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腾辉电子:天府新区新生活:做“新区人”吃住行都安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59:31
天府新区新生活:做“新区人”吃住行都安逸【http://www.newssc.org/】 【 2011-12-26 07:35 】 【来源: 四川日报 】

天府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看着规划图纸,畅想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建成后会是什么样子?《规划》描绘出这样一幅生活图景: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功能互补相融、城乡设施均等共享、城乡风貌交相辉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共生,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工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一定很安逸。《规划》预测,到2030年,天府新区总人口规模或将达到650万人,远期城镇化率达97%。这么多人集聚于城镇,必须谋划好一系列生活问题,诸如住房怎么解决,出行怎么安排,等等。

  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文化发展目标: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居在新区

  职住平衡,建开放式社区

  天府新区规划的常住人口,接近目前成都市区人口数。居民能否居有其所?

  天府新区划定的1578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用地120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约85平方公里,居住用地占总城镇建设用地的18.5%。

  天府新区规划了三种类型的社区:高品质生态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和兼容型社区。“俗套地说,天府新区的住房问题,就是要做到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参与规划编制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的城市规划师金欣表示。

  新区的城镇化率很高,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需要拆迁安置,如何为失地农民以及其他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规划》对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了专门谋划——

  农民还建房。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涉及区内被征地农民约35万,全部在区内还建,需要居住用地约6-7平方公里。选址尽量临近原住址,并靠近农民城镇化之后的主要就业区域。

  低收入人群保障房。选址布局在邻近就业地点、公交站场等交通及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并在六大功能区内相对均衡分布。

  产业工人住房。将部分产业工人住房统一纳入保障房范围,在邻近厂区地块建设居住小区,提高开放性,增进社会交往,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将探索采用廉租房、企业自建或市场代建、政府收购或长期租赁邻近乡镇的住房,并整理出租。

  金欣介绍,目前高新区规划为成都市的中央商务区,已建成金融商务办公区和众多大型公共设施,但区内住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带来大量工作在新区、居住在老城的钟摆式交通压力。从国内其他城市案例来看,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生产+住宿”封闭工业大院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却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新区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不同住房。“为了让工人更多地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规划提出修建兼容性社区,企业宿舍或单身公寓采用开放式社区的模式,让工人能够走出厂区,居住到设施环境更完善更优美的社区里,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金欣说。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汪晓岗介绍,过去很多开发区,没有考虑到职住平衡,只规划了产业用地,没规划住房,一到晚上就变成了“空城”。天府新区则很好地考虑了产业和居住的平衡。同时,采用的是开放式社区,改变了过去产业工人和城市隔离的模式。

  行在新区

  四通八达,慢交通为主

  天府新区将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交通问题如何解决?

  《规划》提出,新区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成都主城区共同形成国家西部的区域性门户枢纽。城市交通将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出行模式。

  “‘快’和‘慢’都有保障,通过快速公交体系,可以便捷地去想去的地方,保证生活需要。慢交通则为市民提供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新区特别鼓励慢交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助理工程师袁钢介绍。

  慢交通是《规划》一大亮点,提出建设35个产城单元,每个单元内鼓励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交通。新区内将适当增加道路网密度,整体采用相对较小的道路间距和地块尺度,鼓励在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形成高密度小街坊的路网格局。

  按照《规划》,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比要达到30%;按300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50%和90%。203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提高到45%;按300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65%和100%。

  新区将形成“四横六纵”快速路网格局,从新区核心区出发,4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主城区(天府广场)和彭山、新津县城,6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市北部地区以及眉山、邛崃、资阳市中心和仁寿、蒲江县城;新区内80%的地区均可在50分钟内通过轨道快线或快速路到达成都主城区。规划期末,天府新区的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171.83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新区的出租车总量2020年控制在8000~10000辆,2030年控制在11000~13000辆,将实行高效的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的调度和信息管理系统,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

  所谓快,即在对外通行上,推进天府国际机场的规划与建设,规划渝雅客专线,将成西客运专线、成贵客运专线引入天府新区,成渝客专在新区穿过。穿城而过的铁路,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成绵乐城际铁路外,还将规划建设成资泸城际铁路和成自宜城际铁路。

  将形成“两横、四纵”的公路路网布局,并建设一般干线公路。

  “营造的是‘快慢结合、动静相宜’的低碳高效交通环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汪晓岗说,天府新区将构建基于TOD模式(即公交导向开发模式)的紧凑型布局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出行,在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产城单元内,人们将主要通过步行方式完成出行,单元和单元、功能区和主城之间可通过公交或轨道快线实现高速互联。

  共享新区

  均等服务,公共设施全覆盖

  天府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将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一般生活小区的标准。

  天府新区将构建“大小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大区服务的生产配套功能,适宜各产业功能区产业工人需求特征的生活配套功能。

  “新区强调城乡服务全覆盖、分层级、均衡化,不仅城市有很好的配套,村镇也有相应的公共服务配套。兼顾为高端人士、普通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建设一个所有人安居乐业的和谐新区。”汪晓岗介绍。

  从公共中心的构架即可看出这种理念。新区将在成都市总体格局框架下构建天府新区中心体系。规划一级公共中心2处,即结合高新区CBD建设金融商务中心,依托麓湖周边地区的景观环境、结合新川科技园打造总部商务中心;规划二级公共中心包括综合型和专业服务型两类共12处,主要为片区或产业组团服务;将在新建区设置500米-800米服务半径的大型社区中心,与分散的小区服务设施相结合,在已建区则通过利用现有社区中心和商业街相结合。

  无论是医疗卫生,还是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将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医疗设施方面,规划500床以上的市级医院15处,200-400床综合医院约70处。按5-8万人/处的标准,设置80-130处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在两湖一山、彭祖黄龙、东山六镇等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段布置疗养院6处。

  商业金融用地方面,规划在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沿线,沿天府大道中轴形成市级商业中心3处;结合各功能区的布局,设置区级商业中心5处。规划金融商务中心3处。

  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设施进基层。各社区中心按照每5-8万人设置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每1-1.5万人设文化活动站1处。按服务人口8-15万人/处的标准,结合社区布置45-80处社区体育中心,引导体育休闲设施向位于产业区的公共中心集中,就近为就业人员提供休闲运动场所。

  汪晓岗坦陈,由于天府新区规划以产业功能区为主,参照国内其他新区案例,在较长时间内会出现户籍、非户籍人口倒挂情况,导致生活型公共设施总体有效需求不足,而产业服务类公共设施需求较大。因此综合多方因素,新区内规划期末公共设施用地规模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

  慢交通不拥堵的城市更人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城市规划师金欣

  中国的大中城市接二连三地进入“拥堵时代”,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

  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源上分析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之间脱节,二是不可持续的交通发展模式。

  成都拥有“环放”路网所形成的“摊大饼”城市用地布局,私人小汽车拥有率极高。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要避免这些问题,慢交通是办法之一。

  慢交通并非天府新区首创,其他地方也有这样做的。只是天府新区的生态本底比较优越,我们顺势而为,规划建设各类生态绿地,可以步行,可以骑车。30-4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交通出行时间,在天府新区的产城单元内,从家到上班地点、幼儿园、学校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30分钟基本就可以到达。绿道还把天府新区多个公园连接起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发展慢交通,必须依靠强大的公共交通体系支撑,提供慢交通与公共快交通无缝耦合,实现天府新区居民畅通出行。更多地注重从人性出发,规避城市病的出现。

  水是短板或引大渡河济岷江

  天府新区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近半个世纪以来,成都市域内地下水位呈现普遍下降趋势,因此天府新区的供水以地表水为主。

  到2020年,规划区内及都江堰供水量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但从长远看,可供水量小于生产生活需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一区内特大城市的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推荐为0.8-1.2万立方米/(万人·天),综合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未预见水量,2030年天府新区需水总量测算为21.01亿立方米/年。据省水利厅调研预测,如果岷江上的水利工程建成,2030年都江堰供水区维持用水总量不变,将可为规划区供水13亿立方米。可供水量小于生产生活需水量,缺口为2.27亿立方米/年。

  在高节水情况下,天府新区将可承载约620万人用水。

  《规划》提出适时推动“引大济岷”工程——引大渡河之水接济岷江,供应到天府新区。大渡河年平均径流量449.2亿立方米,目前开发利用强度仅5%。如果这个大胆设想能被实施,天府新区的可承载人口将大幅增加。

  关键词

  划定四区

  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

  禁建区:包括龙泉山和各自然水体及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面积约453平方公里。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

  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475平方公里。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城市开发。

  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地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