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花卉大叶吴风草是:思维导图复习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06:05
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  组长兼执笔:朱明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外教学理论都把复习列为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是指通过复习、梳理已有的知识,使之系统化,达到巩固并能应用的目的。“知新”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通过复习,在系统化的认识结构中,可以使学习者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和体验,对某些知识的外延或内涵的认识更深刻,通过知识的联系产生新的视野,而使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得到新的提高等。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因此科学复习课是一种通过将各类知识再现、重组、巩固、深化,帮助学生揭示科学规律、完善认知结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复习是否有效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初三总复习阶段,复习课的有效性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性差、以应付考试为复习的唯一目标、复习效益低、学生课业负担重等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和综合发展观的关注,而单纯以“应试”为复习课的唯一目的,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复习也什么”的现象,应试教育的片面性仍在严重干扰复习教学目标的全面制定和落实,在应试的“题海”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不同课型,不同复习策略的精心选择。备课不充分,简单地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讲评课,缺乏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更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就题解题,就事论事,没有处理好以点带面,由此及彼的关系。缺乏针对性,学生的知识零碎、思路无序,遇到实际问题,缺少分析能力,乱碰误撞,撞对运气好。结果是题目做了一大堆,脑中还是一团糟,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更是模糊。
3.复习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而学生则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结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有的教师出于“好心”,将知识归类直接交给学生,缺乏指导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和掌握复习方法的过程,而学生缺乏自主建构、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把学生当作记忆容器,结果使一部分学生麻木记录,麻木记忆,徒有知识“储蓄”,缺乏应用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你教你的,我还是自己搞自己的一套,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致使方法欠佳,效益不高。
4.复习资料没有精选或选择不当,或学生手头复习资料过多过滥,机械重复率高,使学生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陷于题海。而教师忙于批改,对学生知识中的漏洞缺乏指导,致使有的学生由于同一知识点造成多次失误。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时间不够,因此见缝插针,占用自修课、占用课余时间,结果是师生均忙得苦不堪言,而效果不尽人意。
以上种种,造成了复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轻负高效的实施,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查漏补缺,培优助困,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怎样才能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怎样才能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复习模式和教学策略,提高复习质量?
怎样才能使相对零散的学科知识串联成网,便于记忆利用应用,以点带面,以此及彼,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我们在苦苦思索,我们在孜孜追求,我们在快速阅读,我们在努力学习,终于“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锁定在我们的目标中,搜集资料,学习讨论,可行性探讨,实用价值研究,并在对个别学生的复习辅导中作对比性应用,相同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和常规记忆法进行比较等。经过反复研讨,反复论证,终于确立了以“思想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升教学理念,能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构建有效的复习模式,能针对以往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改进策略,全面提高有效质量。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性概念有思维导图,有效复习。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脑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在脑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通俗地说,思维导图又是一种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进行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其间分布着许多“沟”和“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数,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简言之思维导图首先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发散,发散出的概念或者图像都成为新的子中心,并用类似神经线的弯曲或直线条连接各分支,其目的主要是借助可视化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加强记忆力。
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科学中,旨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串联成网,使学生便于记忆,乐于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2.有效复习
本课题研究中,有效复习的涵义指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关注每一位学生进步或发展,关注复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关注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关注复习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关注复习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应用思维导图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3.脑科学理论
(1)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反应。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2)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左大脑负责逻辑思维:词汇、数字和顺序,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图象、颜色、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动作,这种新的思考模式提出了运用全脑的概念。它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人的思考、记忆、分析,发挥灵感的同时,发挥出所有的潜能,并借助于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通过搜索引擎,对有效教学进行搜索发现,近年来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博士主持的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无锡市教研中心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的“推进有效教学,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等,说明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相继进行了《新课程实施策略:系统备课法与合作学习整合应用研究》和《初中科学课堂有效合作研究》,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关研究成果在省、市获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
2.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
①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到现在,相关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和成熟。在欧美的一些地区,思维导图是中小学教学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犀,思维导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在非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普及,而且发挥巨大作用:据波音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预期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思维导图的作用可见一斑。
②国内: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不多见,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港台地区发展较快。而在内地,如果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发展可以概括为介绍、引进、应用和研究的话,那么现时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当然,我们同时也欣喜地看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了这个行列。
其中包括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黎加厚博士、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的物理教师齐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外的赵国庆等。
3.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将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应用于初中科学复习教学中,应用在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建构过程中,并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复习效率的作用,属于创新之举。
五、研究内容
1.如何用思维导图将科学构建成网。
2.构建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3.探讨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学生自主复习模式。
4.对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效果评价。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学习《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等收籍,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问卷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调查,摸清现实状况,确定研究手段和目标,为课题深入的探索提供基础材料。
3.实验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行动研究法:教师本身就是教研人员,将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以解决复习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围绕复习教学中的实效性,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对研究的设想和方案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七、研究实施
第一步: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利用网络工具,认真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在思想上、认识上接受、理解,并逐步喜爱运用这一新颖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电子绘制工具Mind Manager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由刘喜球老师负责讲解。Mind Manager,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参与研发的思维导图计算机绘制工具,是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结合的产物。待课题组成员学会基本操作和方法后,我们将初中科学1-6册教材中科学知识分成化学、物理、生物和地理模块,由课题组教师分工负责各大模块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运用思维导图和有关工具,绘制成知识网络图进行交流讨论,并不断精化、美化,提高有效性。
第三步:组织实验班学生(二⑾班和二⒁班)利用信息课和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思维导图理论介绍和绘制工具的操作训练,每周2课时。
首先我们利用电子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初步了解思维导图理论及其制作软件Mind Manager的特点和绘制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手绘及电子思维导图作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思维导图的兴趣。
然后,我们在网络教室将每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人一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和讨论绘制出各个知识单元的思维导图,展示出学生本人的科学概念。
教师采用Mind Manager制作思维导图式的课件,先整体展示该专题所要讨论的内容,然后对各部分功能进行具体阐述,教会学生使用该课件并通过校园网与电子教室进行文件分发、学生作品批改和交流等,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每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应用Mind Manager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并进行组间交流和修改。使其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能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利用手绘或采用Mind Manager软件对所学科学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演绎,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建立各章节的知识网络图,使学生逐步建立了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小组活动进行讨论与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他们在科学学习中主动进行探究的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有效提高了科学成绩,推动了课程模块的学习。
第四步: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构建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大家以课例研究为基本形式,根据复习课的基本课型: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强化型复习等,强化知识建构,大家分工合作,各显所能,课题研究期间,各成员人人开设研讨课,个个动脑动手构建网络图,运用思维导图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宇宙等科学知识串联成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具体模式为:
创设问题情景→构建知识网络→典型例题分析→应用拓展练习→反馈、矫正、再练习
【例举】酸碱盐性质复习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简案)
【问题情景】实物展示五瓶无色溶液,无标签,为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要求学生实验鉴别并要求说明每一步操作所涉及的知识和原理。
【教学流程】
1.展示五瓶溶液,提出具体要求,创设问题情景
2.采用边议边复习的方法,层层展开构建知识网络,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①酸碱盐概念;②溶液酸碱度及测定;③酸碱盐通性及复分解反应概念、反应条件;④酸与碱的个性以及两酸两碱的区别;⑤重要离子鉴定;SO42-、Cl-、CO32-等⑥实验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
3.完善实验方案,并完成具体实验。
4.配置相应练习,布置具体作业和下一课时复习任务。
【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选取初中科学中重要的两酸、两碱以及最常见的盐为载体,以物质鉴别为主线,复习①酸碱盐定义、分类;②溶液的酸碱性、 pH值以及酸碱指示剂;③酸碱盐的通性;④复分解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⑤重要的两酸两碱的特性;⑥常见重要离子(SO42-、Cl-)的鉴定;⑦试管实验的注意事项;⑧酸碱性溶液实验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等内容,覆盖面广,主线分明,脉络清晰,边复习边实验,实验的完成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问题情景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目的性、全面性、直观性、真实性和开放性。
第五步:探讨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学生自主复习模式,由11、14班的班主任乐亚、孙小红老师将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与学生自主复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制订自主复习计划,构建自主学习的知识网络图。
基本模式是:
通过思维导图的自主建构,小组介绍交流和全班展评,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乃至基本题型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巩固掌握,多次课堂检测表明,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学生平均分、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例举1:学生绘制的自主复习计划

例举2:学生手工绘的科学知识思维导图

图1                                      图2

图3
第六步:总结评比和效果分析
经过6个月的应用研究,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选择本小组最好的思维导图作了展示、交流和评比,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图4、5、6、7、8、9即为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在为期六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以每个学习单元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逐步将零星的科学知识组织起来,最终汇总为各大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依据个人的理解与知识结构绘制不同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整理各学习单元,既完成了纵向的知识学习,又达成了各要点间的横向联系,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具有个性的电子思维导图,同时加深了对抽象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这种多维度发散性思考的学习方式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
学期结束时,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显示,平时有40%的学生从不或偶尔会进行知识总结,而只有9%的学生表示经常会进行知识总结,当问及他们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知识总结时,竟有69%的学生选择“阅读、记忆”,这种方式应付一次考试可能会比较有效,但非常不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如图10、11。


图10  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频率         图11  学生对知识总结方式的选择
有人表示定期绘制思维导图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而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69%的学生愿意利用计算机进行机绘,同时有51%的学生表示,他们更乐于通过小组交流,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2、13。


图12  学生对思维导图手绘、机会的选择        图13  学生对思维导图绘制方式的选择
同时,我们以同一科学教师所教的三⑾、三⑿、三⑹、三⒁班两次期中考试成绩、科学成绩进行对照。
平均分        时间
班  级
2009年上半年期中考试
2009年下半年期中考试
三⑾班  实验班
84.91/100分制
141.70/180分制
三⑿班  对比班
82.89/100分制
131.89/180分制
绝  对  差
2.02
5.45(已换算成100分制)
平均分      时间
班  级
2009年上半年期中考试
2009年下半年期中考试
三⑹班  对比班
74.23/100分制
112.04/180分制
三⒁班  实验班
81.22/100分制
141.40/180分制
绝  对  差
6.99
16.3(已换算成100分制)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科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实验班学生的学科成绩进步明显,说明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达到了优化科学学习的目的。
八、成效和反思
1.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复习课教学模式,即:
创设问题情景→构建知识网络→典型例题分析→应用拓展练习→反馈、矫正、再练习
并且作为一种教的策略,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科学探究的思路;在习题课教学中可以呈现问题解决的思路或步骤;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动态呈现每单元或每章的知识网络图,并能根据需要与新课中的情景进行超链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记忆。
2.初步建立了一套学生自主复习模式,即:学生自主构建科学知识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交流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全班展评→课堂检测:基本知识、规律过关
并且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新课的预习、概念间的对比、知识的归纳总结、专题研究等。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3.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详案相比,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的思路可视化,有利于教师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从而理解教学过程的需要而作具体事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设计更科学、有效。我们还系统地将初中科学知识按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知识板块归类整理,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储存,随时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4.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思维导图还可以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反思,提高学生反省认知过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5.经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从理念上接受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形式,并能自觉应用在各种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实际上,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是对原有思维方法和习惯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思维革命,所以在初学时会受到较大阻力,并且由于初三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要求初三学生在繁重的升学压力中,在无余暇的学习时间中抽出时间学习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很困难,不但受到部分师生的抵制,更由于用计算机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易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会引起部分家长的反对,可谓是阻力重重。我们深深觉得,创新难,革命更难。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肯深入研究,并善于根据外界环境及时调整各项策略,如利用兴趣小组形式,从初一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培训,对不同学生不作统一要求等,相信思维导图一定会越来越被人接受、理解并加以运用,相信一场新的思维革命会蓬勃开展。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终将会使师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资料: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  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
2.齐  伟:《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http://www.folo.cn/userl/279/index.html
3.王道磊:《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ttp://www.cnjky.net/jks/VpLoadFiles/Other/2008
4.麦  曦:《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复习教学研究》,http:/www.guangztr.edu.cn/gztr/jcjy/9401.htm
5.David A.Sousa[美]著,“认知神经科学与学龄前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应用研究中心译,脑与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