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松脆蜂蜜块: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3(桂林三金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07:56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3(桂林三金之四)

 

最值钱的是股票的第一个底,最让人漠视的也是股票的第一个底。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伟大企业,在刚上市的两、三年里,大多也只是浮浮沉沉、泯然众人。

股票在没大涨之前,再优秀的企业也会被人认为很一般。

早些年的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都不过是无名小辈而已,只有涨得惊天动地以后,优秀的企业才会被冠以杰出的名号。

 

我们总是如此,在最该买的时候,却把优秀的婴儿企业像破鞋一样抛弃,而等它成长起来后,才后悔莫迭。

 

人们总是说要买杰出企业,但却没有能力识别杰出儿童。

要让大众说说这两三年上市的一路深跌的股票中,有哪些是杰出的企业时,其答案往往是零。

他们大多被持续下跌蒙住了眼睛。

 

大众之所以平庸,就在于既无远见,又无独立判断。

我不敢说我有多少远见,但是,我知道当大众把优秀的企业当作一般企业抛弃时,就是一种双重机会。

第一重机会,价值回归,优秀企业被当作一般企业深跌后,再回归较好企业的价格定位;

第二重机会,从概率上来说,现在还在婴儿期的优秀企业,有不少将成为杰出的企业之星。

 

因此,我敢断言,现在还在抛弃桂林三金的交易者,也许会少损失百分之三、五十,但错过的将会是一生难求的双重机会。

我不是在恐吓他们,我是在怜悯他们。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不遇的机会可以荒废?

 

人们总是这样的,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视而不见。

 

在市场中混久了,才会明白,讲大道理与谈估值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哪个不会说上点巴菲特、林奇理论的。

真正值钱的也就是实战经验,那可是赖以吃饭的真家伙,有它和没它就是不一样。

 

实战心得虽然没有多少大道理,且有时因其用招阴损,根本摆不上台面,但真正好用的也就是这些不正经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没有多少人会说出来的。

价值投资者不好意思说,你听不到。

技术分析者天天说,你听不出他哪句话真正有用。

 

除了我这个自立宗派且不在乎脸皮的仙逆派掌门人(注册地:同福客栈)偶尔会边说边验证的,别的地方都听不到。

 

2011年10月初汇金救市大盘企稳时,那么多砖家发誓说这就是底部,我在“桂林三金之三”中总结了三大点,说它不是。

要公然反对众多专家与机构的观点并不容易,这是要顶住很大压力的,因为当时毕竟是在市场低位,即使他们都错了,错得也不会太离谱,到时,他们可以借口说,少算了一、两百点而已。

一、两百点的小误差,对于大盘来说,并不算大错(如果真的这么想,那绝对会犯大错)。

 

而这里面隐藏的第二条实战经验,却是价值连城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算什么的小错,里面却隐藏着无比大大风险。

 

当时我分析说:“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断言,这就是底部,但是,至少已经离底部不远了,离底部不远,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风险了呢?

我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越是底部,风险越大。

别看指数只是小跌、阴跌,但是,因为占权重很大的超大蓝筹股,在长年的阴跌中,终于跌无可跌了,他们不跌,指数虽然跌幅不大,但是,相当多的中小市值股票却一改前期强势,加速赶底、连续补跌,逼得人们不得不割肉出局。”

 

当时,我举的例子是乾照光电(SZ.300102),2011年10月11日,汇金救市消息明确的那一天,当天上证指数收盘,2348.52点,而乾照光电当天下跌4.57%,以22.15元收盘,已经很低了是吧?

如图:



可是,到了2011年12月23日,上证收盘2204点,下跌不到150点,乾照光电却从22.15元跌到了13.88元,下跌近40%,目前还不知道底在何方。

当时,在22元左右跑进去抄底的,那可就跌惨了。需要注意的是,乾照光电只是千余只最后跳水的股票中的一个而已。

附后续发展图:


 

这个实战经验的价值在于,即使大盘最后寻底的一、两百点中,随意买股也可能撞到无比大的风险,概率高达70-80%(扣除30%已跌无可跌的大权重股:招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

这个经验,我没有去进行全市场的数据统计,只是观察所得而已,科学性不高,但确实管用。

 

也正是考虑到这重风险,使我始终不敢低估大盘即将给桂林三金的考验,始终不敢随意往上加买,不管桂林三金如何的强势。

如图:

之后,大盘确实也跌了,而桂林三金的强势却有目共睹。

虽然我也很高兴,但我的心中却一直隐忧着。

因为,我在之三中说过很重要的一条实战经验:“稳定增长股的最后补跌”。

原文为:“每次市场的底部形成阶段,就是曾经用于防御的稳定增长股的最后杀跌阶段,这时候,再好的业绩也挡不住众机构逃离的步伐。

从类股上来说,桂林三金属于稳定增长股,而股票是群体性动物,可以不跟大盘同向波动,但经常是跟着类股同向波动。

看清楚大盘正处于构筑复杂底部阶段与稳定增长类股的最后补跌规律,虽然无法据此直接预测桂林三金的波动方向,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冷静一点,不会轻易跟着行情起舞。”

 

价值投资者,往往在牛市末期到熊市结束时,表现得很牛,因为其他股票都在跌的时候,他们手中的稳定增长股却在缓缓上涨。

当人们相信了价值投资可以穿越牛熊、长线不动胜于适当交易时,会忍不住加入它们,还有一部分人是相信“强者恒强”,他们急于抛弃给他们带来持续亏损的股票,想向强者学习、靠拢,却不成想,这些价值牛股恰恰是在最后的时候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伤害,他们就在大盘最后大反转的时候,却突然无缘由地猛跌一气,让交易者的亏损雪上加霜。

 

以张裕A为例,张裕A在当年6124点时,(注:以下价格均为前复权)收盘66.18元,还曾经充当熊市牛股,逆势创新高,在大盘下跌中涨到了95.30元。即使在大盘一路下滑到1664点的过程中,也表现得相当抗跌,最低也就只是跌到39元而已。只下跌41%,同期大盘跌幅高达73%。

最有意思的是,在大盘最后猛跌阶段,也即从2017点滑向1664点的过程中,张裕A竟然是像铁板一样横盘。

如图:

 

没有什么神话是可以持久不灭的。

就在大盘二次回落确认底部,并掉头向上时,曾经那么强势的张裕A却大幅下挫,坑爹得很彻底。

如图:

 

虽然,不是所有的稳定增长股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是,相当多的这类熊市牛股会有这么一出的。

 

虽然我也曾为桂林三金的阶段性强势表示过高兴,毕竟我已经在三金上建了重仓,价位13.50元上下,仓位在20-10%之间。

但我对桂林三金能否扛过这两轮冲击波,总是有些疑问。

因此,尽管有博友问我为什么不在13.5元以上加买,我的回答总体而言还是谨慎的。

那些受我乐观情绪影响而在13.5元之上买的,我表示道歉。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希望朋友们至少能够记住我所强调的仓位控制。

 

能够闯过万里长征的都是受上天眷顾的英雄,有多少豪杰、天纵英才却没有这种运气,不少就倒在最后一步上。

 

桂林三金一路扛过了大盘下跌最猛烈的阶段,我甚至以为,先前的担心是不是多余了点,可能再也见不到13.50元以下的价位。因此,调整了建仓计划,把原计划加买的资金分配到了目标位14.5元以下的乐普医疗与目标位12元以下的上海医药。

 

可是,没想到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就在大盘转势的那一天(2011年12月16日,虽不是最低点,但是跌势开始趋缓)。

桂林三金却在早盘突然跌停了。

 

附图:大盘转势点及三金大盘对比图:

 

附图:分时图

 

跌停我不知道碰到过多少回了,但像这回这样背运的还真不多,即便我早有提防,但是真的出现时,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跌停的前一天,我还在用微博安慰别人:回复@天衣舞凤:不用恐惧,明天会短暂反弹。(12月15日 21:16)

回复天衣舞凤的评论:“看着似乎没有底的指数...”

 

人在江湖飘,有谁不挨刀。

 

如果一定要找跌停的理由,用市场化语言解释,那就是熊市牛股的稳定增长股的最后杀跌,没有它们的祭旗,就没有真正的大底。

 

用消息面语言解释,那就是三金高管韦葵葵女士在目前价位连续减持给投资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

如果我们历数韦亏亏同志的减持历史,这个女人是不管什么价位都在卖的,在她眼里除了钱,什么长远投资价值,都是空的。但人家可是公司副总裁、董秘、财务总监,还有谁比她更了解公司内情的呢,且芳龄才47岁,还不至于到老糊涂的程度,连她都在大卖特卖了,机构们不跑才怪。

 

对交易而言,跌停是最大的考验。

理论空谈可以编得很漂亮,但在血淋淋的实战之地,真正管用的也就是经验与风险管控体系。

当时,我的直觉冲动是把跌停看成上升前的洗盘,如果我还是多年前那个冲动的小伙子,我会勇猛地去买跌停板。但在已经形成资金管理铁律的今天,我静静的没有动。

 

虽然,我的资金保留得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是,当时仓位已达68%(从65%准备加仓到75%,加仓买入乐普医疗与上海医药),而乐普医疗与上海医药的下跌幅度明显大于桂林三金,再把已经划定的建仓资金用于因为抗跌而相对偏高的桂林三金身上,既不利于分散风险,也买得偏贵,难以减少大幅补跌的风险。

 

而且,在较高的位置买得太重(已经相当重了,都成第二重仓股了),万一还有一轮深跌的话,连低位补仓的钱都没有,那可真的是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了。

因此,当即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并在中午发微博称:@小小辛巴之家:【跌停之后】今日早盘,重仓股桂林三金瞬间跌停,可能是大盘下跌末期的强势股补跌,也可能是受高管不断减持的影响。下跌是对价值投资理念与交易系统的双重考验。准备再拿出10%的资金以应对补仓之需,从9元开始每下跌1元买入2%,一路买到5元。虽然实现的概率不大,但做好买便宜股票的预案却是应该的。

//@美丽的山那头:我还以为辛巴兄会在13元就开始补,9元是不是过了点.

回复@美丽的山那头:补仓与建仓有差别,补仓得拉开足够大的差距,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说,我无法再扩大建仓资金,因为已分配到其他股票上了。

 

当时,与桂林三金一起逆市下跌的难兄难弟也不少。

有些素质还不错,总体而言,属于稳定增长股(医疗行业)的整体性下跌:

如:

科伦药业:

 

信立泰:

 

回顾了过去,就该展望未来了。

对于像我这样尚有足够资金作进一步投入的人来说,接下来要面对的是要不要加买的问题。

 

价值可以估量,但是,人们的恐慌心理却无法衡量。

我曾经断言在13.5元以下买入桂林三金,是以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企业;买入一部分,是防止错失一生机会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即使冒着被套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当然,前提是留够反戈一击的资金。

 

但是,我并不能打包票说,人们的心理恐慌会不会把它打到超低的价格。

真正理性的长线交易者,并不去期待这种结果(因为已经买入了部分),但也欢迎这种结果的到来(因为可以在低位买得更多)。

 

而恐慌心理与大盘的整体下跌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心理的疯狂状态用价值无法衡量,用技术也无法框定,唯一可以参照的是历史。

 

1、只有一长串的周线连阴(通常是7连阴)才会砸出一个阶段性底部,这个阶段性底部如果在历史低位附近,则有可能形成大盘底部。

 

与我持此观点的并不止我一个,如:

博友“一路向北(正旋曲线)”2011-12-23 23:13:34:

K线七连阴!这是不是在说,底,越来越近了?

上证指数从年内最高点3067点下来,到本周最低点2149点,已经跌去918点。918=‘就要发’,很吉祥的一个数字。就要发,或者说,还没有发,但是,发的机会快要来了。也就是说,指数可能大概也许还有一个勇创新低的走势,然后开始一轮真正的行情。

 

让我们看看上证指数的周线情况:

1992年的大底,是周线10连阴,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周连阴。

1994年的大底,是周线8连阴(历史第二长),加6连阴打出来的。

附图:

 

2002年的大反弹,是周线7连阴后出现的,反弹之后进入漫漫熊市,一直没有出现过7连阴。

2005年的大底,是两段周线7连阴创造的。

附图:

 

2008年的大跌,由周线8连阴加两段7连阴创造的,随后不久出现了历史大底。

附图:

 

周线长连阴的心理共性就是人气极其涣散,个股恐慌性下跌普遍。

而其共同结果,就是随后都出现了大反弹,有些大反弹成为了终极底部。

 

那么这一回呢?2011年年末再次出现了周线7连阴,有可能再出现8连阴、9连阴,但一个较大的反弹已经在酝酿之中,至于反弹之后,会不会再来一个7连阴确认底部,谁也无法预测。

附图:

 

但是,结合历史最低市盈率与市净率,这次7连阴的位置已经相当低了,即便不是大盘终极底部,已经相差不远了。

 

2、低位的分批买入是唯一合理的交易方法。

很多人妄想等到最低点再买股票,但是,这个任务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交易者交易的是个股,而不是大盘。

个股往往并不与大盘同步到底。

 

有的可能提前到底,如一些跌无可跌的优质大蓝筹,不管指数怎么跌,也不肯再跌(也不排除最后狂跌一气,相当不好把握);

有的可能同步到底,通常是大盘波动相关度最高的券商股(有些会提前数天)。

有的可能要大盘见底后,两、三周逆市场下跌见底,通常是稳定增长股、小盘成长股。

有些过于高估,没有彻底清除泡沫的,还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即使,这里面有规律可寻,但并不一定出现必然的结果。

所以,很多人即使神准地在大盘最低点买到股票,也未必能够买到最低的个股。

而等大盘底部确认后再买的,往往很多个股已经相当的不便宜,所以,我所看到的妄图抄底者,其结果往往买的价格很高,让人提心吊胆的。

 

当然,这一点对于跟随趋势的技术风险爱好者而言,并不是一个问题。

他们只想着往上买,却很少会想到向上的趋势经常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向下反转。

 

只有尽量低的价格才能提供终极保护。

而保守的交易者,只喜欢越买越便宜,绝不想越买越贵。在安全边际折扣线之下,折扣越大买得越多,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拉开价格间隔与资金管控。

 

在保守的交易方式之下,由于拉开的差距足够大,且目标位置低得难以想象,因此往往无法全部实现买入计划。

但保守的交易者,并不因未在大底处完成计划而心急,因为空出来的资金依然可以用于下一个目标,反正各种类别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跌到底部。

 

而大盘底部的最终确认,还得等几个标志。

 

这几个标志分别是:

政策底标志:新股停发;

市场底标志:反弹后再来一个周线7连阴,最终位置可能在2050-2070之间;很多优秀企业连合理价格也无法支撑,出现了超低价格;大盘反转时,最牛的稳定增长股却逆势最后狂跌。

资金面标志:银根的放松。

 

概括起来:

1、在漫漫熊市的中后期,选择上市时间不长的一些优秀企业深跌后的历史低位,把握那种一生难求的首底机会是最佳策略;

2、具体执行时,建仓资金的一半左右用于践行“以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企业”,这个合理的价格最好严格一点,估值合理偏低,且处于极限历史低价区,而且这个价格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一个超低的价格,而不是随意的某个高价。

3、另外一半,则永远用于践行“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而这个超低的价格,既可能是已持仓股票出现的极限价格,也可能是其他更优秀股票所出现的极限价格。

 

以我的仓位布局为例:

1、建仓准备:我在2011年9月底建仓桂林三金之前,手中持仓为45%:一半是熊市牛股贵州茅台,另一半是已跌无可跌的中国神华、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国人寿,及部分观察股,中国人寿后来保本卖出,回收了资金。所以我实际可以用于建仓的总资金在60%上下,总仓位40%。

 

2、建仓过程:2011年10月前后,我拿出了25%的资金在13.5元的桂林三金与14.5元的乐普医疗上建仓,践行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总仓位65%上下。

 

3、加仓过程:大盘跌破2300点伪大底下滑的过程中,决定增加5%买入乐普医疗(依然是以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企业),此时已用去建仓资金的一半(目前未完成,因为乐普医疗未完全下滑到设定买入的价格区间,目前只完成2%)。

 

4、建仓超低价格股过程:在大盘加速下滑的过程中,认为上海医药出现了机会(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因此,决定投入5%资金(目前也只实现2%)。

 

因此,现在持仓就是69%的股票与31%的现金,依然处于游刃有余的地位,如果现在就是历史大底,那么近70%的仓位,已足以获得高利。

 

如果现在不是大底,还有深度下滑的空间,现有资金也足以应对在超低价格的补仓,或者以超低的价格买其他股票。

除非,手中的主要持仓的两大类股:

1、贵州茅台、桂林三金、乐普医疗、上海医药;

2、中国神华、中国石油、招商银行及其他微量观察股。

每个都大跌50%(我想,真正出现这种跌幅的最多一、两个),我所留的现金才无法应付。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这种超大熊市,也是无人能逃。

我那保留的近30%现金,则会产生更大的效用。

 

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

“经过所有的证券投资的变迁和灾难,虽然它们像地震一样是不可预测的,但留给我们的信条是:正确的投资原则一般产生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它们将还是如此的假设去做。”

 

更要牢记我的多年教训:正确的原则还要有良好的执行,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而良好的执行就在于铁的纪律;

对不可测风险的充分估计;

以及永恒的理性。

 

小小辛巴2011年12月25日写于鹭岛百家村

注:本篇也算是圣诞礼物吧,祝大家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