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兴宇五金制造厂: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0:51
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系,上海,200234)
E-mail: jiahou@shtu.edu.cn
内容摘要:我们的时代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必须适应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本文讨论了电化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从过去主要着眼于运用媒体在教学中传递教育信息,发展到从知识管理的视野关注知识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运行规律,从而科学地调整我们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促进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媒体、知识管理。
一、引言
《电化教育研究》出刊100期,是我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的一件值得祝贺的大事,20多年来,《电化教育研究》为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千百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今天,每一个教师、电教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都更加关心《电化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思考我们怎样迎接以“教育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时代到来?
1999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联合了16个教育机构,经过几年时间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专家、教育管理层、师资培训部门的调查,组织了许多有关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会议、信息技术论坛,并通过互联网和问卷方式向社会及个人进行了广泛的意见调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发表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NETS),规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全体学生从小就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交流、学习和生活的方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开宗明义地宣称,今天我们面临的世界变化了:工作变化了、工具变化了、通讯与交流变化了、信息变化了、儿童变化了、学习也应该变化了!
面对全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2000年后,《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杂志上,关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等文章大量涌现出来,反映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已经来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世界和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思考这场热气腾腾的社会大变化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我们将怎样深入进行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社会的变化与知识管理的兴起
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大的社会范式的转换:从以土地、河流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耕社会,到以物质产品为主导、以商品为基本细胞的工业社会,逐步进化到一个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社会。目前,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这是教育适应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点给中国教育提供了一次历史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可以使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本质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众所周知,农耕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基础是农业经济,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工业经济,而知识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知识继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机器设备、劳动力、资本之后成为社会生产活动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断增长,人们逐步认识到研究知识管理的意义,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理论在最早进入知识经济的美国产生和发展。1959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工作者”的概念。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报告中正式使用“知识经济”,这中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进入知识经济的社会范式转变过程。
40多年来,众多的管理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信息技术专家等投身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保罗.斯特阿斯曼(Paul Strassmann)研究了信息和隐性知识作为社会组织资源的重要性。彼得.森格(Peter Senge)重点研究了"学习型组织"的建构与发展。艾沃瑞特.荣格(Everett Rogers)是早期关于创新扩散的积极研究者。近年来随着对知识爆炸增长与知识获取问题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专家投身到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诸如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知识指数倍增长问题、数据挖掘、知识获取、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等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知识管理水平将决定未来企业、组织、国家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知识管理迅速成为各国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研究热点。
90年代中期,互联网神奇地兴起并魔术般地改变着世界,互联网上的信息每6-9个月翻番地增长,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促使传统的社会生产部门重组,各种关于知识管理的机构、组织、出版物、软件系统如雨后春笋涌现。1989年,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在欧洲创办,很快又吸收了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http://www.km-forum.org/ )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成为目前世界上很有影响的知识管理资源之一。2000年后,Lotus公司率先推出适应e-learning时代的教育网站开发系统Learningspace,代表了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建设教育网络资源的最新趋势。紧接着微软公司提出数字神经系统DNS的概念,“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资本是一种资产,是一种需要管理的资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知识资本交给那些知识工作者用于每天的各种决定,而这些决定集合起来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 (www.microsoft.com/china/km/km.asp )。许多相关领域的专业组织也以浓厚的兴趣探索知识管理与各自领域的关系,如美国生产力和质量委员会(APQC)和美国信息科学协会(ASIS)等。
1998年,中国第一个知识管理网站“中国知识管理网”(www.chinakm.com/ )启动,是目前国内有关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列入鼓励研究领域指南,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热潮。
今天,知识管理作为发展迅速、研究深入的新兴理论,正在渗透到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的各个方面。笔者通过搜索引擎google在因特网上搜索“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0.18秒后得到2,750,000项查询结果(2001年7月30日)。Google将知识管理的研究体系做出了分类,暂且不论这些分类是否科学精确,我们至少可以从中了解到目前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并方便地获得世界各国的研究信息。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1. 业务与公司(Business and Companies )
2. 案例研究(Case Studies )
3. 会议与活动(Conferences and Events )
4. 分布式知识(Distributed Knowledge )
5. 教育与培训(Education and Training )
6. 职业(Employment )
7. 信息建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8. 信息资产(Information Assets )
9.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 )
10. 知识创新(Knowledge Creation )
11. 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
12. 知识流(Knowledge Flow )
13. 知识检索(Knowledge Retrieval )
14. 在线教与学(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15. 机构(Organizations )
16. 出版物(Publications )
17. 软件与工具(Software and Tools )
知识管理的内容极其丰富,各个分支领域又分为若干子领域,不仅包括了过去电化教育研究的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传递的内容,而且还开拓了网络时代电化教育面临的许多新兴研究领域,例如:
知识创新: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 )
创造力(Creativity )
智力图(Mind Mapping)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
知识发现:
书籍(Books )
业务与公司(Business and Companies )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
杂志与电子期刊(Magazines and Ezines )
OLAP
机构(Organizations )
文本挖掘(Text Mining )
工具(Tools )
知识流:
业务改革(Business Transformation )
协作(Collaboration )
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 )
用计算机为媒体的通讯传播(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
社团入口(Corporate Portals )
知识的存储与共享(Hoarding and Sharing )
知识交易市场(Knowledge Markets )
学习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s )
推送知识的技术Push Technology (6)
告知(Storytelling )
建议、请求与劝说(Suggestion Solicitation )
在线教与学: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
信息化学习公司(E-learning Companies )
信息化学习入口(E-learning Portals )
无约束独立研究(Independent Research )
机构与协会(Institutions )
教师资源(Instructors Resources )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在线书籍(Online Books )
在线课程(Online Courses )
在线辅导(Online Tutoring )
服务(Services )
课程编制服务(Course Authoring Services )
在线培训系统(Online Training Systems )
Google上的这些条目的下面都有极其丰富的资料和网站,联系到我们今天进行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几乎每一条都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展深入的研究,这在以前对从事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人们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多的内容参考:http://directory.google.com/Top/Reference/Knowledge_Management/)
三、电化教育研究视野的拓展:从教育信息传递到知识管理
什么是知识管理?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知识管理是一个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的领域,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论,各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格林(Denham Grey) 提出,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产的管理,它具有评价的功能,有利于克服阻碍知识流向使用者的潜在瓶颈,以便充分利用智力资源,避免智力资产衰退,寻求机会来加强智力、增加价值、提供灵活性达到提升决策、服务和生产的目的。[1]
欧勒瑞(Daniel E.O’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以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2]
奎达斯(P.Quitas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2]
我国学者金吾伦认为,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用知识和智慧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便最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知识资源,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管理,我们认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校校通”以后,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网络时代全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互联网上已累积了五亿以上的网页,以兆兆计的文字数,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开放的资料仓储。[4]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如何才能够加工,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我们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行、管理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在获得较好的效果?世界各国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我们解决网络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过去,我们在学校开展电化教育主要是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思路来考虑软件、硬件、潜件建设,探讨电化教育的本质,说明电化教育的功能、过程、方法,并依此来建构电化教育的管理体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但是,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对于电化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过去有关电化教育研究的文献一般局限于从教育媒体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来探讨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而事实上,教育信息化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电化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从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视角来考虑教育信息化问题已经不够了,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传递教育信息是知识运动链条中的一环,网络时代的电化教育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为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电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四、知识的分类与学习方式的变化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类是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4W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
(1) 知道是什么(Know-What)-关于事实的知识;
(2) 知道为什么(Know-Why)-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 知道怎么做(Know-How)-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 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5]
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的分类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四种类型的知识中,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属于显性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后两类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所知超过所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是知识管理理论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它研究了人们隐含在头脑中的经验、体会、直觉、诀窍等知识的价值与转化、学习的规律,揭示出隐性知识是当今世界上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和成功的关键。为什么同样按照菜谱做菜,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口味相差甚远?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知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原理(显性知识),但是在芯片制造、药物生产等方面却只有少数国家远远超在前面?
隐性知识与人的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相关,存在于员工、师生、社会全体成员的头脑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任何一个组织,隐性知识的数量和重要性远远大于显性知识,是“知识资产的冰山下部”。知识管理理论特别强调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与编码化、协作学习和工作、头脑风暴、知识共享等多种方法使每一个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汇集为组织的知识资本,以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因此,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在做中学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兴起,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知识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将获得显性知识的讲授与记忆的学习方法和获得隐性知识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在我国,由于过去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而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不够,目前的教改需要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也应有观念和方向上的改变:从过去主要传授和呈现显性知识,以课件制作为中心的思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辅助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这里,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做课件,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教具,而是成为与课程教学整合在一起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环境。目前在国内部分省市开展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线培训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与方法,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下表列出了知识的分类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式的发展。
知识的分类 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学评价的变化 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变化
知道是什么(Know-What)
显性知识 通过语言、编码传授。
记忆学习 注重结果 应用电教教材辅助教师传递教育信息
知道为什么(Know-Why)
知道怎么做(Know-How)
隐性知识 通过实践积累、做中学。
体验学习 注重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体验型学习
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
由于隐性知识在知识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意义很大,因此知识管理十分强调组织内部成员做好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何在小组、班级、教研室、校内、以至通过网络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现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经验、头脑风暴,将分散在每一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变成集体、组织、国家的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五、知识获取的层次与构建高智慧学习体系
当前各地学校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时向学生布置研究性问题或学习的任务,学生分组上机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料组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人们看到,课堂上大多情况是学生们忙于网上寻找信息和简单地粘贴、组合资料,未能深入思考和做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许多教育研究工作者将这种网络教学称为“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新套式,对这种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表示担忧。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初级状况,需要及时地将网络教学引向“高智慧学习体系”方向发展。
知识的获取是分层次的。《辞海》(1980年版)将知识解释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现代汉语词典》(1992年版)解释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1998年3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中,对知识定义为“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显然,知识的获取与数据、信息、编码等相关,下列表列出了知识与相关概念的说明。[6]

概念 说明
数据(data) 原始的数字、文字。
信息(information) 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对原始数据和资料的有序化整理。
知识(knowledge) 数据、信息等经过人思维整理,加上学习的经验与价值认识形成知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大类。
智慧(wisdom) 直觉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能有效地应用知识。
从数据、原始资料、信息、知识、到智慧,有一系列复杂加工、编码、重组、建构的过程。这是人类从低级认知水平到高级认知水平的复杂心理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智能化工具。
我们在各地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师培训中,提出了构建高智慧学习体系的思路。所谓“高智慧学习体系”,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具体说,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中时,要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核心问题(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和“相关问题(单元问题)”(Unit Question),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智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北京、上海、山东、长春、海南、重庆、甘肃等地的教师培训实践表明,经过6天左右的培训,中国教师都能够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与本地教学实践相结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高智慧学习的信息化教案,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学习理论来看,当代许多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奥苏贝尔、加涅、布卢姆等对知识与学习的层次分类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Bloom’s Taxonomy,1956)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知识获取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主要的类别和从低级认知活动到高级认知活动的不同层次。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来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有利于克服目前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低认知、操作化”倾向。

六、知识流:网络时代教育资源的生命活力
流(flows)是一个形象的动态概念,指一个实体或抽象事物的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传统的工业社会关注的是物流和资本流,因为在物质产品生产的社会中,物流和资本流的速率决定了企业和社会的生产活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流和知识流决定了组织和社会生产的活力。
信息高速公路为已编码的显性知识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流动条件,一个“把全球网上资源放在每一个孩子指尖”的时代正在来临。在知识流动愈来愈方便的时代,人类获取、处理、共享、创造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样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不采取措施跟上时代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将比文艺复兴时代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更快。
对知识流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让知识流动起来,具体的方法有:
显性知识的编码(高效率编码,远程传输,方便流动)。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与编码化(显-显,显-隐,隐-显,隐-隐转化)。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知识积累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知识更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的体系。
建立学习化组织,促进知识交流的氛围、协作学习、激励创新。
在知识流的动态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和宝贵的资源(这是人的生命资源的有限消费)。研究如何利用和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去有效地获取外部知识和信息,以及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更大程度的推送(push)自己的信息,这是知识管理关注的二维热点问题。
笔者设计了一个注意力分配窗,用来研究注意力资源的动态分配情况。当注意力分配窗的第一象限达到最大时,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最佳状态。而当第一象限变为最小时,人们之间处于封闭的状态。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和情景有不同的注意力分配窗分布状态,适度调整注意力分配窗是个人和组织的知识管理的艺术。

当大多数人或大众对某一事物的注意力移动时,便形成了注意力流。如何善于引导、控制、转移、吸引注意力流,是网络时代构建教育资源网站的重要理论研究方向之一。这是因为,注意力流将引导信息流和知识流,从而带动和形成网络的资源流。
反思当前正处于火热状态的教育网络资源库建设,大多是考虑将教学所需的素材库、课件库、积件库、教案库、网络课程、文章资料库等放在服务器上,让师生下载使用。这是教育网站资源建设初期和原始资源积累所需要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资源库的建设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的基本环境建设,十分重要,问题是如何建设资源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目前的教育资源网站建设思路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发展。
目前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并不在于许多“素材库”真正可以供教师用于自己教学的材料很少,绝大多数是充数的冗余资料,偏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笔者对上海、浙江某些学校的调查,100张光盘的资料库使用率不到8%),搜集的教案库不少是教育观念陈旧或过时的教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今后的评价、调整,剔旧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重要的问题是,(1)目前教育网站资源建设是从过去的课件思路和课程教材观发展而来,缺少对网络时代知识管理的新特点的研究,因而不自觉地沿用了传统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和课程教材的思路来建设网上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库是静态的,缺少生命活力的,一旦数量太多就变成了浪费师生时空和注意力的“垃圾”和“废墟”库。
(2)从注意力分配窗可以看到,网站建设者(简称甲方),网络资源的用户(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简称乙方)受到各自的角色、文化、时间、地点、学科、教学情景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因而对教育资源的选择、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的注意力分配往往不会一致,影响知识流在网络资源与用户之间流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需要我们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设计网络教育资源的注意力窗的动态平衡调节系统来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教育资源网站建设,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库”的思路(存放已开发好的素材、课件、网上课程、教案、文章等产品),发展到动态的资源“流”观,即在教育网站建立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流动系统,以注意力流引导信息流、知识流,带动资源流,让每一个网络教育的参与者成为信息、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建设者。 
下表列出了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基于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展思路
教学内容的传递 人力资源的开发
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库的用户 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库的用户和建设者
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知识的获取、共享、处理、创新
相对刻板和固化的结构 不断演化的结构
严格定义组织边界 模糊变换的组织边界
全盘集中控制,直接指导学员。 允许和鼓励存在自组织行为,赋予自组织的个体和团体充分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所有个体和团体的创新活动。
事先设计和编制的课程和学习资源。 按需学习的课程,动态的学习资源。
分散、独立的学习者 在线联盟的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七、结束语
当我们思考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计划着筹措资金建设校园网,力争早日实现“校校通”的时候,知识管理的新思路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知识管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诸如:
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互联”,网络课程的在线动态教师联盟,学习者联盟(e-pals),网络课程的实质是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分布式知识结构。建立知识联盟,中央资源库从集中存放结构向分布式结构发展。
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平台、软件开发。教育信息的智能化搜索(新的挑战:在google面前,我们还能做什么?),数据、文本、知识的挖掘。
教育技术服务(e- Service)。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产品方式走向服务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知识创新。通过问题设计引导研究型学习,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对创造性的管理,信息技术作为创造力的工具。等等。
总之,知识管理是一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而诞生的理论,它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网络教育面临的诸多难题极有启迪价值,有待我们去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知识管理论坛,http://www.km-forum.org/what_is.htm,(2001年7月20日)
[2] 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p42,p43。
[3] 金吾伦,知识管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p24。
[4] 刘文卿, 网际网路上的知识管理应用,
http://www.kmchina.org/bsti_kmchina/wxck/taiwan/tw0009.htm (2001,7,25)
[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6] 计惠卿,从知识管理看教育资源网站之规划建置,台湾淡江大学讲稿,2001年6月。
[7] 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8] 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 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0。
[11] 汪琼,网络课程:我们的实践和认识,第五届全球华人学习科技研究会大会论文集(台湾2001),p511.
[12] 刘子键等,教师教学计划知识分享平台之建置与实作,第五届全球华人学习科技研究会大会论文集(台湾2001),p684。
[13] 绕达钦等,从知识管理论教学资源中心之设立,第四届全球华人教育资讯科技大会论文集(新加坡2000)p344。
[14](美)多罗西•伦纳得•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年 。
[15] 上海市教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专家组译,《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版),英特尔公司,2001年。
(本文原载《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