淤、血虚,要治疗的话应该用温药,在下肢保温的基础上,可以吃点儿“桂枝茯苓胶囊”,或者“大黄蜇虫丸”,倒是可以化解这种血淤。

 

还有当归,它是治疗妇科问题的常用药,在中医妇科方剂中有“十方九归”的说法,也非常适合女性便秘。便秘女性的虚往往比淤更重一些,当归的通便作用不比大黄差,而且它可以补血,对根治血虚便秘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当归的味道比较特殊,加在食物中可能不容易被接受,所以最好是泡水喝,可以每天取当归粉10克泡水代茶饮,也可以稍微煎一下之后喝,药物的渗出率更高。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3)

除了药物外,正确的睡眠姿势对盆腔淤血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既然盆腔的静脉弹性不足,就需要通过姿势、体位来帮助血液的流动。卧床休息或睡眠时,不同的姿势对消除疲劳、改善盆腔淤血有不同的效果。从力学的观点来说,仰卧位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其静脉压力较立或坐着时减低不少;侧俯卧位时,减少得就更明显了。所以,古人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的名言,曲腿侧俯卧位就是“卧如弓”,非常适合盆腔淤血的人采取。至少在开始入睡时采取这个姿势,久而久之习惯了最好,另外还要十分留心腰部的保温,最好穿一件长过腰的睡衣,避免在夜里再次受寒。

 

“美丽冻人不淤血”的保健法

 

过去盆腔淤血多和多产史、输卵管结扎术有关,现在这些问题都消失了,但患盆腔淤血的女性还是频繁出现,这就和受凉、流产手术有关系了。

 

现在的中医妇科医生,把引起女性妇科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受凉,他们每天要解决的是“美丽冻人”造成的后果。但爱美的女人们总觉得,日本和韩国比我们的气候还冷呢,那儿的女人穿得比中国女人还短呢!这种想法实在是“东施效颦”了。

 

首先,日本的富士山是活火山,因此日本的地气很热,要不然他们就不会有吃生鱼片、生牛肉等凉物的习惯了,那是为了平息身下的蒸蒸热气。我同学在日本开中医诊所,她回来说,你看着日本女孩子冬天也是短打扮,其实她们大多会在肚脐上贴个膏药,让温性的药性通过肚脐吸收进身体,因为她们知道受凉会带来麻烦。至于韩国,他们是地热取暖,我们看韩剧就能发现,人们往往一进屋子就席地而坐,这至少能保证当天受的寒气当天解决,这都是中国女性不能比的。

 

如果非要在大冷天穿短装,那不妨学学日本人,在肚脐上贴一点驱寒的膏药。这种膏药自己就能做,热力小的可以用生姜捣碎,敷在肚脐上,外边贴个伤湿膏;热力大的可以取附子19克研末,用黄酒调好之后敷在脐上,也用伤湿膏固定。但用的时候要随时注意脐周皮肤的变化,不要刺激太大,伤到皮肤。这在后面的敷脐疗法中还将讲到。

 

对这类女性来说,还有一个最合适的食疗方――姜汤。把生姜切成丝,煮沸后加红糖,每天喝两次,这种温性的药茶有润物细无声的绵长作用。其实,只要是有淤的女性,无论做菜还是泡茶都可以尽量多用姜,姜是食物中最能通过温化寒湿去血淤的,包括我们沏的红茶,也可以加几片生姜,味道是很好的。

 

我还要向血淤的女孩子推荐一种很好的早餐,就是“醪糟鸡蛋”。醪糟是用糯米发酵制成的米酒,本身有温补的作用,有人坐月子时习惯吃它。有寒有淤乃至血虚的女孩子,可以每天早上挖三大勺醪糟煮开,再打一个鸡蛋一起炖熟,既保证了蛋白质供应,又有驱寒的作用。

 

女人疲劳,贫血是常事

 

人的下眼睑的边缘,正常情况下应该布满细密的血丝,是红色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疲倦、头晕,眼睑边缘不是红的,而是粉白的,从蹲着或者坐着站起来的时候,头晕得厉害,甚至嘴唇发白,那就真的有贫血的可能了。

 

下眼睑颜色发白是贫血的提示

 

我献过一次血。在献血回家的车上,居然说着话就睡着了,长这么大都没那么疲倦过。我知道,那种疲倦是突然缺血造成的,虽然我在献血前喝了水,喝了牛奶,但只能保证一个不减少的血容量,而其中所含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是减少了,通俗地说就是“血稀”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4)

我们所说的贫血,就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减少了,而这两种东西都是用来背负氧气的,相当于血管中的“运输工人”,它们会因为献血,或者失血,或者营养不良而减少。背负氧气到全身各部位的“工人”少了,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因为缺氧而改变,最先出现的就是疲劳感:肌肉供血不好了,自然会软弱无力;大脑缺血了,自然会感到困倦;血稀了,里面的有效成分少了,心脏就要多工作,多泵几次血,所以还会感到心慌……

 

有三种情况的疲劳是应该想到贫血的,一是女性,二是人很瘦弱,再有就是疲劳的同时头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

 

人的下眼睑的边缘,正常情况下应该布满细密的血丝,是红色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疲倦、头晕,眼睑边缘不是红的,而是粉白的,从蹲着或者坐着站起来的时候,头晕得厉害,甚至嘴唇发白,那就真的有贫血的可能了。

 

女孩子疲劳应该“补肾”

 

女性之所以贫血发病率高,和她们的月经、怀孕、分娩的生理过程有关系,其中月经引起的贫血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如果她们的月经过多或者月经期过长,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性损失,如果去医院检查,大部分会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按照正常规律,女子的月经期是2~5天。一般情况下,第一天血量不多,第二三天会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去,所以月经量会增加。

 

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的经验是,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

 

有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经血回头”,这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就要注意了,有人因为习惯了这种周期,没当回事,贫血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因为月经过多而贫血的,一般都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因为她们的内分泌还不稳定,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是属于“无排卵性”的。因为没有排卵,也就缺少孕酮,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所以子宫内膜容易脱落不完全,从而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经血过多。除了对症治疗之外,医生肯定会告诉你,“别着急,长大点儿情况就好转了”。也就是说,等到发育成熟,能按月排卵,各种激素的分泌均衡了,出血就会减少。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很讲究“青年责之肾,中年责之肝”。“肾”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生殖系统,对于女孩子的月经问题,中医一般建议要补肾,使内分泌尽早稳定。等生殖机能趋于成熟,月经造成的失血得以减少,贫血、疲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到了中年,女性的月经问题则往往是由于“肝气郁”,因为这个阶段的精神压力大,可以引起情绪不好的因素也多,不光是月经出问题,年过四十仍旧长“青春痘”的也大有人在,只是这已经不是因为发育不成熟,不是因为“肾虚”,而是由于“肝郁”造成的,所以她们的治疗往往不用补,而是通过舒肝来解决。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5)

女孩子由于月经失血造成的贫血、疲劳,用“八珍益母丸”治疗是最合适的了。所谓“八珍”,指的是八种具有补气血作用的中药,其中“四珍”是补气的,是补气的“四君子汤”,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另外“四珍”是补血的,是补血的“四物汤”,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八味药组合起来,就是个气血双补的好方子。更重要的是,还加了一个化淤的益母草,毕竟月经是有损伤的,补而不留淤非常重要,益母草针对子宫的化淤作用,可以使那八味补药尽情发挥补益作用而没有后患。

 

现在很多女孩中午不吃饭,就在自己公司的附近找个粥店喝粥,吃得很清淡,但长期如此会导致气血虚,如果一定要喝粥,不妨点个龙眼肉粥、菠菜猪肝粥,在保证清淡的同时不亏气血。

 

女人补血,要先补气

 

如果一个人气虚,即便她的血细胞正常,查不出贫血,但那些血细胞、血红蛋白也仍旧是死血,不能发挥血细胞的功能,所以她可能仍旧有贫血的症状,中医里就叫“血虚”。

 

有的时候,人感觉疲劳,也有贫血的症状,但去医院体检,却没有明显的贫血指标。或者即使有点贫血,指标也不是差很多,在贫血的标准上下。但仍旧觉得累,这个时候的疲劳就要想到气虚问题。

 

“气”是中医独有的概念,简单地概括就是功能和能量。我们说一个人死了,俗话会说“没气了”,而不会说“没形了”。虽然人可以“瘦得脱形”了,但和“没气了”比起来,还是后者更严重。这就是说,对于生命来说,功能、能量比形态、结构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气虚,即便她的血细胞正常,查不出贫血,但那些血细胞、血红蛋白也仍旧是死血,不能发挥血细胞的功能,所以她可能仍旧有贫血的症状,中医里就叫“血虚”。

 

大约5年前,我陪发明“排毒养颜胶囊”的姜良铎博士到北京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去会诊一个脑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姜博士是中医内科专家,很擅长处理这种高烧、昏迷的危重病人。那病人做了开颅手术,已经把脑子里出的血取了出来,但始终昏迷高烧、神志不清。我们去的时候,他手术刀口的血迹还在,但翻在缝合线外的皮肤却干枯了,变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伤疤。姜博士看了看病人状况,不乐观地摇头说:“元气不行了,没火力了,气血双虚呀。”

 

陪他一起会诊病人的是协和医院的主管医生,他有些不解地告诉姜:这个病人刚化验的指标都还正常,并没有贫血的迹象。姜指着病人的刀口说:“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体不能用,你看这里,都干了……”

 

就在姜博士会诊后的第三天,那个病人带着一点都没有少的血细胞去世了。

 

可见,即便血细胞一个都不少,血色素充足,但只要没有“气”,指标合格的血仍旧不能被利用,因为中医认为,“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使全身的血动起来,由死血变成活血,一定要有足够的气,也就是说,器官脏腑的功能要强,要能推动血液。

 

所以如果你找的是个水平足够的中医,他肯定不会单开补血药,前面的八珍就是个范例,里面有足够的补气药。他是绝对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对不会相信单纯的补铁,比如吃“硫酸亚铁”,因为那只解决了血这个“母”的问题,还需要有个使血动起来的气。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6)

因为单纯的补血药物、食物,有时候只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指标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你可以有并不异常的指标,但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有点像“有米无炊”或者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使不贫血,只要属于中医的血虚,仍旧需要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否则,就算是血细胞不少,但仍旧“怠工”或者不能负力,人也仍旧会觉得疲倦。

 

除了上面的“八珍”外,中医还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对改善女性血虚、疲劳的状态非常有效。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就充分说明了必须补气才能生血。更重要的是,有了黄芪这个补气药来固摄血液,因为气虚导致的月经过多也会得到控制。

 

由“当归补血汤”衍化出来的一个食疗方,对改变女性血虚引起的疲劳也非常有效,就是“当归羊肉汤”,其实这也是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家常版”。这个食疗方绝对比单纯吃硫酸亚铁好,因为前者把人当人,把人当整体来治疗,这是中医的特点,如果只用硫酸亚铁,有点修车的感觉,但人不是机器,所以修起来要考虑整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者很可能只可以改变指标,不可能改善疾病疲劳。

 

“当归羊肉汤”的做法是:将一斤羊肉洗净后用刀顺切成大片,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捞出晾凉。然后最好用一个沙锅,内加清水,把羊肉下锅,再放进当归(20克)和生姜(30克),用大火烧沸后,把上面的浮沫撇掉,改用小火炖约小时,可以加一点黄酒,也是温性的,一方面去羊肉的膻气,一方面也有活血补气的效果。羊肉熟烂了,吃肉喝汤。可以从立秋之后就开始吃,冬天常吃。冬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是很强的,夏天消化不了的东西,到冬天都能消化掉,正是通过食补改善体质和疲劳状态的大好时机。

 

还有一个“益血养颜膏”,可以通过补血来养颜。这个方子是这样的:山东阿胶500克,冰糖250克,大枣250克,核桃仁250克。核桃仁打碎;大枣用水泡一泡,把核去掉。然后把黄酒、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一起放在一个瓷碗里蒸。在“小寒”节气前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身体弱一些的,总感到疲劳的女孩子都可以用这个药,每天一勺到两勺,温开水化服。

阿胶是驴皮熬制的胶,颜色是紫色的,既补心又补肾;核桃仁长得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益脑的作用;大枣,外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可以健脾胃;黄酒的酒力能够促进这些粘腻膏类的吸收。每年冬天,只要不是感冒发烧的时候,这个膏都可以长期吃,你会觉得疲劳减轻的同时,皮肤也有了光泽。

 

生口疮不代表上火了,更可能是气虚

 

一般的实性口疮,都能和一顿或者一段时期过于辛辣、燥热的饮食有关系。如果饮食始终很清淡,并没有吃什么“上火”的食物,而且和我的这个朋友一样,根本没做什么体力劳动,每天都坐在办公室,还总觉得累,口疮频发,那就要吃补药了。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7)

我认识一个网站高管,她每天都在抱怨疲劳,总有歇不过来的乏。她手指甲上的月牙儿几乎都没有了,而且指甲的质地也非常软,一点都不丰满。每次我们见面,她都要给我看那“月牙儿”,疲劳感越严重,“月牙儿”就越小。更麻烦的是,只要稍微有点累,口腔溃疡就开始了,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因为处在那样的位置,她不可能不操心劳神,所以口疮老是这拨儿没好利索,新的一拨儿又开始了,这样也很影响她吃东西,吃不好,人就更虚了,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

 

一般人都觉得口腔溃疡是“上火”所致,往往把它和“胃火”引起的实性溃疡一视同仁地治疗,结果由此引发了更多的问题。我给很多人讲过吃“牛黄解毒片”、“龙胆泻肝丸”吃出人命的事,两个病例都是女性,都因为要解决“上火”引起的便秘而常年在吃“去火药”。

 

女性是最关注健康的,也是最敢为自己的健康自作主张的,特别是能自我诊断的“上火”。中国的“去火”药被老百姓称为“小药”,什么意思?就是随时可以吃,可以解决小毛病,不会出现大问题的小偏方!结果问题就出在这里!

 

名医祝味菊在他写的《伤寒质难》中呼吁:“久服寒凉者,如饮鸩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亘古以来,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能“去火”的“小药儿”是可以通过挫败身体元气而杀人的!前面那两个吃去火药去世的人,一个因为肝功能衰竭出现了腹水,一个最后肾衰竭,患上了尿毒症。那两味药都是经典,我们的先人安全地使用了几百年,为什么唯独她们吃出了问题呢?显然错不在去火药,而是在于滥用上,不仅没治好病,还伤了自己。

 

为我那个好友随便吃去火药的事,我和她急过很多次,她心里其实也明白,但实在是被不断发生的口腔溃疡搞得不胜其烦了,而且她觉得每次去火药吃下去,溃疡确实能好一点呀!

 

很多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人都有这个感觉,这不奇怪,因为每次复发,虽然不是因为“上火”,不是因为急性炎症引发,但总会并发一点局部的炎症,去火药起的效果就是把局部的、表层的一点点炎症消了,但本质并没有改变。

 

那么,复发的口腔溃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和疲劳同出一辙的虚!气虚!需要整体的调节,不是“去火”,而是“补气”。你会发现,什么时候你疲劳程度减轻了,你的溃疡的发作频率也会减少。很多做过放化疗的人,也会出现口腔溃疡,而且很严重,他们的身体一般都很虚弱,肯定比正常人更易疲劳,哪还有“火”可上?其实,他们的口腔溃疡就是虚引起的,虚了免疫力就下去了。

 

包括治疗口腔溃疡最权威的西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也会用原来作为驱虫药的“左旋米唑”,这个药后来被发现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用在不是因为“上火”引起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很好,类似于中药,要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才能起效。

 

其实,辨认是“实火”还是“虚火”很简单,第一是发生口腔溃疡的同时有没有感到疲倦?第二是你的口疮的发生,是不是能和一些辛辣的、易使人上火的食物拉上关系?

 

一般的实性口疮,都能和一顿或者一段时期过于辛辣、燥热的饮食有关系。如果饮食始终很清淡,并没有吃什么“上火”的食物,而且和我的这个朋友一样,根本没做什么体力劳动,每天都坐在办公室,还总觉得累,口疮频发,那就要吃补药了。这种治疗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给出的治疗准则:“劳者温之”,“损者温之”。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8)

“劳”和“损”是指劳累对身体的损伤,只是以前是劳力,现在是劳神。劳神之损肯定大于劳力之损,否则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的人比过去的还要虚!而且很多人除了疲劳、口疮等,还有很多和常规反着的现象,比如头疼,竟然会发生在两个很奇怪的时间段。一个是清晨,刚起床或者还没起床就开始疼了,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夜里没受风呀?其实这不是受风,而是虚。

 

因为头是人的“诸阳之会”,而早上是阳气刚来复的时候,比较弱,如果本身阳气也弱,清晨起来的时候阳气就会不足,无力上升,头部气血不足,头疼就随着发生。等下床活动一会儿,阳气逐渐强健了,头疼就会缓解。所以,如果总觉得疲劳,而且清晨经常头疼,那显然就是阳气不足了。

 

还有一种头疼是下午,用了一上午脑子,劳累之后头疼加重,这也是虚。所谓“烦劳则张”,“张”就是严重、嚣张的意思,气受到消耗后加重的症状,一般都是虚的标志,比如安静的时候没事,只要说话多了就咳嗽;月经来过之后常腹痛,而且疼痛有发空的感觉……凡此种种,都可以用李东垣的名方“补中益气汤”来解决,也可以直接服用现在药店里出售的“补中益气丸”。

 

中国金元时期的四大名医(朱丹溪、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是中医理论的中坚,其中李东垣是最典型的儒医:忠厚,端庄,虽有万贯家资,但向来循规蹈矩。有怀疑他操守的人曾经设下圈套,请他去赴宴,席间让*轻浮*,脾气一贯温和的李东垣当即大怒,将被拉过的外衣当场脱下烧掉,愤然离去。

 

所谓“医如其人”,李东垣的稳健、温和,更适合治疗非一日之功的慢性、虚性疾病,大家都熟悉的“补中益气丸”,就是他把《内经》的准则落地的方子,正好适合总是觉得累,而且伴发“复发性口腔溃疡”或者头疼等其他气虚证状的人。但是服用“补中益气丸”之类的补气药,必须要坚持,因为它不是去火药、消炎药,可以速战速决,它是要把你损伤严重的脾气增补上去,一般要服用1个月左右。

 

有些人在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同时,还伴有口渴烦热、舌头发红、舌体偏瘦,并且舌根部很少有舌苔的,那就属于阴虚了,他们的疲劳是*被虚热消耗掉导致的。而且他们在疲劳的同时,腰腿还会发酸,因为阴血不够了,不能濡养身体,所以肌肉筋骨感到酸而无力,这是阴虚的典型特点。如果是这样的,就比较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来补阴调养了。现在“六味地黄丸”还有一种水丸制剂,小粒的,可以含在嘴里,尽量和反复发作的溃疡面贴合,效果很好,等于口服和上药兼顾了。

 

“甲减”是40岁女人疲劳的根源

 

如果你的身体变得十分臃肿,而且经常便秘,更有解释不了的疲劳……这就不是能用劳累和衰老来解释的了,而很可能是一种经常被人们忽视乃至误诊的病――“甲减”,全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我们熟悉的“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机理和症状正好相反。

 

女人变老,先从面部发胖开始

 

总的来说,现在的女性要比她们的母亲、祖母那一辈显得年轻一些,原因就在于她们的皮肤保养得好,有和年龄不相符的细嫩水灵。能有这样不老的效果,和雌激素有很大关系。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9)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0)

年过四十,该小心“甲减”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的身体变得十分臃肿,而且经常便秘,更有解释不了的疲劳……这就不是能用劳累和衰老来解释的了,而很可能是一种经常被人们忽视乃至误诊的病――“甲减”,全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我们熟悉的“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机理和症状正好相反。

 

甲状腺是一个蝴蝶形的小器官,仅6克左右,位于脖子的气管前,正常情况下,用手是摸不到的,它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代谢,比如特别胖的人,可能患有“甲减”;而特别瘦的人,则有可能是“甲亢”。

 

我们可能更熟悉“甲亢”,因为它的症状太典型了:吃得多,喝得多,拉得多,体重却反而减轻了,而且脾气还很暴躁……总之全是消耗增加的状况。而人们不知道的是,症状比较隐秘的“甲减”的发生率,其实要比“甲亢”大一倍!而且多发在4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甚至能达到10%,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呀,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了。也就是说,过了40岁之后身体发胖,变得臃肿,又总觉得疲劳的女性,心里要有“甲减”这个概念,因为你已经处于罹患它的危险之中了。

 

如果仔细观察,患“甲减”的人在疲乏、浮肿的同时,出汗还会减少,而且怕冷,以前不怕冷的人也突然变得怕冷起来,才秋天就要穿冬天的衣服。你会觉得真是老之将至,老年人具备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问题全都有了,而且皮肤也总是凉凉的,很粗糙,缺乏弹性,之前被雌激素沐浴过的年轻效果已经荡然无存了……

 

甲状腺素很像机体的“活力素”,类似中医里阳气的作用,也就是生命的生机。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脖子比正常人的显得粗,好像甲状腺有点肥大似的,所以经常被人问及是不是有“甲亢”,但是她去医院查,指标却在正常范围内,只是这个人的精力比其他人都旺盛,性格很急,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且看上去比其他人年轻,有活力,即便是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她也能很快调整自己走出阴影,总之永远给人一种阳光的感觉。我就和她说,她这一切超常的表现,其实可能就和她的甲状腺有直接关系,她可能就是甲状腺素这种“活力素”比平常人稍微高一点,但并没有高到病态的程度。

 

反之,甲状腺素比平常人低的时候,就会有点未老先衰,很多衰老症状都会提前出现,因为火力不足了,脏东西代谢不出去,首先出现的就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脂蛋白血症,很多老年人才有的,比如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都提前到来了……这种因为“甲减”造成的疲劳,如果不早被发现,其实就是女人衰老的开始。

 

但麻烦的是,人们常把疲劳归结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把记忆力减退归结为上了年纪;把便秘归结为运动少;把体重增加归结为中年发福……总之都会“大事化小”地把自己放在“亚健康”行列了,没觉得自己有病。

 

那么还有一点症状比较典型,就是水肿。这时候出现的水肿,不像肾炎之类腿肿的那种肿,肾炎的肿是因为蛋白质丢失了,用手摁上去会有个明显的坑。而“甲减”导致的水肿,是看着肿,按的时候却不下陷,这就要加倍小心了,你很可能患了“甲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查查。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1)

如果有了上述症状,检查时却被告知没有发现问题,那就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了,虽然此时甲状腺激素尚在正常范围,但上一层的神经系统,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的“促甲状腺素”已经出现异常了,一般情况下,这种暂时的太平可以维持2年左右,之后你就很可能要真正进入“甲减”行列了。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甲减”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放任其发展到重度,情况将会很吓人:黏液性水肿面容,就是我们说得胖胖涨涨的,睁眼都费劲,而且皮肤变得很粗糙,头发也大量脱落,甚至眉毛都受到影响,外1/3出现脱落;再看表情也很淡漠,原来很机灵的人,对事物的反应变得很迟钝,要么就总觉得困,嗜睡,要么就是失眠,不想吃东西,大便还秘结,做点事情就觉得气短乏力,包括*也会明显减退……

 

所以,医生很是建议女性,在35岁以后,每隔5年就要抽血检查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防止“甲减”这个无声杀手的侵害。

 

一旦是“甲减”,治疗要终身

 

如果一旦确诊“甲减”,治疗并不困难,只是可能需要终身治疗,不能间断,每天需要吃一片药,而且每年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到两次,查一下自己补充的甲状腺素的量够不够、合适不合适。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青春期、孕妇期、妊娠期、老年期,甲状腺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在特殊时期是需要作稍微大一点的调整的。

 

“甲减”和“甲亢”不同,虽然“甲亢”也没有治愈这一说,只能是缓解,但是有的人一辈子只得一次,缓解了,以后就不再复发了;也有复发数次的,但一般都是复发了再开始治疗。而“甲减”就不同了,“甲减”了以后,你的甲状腺细胞被破坏了,这个功能没有了,一般再找不出来了,需要终身补充外源性的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否则会感觉不舒服,包括前面说的疲倦、臃肿就会出现,所以这种替代是终身性的。

 

引起“甲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食物中的碘缺乏,由此造成甲状腺不能正常工作,但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在大城市,我们的食盐加碘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因为缺碘带来的“甲减”,至少在大城市是很少见的。但是,“甲减”的人还是可以多吃含碘食物的,最简单的就是海带、紫菜,所以如果有人说,海带、紫菜是抗衰老、美容的,我倒是可以从它们改善“甲减”的角度相信。

 

另外,既然甲状腺素类似于“活力素”,“甲减”则相当于中医里的阳气不足,那么它所造成的臃肿或者说肥胖,就是阳气不能蒸化水液的结果,如果你已经有了这种状况,但指标上还不能诊断为“甲减”,那就适合用中药调整了。这种调整不是通过吃泻药去掉“浮膘儿”,而是要用补肾药,比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吃,吃到以前的怕冷状态消失,甚至有点“上火”的感觉,口干舌燥想喝水了,臃肿和疲劳的问题才能解决。因为“上火”的感觉是人体代谢在增强的标志,而“甲减”病人缺的就是“火力”,把火力补足了,造成臃肿的代谢废物也就排出去了。

 

所以,治疗“甲减”很多时候都会用到补肾阳的中药,而这种药也就是人们常用的抗衰老药,它能对“甲减”有效,也说明“甲减”确实是一种早衰。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2)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假药制造者都了解这个原理,所以他们会在中药中偷偷地加入甲状腺激素,然后作为减肥药推出。这种药的减肥效果很好,但人吃了以后,很快就会出现心脏问题,因为这其实是通过药物偷偷制造了“人造甲亢”。

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和机能活动,有鼓动肾阳的效果,所以甲状腺素分泌多时,“甲亢”时,人就会变得很瘦,加了甲状腺素的减肥药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本身就是一个有心脏病的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了这种“减肥药”,很可能会因此而毙命。

 

小贴士:甲状腺功能减退自查表

 

如果在下面的问题中,你有5项或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那你可能就患上“甲减”了,请找内分泌专科医生确诊。

 

① 我感到疲乏,常常犯困,体力和精力不足;

 

② 我的大脑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

 

③ 体重增加了;

 

④ 皮肤变得干燥,指甲变得很脆、灰白易折断;

 

⑤ 常常觉得冷(即使其他人觉得很舒服的时候也是如此);

 

⑥ 情绪低落、抑郁;

 

⑦ 代谢慢了,有时还会便秘;

 

⑧ 肌肉和骨骼僵硬疼痛,手感到麻木;

 

⑨ 血压增高或心跳变慢了;

 

⑩ 胆固醇水平增高了。

 

胖子不仅要补肾,还要“去污”

 

“五脏皆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如果肾阳不足,体内的脂肪燃烧场就要减小,肥胖就在所难免。所以要想减肥,不能吃泻药,那样是只治标的“脱水减重”,应该用能“上火”的补肾药,以提高脂肪燃烧的速度,这才是对付肥胖“去根儿”的办法。

 

胖子在肾阳虚的同时,身体里也已经“藏污纳垢”了,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见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这些“污垢”的存在使胖子的疲劳更加严重,给已经虚了的肾阳又增加了难题。

 

所以,要想让胖子不觉得累,一个是补肾,一个是“去污”。

 

胖是肾阳不足的标志

之所以胖子容易疲倦,一个是因为他们本身体质比较虚,代谢有问题,以致体内积存着很多影响身体功能的废物或者脏东西,而这些物质又反过来使他们感到疲劳。几乎90%的胖子,都有导致这些脏东西滞留体内的“代谢综合征”。

 

胖子总会比普通人容易感到疲劳。你可能觉得是因为体重太重,负担过大,其实不尽然,如果他背负的是同样重量的肌肉的话,肯定不会有这种累的感觉。两个同等重量的人,一个是举重运动员,另一个是臃肿的胖子,在不进行训练的情况下,后者感到的累肯定要比前者多。

 

之所以胖子容易疲倦,一个是因为他们本身体质比较虚,代谢有问题,以致体内积存着很多影响身体功能的废物或者脏东西,而这些物质又反过来使他们感到疲劳。几乎90%的胖子,都有导致这些脏东西滞留体内的“代谢综合征”。

 

先说胖子为什么会虚。

 

随着进化,人会越来越胖,因为我们身体里的一种“节俭基因”还发挥着作用。远古时代能吃的东西少,具备这种“节俭基因”的人,更容易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能量攒起来,并应对繁重的体力谋生,所以他们才最终活了下来,成了优胜劣汰之后的幸存者。

 

这种在当时属于优良基因的“节俭基因”,现在仍然携带在我们的染色体中,虽然生存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人类可以很方便地获得食物和营养,但基因的“节俭”能力仍旧存在,它不可能像科技进步那样迅速改变。于是,就带来了现在的问题:吃的东西多了,行动方便了,体力节省了,“节俭基因”却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节俭能量的功能,这就必然导致能量过剩而蓄积在体内,最终转化为脂肪。而且这种基因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多少代的时间,所以减肥也会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话题。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3)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陈小野教授则从中医角度提出另一个理论,他说人之所以会发胖,其实都是因为肾虚,肾阳不足。肾阳就是人体的能量,能量不足了,“火力”就不够,不能消化营养,也不能燃烧脂肪。因此,肥胖往往会发生在人生的两头儿,要么是孩童时期,要么是中年以后。

 

孩子在七八岁之前都有“婴儿肥”,脸上胖嘟嘟的,把五官挤得相对集中了,我们就会说这孩子“没长开呢”。等他一开始拔个儿,人就变瘦了,五官也就有了成人的样子。其实,并不是拔个儿把身体拉长了,而是因为拔个儿时,正是人体肾阳开始充足的时候,肾阳不再虚,“火力”壮了,有能力燃烧掉脂肪,“婴儿肥”自然就被消耗掉了。

 

到了四十几岁,人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发胖,因为这个时候肾阳开始衰退了。中医讲“人过四十,阳气自半”,意思就是,过了四十岁之后,“火力”差了,身体里脂肪的燃烧场逐渐缩小,发胖是必然趋势。要想不胖,除非你让衰老的进程减慢,而减慢衰老肯定不能用“去火”药,而是要用性质与之完全相反的,能“上火”的补肾药,才有可能增加燃烧脂肪的“火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是中国第一个用西医理论成功解释中医“肾阳”的人。他很早就发现,肾阳虚是衰老的原因,有的年仅40岁左右的肾阳虚人,神经、内分泌功能衰退的指标,竟然与70岁左右的老人相仿!一下就抓住了肾虚这个衰老的“祸根”!

 

这个研究的“副产品”就是现在可以在药店里买到“补肾益寿丸”,一种可以改善衰老状态的中成药。

 

后来发现,这种药物不仅能延缓衰老,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吃了之后人的身体变得紧致了,显然是脂肪被“烧”掉了,这也说明,肥胖就是衰老的症状之一。所以,补肾,增强身体的能量代谢,才是中医治疗肥胖的真谛、精髓!由此也可以想象,在如此虚的基础上,如果你的饮食不控制,怎么可能不出现“代谢综合征”呢?

 

胖人肚子里确实有“脏东西”

 

形象地说,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的血管壁被厚厚的脂肪糊住了。鸡、鱼、肉、蛋等荤菜里的脂肪、胆固醇、甘油三酯、饱和脂肪酸,人体无法一下子代谢出去,就会在动脉血管的管壁上“安营扎寨”,把血管壁当做“宾馆”住下来了,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带来各种代谢疾病。

 

那些“腹型肥胖”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将军肚”,大腹便便的那种胖,大多是“代谢综合征”的罹患者,因为他们的脂肪主要积存在腹部的大网膜上。这个地方非常疏松,脂肪是最容易消耗也最容易积存的。一般情况下,女性的腰围要控制在尺以下,男性的腰围要控制在尺以下,如果一个人的腰围超过了这个标准,四肢并不壮实,那他的脂肪就可以随时入血,使他很容易就变成高血脂了,这是第一个代谢问题。

 

同时,这样的胖子还会有胰岛素抵抗,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虽然胰岛在分泌,但不能调节糖的代谢,于是胰岛只能拼命地加班工作,直到最后功能衰竭。所以,如果两个人同时去体检,血糖都刚刚超过正常线,而其中一个是胖子,医生肯定会特别关照他,要他尽快把体重降下来,因为脂肪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发挥,他们的胰腺会比瘦人的辛苦很多。

 

最易疲劳的四种人(14)

高血脂、高血糖这两种代谢失调性疾病,足以带来更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这就是现代人很难逃脱的“代谢综合征”了。

 

形象地说,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的血管壁被厚厚的脂肪糊住了。鸡、鱼、肉、蛋等荤菜里的脂肪、胆固醇、甘油三酯、饱和脂肪酸,人体无法一下子代谢出去,就会在动脉血管的管壁上“安营扎寨”,把血管壁当做“宾馆”住下来了,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带来各种代谢疾病。

 

以前很时兴过一段的“洗血疗法”,就是通过一种机器,过滤掉血液中过高的血脂。我见过这种疗法:人躺在那儿,通过一个类似透析的机器,一会儿,被滤出的血脂就被吸到了一个专门的口袋里,真的和我们吃的黄油一样,那就是高出来的血脂。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每天带着这么多血脂生活,他怎么可能不疲劳、不困倦?

 

有人说,是不是我不吃太多荤的,只吃粮食就没这问题了?只能说会有所好转,但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过食,最终都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的,包括粮食,也即淀粉,就是我们说的糖类。一旦体内积存过多的糖类,无法一下子代谢出去,也同样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我们的体内,而且特别喜欢囤积在我们的肝脏、小腹和血管壁中。

 

更别说吃多了血糖容易升高的淀粉了,三大营养物质中的蛋白质,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健康的,比如豆腐,很多减肥的人把肉和主食全减了,只敢吃豆腐,而且是放开了吃豆腐,其实这样同样有脂肪过剩的危险,因为在内分泌医生那里,有个令人绝望的经验之说:“条条大路通脂肪。”意思就是,无论是脂肪,还是淀粉,还是蛋白质,只要吃得过量,最后都会转化为代谢不了的热量,积存在体内。

 

事实上,100克豆腐的卡路里和1两瘦肉的卡路里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觉得豆腐可以减肥而放开吃,它产生的热量在转化为脂肪时也是不含糊的,只是因为豆腐体积大,你可能会因此少吃,如果多吃的话也是照胖不误。所以,这种减肥方式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最终还是会以肥胖的形式全部“回报”出来的。所以,减肥是没有捷径的,节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是这个节食不是简单地“省掉”某种食物,而是要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保持食物的种类足够丰富,把现在的一日三餐做个“缩微”处理,尽量保证“少而全”,以避免因节食带来的营养不良问题。

 

另外,“代谢综合征”在中医里一般都属于“痰湿”,要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只能增加机体的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气”,要补气,在补气的基础上再祛除痰湿。

 

“三子养亲汤”是很好的“去污剂”

 

现代人总喜欢“排毒”,除了萝卜之外,海带、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帮助通便,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但还是萝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热,熟吃可去脾、肠之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的达到五分之一,而且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还在日趋年轻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中年白领,其实他们习以为常的胖和疲劳,都可能已经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了,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倍。

易疲劳的四种人(15)

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虽然有前面说的虚的问题,但仅仅吃补肾药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体内污垢的“去污剂”。什么是“去污剂”呢?

 

过去有个名方叫“三子养亲汤”,现在药店里有成药,它的组方对我们很有启示,是由白介子、苏子、莱菔子组成的。

 

这三个“子”我们在食物中其实也经常能见到,如烤肉时包肉的苏叶,它的籽儿就是苏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籽儿;莱菔子大家熟悉,就是萝卜籽儿。其中,苏子是降气的,莱菔子是下气祛痰的,白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三个“子”都是温性的,原方是用来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饮食不化,导致痰湿存于体内。

 

这个方子非常适合“代谢综合征”的人灵活应用。因为“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即便你罹患它的时候刚过四十岁,但从代谢机能上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异,而那些存留在体内不能及时代谢出去的东西,是需要有火力燃烧和推动的。我们前边讲了,十个胖子九个虚,相比他们超标的体重,胖子一般都是阳虚的,所以驱除他们体内的痰湿,也就是污垢,一定要选择温性的“去污剂”,因为痰湿是阴性的,非温热性的,非阳热性的药物不能运化出去。

 

我因为出版《不上火的生活》一书,在北京电视台做“养生堂”节目之后,有一次出门被旁边的人认出来,是个50多岁的男子,他说看了我书中说的“上床萝卜,下床姜”后,家里每天都买萝卜,都是象牙白萝卜,买回来就切成三段,每天睡觉前用白水煮一节,蘸点酱油当零食吃。就这么吃了一个多月,发现自己“痰多的毛病没了,而且走路也不再呼噜喘气,有劲儿了”。

 

他的体会很到位,而且吃萝卜的方法也正确。要知道,萝卜如果生吃的话,可以去上焦的热和痰,比如我们春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燥热流鼻血,或者干咳、嗓子疼,吃生萝卜和梨就比较合适;而如果你明显地感到自己消化不好,或者知道这顿又吃多了,问题一般出在中焦。煮熟的萝卜,也就是熟的莱菔子,解决的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问题。

 

这个吃萝卜吃好了的男同志,其实就是把“三子养亲汤”改良了,如果你的问题比他大,除了自我感觉之外,“代谢综合征”的指标一应俱全,那也完全可以用这三个“子”做个“去污剂”,每个“子”3克,一共不超过9克,像煎中药一样,煎汤吃一两个星期。

 

只要你不是体质虚到非得人参托着才有力气,只要你不是十分消瘦,而且总有手脚心热那种阴虚证状,“三子养亲丸”确实能够起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金元四大家中张从正的治病理论:“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这个方子虽然全是老百姓打食、消食的东西,却能调动出身体的潜力,使人浑身清爽,原因很简单:它驱除了体内的脏东西。

现代人总喜欢“排毒”,除了萝卜之外,海带、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帮助通便,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但还是萝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热,熟吃可去脾、肠之积。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1)

“自由基”会氧化我们的动脉血管细胞,生成一种叫做“褐色脂质”(也叫“脂质过氧化物”)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和血液中的血球粘在一起,变成一块一块的脂质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动,一不留神就会卡在血管中:卡在脑血管就是脑血栓,也即中风;卡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心肌梗死。

 

你去问那些喜欢吃肉的人,他们大多蔬菜吃得很少,水果也不常吃,体内因此会缺少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因子,而这些物质都是能保护血管壁的,有的可以清除自由基,有的可以转化胆固醇,有的能保护血管壁,还有的能参与脂类、糖类的代谢……只吃肉不吃水果蔬菜,只会加重“自由基”在体内的沉积。

 

很多人都知道“自由基”不是好东西,那么它坏在什么地方呢?“自由基”会氧化我们的动脉血管细胞,生成一种叫做“褐色脂质”(也叫“脂质过氧化物”)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和血液中的血球粘在一起,变成一块一块的脂质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动,一不留神就会卡在血管中:卡在脑血管就是脑血栓,也即中风;卡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心肌梗死。

 

即使脂质斑块不流动,大块小块的脂质斑块堆在血管壁上,也会使原本光滑的血管壁起褶皱,就好像一块光滑的水泥地变成了一块凹凸不平的沙土地,脂类物质就会停留在已经不平的血管壁上,好像血管生锈了。生锈的血管与健康的血管,哪一个能保持血流的畅通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候人得了脑血栓,发现血管有问题,医生会建议做“搭桥”手术,或者在血管里面做支架,但那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如果患者很胖,不运动,“代谢综合征”不改善,全身的血管都处于生锈状态下,你可能给他的全身血管搭桥或者做支架吗?所以,对于这种患者,当务之急,一定是先给他清除自由基,让他的血管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

 

我们前面说过“三子养亲汤”,还有改良后的萝卜,乃至按时定量的运动,其实都可以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还有一种常见的食物对清除“自由基”效果显著,那就是茶。

 

古籍中记载,有个屠夫,每次杀猪之后都把猪头留给自己大快朵颐。当时的人已经知道“高粱厚味,足生大疔”的道理,自然也知道猪头吃多了会使人生病,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因为高血脂导致的相关疾病,比如脑出血、脑血栓等。

 

但他们很奇怪,这个屠夫吃了几十年的猪头,仍旧精瘦、结实,没有一点生病的迹象。于是就有好事者悄悄跟踪他,想发现他不生病的秘密,结果发现,他的生活和常人并没有多大差异,唯一的不同,是他每天都要喝很浓的茶。茶的作用和

萝卜、“三子养亲汤”类似,都是在对抗和清除自由基。

 

国外有人对乌龙茶做过实验,结果发现,每天喝7杯乌龙茶,连续喝6个星期,人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会明显下降,而属于好的那种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却上升了。中国研究者则是对沱茶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如果每天喝15克沱茶,连续喝1个月,也会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乌龙茶和沱茶都是经过炮制的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它的降脂作用更好。

 

听我在“养生堂”做节目的一个现场观众,介绍给大家的保养办法则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走十里路!而且是比较快的走。当时她说出这个距离后,现场的观众一片惊讶,但是她确实这样坚持了一年多,之所以坚持,是因为那时候刚退休,没多久就发现毛病全来了,虽然不再上班,但总觉得疲劳,坐在家里就打盹,而且动不动就咳嗽喘气。她的孩子就建议她出去散步,同时也散散心,结果她慢慢从散步中尝到了甜头,就跟着感觉,不断把每天走路的距离拉长、速度加快,最后保持每天十里路的距离。她向大家报告的时候,之前那些疲劳状态全没了,人也显得很利索,没有老人的那种臃肿。我开玩笑说,其实她等于每天吃一根萝卜!因为她在睡觉前把身体里的积滞全消耗掉了。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2)

这也反过来说明,之前她的疲劳、困倦其实已经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果她没去走路,而是继续闷在家里,很难说不会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梨型身材”、“中段粗”、“将军肚”的人,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他们的体重控制极其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体重的下降,必须达到7%以后,患者体内各种成分的代谢紊乱才能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如果你原来的体重是120斤的话,需要减少*斤,效果才会显现。

 

要想达到这个结果,运动锻炼要选择有氧运动,最初心率在运动时要增加40%~50%,比如,你不运动时心跳是每分钟80次,运动后要达到每分钟110~120次,才能见效。前面那位观众睡前快走十里地后,都会出一身汗,所以她的效果才那么显著。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4年制定的我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以上者可诊断:

 

1.超重和(或)肥胖:体重大指数≥25。

 

2.高血糖:空腹血糖≥毫摩尔/升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毫摩尔/升,和(或)已诊断为糖尿病者。

 

3.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和(或)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毫摩尔/升和(或)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毫摩尔/升,女性<毫摩尔/升。

 

劳心者要警惕脑部“作乱”

 

中医讲,“脑为髓海”,“肾生髓”,用脑过度使髓海耗空之后,肾就要加班工作,于是就引起了肾虚,作为“肾之府”的腰部自然就会不舒服。用手、温热的东西按摩、熨贴,算是对虚损之肾的补养之计。

 

用脑过度还会引起神经性头疼,但头疼却并非全是因为过度用脑,还可以因为情绪紧张所致,还可以因为淤血或者脾虚……但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头疼,真正的治疗都不在头疼发作的当时,而是在不发作时根治引发头疼的根基,用在发作时的治疗一般都是只治标的止痛而已。

 

用脑过度可能引发腰疼

 

中医称脑为“髓之海”,肾又是主骨生髓的,一旦用脑过度,“髓海”就会空虚,肾就要“加班工作”来生髓,肾就会被累虚了,这种情况引起的腰疼是一种空疼,和姿势没关系,是找不到定位点的泛泛的疼、绵绵的疼,而且酸软不止,喜欢用手按着,这是中医所有虚证的一个共有特点。

 

大家可能很熟悉这样的电影场景:一个领导干部,熬油点灯地写了一个通宵的文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他站起身来,推开桌前的窗户,迎着朝阳,长出一口气,用手捶捶累得酸疼的腰……

 

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人都会感到头昏脑涨、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用脑过度。但很多人有另外的体会,紧张地备考,写一夜论文之后,站起来会觉得腰疼,因为一直没用到体力,一般人会把腰疼想成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坐的姿势有问题,他们可能会把椅子弄软,调整姿势,但也没用,因为这是肾虚引起的“论文性腰疼”。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作往往是很突然的。比如,当人坐在矮椅子上,或者歪斜着坐着后突然站起来,腰部肌肉收缩得不协调了,就引发椎间盘突出。还有就是直着腿弯腰捡东西,膝关节和髋关节都是直立的,特别是搬重东西的时候,那种姿势,腰椎的负荷可以是平时的几十倍,一下子就能把腰扭伤,而且一般都在第四节腰椎和第五节腰椎这一部位。突出的椎间盘受到压迫,引起的疼痛是放射性的,就是我们俗称的“坐骨神经痛”。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3)

坐骨神经痛和用脑过度导致的腰疼可不一样,坐骨神经痛是从臀部开始,沿着大腿的后方到小腿的后外侧,一直到足背或者足底,老百姓形容说是“蹿着疼”,而且还可能从疼痛慢慢地变成麻木,那就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了,说明突出的椎间盘使神经的传导功能都被压迫了,再发展就会觉得抬脚费劲儿,走路的时候腿发软,甚至出现“足下垂”,脚抬不起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在48小时内紧急手术了!否则神经功能遭到的损害将是不可逆的。所以,骨科医生推荐给大家的预防椎间盘突出的姿势是“空中小姐”典雅的下蹲动作:保持上身直立,靠弯腿来取低处的东西。这样的姿势,负荷都在膝关节和髋关节上,腰椎负荷小得多,对腰椎是种有效的保护。

 

中医称脑为“髓之海”,肾又是主骨生髓的,一旦用脑过度,“髓海”就会空虚,肾就要“加班工作”来生髓,肾就会被累虚了,这种情况引起的腰疼是一种空疼,和姿势没关系,是找不到定位点的泛泛的疼、绵绵的疼,而且酸软不止,喜欢用手按着,这是中医所有虚证的一个共有特点。

 

同样是胃疼,如果是吃多了,消化不了,胃里有积滞,病人肯定不愿意去碰胃部。但如果是虚寒的,病人肯定喜欢用热东西压着、按着,比如气虚引起的头疼,病人甚至喜欢用毛巾或者布带包住、缠住头;血虚引起的月经后腹痛,病人肯定喜欢用手按着腹部。任何脏腑要是虚了,出现了耗损,人肯定是喜欢按揉那个部位的。而且这种肾虚引起的疼痛往往是遇劳加重,你再去用脑,腰疼还会出现。

 

一说肾虚,老百姓就会想到性功能问题,认为肾虚都是性生活太多导致的,结果很多被诊断为肾虚的人觉得很不体面,其实,这只是肾虚原因的很小一部分。中医的“肾”和西医说的“大脑”密切相关,动脑筋的过程就是动用“髓海”、伤肾的过程,所以中国有伍子胥一夜白了头的典故,虽然是文学夸张,但确实道出了用脑过度和髓海、肾乃至毛发的关系,因为“肾,其华在发”。在那个生死攸关的夜晚,伍子胥肯定是为了生存而高强度地用脑,也就对肾造成了突击性消耗乃至损伤,骤生的白发就是伤肾的证据。

 

说到头发,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经验:操心的人容易头发早白,即所谓“早生华发”,而民间都说头发早白的人是“血热”,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血热是“精血暗耗”、伤了阴的结果,阴少了,自然会生热,但这种热不大明显,只是以*亏损的症状表现出来,有人的表现是头发白,有人的表现是失眠、心烦,病症都是选择人体基因里的薄弱环节做突破口。所以,为了乌发而吃的中药也好,食疗也好,都不要用太凉的药物,一是热没那么严重,二是凉药长期服用是会伤脾气的。

 

其实只要是人,只要用脑,只要动心,就要耗伤肾的*。中医研究者认为,中医所说的心,就是大脑皮层,是全身最高级的器官,大脑皮层只要工作,只要思考,就会对下级的各种低级器官进行着管束。这种管束使得器官的功能,比如消化、呼吸、内分泌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被抑制了,这就造成了我们常说的“上火”,就会暗耗*,所以现代人头发白得早,和人们生活压力大,每天都在动心思有直接关系。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4)

中国有句话叫“心静自然凉”,心静的时候,就是大脑不思考、心里没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身体是凉的,也就是不上火的。高僧、禅师之所以在生活条件相对差的地方仍旧能长寿,就是他们通过练功、修行达到了“心静”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常人的大脑会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本能地工作,所以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只要你心里有欲念,你的*就会时时被暗耗,其中心思重的人、操心太多的人暗耗得就更厉害了。

 

红烧肉“补脑”有道理

 

人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但它却消耗着人体热量的20%,而过度用脑,能量消耗只会更多,所以,即便是坐在那里不动,只要你动脑子,比如考了一场试,或者聚精会神地赶了一篇报告,工作结束的时候肯定会觉得饿,甚至想吃油腻的东西,这都是身体本能的反应。

 

改善前文所讲的脑力疲劳有很多偏方,一般都是用补肾药和食物一起烹调,比如“杜仲炖猪腰”之类的。毛泽东也有个土办法,他说“吃红烧肉补脑”,而且这个红烧肉是很肥的肉,其实是有道理的:从营养学的意义上说,肥肉可以直接补充能量。

 

人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但它却消耗着人体消耗热量的20%,而过度用脑,能量消耗只会更多,所以,即便是坐在那里不动,只要你动脑子,比如考了一场试,或者聚精会神地赶了一篇报告,工作结束的时候肯定会觉得饿,甚至想吃油腻的东西,这都是身体本能的反应。至于肥肉,是毛泽东时代唯一的能量供应,就当时的消费水平和身体状态,不需要,也不可能兼顾到血脂问题。

 

现在我们自然不需要用肥肉、脂肪来直接进补了,可以替代肥肉来补充能量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植物的种子应该是最好的一种。以种子补充能量不仅不用担心血脂问题,而且种子还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部位,它是为孕育一个生命准备的,自然要储存足够的能量。

 

很多人不育不孕就是因为肾虚,这是生殖系统的疲劳,中医治这种病就喜欢用籽类药,比如现在还有在药店里卖的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最早是治男性肾虚、阳痿、早泄的,后来扩展到尿频、遗尿、夜尿多、流口水,乃至妇女白带多,只要是属于肾虚的都适用。这个药由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5种植物的种子组成。为什么用种子?《庄子?渔父》中说道:“同类相从,固天之理也。”这个观点先秦很多学者都阐述过。古人把同声的东西视为同一性质,比如把“种子”和“孩子”视为同一性质。中国人结婚时喜欢往床上放枣、栗子,以期望“早生贵子”的道理也是从这里来的。中医脱胎于中国哲学,“五子衍宗丸”也因此带着古代哲学的味道。

 

但种子确实也是植物中能量最高的一部分,而坚果就是种子,是最好的补脑剂。比如核桃、莲子,这两种东西是目前被证实最能“补脑”的,人称“益智果”。

 

北方人在立秋的时候讲究“贴秋膘”,就是在立秋那天要吃肉,也是为了冬天储备能量,如果不吃肉,可以多吃种子类的各种坚果,比如花生、榛子、杏仁、栗子。人脑是身体中对能量需要量最大,也是对缺少能量最敏感的部位,所以大脑可以从这些坚果中最先受益。

如果你是身体特别瘦弱又要频繁用脑的人,每天的早餐中应该加一点儿坚果,每天吃一两个核桃、六七个杏仁或一把榛子。很多人喜欢吃芝麻酱,那就不妨吃黑芝麻酱,既能补肾精,又能补钙,因为芝麻酱是含钙最高的食物之一。还可以用以下这些补肾的药物做成膏方,每天早晚各吃一次,弥补肾精的亏损。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5)

用何首乌50克、杜仲50克、桑葚50克、黑芝麻100克,将前三味药像煎中药一样煎煮两次后重新回锅,稍微浓缩一下,加3勺蜂蜜。把黑芝麻炒熟后加入浓缩好的药汁中,拌匀,放冰箱里保存,每天早晚各吃一大勺,这个剂量可以吃10天左右。里面没有性质寒凉的凉血药,所以可以经常吃,特别是秋冬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

 

通过补肾精而乌发的药物或者食品,不可能很快奏效,很多时候只能减缓生白发的速度,因为*的亏耗不是一天的时间,补益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但是,即便头发没有马上变黑,至少因为肾精消耗引起的诸多问题,比如腰腿酸软、疲劳的问题会减轻不少。

 

前面说到的肾虚腰疼,很可能来自一次突击的用脑过度。但很多人是长年累月地用脑,对腰疼之类的肾虚证状都麻木了,他们的髓海空虚可能根本不会引致饥饿,他们也不会想吃脂肪类的食物,甚至是终年胃口很差,睡眠也很差。这两点症状和腰疼一样,也是用脑过度的后患,只是腰疼是肾虚,而食、眠的减退是因为伤及了脾,因为中医认为:思劳伤脾。

 

西医讲,大脑皮层的机能会影响到负责调节内脏的神经,所以很多人在考试之后或者精神紧张之后会不想吃东西。中医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是“思虑伤脾”,脾气一虚,就会出现前面说的胃口很差、睡眠也很差,是身心都很疲劳的信号,是一种慢性消耗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马上补肾了,前面给的那个“补肾乌发膏”也需要慎重使用,因为此时人的脾气很虚,那种相对滋腻的补肾精药物会吸收不了,此时要把治疗重点放在补脾上,药店里有一种成药叫“人参归脾丸”,非常适合每天案头堆成山,疲劳、心悸、失眠、食少而且面色萎黄的人,总之是“知识分子的常用药”。里面用了人参、白术、黄芪之类的健脾药,同时还用了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之类的补血药,通过补脾气把血补上去,使心神有个可以寄居的地方,不到处溜达,人也就能安睡了。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个成药和它只一字之差,叫“人参健脾丸”,虽然其中也有类似的补脾药,但没有补血的成分,只适合脾气虚消化不好的人,其目标是消化,不是睡眠,是不可能改善失眠状况的。

 

头痛怎么治,还得分病源

 

如果头痛比较剧烈,而且头痛的部位比较固定,除了随着静脉波动,一跳一跳地头痛,可能有的病人还有一些针刺感,再看舌质,一般都会偏暗,甚至是暗紫的,仔细观察,舌头上面还有淤斑,这就是血淤导致的头疼了。要使这种性质的偏头疼不发作,或者加大发作的间隙,就要吃点儿活血药。

 

吵出来的头痛

 

余秋雨在《问学》里写道,有个法国人对他说,中国人是很没有审美观的,理由是在法国的中国餐厅,全部都是让人看着眼晕的“中国红”,浓墨重彩。余秋雨说,你们误会了,其实中国是唯一一个用黑色就能描绘出美景的国家,因为中国的国画是水墨画,只有黑白两色,因为中国人早就知道“五色令人盲,五音令人聋”的道理。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人体健康里,你看的颜色过多,你听的声音过杂,视觉、听觉就会疲劳,而现代人最常见的病――偏头疼就是由此引起的。其实偏头疼就是我们俗称的“神经性头疼”。这种头疼不一定就“偏”,可以是全头疼,但在病名上都叫“偏头疼”。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6)

我自己就曾经是个偏头疼的“老病号”,基本上去10次商场,有8次回来要头疼,而且去越豪华越热闹的商场就越严重。要么就是开会,讨论越热烈、说话的人越多,就越头疼,一般都是还没等会结束,就开始头疼。每次犯的时候都痛不欲生,恨不得撞墙。真疼起来,止疼片一般是不管用的,要疼到晚上,天色转暗才能稍微好转,严重的时候一般是要呕吐一次,才可以彻底把一次头疼了结。

 

我和很多有偏头疼毛病的人交流过,发现只要是想的事情多了,周围的环境又太乱了,人声鼎沸,色彩万千的,头疼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偏头疼曾经被患者骄傲地称为“知识女性的专利病”,说明它的发作和心理压力确实有很大关系,声音的嘈杂、光线的刺激是它发作的诱因。

 

后来,我慢慢地摸索出了经验,只要头疼又犯了,马上回家,吃一片“安定”睡觉,一般情况下,等睡醒了头疼自会好转。我的办法也得到了神经内科医生的肯定,虽然治疗失眠的“安定”没有治疗头疼的疗效,但它却可以使人尽快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了被光和声刺激、打搅的机会,等于把偏头疼的诱发因素驱除了,头疼自然可以缓解。

 

月经、失眠引起的头痛

 

很多女孩子月经前后容易出现偏头疼,疼到月经来潮,症状就开始缓解了。这种状况一般是肝郁所致,西医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要治这种头疼,可以在月经来之前,提前一个或者两个星期就服用“加味逍遥散”,没等它发作先把郁结解决了,头也就不疼了。

 

也有的人是月经之后疼痛,这就和血虚有关系,头疼是因为月经期的失血,血不足以上养了,所以要补血,可以在月经之后或者两次月经之间,吃点儿当归,胃口好的吃点儿阿胶,或者直接吃中成药“八珍益母丸”把血补足,才能根除引起头疼的病灶。

 

如果头痛比较剧烈,而且头痛的部位比较固定,除了随着静脉波动,一跳一跳地头痛,可能有的病人还有一些针刺感,再看舌质,一般都会偏暗,甚至是暗紫的,仔细观察,舌头上面还有淤斑,这就是血淤导致的头疼了。要使这种性质的偏头疼不发作,或者加大发作的间隙,就要吃点儿活血药。可以在头疼发作的间隙,间断地服由“血府逐淤汤”变方而来的“血府逐淤胶囊”,药店就有卖的。“血府逐淤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里的方子,里面有养血的当归、生地,又有化淤的桃仁、红花,既养血又化淤,吃这个药吃到你的舌质不那么暗了的时候,你会觉得头疼问题也减轻了。

 

还有的病人是因为睡眠不好诱发的头疼,比如经常做梦,晚上入睡困难,睡醒了也不解乏,还把头疼带起来了。这时候就要考虑先调理睡眠,用一些养心安神的药,比如“天王补心丹”。这个药很适合过度劳心的人,他们最容易心血暗耗,不仅失眠、健忘,心里还会一阵阵发慌,严重的还会觉得手脚心发热,用这个药是因为它在补阴血的同时还可以去虚热。

 

虽然“天王补心丹”的说明书上可能没有写能治疗头疼,但失眠和头疼都是因为阴血虚引起的,可以从同一个机理上去解决几个病状。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不懂中医的人吃中药只会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指示吃,如果懂中医,很多药是可以活用的。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感冒清热冲剂”,顾名思义只是治感冒的,但懂中医的人就可以把它作为通便药来吃,因为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时大便就会不通,很多通便药里都有治咳嗽的杏仁,就是为了用它宣肺气以通便,“感冒清热冲剂”通便也是这个原理。但是,如果你是因为血虚便秘的,就要吃当归了,当归也不是通便药,但病在一个原理上就能“殊途同归”。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7)

吃饱了就犯的头痛

 

还有的人是吃完了饭就头疼,而且吃得越饱越头疼。再细问,这些人平时很容易疲倦,动不动就抱怨累,这种头疼就是典型的脾虚了。脾气的功能不仅是消化食物,还要保证清气上升,保证大脑的气血供应。我们正常人也会在吃饱了之后犯困,那就是在分争脾气。如果是个脾气虚的人,吃饱了饭的时候,本来就不充裕的脾气,要兼顾食物的消化和阳气的向上供给,就肯定吃力了,大脑失去了清气的供给,就会诱发头疼。所以,这种原因的头疼,靠吃止疼片肯定是不能根治的,要补脾气。“补中益气丸”是减少偏头疼发作的常用药,这种药不能疼起来才吃,因为里面没有任何止疼成分,而是要在平时吃,坚持吃一两个月,把脾气补足了,不让头疼有发作的机会。

 

我有个同事,一直偏头疼,她知道中药更能去根,就吃了一种从新加坡进口的治疗头疼的“中药制剂”,上面写着是“活血化淤”的。她的舌头很暗,确实也有血淤,而且还真是一吃就不疼了,但是唯独没有减少发作,每次还要靠吃那种药才能把难忍的疼痛熬过去。我一听就马上怀疑:这是中药吗?要是中药,起效一般没那么快,而且要是真的可以活血化淤,她引起头疼的问题应该解决了呀?至少发作的次数肯定会减少。结果,没过多久,卫生部查处一批违法添加西药的中药,其中就有这个药,而且添加的成分早就因为严重的副作用被禁用了!原来它的止疼作用并非其中的中药,而是藏在里面的“添加剂”。

 

因为偏头疼实在难忍,病友之间会有很多经验方法互相介绍,上面的例子对大家应该是个提醒,真正能根治偏头疼的药物未必马上起效,也不是吃一次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缓慢的治疗过程,但只要你完成了这个过程,解决的可能不只是偏头疼,很多相关问题,比如血淤性头疼导致的面色发黑发暗,心血虚性头疼导致的失眠、心烦也都迎刃而解了。

 

能要命的头痛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头疼是相对危险的,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疼。前一阵,赵本山因为脑出血住院,媒体争相报道,他的出血部位就是“蛛网膜下腔”。

 

这个病名听着很吓人,毕竟也是脑出血呀。但事实上,作为出血,它比其他危及生命的脑出血要轻得多,虽然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脑出血还是以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更常见。但是,除非是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其他的蛛膜出血,比如因为血管畸形造成的或者原因不明的出血,一般都可以痊愈,不像其他出血是可以危及生命的。

 

但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疼却可以疼得非同寻常,已经超过了神经性头疼的程度。如果你是“老头疼”的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疼会比以前严重,难以忍受,疼到浑身出冷汗的程度,这种异乎寻常的头疼就是一种报警信号了。

 

发生这种出血有几个诱因,一个是情绪激动,一个是过度用力,总之都是脑中血管的压力骤升。血管的畸形处其实本身就是个薄弱环节,压力大的时候血液总容易在那里找到突破口。血液一旦在薄弱处突破,人就会剧烈头痛,疼痛严重时,人会脸色苍白甚至呕吐。这种出血导致的疼痛其部位相对固定,就是出血点所在。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8)

比较麻烦的是,这种出血的人,之前可能也有反复发作的头疼,因为每次血压升高的时候,血液都呈突发态势,但只是程度轻、没突破而已。他们会因此忽视,以后就是老毛病重犯了,唯一不同的是疼的程度比哪次都严重。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

 

“心主血脉”。中医说的“气”,就是功能的意思。心气虚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了,血中的氧气因此减少,疲劳就是身体开始缺氧的提示。

 

还有一种疲劳也和心脏有关,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会在生气、劳累之后出现心慌、胸闷、手脚发凉甚至晕倒,这就不是“气虚”,而是因为“气郁”了。“郁”就是郁结不通的意思,因为神经调节出了问题,引起心脏出现了类似于心虚的异常感觉。

 

因为“心”虚导致的疲劳,不仅包括了心脏的功能不足,还包括了因为用脑过度导致的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只是后者的虚不能用药物补“心”,而是要自己放松心情……

 

心脏猝死前,很多人都抱怨过疲劳

 

这种因为心脏病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一般尸解后都会发现,死者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在短时间内,供应心肌的血管完全闭塞了,心肌因为没有血供,随即坏死、失去功能,人体也因此失去了生命的“发动机”。

 

我有个同事,才三十几岁,人很敬业也很和善。有一次一连几天没来上班,同事们就觉得奇怪了,以他的个性,即使是迟到都会打电话过来的。接下来,打他手机没人接,再后来就关机了,大家感到不妙,绕了几个弯终于找到了他家的物业,撬门进去一看,所有人都吓呆了:他就倒在沙发前,浑身青紫,已经去世了……后来经过法医检查,最终确认是心肌梗死突发引起的猝死。

 

大家都很奇怪,他之前没有心脏病呀,而且单位刚组织做完体检,他的心电图检查报告上写的是 “未见异常”。难道是体检中心没查出问题,误诊了吗?

 

……

 

诸如此类的心脏猝死事件不断见诸报端,而主角大多是像我同事这样从来没有心脏病史的青年才俊,这种不知道该从哪开始防范的“飞来横祸”让人不寒而栗……

 

我把这件事念叨给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内科教授张海澄,他说,其实任何一种心脏猝死前,都不可能没有先兆,只是患者自己不知道,也没往心脏病上想而已,而前兆中最典型的就是疲劳!前所未有的疲劳!因为在猝死前,心脏的泵血机能已经减弱了,血中的氧气也因为心力弱而减少,疲劳其实就是身体开始缺氧的提示了,只是因为疲劳感实在太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麻木了。

 

他就遇到过一个病人,人很年轻,身体也一直很好,只是近来觉得体力下降、疲劳、胸闷,而且胃不舒服。他认为自己是饿的,就不停地吃东西,因为胃溃疡的疼痛确实是可以通过吃东西来缓解的。总之,他一点没往心肌梗死上想,直到最后实在难受得不行了去急诊,才发现是“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再晚几分钟,命就没了。

 

这种因为心脏病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一般尸解后都会发现,死者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在短时间内,供应心肌的血管完全闭塞了,心肌因为没有血供,随即坏死、失去功能,人体也因此失去了生命的“发动机”。

 

但一般来说,心肌缺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管逐渐狭窄的时候,人体会为了让血液绕道走而建立一个“侧枝循环”,以此来弥补供血的不足。但是,如果在“侧枝循环”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人不知道“死期将至”而没有好好休息,甚至还保持每天超负荷工作,心肌的供血突然不足,大量的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突然坏死,猝死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9)

从这个理论上说,其实很多人都是有猝死的危险的,只是他们比较在意自己,发现疲劳了就及时休息,所以虽然也没有去治疗心脏,但至少没给心脏增加新的负荷,才躲过了一劫。

 

有的人对自己的心脏很警觉,稍微不舒服就吃点硝酸甘油,这样其实又有点用力过度了。毕竟很多人都没到心绞痛的程度,只是体质在发生慢性改变。过了中年之后,人多少都会有点血淤,特别是气虚血淤。淤就是不通了,血管的供血受到影响,心脏就不舒服。所以,缓解的最佳办法就是改变这种体质。有一些中药既可以预防血淤,更能够去除病根,特别是三七。这是一种既能化淤又不伤气的药物,特别适合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门介绍。

 

人过了中年,还要特别警惕便秘。便秘经常是造成有心绞痛“前科”的人猝死的原因――排便时突然用力,心脏一下子就超负荷了。所以,如果出现便秘,千万不可勉强,必要时可以借助“开塞露”。但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能顺畅排便,有个方子可以供习惯性便秘的人使用:生白术30克,肉苁蓉10克,当归10克,升麻5克。就像平时吃中药一样,一剂药煎两煎,每天吃两次,吃半个月左右,习惯性便秘的问题就可以明显好转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保护了心脏。这个方子最适合气虚便秘的人,他们之所以会便秘,并不是因为大便干燥,而是没有力气排,真正解下来的便质并不太干。而且,他们平时还会时常疲乏无力,特别适合吃这个方子来补气通便。

 

同时,也不要伏案太长时间,特别是坐办公室的人,至少要一小时左右起身活动一次,在太阳下扩扩胸,让胸阳振奋一下,这样也能避免血栓之类的问题。

 

心电图正常,心脏可以不正常

 

普通的心电图只是瞬间的心电活动的记录,冠心病、心绞痛如果不是处于发作期,在做心电图的那一会儿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吧,恰恰心脏的细胞没有发生异常的电变化,那样的话,即便你有心脏病,心电图也完全可以是正常的。

 

大家肯定会问:猝死之前那个人的心电图不是正常的吗?

 

这就要涉及一个挺让人绝望的医学常识了:普通的心电图可能是“报喜不报忧”的!

 

有调查显示:很多通过做“冠状动脉造影”被证实有冠心病的病人,可能之前还做了普通的心电图,但有50%的人会被告知“心电图正常”,如果不继续做“冠脉造影”,可能他们永远查不出自己的心脏埋藏着隐患。会不会是心电图落后了?不是!这是因为普通的心电图只是瞬间的心电活动的记录,冠心病、心绞痛如果不是处于发作期,在做心电图的那一会儿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吧,恰恰心脏的细胞没有发生异常的电变化,那样的话,即便你有心脏病,心电图也完全可以是正常的。

 

所以,如果普通心电图正常,而病人却有明显的胸闷、胸痛的症状,医生会建议他做一个“运动心电图”,就是所谓的“平板试验”,通过运动把心脏潜在的问题诱发出来。

 

一般来讲,这种运动试验对男性冠心病病人的阳性率要相对高一些,也就是说,如果男性病人有心脏缺血的话,通过运动试验大多能从心电图上发现问题。而如果是女性的话,可能仍旧是阴性,仍旧看不出问题,但也不能完全说明她的心脏就是正常的,这时候,还可以选择再做一个24小时心电图监测,就是背一个小的仪器盒子跟着你,它可以把你24小时的心电图全部记录下来。

 

睡前快走十里地,翌日疲劳无踪迹(10)

比如你在24小时之中,有胸闷发作或是心脏疼痛等不适的症状,医生就可以对照你发作的时点,看那个时候的心电图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捕捉到了病人发作时候的心电图,意义比较大。

 

如果做到这个时候,病人还是阴性结果,就是从心电图上看还是没有异常,但这个病人的胸闷胸痛症状又无法解释,或者病人非常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冠心病?那还可以做一些无创的检查。

 

比如同位素检查。就是向静脉里注射同位素,心肌局部的缺血都可以显示出来。一般同位素扫描也是和运动实验结合起来的,有问题的话更容易被发现。如果这个人吸烟,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他还可以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这是一个微创的、介入的检查方法,通过一个导管进入到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大家知道,冠状动脉如果变窄,肯定会导致心肌的供血不足,这个检查就可以充分地显示整个冠状动脉的情况,可以发现哪个地方变窄,变窄了多少。通过这个检查,你究竟有没有冠心病就可以下定论了。

 

喜欢长出气,也许心脏疲劳了

 

不仅大人会长出气,很多孩子也爱长出气。但孩子的心理单纯,多半不会胸闷肝郁,而是在气不足、不够用的时候才长出气。什么时候气不够用呢?一般是心脏功能受影响时。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发现,孩子长出气可能是心肌炎的最先症状。

 

人的心脏功能不行的时候首先会感到疲劳,有些人还会突然间喜欢长出气。长出气,也就是叹气,在中医里,一是为了解郁,一是为了补气。解郁一般都和情绪有关,因为心情不好,被憋住了,中医讲属于肝郁,长出气就是自己解郁,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压力较大的成年人中。除了长出气外,这种人可能嗓子还常有异物感,总觉得有东西堵在那,吐不出又下不去……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更要从舒肝上治疗了,药店里卖的“加味逍遥丸”可以试一试,如果是肝郁,吃了之后无论是胸闷、憋气,还是嗓子中有异物感都会减轻,但如果是心脏的问题,是心气虚,逍遥丸自然是不会有效的。

 

除了逍遥丸,平时很多食物也能帮助你减轻肝郁问题,如现在时兴喝的花草茶。有肝郁的人适合喝薄荷茶或者玫瑰花茶,这两种药都入肝经,逍遥丸里就用了薄荷。和沏茶一样,将这两种茶用开水冲泡后,根据自己的口味稍微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喝的时候也能有个好心情。还有人做薄荷粥,那要注意在粥熟了之后再放薄荷,一开锅马上关火,因为吃薄荷要的是它的挥发成分,煮的时间久了就没有药效了,感冒药中的薄荷,从来都是后下的。

 

不仅大人会长出气,很多孩子也爱长出气。但孩子的心理单纯,多半不会胸闷肝郁,而是在气不足、不够用的时候才长出气。什么时候气不够用呢?一般是心脏功能受影响时。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发现,孩子长出气可能是心肌炎的最先症状。一旦心肌的功能因为炎症急性受损,泵血能力减弱了,血不能像以前那样运到周身去,人体就会自发地通过增强呼吸,比如长出气,来摄取氧气。

 

如果孩子曾经得过扁桃体炎或中耳炎,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两个病如果治疗不彻底,是可能转为心肌炎的,而心肌炎如果不能迅速发现并彻底治疗,心肌持续疲劳下去,就会引起心脏的扩大,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引起猝死。

 

现在人们都知道抗生素不能滥用,但也要分情况,如果是扁桃体发炎、中耳炎之类,一定要及时彻底地治疗。对付这种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最好的治疗药物就是青霉素,只要孩子不对青霉素过敏,就直接选青霉素。我们经常口服的“阿莫西林”、“阿莫仙”等都是青霉素的口服制剂,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把药量用足,用药的时间要够,把链球菌的感染治疗彻底,以防引起免疫系统的问题,比如心肌炎、肾炎等。到目前为止,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是没有特效药的,一般都要用到激素。所以,如果孩子得了扁桃体炎、中耳炎要当回事,不能和普通感冒“一视同仁”! 但是,如果只是感冒发烧,在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发现没有炎症,那就应该紧把抗生素使用关,不该用的绝对不用。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1)

这些有“心脏神经病”的女孩子,除了注意虚的问题,也不能忽略了舒肝,因为精神紧张、心理脆弱的人,如果用中医辨证,一般难逃肝郁,她们可能是在气虚的根本上又加了肝郁,所以既要用人参之类的打底子,夯实体质,也要用逍遥丸之类的解郁药,祛除肝郁这个标。

 

疲劳的感觉经常和胸闷、心慌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症状严重的时候真的和心脏病人一样,也是心慌、气短、胸前区疼痛、手脚冰凉,甚至还会昏倒,而且和冠心病一样,也是发生在生气、劳累之后,但是去医院检查却始终发现不了问题。

在排除了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可以引起上述症状的疾病之后,他们多半会得到一个“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结论,也就是俗话说的“神经性的心脏病”,是因为神经调节出了问题,才引起心脏的感觉异常。这种女孩子肯定是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对别人不是事儿,对她们却是大问题。

 

我们可能更加熟悉另外一种“神经官能症”,是发生在胃肠道的。这种病的特点是一着急、情绪一紧张就泻肚。其实这种情况,正常人也有,小时候,我们参加运动会赛跑,站在起跑线上准备的时候,就很想上厕所,而且越紧张越想去。因为精神紧张,大脑皮层影响到主管内脏的植物神经了,只是我们的神经调节能力比较好,不至于真的控制不住。但那些有“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人,却没有这么好的调节能力,越着急就越往厕所跑,而且是水泻,泻完了就万事大吉了。他们的腹泻跟肠炎的程度不相上下,但真做肠镜也会发现“未见异常”。

 

这种好像得了心脏病的女孩子也一样,只是她们受影响的不是胃肠而是心脏,也是因为精神紧张,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到了控制心脏的植物神经。所以,这种人往往是典型的小姐脾气,她们的性格很敏感也很脆弱,很小的事情都会被心思很重的她们放大,属于心理能量很弱的一种人。而且她们也肯定不是经常锻炼的人,所以身体的能量也不足,总体上都符合中医的“气虚”――虽然心脏没有发生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功能不足,稍微一点刺激都难以适应。

 

这种人通常会被人说成是装病,或者小题大做,但是她们的疲劳和难受是真的,如果想改变,最适合的是中药调理。要是怕上火,又不是虚得很严重,可以用点西洋参。药店里卖的西洋参很多是切好片的,那就根据自己虚的程度,直接把10~20片卖的西洋参片放在杯子里,用开水像沏茶那样冲开,然后杯子上盖个盖子,使西洋参的成分不至于从蒸气里挥发掉,每天别人喝茶,你就喝参水,喝一个星期就应该有明显变化。

 

还有一种中成药叫“柏子养心丸”,其中有补益的成分,很适合这种一惊一乍、有点动静就心慌的女孩子,如果确定就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吃这个药还可以增加她们的心理能量,改善心脏的“神经病”症状。

 

这些有“心脏神经病”的女孩子,除了注意虚的问题,也不能忽略了舒肝,因为精神紧张、心理脆弱的人,如果用中医辨证,一般难逃肝郁,她们可能是在气虚的根本上又加了肝郁,所以既要用人参之类的打底子,夯实体质,也要用逍遥丸之类的解郁药,祛除肝郁这个标。

 

上楼就累是心功能不好的信号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2)

上楼的时候是心脏做功最多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从来不锻炼,他的心脏就没多少潜力,上楼就要增加心脏的工作量,自然就累倒了,需要通过喘来增加氧气的吸入;如果他每天都爬楼,心脏就接受锻炼了,慢慢的功能就会提高。

 

我有个病人,很容易疲劳,特别是上楼的时候,要喘很长时间,因此她一直担心

是自己的肺有问题,因为她听说现在肺癌高发,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因为女性不抽烟,她们如果得肺癌往往长在肺脏周边,而不是长在气管、血管附近,所以不可能像抽烟的男人得的肺癌那样,以咳嗽作为症状来提示。女性的肺癌因为症状隐匿,被发现时往往是晚期,这个特点让她很为自己的喘担心。但是她很胖,而且心脏“早搏”很多年了,所以我很有把握地告诉她,她的喘和走路一多就疲劳,都不是肺的问题,而是心的问题,用西医说是“心功能弱”,用中医说就是“心气虚”。

 

这种状况在医院是很难通过检查发现的,因为气虚的人可能器官、脏腑的结构是好的,但是就是能量不够,不能使结构正常的器官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弱视。

 

弱视的孩子家长很紧张,不知道怎么治,总问:“能动手术吗?”医生只能遗憾地说,不能。因为弱视的孩子眼睛结构上没问题,他不像斜视,有斜的问题存在,通过手术把斜矫正了,眼睛就好了。“弱”的问题不能通过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只能把能力提上去。所以中医可以不通过手术来治疗弱视,方法就是通过中药来补养气血,而弱视的孩子身体特别壮实的也少,往往都有点脾气不足,具体说是不爱吃东西、饭量不足、有些面黄肌瘦。只有使这种孩子的气血丰盛了,才能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到眼睛,提高眼睛视物的功能。

 

上楼的时候是心脏做功最多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从来不锻炼,他的心脏就没多少潜力,上楼就要增加心脏的工作量,自然就累倒了,需要通过喘来增加氧气的吸入;如果他每天都爬楼,心脏就接受锻炼了,慢慢的功能就会提高。但是,如果心功能本身就有问题,锻炼时则必须谨慎,甚至还要禁忌,因为心脏已经没有潜能可挖,强行爬楼相当于消耗最后的余力。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于1928年提出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将心脏的功能划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心功能越不好。

 

Ⅰ级:患者虽然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这种情况,病情比较轻。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做一般体力活动,就可能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而且稍微一运动就会觉得疲劳,已经有心功能减退的信号了。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小量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还没敢怎么运动就觉得疲劳了,这就是所谓的手无缚鸡之力,心脏功能已经出问题了。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就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不运动也同样觉得疲劳。

 

这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对心脏功能的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的诊断还要配合医院的心电图、负荷试验、X射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很多心脏已经在慢性衰竭或者功能下降的人,还用习以为常的疲劳去解释一切,这对病情是个极大的贻误。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3)

我认识一个朋友,搞摄影的,很有成就了,但他的成就真是用命换来的,为了拍好片子,一直在做消耗性的工作。

 

他以前有肝病,因此一直贫血。他家住四楼,是老楼,没电梯,他每次回家都要歇两歇,但他总觉得是自己年岁大了,没当回事。在治疗肝病的时候,他有一次做了个心脏B超,发现心脏扩大了!他和医生都很奇怪,因为之前他的治疗重点一直在肝上,怎么突然多了心病?其实不是,这个心脏扩大应该是他的肝病导致的贫血引起的,因为血不够,负责给全身推动血液的心脏只能加倍地工作,结果就把心脏的肌肉累得过分发达了。

 

那些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身体上的很多部位都是提前老化的,比如膝盖、关节、韧带,几乎和老人的一样,就是因为用得太多了。心脏也一样,扩大的心脏其实是劳损的,别看大,但功能不行,而且供应它的血管还是以前的,稍微增加点运动,血就供应不上,所以他们会比其他人容易疲劳,而且会胸闷,甚至心绞痛。因为上楼是最费力的,所以也最容易反映出心脏功能的状况。

 

有的时候,看着体质很壮实的大胖子也会气很虚,比瘦人还容易疲劳,上楼的时候尤其明显。别人通常会说他意志品质薄弱,太娇气,其实不尽然。你想想,原本适应140斤体重的心脏,突然要帮180斤体重的身体供血,自然会觉得累,功能跟不上就会气虚,就会疲劳。

 

中医体质中有气虚、阳虚体质之分,这两种体质的人都是功能不足,他们的典型特点是白胖白胖的,但一看就是虚胖。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气,也就是心功能不行,跟不上体重的变化,所以人变虚了。

 

也正是因为功能不足,体内很多污垢排不出去,积存在那儿,就形成了痰湿。有了痰湿的同时,血脂也高,血糖也高,面色也不干净,汗也多,自己觉得出的都是“油汗”。我一治这种人就会想到“去污”,但是不能用泻药,因为他们还有气虚的问题,功能本身就不足,动不动就疲劳,所以要攻补兼施。

 

看一个人是不是经得起泻,是不是该泻,看他的体脂含量就可以,就是看看他(她)身体重量中脂肪所占的百分比。一般而言,男性体脂肪率超过25%、女性体脂肪率超过30%,就称为肥胖。三十岁以上成年女性的脂肪率超过30%,三十岁以下女性超过27%,由于体内的脂肪比例过高,虽然看起来不胖,也属于“隐性肥胖”。最近的一项健康检查报告指出,19岁以上的女性中,每三人里就有一个是“隐性肥胖”。这种被脂肪“充斥”的身体肯定是多虚的,如果想帮他们减肥,只靠泻药是治不好根本的,他们甚至经不起泻,而且仅仅是泻也不能改变肥胖的状况,正确的治疗应该是补阳气,甚至是壮阳,用阳气把脂肪燃烧出去。

 

这种看起来身材匀称、体重正常的人,脂肪比率之所以会偏高,原因主要是缺乏

运动,其中有一半几乎从来不爱运动,年龄层集中在19岁到34岁,这一组人很危险,等她们过了45岁后,到了更年期,这种隐性肥胖就会变成超重。因为那时候阳气已经不足了,更没能力燃烧脂肪,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疲劳呢?

 

什么样的心痛是致命的

 

真正可能是心绞痛的胸痛有它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痛在胸骨的后边,而且是中上的,并不一定是在心脏的部位。疼痛可能呈放射状,会沿着左臂的内侧一直放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会放射到下颌部,有些人甚至还会牙疼,这就有一些变异了,是放射部位的变异性。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4)

既然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心脏问题,那么,是不是只要出现了胸痛就代表问题严重了?我有很多朋友就对胸痛特别敏感,经常晚上打电话问我:“我的左胸疼了一天,到现在都没好,是不是心绞痛了?”疼痛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可能越担心。但心绞痛却恰恰不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心绞痛持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都在5~10分钟的样子,而且一般是在运动、饱餐、受冷以后出现。比如冬天,有的病人一出门,一着寒风就开始疼;有的人是追车,跑几步,上天桥之后就开始疼了;还有的是饱餐之后突然疼了。而且这种疼不可能延迟很久,不可能今天白天很累,晚上躺着休息时才感觉不舒服。一般的心绞痛都是在劳累的当时发作,而不是在休息以后才发作的。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突发胸痛,一般马上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疼痛就缓解了,或者含一含“硝酸甘油”,5~10分钟就缓解了,这样的胸痛可能就是比较典型的心绞痛。单凭这些症状,哪怕心电图是正常的,这个人也要开始重视心脏问题了。如果再出现特别严重的疲劳感,而且连续几天得不到缓解,同时还伴有胸闷,那更要特别小心了。

 

真正可能是心绞痛的胸痛有它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痛在胸骨的后边,而且是中上的,并不一定是在心脏的部位。疼痛可能呈放射状,会沿着左臂的内侧一直放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会放射到下颌部,有些人甚至还会牙疼,这就有一些变异了,是放射部位的变异性。

 

心绞痛非常典型的时候,胸骨后会有一种压迫感。病人自己会说:“我这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有些病人说是一种针刺感,这种情况倒不一定是心绞痛了。

 

前面说了,如果吃了硝酸甘油之后疼痛得到缓解,就是心绞痛的一个信号了。这也是医学上的一种诊断方法,叫“诊断性治疗”,比如一个人被怀疑有某种疾病,在很难明确诊断时,可以用一种对该疾病疗效显著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真有效了,就说明确实有这病,诊断和治疗是同时进行的,治疗是为了达到诊断的目的,所以叫“诊断性治疗”。

 

一个人觉得胸闷心痛,含了硝酸甘油之后如果很快缓解,自然说明用对了药,心

脏确实有问题。如果还照样疼,就说明未必是心脏的原因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人比较年轻,三四十岁,以前又没吃过这药,那么含的时候最好平卧,因为硝酸甘油能很快扩张全身血管,使血压降下去,没吃过的人可能会因为血压突降而晕倒,躺着吃的话,血压的改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如果你吸烟,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对疲劳加胸闷的症状就要更小心了,特别是有的糖尿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弱,甚至会发生“无痛型”的心绞痛,就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了,但是自己还没有感到疼痛(这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末梢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对疼痛的反应迟钝),那就很危险了。

 

如果你的家族里,比如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在年轻的时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有猝死或者脑血管疾病的病史,你自己就要特别注意是不是常有疲劳感出现,出现了以后是不是很严重。现在医生普遍主张,30岁以上的人都要坚持量血压,而且每年要有常规的体检,包括血脂、血糖、体重等都要监测,疲劳程度也应该在你自己监测的范围内。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5)

万一心脏突然出现问题,就要用到你与生俱来的保命经络和穴位了。我认识一个很有名的针灸医师,在出国讲学回来的飞机上,她突然感到胸闷、憋气,特别不舒服,连忙找到手臂内侧的心经和心包经,正好又带着刮痧板,就从手腕一直刮到肘下,连续刮了几下后,便觉得心胸豁然开朗了。这样的刮痧更适合心绞痛反复发作,不是很厉害,但老是觉得胸闷不舒服的那种,疼痛、发作的时候要刮,没有发作也可以刮,可以预防。如果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则必须马上送医院,

 

至于穴位,则要重点关注胸口的膻中穴,这个穴位就在胸骨上,两个*连线的中点。可以拿刮痧板在这个穴位从上往下刮,刮的时候总会感觉在某个地方特别疼,那就重点刮反应最强烈的那个地方。

 

另一个可以救急的穴位在脚上,前脚掌第二个脚趾缝下。这个穴位没有名字,不是经典的穴位,但是是心脏在足底的敏感区。你可以从趾缝往后捋,如果确实有心绞痛、血淤的问题,会有非常疼、不能碰的地方。除了急救时可以用,平时也应该用刮痧板时常刮一下这个地方,能很好地缓解心绞痛。

 

防心脏意外,可以试试云南“三七”

 

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我在MSN的“名医讲坛”主持直播采访时,经常有人让我问专家:“我总觉得疲倦,中医又说我有淤血,该吃什么补品呢?”

 

中国人是喜欢进补的,特别是有了经济条件之后,一发觉疲劳就想到了虚,就想到补品了。这和创始“攻下”疗法,也就是通过出汗、泻肚、呕吐三种办法来治病的张从正所处的时代类似。张生于金元时期,当时吃补药成风,既然病人高兴,医生也便投其所好,于是补药把当时人吃得淤滞、上火,张从正的“攻邪派”才得以出现,他通过攻下的方法把因为滥补蓄积在体内的淤滞排除,使人体自身的正气得以施展。所以,很多人虽然吃了泻药,反而有精神了,不疲劳了,用张从正的话说就是:“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张从正的思想很适合那些急着通过吃补药来改变疲倦状况的人,因为他们很多人不是真虚,而是因为有淤滞,要是虚也是因淤致虚。如果一定要吃药的话,应该是“三七”,从根本上把导致虚弱、疲劳的淤先解决掉。

 

有淤的人就会感到疲劳,因为血脉不通了,不通,营养就输送不了,气力就会不支,所以要化淤。但是化淤也要因人而异,而且要慎选药物。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有淤就开始吃活血药,比如“大黄蔗虫丸”。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说,20世纪50年代,一家大医院一年也用不了一箱这种药,因为知道它破血的功力,而现在许多三甲医院一年都要用六七百箱,绝对有点滥用的意思了。

 

如果你了解这个药的组方就知道它的厉害了:大黄,水蛭,干漆,桃仁……活血作用十分了得,否则也治不到淤血严重到眼眶发黑,皮肤甲错那种程度了。这么多的活血药,吃多了,人肯定会虚,会觉得更疲劳,因为其中没有一个补气的药。适合吃这个药的人,化淤是当务之急,但并不是有淤就适合吃,一定要因人而异。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6)

以前我有个病人,因为老生气、肋岔子胀、胸闷,自己知道肯定是肝气郁了,所以吃“舒肝丸”,结果吃了半年后,倒是不胀了,不闷了,人却吃得没力气了,总觉得很疲劳。无他,舒肝药和活血药一样,也会破气,就是消耗器官的功能,所以人会觉得没力气。

 

很多人说中药不能长期吃,长期吃人会虚。我现在理解了,可能就是吃了过长时间的活血药,它们都会破气,不仅把身体吃虚了,还吃坏了中药的名声。试想:如果是一个根据体质开出的调理气血的方子,怎么可能把人吃虚?

 

之所以说“三七”好,是因为它是活血药里唯一一个活血但不破气的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周易》里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肥沃的土地,三七就是长在西南的,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能益气统血,所以三七本身具备了补益的能力。

 

云南的人说,过去发配到云南的罪犯,进狱之前都要被棒打,要是不买通狱卒,这个过程是非常受罪的。要是买通了狱卒,他就会给犯人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给他喝了,这药里面的成分主要是三七。喝了三七药打完了以后是什么结果呢?棒疮两天后即迅速消散,被打出的淤血也都能散掉。

现在很多人很早就出现了“三高”问题: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三高”就是一种“代谢综合征”,脏东西排不出去,留在体内了,所以是虚实同有的,在中医里都属于淤滞,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比单纯的补,或者单纯的活血,效果都要好得多。但如果要通过服用三七来改善淤的状况,一定要坚持。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剂量一般是每天100毫克,而且是肠溶的,所以也没有了以前阿司匹林吃了伤胃的弊端,这是目前为止预防血栓效果最被确认的。但实际上,三七的作用更全面,补养作用更大。

 

因为三七价格比较贵,最好是将它研成粉,每天3~5克,这样比煎在汤药里吸收更彻底。也可以加在食物里,比较著名的就是“三七鸡汤”,用三七15克,不要研成粉,在炖鸡汤的时候加进去,适当地少加其他作料,炖到肉烂就可以了,吃的时候把三七也一起吃掉。为保养心脏、减少血淤的目的,一般一周食用两次就可以了。

 

心脏功能弱的人,该吃吃藏药“红景天”

 

红景天既能补气,又可以防血淤,而且补的作用比同样能化淤的三七还要大,更接近能补气的人参。在国外,红景天主要是给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用的,属于强壮剂,所以解决起心脏功能不足的问题来自然会有奇效。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报社的老总,处于“劳心者治人”的位置。有一次因为要去西藏而做体检,医生拿着体检报告问:你是不是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呀?他很奇怪,医生怎么知道的?医生说,因为你的心脏很小!

 

他想了想,好像之前的很多症状全被这个心脏小解释了:第一个就是他喜欢含着胸,睡觉也喜欢趴着睡,或者一定要抱个东西在胸前。中医的解释也和胸阳不足、心气虚弱有关。而且手脚总是凉的,中医叫“四末不温”。用心脏问题也能解释,因为心脏没力量,不能把血液推到远端,所以他的末梢循环不好。

 

疲劳可能是心脏犯了“神经病”(7)

你观察一下中医问诊,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感冒的时候中医会问:“怕风吗?”如果怕风,可能是伤于风,如果怕冷肯定是体内寒重,这么问诊其实是在挖掘人体的生物本能的反应。

 

中医讲“胃喜为补”。一个气虚的人肯定不会主动吃萝卜的,他本能的对那种破气的食物就有一种畏惧;而胃寒的人可能看到梨就害怕,就觉得胃疼。但是如果是肺火盛的人,肯定主动地去找梨吃,找凉的、含水多的食物吃。

 

只是“胃喜为补”的古训现在不太适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过去的食物品种少,想吃确实是因为胃喜,但现在很可能是“眼喜”、“鼻喜”,是心里的欲望,不是身体的需要;另一个是古人的生物本能会比现在人发达,“胃喜”确实是其生物本能的体现。

有一年,上海病毒性肝炎暴发,飞经上海的鸟居然把治疗肝炎的大青叶全部吃光了。大青叶就是板蓝根的叶子,鸟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有了这个嗜好,就是生物的本能,它们也要通过抗病毒维持生存。

 

虽然今人的生物本能要比古人的弱一些,但在看病时也还能用得上,具体表现就是西医说的“强迫性体位”。比如,一个一直咳嗽、有肺心病的人,因为感冒加重了,而且重到了不能平躺的地步,只有坐着才能喘得上气,病人会因此一夜一夜地不能入睡,这个时候就要提防“心力衰竭”了,不能平躺是“心衰”的标志性体位。

 

前面说的含胸也是一种“强迫性体位”,因为心气不足,不能上达,才被迫采取那种姿势。这是典型的心脏肌力太弱,功能调遣不出来。所以,这个总编稍微运动一下就会觉得累,非常容易疲劳,他的小心脏相当于我们开车时的“小马拉大车”,发动机的功率低,却要带一个排量很大的车,跑起来自然会出问题。

 

在去西藏之前,有经验的人都要提前吃一种由藏药“红景天”制成的成药“诺迪康”。这个偏方被医生首肯了,这位总编辑就开始吃,只是吃的时候距离进藏只剩下两天了,按理说应该起不到作用了。但是很奇怪,他到西藏以后的高原反应,反倒比平时运动时,而且比他壮实的人轻得多!难道是红景天起了神效?

 

实际上,红景天固然有效,但也不全是红景天的功劳。之所以他的高原反应很轻,是因为他偏小的心脏,始终没给他身体充足的氧气,等于他多年来都生活在相对缺氧的状态中,因此对氧气的敏感度下降了。而那些经常运动的人,氧气的供应长期都是非常丰沛的,一旦缺氧,马上就有反应。不信你可以看看那些抽烟的人,他们如果进藏,高原反应肯定比不抽烟的人小,道理是一样的,他们和小心脏的这位老总一样,已经习惯了缺氧状态。

 

但是这并不是好事情,就像一个人如果气管呛进了异物,肯定会使劲咳嗽,为的是把异物排出去,如果他不咳嗽,后果会如何?肯定就要造成异物留在体内,虽然没有咳嗽的问题出现,但是,后患可是无穷的。同样,没有高原反应不等于就不缺氧,而很可能是失去了“报警能力”,如果同样的危险来临,没有报警的那种恐怕杀伤力更大。

 

从西藏回来,我这位朋友倒开始每天吃起“诺迪康”来了,吃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他说很奇怪,除了疲劳减轻之外,这药居然吃得自己比过去“挺拔了一点”,开始“挺胸做人”了。其实就是以前的“含胸”习惯没了,也即是那种“强迫性体位”改变了。因为心气不那么虚了,不用下意识地含胸来保护虚弱的心气了。我估计现在他要是再进藏,高原反应肯定比以前严重了。

 

目前市场上卖生药材红景天很少,主要是制成了成药的红景天,既能补气,又可以防血淤,而且补的作用比同样能化淤的三七还要大,更接近能补气的人参。在国外,红景天主要是给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用的,属于强壮剂,所以解决起心脏功能不足的问题来自然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