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大裁判2017全集:肾萎缩可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46:46
 少阴病(前列腺炎、尿毒症、肾萎缩、肾衰竭)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心病于神则脉微,肾病于精则脉细,故说「脉微细」;病于阴则欲寐,病于阳则不得寐,只想睡而又睡不着,是阴阳俱病,故曰「但欲寐」。这就是少阴病的病情和提纲。

  元阳虚则不能交于阴,元阴虚则不能交于阳,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令阴阳交而水火合,非发汗之义。而阴邪过盛者,非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等回阳之剂所不能愈。

  附子汤药方:炮附子15g,云茯苓10g,红参片10g(或台党参30g),炒白术15g,生白芍10g。而「阴虚阳盛」的患者很少遇见,若见,定会有心中烦躁而不能躺卧的症状,服用黄莲阿胶鸡子黄汤等袪邪火之剂即可。

  黄莲阿胶鸡子黄汤药方:川黄莲12g,枯黄苓3g,白芍药6g,生阿胶10g,鸡子黄2个(打匀,取1/3,服药时兑入搅匀,分三次温服)。这是唯一的回天手段。

  至于前列腺炎、尿毒症、肾萎缩、肾衰竭等病,都属于「阴盛阳虚」证,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切不可轻易服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更没有必要到西医那里去做手术!西医只知消炎、手术,不知元气虚实,所以不能治愈。

  已经做了手术甚至换肾的患者,也可服用回阳之剂使病痛减轻,甚至可以代替防止人体排异的药物。

  若用重灸关元穴的治疗方法,同时先服四逆汤,后服金匮肾气汤(丸)巩固疗效,未有不愈者(但危重病人的治愈率能达到40%就不简单了。其它药物也就不用提了)。施灸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炙法直论》一文。

  肾萎缩、肾衰竭等病,都属于「阴盛阳虚」证,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四逆汤药方:炮附子30~50g,淡干姜40~60g,炙甘草50~70g。(服药注意事项请阅读《方药阐真》一文)
   

  附子汤药方:炮附子15g,云茯苓10g,红参片10g(或台党参30g),炒白术15g,生白芍10g。

   

  白通汤药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5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15g)

  各药方的用法和相关资料整理

  大剂参附汤: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药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药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红花3g,广地龙3g。四逆汤中的三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参附汤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四 逆 汤 

  〖方源〗《伤寒论》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病因病理[/url]]

  〖功用〗回阳救逆。

  君 附子 ── 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 干姜 ── 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 炙甘草  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1.真热假寒者忌用。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医方论》:“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病。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微欲脱,非此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立方之法,尽美尽善,……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皆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

  〖附方一〗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二两,炙(6g)、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20g)、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12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功用:回阳通脉。

  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等。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加猪胆汁半合(5ml),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方歌: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附方二〗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即四逆汤加人参一两(6g)

  用法:同四逆汤。

  功用: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方歌: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附方三〗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5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15g)

  用法: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方歌: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附方四〗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用法: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

  功用:益气回阳。

  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

  方歌: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方名】 当归四逆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方诀】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禁忌】 斟酌。

  【临床应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方解】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化裁】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方论】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附注】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制附子[/url]9~15克、干姜[/url]9克、炙甘草[/url]12克,水煎服。(剂量参考了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

  此汤为回阳救逆之要剂。主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冰冷,畏寒蜷卧,下利清谷,腹痛,口不渴,或兼见干呕、咽痛,或大汗亡阳,脉沉微细欲绝者。近人用它抢救休克,全身冷汗,体温下降,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到,或似有似无等症。

  本方加人参[/url]10克,名四逆加人参[/url]汤,治大吐大泻后,身恶寒,脉微欲绝,又出现下利,急以此汤温经回阳,益气生津。去甘草[/url],加葱白4茎,名白通汤,治阳虚寒盛下利,脉微,阳气不能通达之证。四逆汤加重干姜[/url](改为12~18克),名通脉四逆汤,治阳虚寒盛,下利清谷,手足厥逆,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色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脉不出等症。面赤者可再加葱9茎;腹中痛加白芍[/url]18克;呕者加[生姜[/url]10克;咽痛者加桔梗[/url]3克;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url](益气行血)。

  近二三十年,曾有些大医院把人参[/url]、附子[/url]、干姜[/url]做成注射液,名”参附姜”注射液,用于抢救休克、心衰,有良好作用。

  理中汤[/url]、四逆汤[/url]、吴茱萸汤[/url]皆治阳虚吐利之证。但理中汤的主证在利;四逆汤的主证为厥;吴茱萸[/url]汤的主证在呕。同中又有异也,不可不辨。

  四逆汤[/url]与回阳救急汤[/url](附子[/url]9克、干姜[/url]6克、肉桂[/url]3克、人参[/url]6克、白术[/url]9克、茯苓[/url]10克、陈皮[/url]6克、炙甘草[/url]4.5克)相比较:前者主治阳虚寒盛四肢厥逆之证;后者回阳救逆之力更大,主治寒邪直中三阴或吐泻亡阳,阴寒较重,呕吐较轻,正气欲脱者。

  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厥逆,但四逆汤主治阳虚不能温煦四末之厥逆。四逆散则治肝郁气滞,表里不和,热邪内郁,气机不能通达四肢之厥逆,故治以和解表里,舒肝理脾之法,与四逆汤法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血压很高而脉微细的患者,可先服当归四逆汤以通血脉,而后再服四逆汤以袪寒兴阳。

  如果医生对于服用四逆汤的把握不大,可以先服用附子理中汤,其中:红人参20g,炒白术40g,淡干姜50g,炮附子30g,炙甘草15g。红参用两根,主要是针对虚阳上亢、头痛眩晕型的患者,这样可以利用人参的阴寒特性和肺的肃降功能,使患者的不良感受不致过于强烈。其中,人参能够补充心、脾、肺的经气,附子理中汤能够较快地恢复脾胃功能,就可以较快使脏腑的经气得到恢复。脏腑的经气有所恢复,人体内的「老天爷」就会根据元气恢复的情况,自动降低血压直至恢复到正常状态。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二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白术附子汤方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 甘草3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白术附子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组成】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 甘草6克(炙) 桂心12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功用】补脾胃,益精气。

  【主治】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伤寒论》白通汤

  【处方】 
附子15g 干姜6g 葱白四根

  【来源】白通汤即四逆汤去
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伤寒论》

  【处方】葱白4茎 
干姜3克 附子10克(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汤出自,由葱白、生附子、干姜组成,是治疗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之主方,具通阳及回阳救逆功效,用于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气机升降障碍、阴阳逆乱、上下不相交证.方中一味葱白,通阳之力胜于附子,但药房一般不备,临床可用薤白代替葱白,二者同属百合科,功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