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丸湿疹见效:风筝秘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38:38

风筝是什么?
风筝的类别
风筝的历史
飞扬的原理
平衡的原理
骨架结构的固定
提线图形设计
糊贴风筝的竹条(骨架)
准个些小布块,糊贴风筝上的竹条竹条上下排法骨架材料风筝飞行的原理制作步骤良好的升放技术
《风筝》
风筝是什么?
风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
『风筝』的意思是将固有的物体系上绳线,利用风的力量,使其在空中飘扬。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对浩瀚无限的碧空怀有强烈的思慕,一直向往著能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行。风筝使人们渴慕飞上天空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春秋战国时﹐东周墨子以木板制成风筝﹐称为「木鸢」。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其实,『风筝』和『纸鸢』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 生像筝絃的声音;至于「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絃,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鸢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絃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风筝的类别
风筝的类别很多,造型繁多。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二种。
传统风筝之形态,如以其结构之差异来分类可分以下五种:
1. 软翅风筝 ----- 各种鹰类及各种鸟禽、蝴蝶、蜻蜓、蝙蝠、金鱼等。
2. 硬翅风筝 ----- 花篮、沙雁、蝉、蟠桃、各种人物等。
3. 串连风筝 ----- 蜈蚣、龙等。
4. 平面风筝 ----- 八卦、七星等。
5. 立体风筝 ----- 宫灯等。
其中,有「风筝之王」美誉之蜈蚣风筝更具中国风筝之代表性,是标准的串连风筝,通常作数十节展开后即大有可观,但也有人作二、三百节。但若没有足够的埸地和风力是无法起飞的(有纪录为1080M)。
清代乾隆年间,曹雪芹的《风筝谱》中出现有双线控制风筝详图、尺寸及解说,后来传至欧美各地,外国人开始以尼龙布等作为风筝面,而骨架则以碳纤维杆代替传统竹签。二次大战时,美军更以风筝作活动训练靶之用。
时至今天,风筝玩家已经由最简单的双线控制的款式,改良至三线、四线、多线控制及立体风筝。
风筝的历史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扦向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候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候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小学的「视觉艺术」与中学的「工艺」课,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培养自我的创造意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养成造形艺术的能力。风筝的设计及制作,也因为富有变化,趣味性亦高,便成为中、小学校工艺课程以及大专院校基本设计课程的良好课题。像日本风筝名人西林毅有句话:「爱玩风筝的孩子,会更健康活泼;放风筝的孩子,最能沟通心灵!」正是风筝寓教于乐的写照。
飞扬的原理(科学与科技)
虽然风筝的造形种类很,但其升空的原理不外是受流动的空气鼓荡作用的影响。风的形成则是因为流动的关系,风的方向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地区,风力的大小决定在空气对流的速度,速度快则风力强,速度慢则风力弱。由于气流瞬息万变,尤其是接近地面的气流更呈不稳定的状态。风筝的设计必须适应及克服风力风向的变化,才能安稳的飘浮于天空。
1. 空气与风: 空气是肉眼看不出的一种气体,树枝、叶片会摇动就是由于空气在流动,地球上的气压常因各种因素而产生高气压与低气压,当高气压的空气拥向低气 压处流动,所以产生了风。
2. 气温与风: 风的流动由环境和地形的条件而不同。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却由陆地吹向海上,白天的沙滩受太阳热的影响,使空气膨胀而变轻气压下降,因此海上的风自然吹向陆地,称为「海风」;而夜晚的陆地由于散热较快,所以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这就是「陆风」。
3. 地形与风: 风吹向险峻的山坡斜面时,就产生「上升风」,在山的背面,空气成漩涡状下降,称为「下降风」。常发生于堤防、树林或建筑物等地,尤其高楼周围的风容易产生漩涡,不宜施放风筝

4. 升力与抗力: 风筝能在空气中漂浮飞翔,就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而上升的,这种力量称为升力,又称浮力。空气的旋力方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因此才能飞翔于空中。
平衡的原理(科学与科技)
● 硬面的风筝升空力很强,会在空中打转,要使其平衡,须在风筝下端,系挂绳子或重一点的飘带使其靠下垂的重量来保持稳定。
● 面积较宽大的风筝,要把上方的横骨两端用绳子绑牢让中央部位凸出成弓形,使迎面的风从两旁泻出保持平衡。
● 中、小形的风筝是要靠横骨的弹性来适应风力的强弱,保持平衡,其横骨的做法是中央部位较粗而两端逐渐的细薄,可用手指抓著两端试探其弹性与承受风力情形,或把横骨正中央烤弯5度左右,使其有狐度,由两旁泻风保持稳定。
● 单担子风筝是利用两支斜骨的打叉,使其在风筝下端开叉特别宽,好像担子,增加两端下垂的重量以保持稳定。
● 串担子风筝,是我们常看到的蜈蚣、龙等。圆圈的硬面小块片中间系著一支圆圈直径4倍直的小横竹棒,两端各加上布繐或羽毛。
● 硬磅风筝的结构是整个风筝翅膀都用竹条紮成的,所以翅膀都做成有一定弯度的膀兜,就是泻风的沟子来保持平衡。
● 穿空风筝一般的立体筝,有圆形、方形等,中间设中空,使风从中空处泻掉,构成双层的受风和泻风。
风筝面的紧松与封贴竹条疏密有关

用布条把整个骨架封贴起来,风筝面会比较美观,但太阳一晒容易变形,升空不稳定。 黏贴骨架上的小布块疏密的间隔适当,对美观、稳定、升空都有帮助。 布块疏贴,风筝面松软以致不太美观,虽然升空力较弱,但稳定性很好。
骨架结构的固定(科学与科技)
一般绑穿骨架都用细线,也可用24番小铁线綑绑,如两根竹条平行的连接时,用细铁线绕两圈,铁线的两端拉紧缠在一起就好,如两根竹条交叉时,采打叉方式各叉口绕一圈后,以细铁线两端拉紧缠在一起就行。特别是制作立体风筝的紮骨架,用细铁线来紮绑既简单又牢固,更不变形,但要斜口剪子和长嘴夹子的工具。
风筝骨架的位置配法与其升飞及稳定性有密切关系,若要制作一只鸟,如鸽子、老鹰、水鸭、猫头鹰、燕子、或蝙辐等等,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只要你把它的形状特征画好,装配骨架就成了。以作者的经验这些鸟类的骨架装配,可如以下图解的方法,其最简单且升飞的效果亦好,因为这种骨架配法,有硬面软面兼顾,硬面是使风筝上升,软面则是保持风筝的平衡。有关风筝骨架的配骨方法,可以下图为例像"来"字只要用六支骨架就好。

以这种骨架配骨法,不但用于鸟类,鱼类也可以应用到,以下列举数项图解谨供参考。

提线
提线的设定

三条提线的位置及作用

提线的长度

提线和风筝面的角度

提线的打结法

提线打活结法

拉线接提线法

开始著手制作风筝时,一定要先将所有材料准备妥当,再按部就地依图索骥就可以顺利完成了。相关的材料有骨架、表面、线轴、线针、白胶、奇异笔等颜料,骨架的材料前所述,如果没有桂竹或孟竹,也可以采用香脚或玻璃纤管,表面的材料则可帆布或棉纸。
图形设计
决定主题。 选择形状。 用适合制作风筝大小的白报纸设计图样。 把白布敷在稿图上,描绘图形在白布上。 用剪刀沿著图形(边缘须余留1.5公分)剪下图形。
糊贴风筝的竹条(骨架)
用冷胶(白胶)糊贴。 先把风筝布的沿边涂上冷胶,以防纱线的脱落。
准个些小布块,糊贴风筝上的竹条
糊贴纵骨上的小布块……2.5cm ×3.5cm 糊贴横骨上的小布块……2cm ×3cm 糊贴斜骨上的小布块……1.5cm ×2cm 用铅笔画出设定在风筝面上竹条位置。 糊贴时,要把风筝面、竹条、小布块三方面都糊上足够面积的冷胶才能黏得牢。 因布面、竹条都有空隙有一方没有糊满胶就容易脱落。
竹条上下排法

想要制作风筝前,当然得先认识风筝的组成要素,风筝是由骨架、风筝面与提线等所构成。骨架支撑起风筝的架构,决定风筝的尺寸与形式,风筝面则是一个风筝的门面,关系到美观与否的视觉问题,而提线的设定决定著风筝飞行的好坏。每个要素的材料与制作手法是否选择得当,攸关一个风筝的好坏。
骨架材料
紮构风筝骨架的材料各国有异,中国、日本、韩国大都用竹条(桂竹或孟宗竹),现代科学发达,亚克力与玻璃纤维棒的新产品,都可供做风筝的骨架材料。一般要制作风筝大多还是取用竹材,因为竹材容易取得,也容易加工,特别适用于制作简单或精巧的风筝。桂竹在竹具加工就可以买得到,购买时要选粗大而坚实的,桂竹的肉质薄,比较好加工,做小型风筝很适合。 孟宗竹要到台湾南部产地才买得到,孟宗竹比桂竹粗大二三倍,肉质坚实又厚,是制作大型风筝所不可或缺的好竹材。
竹料的选购:
买材料时请店方锯二公尺长(孟宗竹就锯三公尺长)四大片,搬运比较方便。
买回来后要把突出来的节硬块,用刀去掉后,以对开的方式劈出一公分或一公分半宽,保存半年以上(须常日晒),竹片越乾弹性越好。
风筝设计好,再以风筝的大小来配竹条的长短和厚薄度,看风筝所需要的粗硬、弹性及柔韧,自己动手用小刀和小刨子慢慢削出来用。
风筝面料的选择:
尼龙布是做雨伞和衣服的里层、运动衣等,颜色很多,面料质地强、耐韧、不透风、不怕水,价钱便宜是很理想的风筝面料,也有布面上腊的比较厚重,选购时择纱数少较轻的,白色布宜予彩色。
风筝飞行的原理(科学与科技)
风筝迎风向前倾斜,迎风的平面与水平线间构成「迎角」(或称「迎风角」)。迎角的变化,对于风筝在气流中运动所产生的「升力」,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适当的迎角,使风筝面的气流受到阻挡,速度变慢,气流的一部分动能变成力势能,压力就加强。最大的压力集中在气流的分界处(也就是「吃风点」)。从这一点,气流分开,顺风筝的上下和左右的边绕过去,这个过程就是「泻风」(或称排风)。气流经过风筝前边缘时的速度最大,是空气最紧缩之处。气流经过风筝前缘以后,全部气流向下倾斜,由于来不及在风筝后面密集,形成空气稀薄而压力较低的区域。这时风筝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作用到风筝上,这个力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只要风筝的迎角适当,就能使这个力指向风筝的后上方,这个力在空气动力学上分解为与飞行方向平行的「阻力」,和与飞行方向垂直的「升力」。前者起阻挡的作用,后者起托举升腾的作用。作用在风筝上的力,还有风筝本身的重量(或称「重力」)和要有来自放飞点的「牵引力」(或称「拉力」)。当总空气动力大于重力时,风筝就会腾空而飞。

制作步骤
《设计造形》构思设计造形,把造形及结构一一用草图描画出来。《制图》 规划其结构及各部分大小长短尺寸,然后制平面图,立体风筝造形尚须绘制结构图。起。紮架以前,最好在所有竹筋预定紮接处用尺量准作成记号,紮架完毕后,各处予以检查是否则对称,两端弹性重量是否一样。用胶水涂在线绳上,干燥后异常坚固才不致松脱。骨架扎好后有些地方须要用线绷紧,以防骨架变形。《糊纸》将纸比照骨架之形状先用铅笔轻描轮廓,再在各边多画出一厘米左右边缘,然后按此边沿裁剪。糊纸时除将纸边涂抹浆糊约1.5cm左右宽度外,竹架部分也应该稍擦浆糊,然后互相黏接。《绑拴 提 线》 选择适宜之施力点绑拴提线,视骨架结构情形系绑一根或两根以上。《试 飞》选择对风筝受力强弱适宜的风力及施放场地试飞,有时移动提线位置再行试飞。《修正》若更换提线位置及长短后,仍未能顺利飞升时,可能需要变更部分结构,或将竹筋削细调整受力面。经一再试飞及修正,最后直至风筝能平稳飘浮于天空始算成功。《著色》试飞成功后再开始敷色,如果试飞前即将颜免涂好,试飞有问题在修正时会将颜色弄坏,有时纸面破损须重糊后再敷色彩。完工 全部工作完成,将风筝妥为收藏。
平面风筝
立体风筝


微型风筝
多片风筝


良好的升放技术
1. 起飞
起飞前先要弄清风的方向。提线者是逆风而站﹐风筝是迎风而飘﹐若掉乱了位置﹐任你如何落力﹐风筝也是无法起飞。 初放风筝者﹐将风筝及线牌距离拉至十公尺至二三十公尺之间﹐这样便可较易令风筝起飞。 初学者可选平地又近海的地点,如大澳门﹑塔门﹑东坪州﹑东龙岛等地方﹐均为热门放风筝的地。 九月至三月间﹐是香港放风筝的黄金时段。
等待合宜时机:等待有一阵风吹来时赶紧升放,如果风力不够强则必须耐心等候,否则有时难免遭受挫败。
跑步与放线:对风筝升放有经验的人,大都不必请人帮忙而自行升放。初学者最好有一人帮忙高举风筝,并且拖长风筝线十公尺至二三十公尺之间,等待阵风一至,迅速招举筝伙伴将风筝松开(不必向上掷出),施放者边跑看风筝起飞情形加控制,必须徐徐奔跑,使风筝慢慢升起。
2.操纵

风筝稍升起后,如果场地宽敞,可边跑边放线,直至风筝升起相当高度而无下坠趋向,起飞过程方告成功。但在风力强劲情况下,施放者则无须奔跑,风筝便可扶摇直上。 把握放线或撤线机宜──当风力不继时必须频频快速用力向后撤线,给予人手的加风。如感觉风筝线稍重即刻把握时机放线,如感觉减轻则应停止放线,如风筝有下降的趋势,有时尚须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至风筝能在天空托住不坠,起飞工作方算圆满达成。 如果风筝结构好,拉力和风力平衡时,风筝在空中纹丝不动稳如泰山,此时把风筝线系在树干上或不动的沉重物体上可任其自由飘浮,然而在风向及风力不稳定情况下则必须随机操纵。
3. 收回风筝收回风筝比较容易,只要避免收线过急即可,因为当收线时,风筝线与地面所呈角度愈来愈大,收线过急风筝则有向前俯冲跌落之危险。 其次在收线时要尽量退至距离高有树木远的地方,以免风筝降下挂在树梢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