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if you let it go:教育有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2:06

【原创】2011-12-14 17:12:02|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又一场风雪,亲临北国大地。伴随着基督诞辰的临近,一学期也将要结束了。曾经看过一本书《教育有悔》,如今站在一个阶段的终点,不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的教育生涯是否有悔?”我必须肯定的回答:是的。

备课不充分,案例不够丰富,语言组织不好,知识点讲解片面,讲课方法不当等,我想这在曾经的授课中一定是存在的,有些时候以工作忙为借口而为自己开脱,有时候以人的有限自身和有限理性而给自己一个心理的支撑点。对于我而言,教育是有悔的。我可以做到“学而不厌”,却无法做到孔老先生的“诲人不倦”,有时候反思自己的授课方法和内容形式,有时候心底猜度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读过许多教育书籍且分析过许多教育案例,自己内心深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以完善自身,什么样的教育能够着眼于学生的毕业发展而不是一时之功。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教育并非万能论,人的遗传素质和自身发展的主动性是作为教师存在而无法左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也非教育者所能改变。内心怀有教育的天国,然而却在现实面前力不从心。

这学期授课九个大一班级和两个大三班级,我深切地感受到大一学生所普遍面临的问题:目标的狭隘或理想的缺失,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匮乏,思维能力和独立意识的缺乏。

我们这个时代远不如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人类的希望或理想大都寄托在一个彼岸天国,未来以及对未来等待的信心渺茫而虚弱。而新一代青年大都感慨理想的虚幻,对于自我和人类是否仍需要理想犹豫徘徊不定,最后否定自己且被现实所压抑,常常丧失爱和创造的激情。理想是人生意义的支点且是必要的,但是理想必须要有思想作为依托,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势必是失败的。如今的学生过于现实,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没有那一份生命的奇思浪漫,没有那一份朝气和轻盈的美丽。试想,如果人类不从物质奴役的状态解脱出来而仰望星空,人类也不会有那璀璨卓越的文明史。

情感世界的匮乏大概是这一个时代的通病,资本和权利的弥彰掩盖了人类内心的“同情心、羞愧感、敬畏感”。 人为了区别于其他种群生物,发展出羞耻感;人为了发展与同类的关系,衍生出同情感;人为了发展比肉身更高尚的品质,生长出敬畏感和仰慕感。而这一切都被遗忘在身后,任欲望膨胀,尤其是当代的官僚和富商对人民物质财富和生命的无视、践踏,而且有官商勾结而垄断的这一整套的经济价格,透视了一个时代的病态,阶级无处不在。

变化的速度,过去以年算,如今以天算,或许将来以秒算,而且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所关注的焦点也跟着变化,一日日淹没在信息的潮流中,颇感世界的虚幻和好玩。而走进大学的新一代正缺乏这种反思意识,盲目地跟随潮流变化,又被潮流远远地抛在后面,眼睛不懂得向内看,而一味地向外搜寻新奇的猎物。再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可以复制,思维也在复制,甚至人性也跟着复制。有一个我授课中的案例,系主任给学生复习题(附答案),结果考试中出现了相同的题型,而复习题的答案存在错误:传输介质中把“光纤”写成“光线”,Excel表格统计平均分把“72”写成“75.25”,结果90%以上的学生统一按错误答案填写“光线”和“75.25”。

网上有一对联赞美教师:“三尺讲台论天地,教书为上,不辞辛苦,愿做铺路石;一支粉笔写春秋,育人为本,休题功名,甘为孺子牛。”而我读来,不免内心沉重,没有任何喜悦之感,教育既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也让人痛心有悔。无论是作为教育者个人,还是作为教育的体系,教育是有悔的。教育不仅是“有悔”,而且教育需要呼唤清醒的、直抵肺腑的自律与反思,需要呼唤清醒的、拷问灵魂的“悔”的精神,而达到无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