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石斛兰怎么养:美国人如此教育小学生-国际婚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8:20

美国人如此教育小学生

美国人如此教育小学生

    一位带着九岁儿子来美国的父亲感叹,把儿子交给美国学校真是忧心忡忡,那是什么样的学校呀!课堂上随意得像自由讨论,可以放声大笑;老师和学生常常坐在地上没大没小;上学就像在玩游戏;每天下午三点就放学;还居然没有统一的教科书。
  他给老师看儿子在中国读的四年级的小学课本,老师告诉他,到六年级他的儿子都不用再学数学了。他当时就后悔了,把儿子带到美国耽误了学业。在中国,小学生的书包都是沉甸甸的透着知识的分量,再看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还高高兴兴地每天上学放学,一个学期眨眼就过去了,他不免心虚,问儿子,来美国上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儿子回答:“自由。”


  再过一阵子,孩子放学后直奔图书馆,倒是常常背满满一袋书回来,可是没两天就还了。他又问,借这么多书干吗?儿子回答:“做作业。”然后,看到儿子在电脑上打出作业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他惊得差点跌地上去,这都是什么题目?试问哪位在读博士生敢去做这么大的课题?他责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正色道:“老师说,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每个同学都要写一篇关于自己先生活国度的文章,还要根据地理、历史、人文,分析与美国的不同,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位父亲没有做声。
  过几天,他看到儿子的作业出来了,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分章断节,特别是最后列出的一串参考书目,做父亲的大气不敢出,这种博士论文的气派,他是三十岁过后才开始学到的。等到孩子六年级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更是瞠目结舌,老师留给学生一连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简直像是国会议员候选人的前期训练:
  “你认为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你是否认为,当时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只有投原子弹?”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

  美国历史只有区区两百年,却足以开启学生们的智慧大门。到了中学,老师还有更厉害的课题,关于美国的南北战争:
  “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废除蓄奴制度的申明?请解释。”
  “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而他们都觉得自己在为自由而战?”
  “自由对于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肯总统与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个明智的策略?请解释。”

          以上作业,都要求学生自己从书本中找答案——培养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战期间,女性开始承担很多以前只有男性才从事的工作。你能对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冲突等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者反对以下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这些题目面前,华人父母的语言和思维都已经不够用了。
  这位父亲还记得,他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的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询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有一次父子俩因为对狮子和豹的觅食性发生争议,第二天儿子从图书馆借回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有关动物的录像片,父子俩一边看一边讨论。美国小学生这时候已经学会了有疑问去哪里找答案。


  除了图书馆,美国中小学生做作业和一些研究报告,很多时候是靠查询有关网站。譬如:
  1. 有关军方的NASA的资料;Bill Nye''''''''''''''''''''''''''''''''''''''''''''''''''''''''''''''''s的科学实验,以及其他相关的科学资料:www.cbnet.ns.CAcbnetkidspagehomework.html

  2. 拼音、拼字诀窍,英文,科学复习重点:www.kewlkidz.com
home.html

  3. Houghton Mifflin教材出版社也有自己的网站,由于美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使用他们公司出版的教科书,所以有相关问题,找答案很便捷:www.eduplace.comparents
homework.html

  4.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网站的资料来写报告:www.bpl.orgkids
homeworkhelp.html

  5. 有关解答技巧,包括代数(Algebra)、几何(Geometry)、发音(Phonic):http://www.kqonline.com/
homework.html

 

 


 

 

 

      每逢有全校活动的时候,每一年级学生轮流上台表演,家长和兄弟姐妹们则在台下边吃晚餐边欣赏——

 

   中国留学生来美读博士,从入学到毕业,拿下博士学位整整五年。在研究生院,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触,凭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留学生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的课题,中国人往往不如美国人机灵,没有他们那么富有创造性。等到大家手里都捏着博士毕业证书找工作时,在写简历上中国人又落后了一大步,不会“吹”。这里我说的不会“吹”,不是指没有吹的本钱,而是没有吹的本事。当然,这和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和训练不同有关。中国人只习惯于在一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