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定情:降服恶魔老公:全维思维概论 作者:吴伯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7 04:13:22
全维思维概论
  
作者:吴伯天
   
  全维思维是一种全新思维范式,是信息文明新世界观的思维反映, 下面介绍它的定义、世界观、基本原理和广泛应用。
  
  一、全维思维的定义与世界观
  
  1、全维思维的定义
  
  全维思维,是超越了心智的界限,呈现出全向度、全层次、全领域、全环节地观控事物的方式方法。它是诞生在信息文明中期的一种全新思维范式,是对思维和认识规律新的概括,有助于提升我们看问题的广度、高度和深度,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走向思维的自由王国。
  
  2、 全维思维的世界观
  
  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全维思维反映了一种新型世界观,即:一体全维,全维一体的世界观。
  
  21世纪,全球社会在高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息革命轻松穿越物质、精神、技术的重重壁垒,把不同向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看似不相干的、千差万别的事物串连、组合,使世界呈现出全维互动、息息相通的新型图景:
  
  全维世界,是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一体世界;
  全维世界,是网成网点、网点成网,无比开放、无限整合的互网世界;
  全维世界,是重重无际、重重无碍、全维次、全维度的存在世界。
  
  “一体全维,全维一体”的世界观认为没有一法能独立存在、没有一事物能单独生起。世界的根本特征就是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动态演化。A中有非A,非A中有A, A和非A互为缘起、互为作用、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中介、互为环境、互为表里、互为局整,整个宇宙万法就是一个因缘和合,缘起缘灭,没有终极不变的本质可得,没有绝对固定的边界。所谓终极本质(终极实相、终极意识、绝对精神等等)就是某种固定了的、不再变化发展的东东,是死的“全”和“一”。
  
  二、全维思维的三大原理
  
  全维思维的革命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二手思维到本真思维——元思维;从同一性思维到广义同一性思维——元方法论;从认识绝对论到观控相对论——元认识论。下面,我们具体阐述全维思维的三大原理:本真思维律、广义同一律、观控相对律。
  
  1、本真思维律——从二手思维到本真思维
  
  (1)原理阐述
  
  人类心智退化的根源之一,就是从本真思维退化成了二手思维。因此全维思维首先就是要革二手思维的命,回到思维的本真。
  
  本真思维,就是没有固执的向度或没有固执界限的思维。凡有固着的向度,都是对思维或意识的制约。二手思维,则是带着已有的角度、固定的界限(深植在我们心智中的假设、判断、印象等)去观与思。
  
  二手思维的运作机制是:记忆的重播(这里的记忆是指心理记忆)。二手思维首先是储存过往的经验、知识或结论,然后是带着这些“记忆的重播”去观与思。
  
  因此二手思维就是在“记忆的重播”制约下对事物的反应,意味着我们观察与思考都是围绕过去的某个记忆、意象中心在拣择、判断,因此总是陈旧的反应。无论你怎么“看”,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间总有概念、印象等介于其间,总是“隔”的思维(有界分的思维或意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受制约的模式下的二手反应。比如,你一想起某人,某人过去的印象就是隔在中间,干扰你当下的看与思。
  
  而本真思维或本真意识,与二手思维或二手意识相反,是无“隔”或没有界分的思维(或意识)。
  
  “记忆的重播”只会让头脑退化、迟钝和机械。因此再聪明的二手思维,都只是二手思维,再聪明的二手思维的人,都只是“二手货人类”。而传统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丧失了创造力的“二手货人类”。
  
  “记忆的重播”的根源又是“自我的投射”,也就是哪些记忆片段被拣择出来,是受“自我的投射”驱动的。
  
  因此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有两种方式:或者是二手思维,受制于“记忆的重播”;或者是本真思维,如实地观照事物真相。
  
  二手思维,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脑思维”;本真思维,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心思维”,也称“全意识”或“本真意识”。
  
  (2)二手思维的心智陷阱
  
  1)成见
  
  成见是过去的概念、结论和残留物,它象灰尘一样覆盖着你明镜般的意识,然后当你透过它看事物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扭曲了。
  
  2)所见即所想:选择性认知
  
  在我建立起对某事物的印象后,我就只能透过这个印象中心来观察和判断事情了,这时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了过滤镜或滤网,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形成僵化的认知锁定和潜在盲点。
  《列子》中有个寓言说:有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像是偷他斧头的人。当后来他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头,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
  
  3)排斥或习惯性防卫
  
  心智模式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有了某种标准,有了某种“坚固”的看法或固定的概念,当别人说什么,都会拿个“标准”去比一比,对一对。合则接纳,不合则排斥或防卫。这时的思维就有了一个“隐形墙”:排斥与“记忆的重播”不一致的内容。
  
  4)贴标签
  
  贴标签,是二手思维喜欢玩的把戏,可以不动脑筋,用旧有的那套模式来诠释新的事物,以掩盖自己的无知。
  
  5)扭曲
  
  二手思维在“记忆的重播”的制约下,对事物信息进行解释、转译、上色、修饰、加工,这种有色眼镜,形成我们对世界的歪曲的认识和看法。
  
  6)信念
  
  人一旦形成某种信念,就会通过这种特殊、特定的信念系统来观察和解释事物,而这种过程会互相强化,信念会锁定我们看到的,我们看到的又会强化我们的信念。比如,在神秘体验中,一个基督徒将会看到耶稣,一个佛教徙将会看到佛陀——但这些都是自我的投射。
  
  7)情绪性认知
  
  情绪性认知,也是二手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
  情绪的产生是对“记忆的重播”的身体反应,是头脑中原有的界限对事情的身体反应,比如恐惧其实就是由“记忆的重播”支撑和滋养的。
  
  当我们带着情绪去观与思的时候,就是扭曲心智、歪曲真相的“隔”的思维或意识。佛家言:情生智隔,即说:人有了情绪,智慧就有局限,视野就变得狭窄。当我们隔着情绪去看问题,就看不清问题的真相。
  
  (3)回归本真思维——无维而全维
  
  如何回到思维的本真?
  根本的方法还是深入观察,反观自己心智的缘起,观察自己的心智是如何被结构的,是如何被积淀的,是如何被固体化的,被程序化,被机械化,被僵化,被模式化,被惯性化,被“文”化,被“物”化,被教化,被规训化,被信念化,等等。这种观察的本身就在去机械化、去程序化、去模式化。
  
  观察自己心智中隐藏的假设、观念和判断,观察自己心智中受到限制了的反应模式,观察执著如何进入认知中,观察自己的固有的角度,你会发现原来的束缚不过是自己的角度而已。
  
  在这种深入观察下,你会发现心智本来没有固定的结构、固定模式、固定界限,没有固执界限,才有全维境界。
  
  这种深入观察的要点就是观察思维与思维之间的空档(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档),这是思维(念头)起落(缘起)的源头,一旦能随时观察到这个源头,记忆的重播就会自然消失。当没有记忆的重播的时候,我们才能没有成见、没有预设、没有评判地去看和思。这种不带记忆重播的观察,不受制于任何概念、意象或事件的观察,也就是回到了思维的“原生态”——无维而全维的本真思维,也即无思之思。
  
  思维的自由就是去除二手思维(记忆的重播),回到思维的本真——思维的源头。因此本真思维的运作规律即:缘起智空,智空缘起。
  
  2、 广义同一律——从同一性思维到广义同一性思维
  
  (1)同一性思维
  
  人类心智退化的根源之二,就是同一性思维。
  
  同一性思维是一种分离、还原、线性、片面、孤立、直线、单向、单维的思维方式,又称为简单性思维。其根源是把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绝对化,其思维特点即:界限绝对化。认为:“A”的界限是绝对不变的。A与非A之间,是非此即彼、界限分明的,反映的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封闭的实体观。
  
  如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所说:“简单性看到的是一或多,但是不能看到一同时也是多,简单性思维或者是分开联结在一起的东西(分离),或者是把多样性的东西同一化(还原)”。简单性思维是片面思维,就事论事,脚痛医脚,头痛医头,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简单性思维是短视思维,只看到近距离的因果关系,看不到时空距离较远的因果关系,看不到因与果是循环互扣的。简单性思维是僵化思维,只看到“不变”,而看不到“不变中变,变中不变”,只看到“绝对确定性”,而看不到“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
  
  (2)广义同一性思维——一体全维,全维一体
  
  20世纪初,首先是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引入了不确定性,突变论、混沌学等,进一步把我们带入不确定性世界。后现代思潮也是对同一性思维的解构,把非同一性、非确定性引入人文领域。
  
  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的挑战。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把它概括为复杂性,但指出:“复杂性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话语,而不是给出解决方法的话语”。在这种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前,简单性范式显然是不够用了。
  
  西方哲学家帕斯卡超前地看到这种复杂性,他提出了帕斯卡原则:“所有的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是受到作用者,又是施加作用者,既是通过中介而存在又是直接存在的。所有事物,包括最遥远的和最不相同的事物,都被一种自然的和难以觉察的联系维系着。我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同样地,不特别的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
  
  自然界没有简单的事物,只有被人简化的事物。比如你深入地观察一片叶子:就会发现,叶子是由非叶子的因素构成的,它不可能独自存在,它必须与所有其它事物互为缘起,如树木、花朵、大气、阳光、雨水、土壤、矿物质、时间、空间、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叶子的示现,你可以看非叶子的各种因素的示现;从叶子的变化,你可以看见非叶子的各种因素在变化:季节、气候、土壤、水分、动物。诗人惠特曼说过:“我相信,一片草叶并不比运行的星星渺小。”因为一片叶子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就叶子看叶子,就A看A,这无疑是种局限思维。而透过叶子看到所有非叶子的因素,就进入了——一体全维、全维一体的广义同一性思维。
  
  反映这种互即互入规律的就是广义同一律:(AS非A),揭示了A与非A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动态演化。(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广义同一性是流变同一性,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就是流变同一性,也即一体万变、万变一体(一体万相,万相一体),表现为广义A={A,A非,A非非,A非非非,A非非非非,……}的集合。不知变,是迂腐;知道变,是聪明;知道不变中变,变中不变,才是智慧。
   
  (AS非A)意味着:A没有绝对不变的界限,非A也没有绝对不变的界限,A或非A以及A与非A之间有无限可拓的向度(从0维——N维)。
  
  (AS非A)的变式为:(AiS非Ai),(i=1,2,…,N),Ai是(Ai=A1,A2,…,AN)的集合,非Ai是(非Ai=非A1,非A2,…,非AN)的集合。反映的是Ai与非Ai集合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
  
  广义同一性(AS非A)有两种扩变模型:①同一性扩变:A→(AS非A)→A"。 ②扩变同一性:设A与B 为空集,A→(AS非A)→A",B→(BS非B)→B",得到A"与B" 为交集。
  
  广义同一律(AS非A),从狭义辨证法来看,它是对立面A与非A的联系、转化与生克(一分为二,二合为一),从广义辩证法来看,它是差别面A与非A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一体分殊,分殊一体),也即“复杂的同一性”。它揭示了万事万物都处于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动态演化中,反映的是一体全维、全维一体的世界观。揭示了万法互为缘起,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我同一性(A=A),体现了关系优于实体的原则。我们把“对立同一律”理解为狭义辩证法的核心,那么“广义同一律”就是广义辩证法的核心,广义同一性思维也即广义辩证思维。
  
  (AS非A)的延展即有:(此S彼)、 (表S里)、(内S外)、 (因S果)、(虚S实)、(局部S整体)、(条件S目标)、(可能S现实)、(不确定S确定)等等。因为(AS非A)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所以我们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由因及果,由虚及实,由条件到目标,由可能到现实,由不确定到确定,等等,反之亦然。
  
  比如,系统与环境的互相渗透,“内”和“外”总是相对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来的“外”就成了“内”,那么造成问题的“外”部原因,变成系统的“内”部原因。又比如,因与果是循环相扣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来的果又成了因,原来的因又成了果,也因为它们是互即互入的。在社会范畴中,人类是生产者也是被生产者,个人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社会,而社会又产生它的个人。
  
  全维思维把我们引导到如下观念:任何单方面的观点、任何专门化、分块化的观点都是贫乏的。简单性思维,把连在一起的事物分离、分割为片段,单方面化多方面的事物,因此无法理解世界是“被交织在一起的东西”。而全维思维则说明了: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和一切都是多方面的。世界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统一性中的多样性。世界既是一又是多,这体现了均一化(还原)和分离的不可能。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A与非A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规律:
  
  ①A与非A互即互入
  
  我们深入观察事物,就会发现:A与非A互为缘起,无孤立的A或非A可得。A由“非A”的因素构成,所以你能从A中能够观察到非A,从非A中观察到A。
  
  如一行禅师言:“你会不会看到,这张纸里有一朵云在飘飞?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树木就不能生长;而没有树木我们就不能够造纸。云对纸的存在来说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云,也就不可能有这张纸了。如果我们再深入地观察这张纸,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阳光。如果没有阳光,森林就不可能生长。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张纸里也有阳光。纸和阳光是互即互入的。如果我们再继续观察,我们还会看到伐木工人,是他们把树砍倒,并送到造纸厂去,使它变成纸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小麦。我们知道,如果每天没有面包吃,伐木工人就没办法活下去,因此制成面包的小麦,也存在于这张纸中。同样地,伐木工人的父母也在这里。当我们用这种方式去观察的时候,我们看到,没有所有这些事物,这张纸就不可能存在,纸是由非纸的因素构成的,不管这张纸有多么薄,它的里面却包含了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你无法指出任何一件与这张纸没有联系的事物。如果我们把这些非纸因素归还给它们的来处:把云还给天空,阳光还给太阳,伐木工人还给他的父亲,这张纸就真的空了。”
  
  又比如在西医眼中,人体成了器官实体的集合,故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中医对待却是一个整体的人,是整体的思维。整体思维意味着,A与非A互为缘起,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是孤立的解决,而是进入更宽广的视野和意识中,A的问题,既需要在A的范围内去解决,也需要在非A的领域去解决。因为不仅是每个器官自身包含所有其他器官的存在,就连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的存在。它们无法彼此分开,独立生存,都是互依互联,互即互入的存在着的。比如,肺对血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故血液也属于肺。同样,肺与心、肝与肺,等等都是互即互入的。黑格尔也说:“‘手’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们的地位。”
  
  ②A与非A互转互化
  
  比如,进攻有时是最好的防守,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矛也可以用来防守,矛的挡、架、磕、扫、挑、晃……都是防守;盾,也可以用来进攻,盾的砸、击、挤、迫、顶……都是进攻;
  比如,凡可用来进攻的都是广义的“矛”,大炮、导弹,竹杠,石头等都可以是“矛”;凡可用来防守的都是广义的“盾”,盔甲、钢板、凳子、甚至锅盖都可以是“盾”。
  
  比如,对手与朋友也没有固定的边界:这个阶段是对手,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是朋友;在这个向度上,是对手,在另一个向度上,则可能是朋友;在这个层次上是对手,在更高的层次上,则可能是朋友;在这个领域上是对手,在另一个领域上,则可能是朋友。对手与朋友随着利益边界的流动,处于互转互化中。
  
  ③A与非A互生互克
  
  在复杂系统和过程中,简单矛盾性(对立同一律)不够用了,因此发展出了矛盾群分析法(即广义生克律)。在矛盾群中,A与非A互生互克呈现多维、多元、多样的形态,不同的矛盾处于不同的地位,处于非平衡、动态的发展中,因此抓住主要的矛盾关系或生克关系,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当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绝无谈判余地;承认国民党在全国领导,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等五项原则。因为这个时候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的对立,1939年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专门就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问题作了报告,指出:“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三民主义是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并且在国民党不断发动摩擦的情况下,共产党采取了以斗争求联合的方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对A与非A生克关系的灵活运用。
  
  思维的自由是对(AS非A)变域及其边界的认识,思维的自由是对(AS非A)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领悟、运筹与利用!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就多起来。(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比如,毛泽东就是领悟这种思维自由的人:他坚决反对单纯的军事路线,在他视野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没有绝对固定的界限。当普通的将帅局限在军事领域的时候,他已经跳出军事考虑如何用政治手段配合解决军事问题了。当普通政治家局限在政治领域的时候,他则跳出政治领域,考虑用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配合解决政治问题了。如他所说:“我们党已经能够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它的许多的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就是说,把武装斗争同工人的斗争,同农民的斗争(这是主要的),同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政权的斗争,同经济战线上的斗争,锄奸战线上的斗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等等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毛选第二卷第609页》)。这种不谋全域则不足以谋一域的全维思维,使得他的智慧境界远超一般统帅。
  
  因此(AS非A)在求解动态复杂问题上有三个特色:从A与非A的互即互入中求解、从A与非A的互转互化中求解、从A与非A的互生互克中求解。
  
  (3)现代思维的三个升级版本
  
  思维1.0版(17世纪笛卡尔奠基——19世纪末):同一性思维——现代主义思维方式或简单性思维,是把逻辑思维的同一律(A=A)绝对化,也即把界限绝对化,强调绝对确定性(同一律不等于同一性思维,有它自身的适用范围)。
  
  思维2.0版(1900年量子力学奠基——2000年):非同一性思维——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A非A),其特点是强调多元不确定性,尤以20世纪下半叶的解构主义最为著名。
  
  思维3.0版(2000年以后,网络普及,世界一体):广义同一性思维——全维思维方式,广义同一律(AS非A),反映的是A与非A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的一体动态演化。(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我们处于全维互动、息息相通的信息文明时代中期,世界模式发生了剧烈变换,财富也面临巨大转移。市场、产业、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工作、生活方式的界限被打破,生产模式、交易模式、商业模式的界限被打破……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思维1.0版,或是思维2.0版,都落伍了,需要升级到思维3.0版了。新思维,才能驾驭新经济、新财富、新文化。这是韦尔奇、乔布斯、马云、史玉柱等这些当代商界领袖的成功奥秘。
  
  3、 观控相对律——从认识绝对论到观控相对论
  
  (1)全维观控——观控相对律
  
  人类心智退化的根源之三是认识绝对论。
  
  认识绝对论有以下内容:
  观与控界限分明,认识只是被动的反映,看不到观与控的互动。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主客体两分,对象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看不到主客体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是单向的认识论。
  主体、对象以及观察活动与背景、环境脱离,看不到它们与环境不可分割。
  自我的观察与观察对象的分离,看不到自我的观察行为与观察的行为的不可分,看不到观察者-认识者应该被整合到观察中和认识中。
  认识绝对论,是封闭认识论,强调绝对的确定性和唯一真。而事实上,认识对象是开放的,认识主体是开放的,认识环境也是开放的,这就要求从封闭认识论走向开放的认识论。
  
  在经典物理学中,科学家置身于自然界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观察世界,主体客体界限分明。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创立,第一次在物理学中引入"观察者"的概念;在量子测量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是一个简单地“反映”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过程。当观察主体使用观察仪器观测和控制它、与它发生了相互作用(或者称为扰动、干扰、变革了它),就产生现象。现象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时候主体客体的界限不那么分明了。
  
  约翰•维勒建议用“参与者”这个字眼来代替“观察者”。因为无论是“旁观者”,还是“观察者”,主体和客观之间就必然有着严格的界限,但对于“参与者”而言,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就显得模糊不清了。从 “旁观者→观察者→参与者”,这一观控主体地位的转换进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变革,标志着观控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
  
  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比如股市),观察者就更是参与者了,索罗斯的“反射性原理”指出:“参与者的思维的介入了因果作用的过程,不可能再简单地将后者视为独立于事实并且可以同事实取得一致的客观的事件序列。参与者所面对的情境受到其本身的决策活动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构成了这类情境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不论我们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事实还是某种不同于事实的东西,参与者的思维毕竟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种因素在自然科学中是见不到的。”
  
  其它,如观控主体的非唯一性,观控客体的非唯一性,观控中介、环境的非唯一性等等,也带来观控复杂性。
  
  全维观控是(AS非A)在认识论领域的扩变,是从认识绝对论到观控相对论的认识论革命,是广义的认识实践论。
  
  全维观控是打破主体、客体、中介、环境的固定界限,通过(广义主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S广义客体)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互观互控,全向度、全环节、全层次、全领域地相对性运转——显生万千观控窗口,来扩变我们的认识智能。扼要地讲就是观控扩变律或观控相对律。从而把认识的界限,转换为认识的扩变,把唯一真转化为非唯一真。(全维观控受益于吴学谋先生的泛系相对论)。(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全维观控示意图:
  
   (2)全维观控的四种运转
  
  全维观控有五大要素:观控主体、观控客体、观控中介、观控环境、观控结果。
  全维观控有四种主要运转(简称四化),体现了观控主体——观控中介——观控客体——观控环境——观控结果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可以演化为林林总总的相对性运转:
  
  (客体中介环境结果)主体化:客体主体化、中介主体化、环境主体化、结果主体化
  (主体中介环境结果)客体化:主体客体化、中介客体化、环境客体化、结果客体化
  (主体客体环境结果)中介化:主体中介化、客体中介化、环境中介化、结果中介化
  (主体客体中介结果)环境化:主体环境化、客体环境化、中介环境化、结果环境化
  
  以观控结果的运转为例:
  结果主体化:观控结果,内化成观控主体的心智模式、理论模式,影响下一步的观控。比如爱因斯坦认为,人们的理论框架影响对事物客体观控的结果,而理论框架本身又是人们观控的结果。
  
  结果客体化:观控结果,内化成成观控客体的心智模式,影响下一步的观控。比如某种主义本身是观控的结果,一旦某些客体接受了它,用它来改造自己的观控模式(比如心理结构)而去观控世界。
  
  结果中介化:观控结果,储存起来,成为观控中介,对下一步的观控发生影响。结果环境化:比如,知识、思想、意识形态等,都是观控结果,但它们同时构成了人们的文化环境,对观控者有互动影响。
  
  其它例如,人们创造出来的客体,反过来制约人,这是主体客体化:比如上帝是人的创造物,反过来统治人。一个是我们的精神创造了观念,另一个是观念反过来支配了我们的精神。自然的人化,则是客体主体化。
  
  (3)全维观控的八种扩变
  
  人类观控的目的,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与实践。全维观控就是运用“观控相对性”来显生或扩变万千观控“窗口”。如吴学谋先生所言是:“你我他她它又牠, 分合转代真真假, 主客环境联中介, 层参集散变戏法。系位层次相对转,转出栏目千千万。” 概括地讲,人类一切认识实践活动,都是对某种观控方式的放大、特化与林林总总的相对性运转。
  
  1)广义观控的扩变
  
  观即观测、认识,控即控制、实践。观中有控,控中有观,观测控制化,控制观测化,观测观控模式化,控制观控模式化,观测、控制、观控模式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等等。
  
  对事物的一定的控制、操作,可以创造更好的观的条件,而观也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控的条件。每一环节的观,本身是一系列观控反复的过程或结果,每一环节的控,也是一系列观控反复的过程或结果,观中有控,控中有观,观控结合,多次嵌套,反复结合,就能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观S控)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体现了主体、客体、中介、环境与观控结果动态反复运作、反复扬弃、反复扩变的过程:层层嵌套观控观。
  
  这里的控,既包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操作,也包括对主观世界、知识世界(即波普尔讲的三个世界)的操作,如以物元、关系元、事件元、概念元、符号元等为基础的组合、观控、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等等。
  
  因此广义观控的扩变,体现了吴学谋先生概括的:宏观微观再宏观,整体局部再整体,综合分析再综合,具体抽象再具体,认识实践再认识,观测控制再观测,定性定量再定性,感性理性再感性,集中分散再集中,后果前因果因果,功能结构反复功,背景对象互相容,求同辨异再求同的反复结合过程。其它如:直觉演绎再直觉、想象推理再想象,等等。
  
  比如,
  诸葛亮唱空城计成功——司马懿只观不控。
  摸着石头过河——观中有控,控中有观。
  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观中有控,控中有观。
  货比三家——观中有控,控中有观。
  思维——(思维——对象)——层层嵌套观控观。
  易中天品三国,我们品/易中天品三国——层层嵌套观控观。
  
  
  2)广义结果的扩变
  
  同一对象,当观控主体——中介——环境——客体等条件确定的时候,观控结果就是确定的,表现为唯一真。并且在N重观控下(N可为充分大),观控结果不变,这种观控同一性,即相对的客观真理性。比如,当我看这个苹果是红的,别人看这个苹果也是红的,“红”就是不同的人类主体共同观测到的“观控同一性”或“客观性”。具有相类似观控窗口的主体,会达成“观控同一性”。
  
  但若果扩变观控主体,比如一只青蛙或一只苍蝇,它看这只苹果就不是红的了,这时就出现了“观控非同一性”。
  
  同一对象,变换观控主体、中介、环境以及它们的关系,观控结果就会有非唯一性或观控非同一性,表现为非唯一真。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与一定的观控方式相联系,而这些广义的观控方式可以有无穷多种。比如人们观察同一个正圆柱体一样,从一个方向投影是“圆”,从另一个方向投影是“方”(矩形),在指定的方向上都是正确的结论,虽然这两个结论正好相反。
  
  再比如欧氏几何条件下,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确定的,在非欧几何条件下,就布满了不确定性的“云雾”,三角形内角之和是不确定的,即可能大于180度,也可能小于180度。在一个大气压等条件下,水的沸点100度是确定的,但在高原条件或其它条件下,水的沸点就具有非唯一性了。这些都是观控相对性。
  
  广义结果的扩变形式即:观控结果→(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观控结果"。(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比如: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心目中的“三国”。
  克塞诺芬尼说:“假如牛马有手能画,他们所画的神也一定像一只牛、一匹马。
  利希腾伯格说:“在一只螃蟹看来,一个朝前行走的人要多蠢有多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情人眼中出西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爱迪生说:“创新只是对同一现实的另一种观察方式。”等等。
  
  3)广义主体的扩变
  
  广义主体的简化扩变形式即:主体→(主体S非主体)→主体"。
  进一步的扩变形式即:主体→(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主体"。(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比如,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就是把战争主体进行了扩变——全民皆兵。
  
  比如,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控主体进行了主体1主体2主体3等的扩变。观察庐山,“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山中看”、“山外看”,各不相同。
  
  进一步的扩变观控主体N:
  少年的苏东坡看、青年的苏东坡看、晚年的苏东坡看,庐山之景各不同。
  得意时的苏东坡看,失意时的苏东坡看,平常心时的苏东坡看,庐山之景各不同。
  
  再进一步扩变观控主体N:
  古人看、今人看,未来人看,庐山之景各不同。
  当地人看、外地人看,中国人看,外国人看,外星人看,庐山之景各不同。
  你看,他看,她看,我看,它看,其它生物看庐山,外星生物看庐山,庐山之景各不同。等等。
  
  
  4)广义客体的扩变
  
  广义客体的简化扩变形式即:客体→(客体S非客体)→客体"。
  进一步的扩变形式即:客体→(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客体"。(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比如,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说: “‘同一的’ 宗教适应着信奉它的各民族的经济发展而本质地改变自己的内容。”
  
  比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南橘北枳,
  孟母三迁,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
  ——变其环境、变其关系来扩变客体。
  
  比如,兵法中,夺其所爱,夺其所依,夺其所靠,夺其所用,夺其所据等,如伊拉克战争美军攻击民用设施,也是对战争对象进行了扩变。
  
  5)广义中介的扩变
  
  观控中介,指观控模式、观控尺度、观控方式方法与工具手段等。广义中介包括了:中介工具、观控仪器、中介网络、中介人事技术与理论模式等。
  
  广义中介的简化扩变形式即:中介→(中介S非中介)→中介"。
  
  进一步的扩变形式即:中介→(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中介"。(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比如,在全维营销中,文化营销,娱乐营销,知识营销,体育营销,音乐营销,服务营销,概念营销,第三方营销,把消费者转化为销售者的营销,等等——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营销中介的林林总总的扩变。
  
  
  6)广义环境的扩变
  
  广义环境包括了背景、条件、范围、关联规则等,也包括狭义的时空、社会、地理、历史环境。
  
  广义环境的简化扩变形式即:环境→(环境S非环境)→环境"。
  
  进一步的扩变形式即:环境→(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环境"。(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美国理查德·尼斯贝特在《思维的版图》一书中证实:西方人容易忽视背景对物体甚至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东方人更容易注意观察事物的背景、环境。在解释世界的方式上,西方人看到的是物体,东方人更能看到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在内的更广大的网络。
  
  马克思说:“人改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造人”。这体现了环境与人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
  
  比如,全维教育打破教育空间与非教育空间的界限——无处不教育:校内环境、校外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大自然环境,与万物相遇的任何一个环境,等等——都可以是教育环境。
  
    7)自我观控的扩变——自我非我奇变换
  
  自我观控,是观控主体把自身作为对象进行观控。
  
  广义自我的简化扩变形式即:自我→(自我S非我)→自我"。
  进一步的扩变形式即:自我→(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自我"。(S为动态的边界符号或界域)
  
  自我通过(广义主体S广义客体S广义中介S广义环境)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互观互控来扩变广义的“我”,林林总总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多角色、多层、多维的“我”:小我、大我、旧我、新我、恶我、善我、本我、自我、超我、潜我、内我、外我、天使我、魔鬼我、N自我、全维的我:一本万我、万我一本。
  
  比如,
  阿西莫夫说:“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身份:丈夫,父亲,朋友,商人,等等。根据他所处的场合和当时的环境,他的行为可以分另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朋友,或者一个商人。你不应该期望他对顾客做出丈夫的举动,或者象做买卖一样对待他的妻子。这里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他不是一个人。”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祈祷,并不能改变上帝,而是改变祈祷的人。”
  《零极限》一书,修炼方法是说“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也是并不能改变世界,但通过清理改变了自己。
  
  在生存的戏剧中我们自己既是演员又是看客,而且是导演——自我非我的扩变。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我既是广告人,又不是广告人——自我非我的变换。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象改变,主体扩变。
  遇不同的众生,显现不同的众生相——对象改变,主体扩变。
  逢场作戏——环境改变,主体扩变。
  
  儒佛道的许多修炼法门,成功学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都是自我扩变——自我非我、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异化、自我实现。
  
  
  8)复合扩变
  
  复合扩变,是以上种种扩变的交叉组合。在策略、博弈、管理等中表现最为典型。冯•诺依曼的博弈论指出:“对于超过两个理性的对手的对抗,我们不能以确定的方式决定最优的战略。”
  
  比如,三国博弈,魏蜀吴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互为中介、互为环境、互观互控,等等。这要做到:知己知彼,知中介知环境,才能显生己方,以及显生或显克对方。有时一种广义的主体与其它广义主体结合成更强或更弱的广义主体,或者一种广义主体以其它广义主体为观控手段、工具或广义环境,自然也可以作为广义客体。
  
  以全维战争为例:
  ①战争主体的扩变,寓兵于民,全民皆兵。如老子言:善士者不武。毛泽东说:有拿枪的敌人,有不拿枪的敌人。比如,当美国在瓦解苏联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成了不拿枪的战争主体。当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时候,传媒人士就成了不拿枪的战争主体。当进行网络信息战的时候,黑客即不拿枪的战争主体。
  
  ②战争客体的扩变,打破战争对象与非战争对象的界限,打破了军用领域与民用领域的界限。比如, 科索沃战争,美国打击对手的电力(电网)、运力(交通干线)、能力(能源部门)以及其它民用设备,制约对手的战争机器的运转,结果小成本达到战略目标。
  
  ③战争中介的扩变,在全维思维中,无事不是兵、无物不是兵、无人不是兵,打破战争手段的界限,进入全维皆兵的境界。比如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天子即一兵。当中国“非典”流行而资本外流时,“非典”即是一兵。当中东以石油遏制世界时,石油即是一兵。当索罗斯以基金会颠覆格鲁吉亚时,基金会即一兵。当韩信以四面楚歌最后瓦解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时,音乐即是一兵。当基督教配合西方殖民战略时候,宗教即一兵。
  
  ④战争环境的扩变,无处不战场,战争已从海陆空物理空间发展太空空间、信息空间、心理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等等。传播战时,传媒空间是战场;网络战时,网络空间是战场。
  
  通过(战争S非战争)进行扩变:“非战”包装“战”,“战”包装“非战”,“正”包装“奇”,“奇”包装“正”,“虚”包装“实”,“实”包装“虚”,“利”包装“害”,“害”包装“利”,“阴”包装“阳”, “阳”包装“阴”, “进攻”包装“防守”, “防守”包装“进攻”,“迂”包装“直”,“直”包装“迂”。 “能”包装“不能”, “用”包装“不用”, “近”包装“远”, “远”包装“近”,统一战线包装秘密战线,和平手段包装战争手段,等等,实现战争的目的。
  
  通过(战争主体S战争客体S战争中介S战争环境)的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互观互控:机动、伪装、示形、集中、虚实、分散,破坏敌方的可观性,造成对方错觉、错判、错误,让对手成为“聋子”、“瞎子”、“瘸子”,从而胜“已败者也”;或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把彼方转化为己方,优化己方,削弱对方,等等。
  
  全维观控,是多层次、多环路的动网观控,实际上是观控辩证法,观控的自由就是出入边界观控观——显生万千观控“窗口”,观控的自由就是在优化界域内的观控扩变!
    4、三大原理的联系
  
  从本真思维律看,全维思维是没有心智模式的心智模式,没有思维模式的元思维模式。从广义同一律看,全维思维是运筹、显生、扩变(不变中变,变中不变)的元方法论。从观控相对律看,全维思维是运筹、显生、扩变万千观控“窗口”的元认识论。
  
  本真思维,是心智的最初的自由——没有记忆的重播的遮蔽和制约的无“隔”的思——无思之思。
  
  广义同一律,突破实体观,观察万物互为缘起:互即互入、互转互化、互生互克,从A中观察非A,从非A中观察A,举一反万,系万归一,把我们带入一体全维、全维一体的思维自由。
  
  观控相对律的最高境界是一体同观:无观无不观(无知无不知),无控无不控(无为无不为)。而这只有在本真思维的时候,才能如是。可见本真思维是最初的自由也是最后的自由。所以老子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孙子言:“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以上我们介绍了全维思维的三大原理:本真思维律、广义同一律、观控相对律以及它们的联系。)
  
  
  三、全维思维的应用
  
  全维思维理论研究已涉及到宏观经济、商业营销、管理决策、预测运筹、军事、政治、科技、教育、娱乐、文化、艺术、宗教、传播、创意等领域。例如《全维营销》、《全维战争》、《全维公关》、《全维管理》、《全维传播》、《全维创意》、《全维教育》等等。
  
  思维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全维思维是把握这个时代秘密的钥匙之一,通过它,你能更好地洞察自我和世界,观控复杂、动态系统的规律,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去创造属于你的世界和舞台。
  
  现在,进入全维思维时代!
  
  
  
  参考书籍 :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维导论》、《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
  吴学谋:《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泛系:万悖痴梦》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一行禅师:《你可以不怕死》
  乔·维泰利:《零极限》
  吴伯天:《全维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