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科建站免费登录:[原创]从因果的角度看待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31:56
因为自己以及身边一些朋友道友的经历,所以我把思路整理一下,一来可以平静自己,二来也许能给一些人带去那么一点点的安慰。

          失业了,最难的事情不是再找个事做,而是首先平静下来。看清楚,做好选择,不再失业。

          人很容易受外境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平和,小到别人的一个眼神,大到失业。受影响是正常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种影响。有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使自己失去正常的判断力,不仅不能于事有益,反而使事情恶化。有人坦然接受事实,调整心态,从容应对,逐渐走出困境。其实,最困难的不是如何做的时候,而是如何想的时期,想不清楚,就不要轻举妄动,做大的,长期的决定。

          作为佛教徒,应该想到这个身份的珍贵。佛陀倡导的是利己利人,圆满,智慧的教法,他的目的是让人们暂时究竟都得到快乐,而且无数人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依教奉行一定是可以获得快乐的。那么在面对失业的烦恼时,我们是否真的想到了教法并以之为准绳而来决定自己的身口意呢?

           因果不虚是学习佛法的基础,更是普遍存在的真理。通过因果法则,可以从前世今生两方面来思维失业这个问题。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都是从前世的因缘决定今生的角度来看的。我们此生的富贵贫穷,健康病苦无一不与前世息息相关。不管是佛经上,现实生活中以及大量的催眠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失业了,就是因果报应,自作自受,它不是老天爷对我的不公,不是社会对我的不公,而是我应得的。这样说,绝对不是一种阿Q精神,自我安慰。我们因为看不见前世而否认因果法则的话,是一种愚痴之见,应好好研读诸如慈诚罗珠堪布所著《前世今生论》及一些因果例证类的资料,有机缘的话,能做催眠也许就更容易了解(要谨慎)。修行到一定高度也能现量照见这一事实。

          有这种认识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落入失业的境地,人心宛如崩着的一根弦,着急上火,沮丧,无助,不良的心态使自己更加迷茫,看不清自己和外境,给自我,家庭,周围甚至健康蒙上一层灰暗。以如此的心念去从业,结果一定不会好。所以,要放松!要知道这就是果,自己种的果,不管自己是否能想起,它今天来了,这一切都是应该来的,我是没办法回避的,我今天不面对,明天还得面对,今年不面对,明年还得面对,不坦然面对,没有了结的一天。知道如此,紧崩的弦才可能松,心态才可能松,思维才可能客观,才能周全的考虑问题。一般人在痛苦或快乐的时候,内心是收缩的,只盯住眼前的这个情绪,这一个点,心量极其狭小。所以要首先平和下来,心胸才能开阔,思维才能客观。佛陀说,定生慧。

          另一方面的因果是从今生的角度来看。因变成果,需要缘。种瓜之所以能得瓜,是有阳光土地等的因缘。改变因缘就能改变未成熟的果。《了凡四训》中袁了凡的经历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既往不咎,但从今往后,我的命运我做主。佛陀一直都说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必定是可以成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如此珍贵,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佛是实语者,诀不欺诳我们。当我们沮丧时,或者开心时,都应该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只要按照正确的道路走,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因此要从内心升起“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气概,从今天开始,我要断恶,从善。

           断恶首先从自身的性格缺点断起。佛陀教导我们,不挑他人错,只看自己过,多检点自身的不足,分析以往工作中不成功的教训,不怨天尤人,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导致自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在思维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自责心态,要接受自己,要对自己温柔,一个对自己都不慈悲的人,不会对他人慈悲,不会于他人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紧张兮兮的人,自己不会快乐,别人也会远离。要相信,以往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今后是可以改过来的。往一瓶水上贴个“爱”字,都能立刻改变水的结晶形态,何况心念作用于自身。心念一动,自身就立刻改变,而且是刹那就变的,心念一直向善的方向变,我们心的氛围,体态都持续向善的方向变,这是绝定的,不虚的,因与果的,法尔如是的。

           断恶还要看自己以往,以后的所作所为是否与杀,盗,淫,妄,酒等恶业相连。佛陀制定的所有戒律,目的只有一个:为我们自己好。我们可以安静地想一想,所有与那些恶业相连的行为,最终会有好结果吗?所以,如果以往是造恶业而失业,那很好,那是佛菩萨对我们慈悲。以后可以选择的话,坚决不选择恶业。这一生如果平平安安还就有几十年,比起漫长的轮回,太微不足道,只是一瞬间,而这一瞬间又极具意义,决定了以后生生世世的快乐或痛苦。在这个问题上要坚定,这一生再苦再穷,再被他人唾弃,轻贱,也诀不造恶业了。不以邪命养活,这是佛教徒的底线,失去这一底线,意味着我们毫无原则,不能坚持正确的意见,这也许就是我们以往不成功的教训之一。

           断恶的反面就是行善。佛陀讲诉了许多功德广大的行善方法,作为学佛者,我们是多么幸运。其中针对财富的,佛说其近取因是布施。说白了就是舍,得。没有上供下施的因,不可能有财富的果。上师,三宝,父母,贫困者,病痛者等等都是人间福田,往里种上供下施的因,必定结出财富的果。还有放生,念佛,做财神仪轨等等,都是功德很大。在行持这些善法时,应发菩提心,心怀广大众生,愿同他们一道离苦得乐。要避免自私自利,侥幸,做生意的心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想想我们此生行过大布施吗?我们怎敢奢望大财富?能做的就是从今天起,种下善因,精进行持,希望早结善果。

           《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可能以往在选择或做工作时,都是从自身出发,一切以我为主,当以我的专业,我的形象,我的面子,我的感觉,我的。。。。。。这些角度去考虑时,选择面就自然非常小。心底无私天地宽,当怀着利他心,多想想社会,市场,企业需要什么,我能为之付出什么的时候,选择范围立刻就大了。自我的特点就是狭小的,封闭的,突破了,就自由了。这一点可以思维得很广,很深。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有了方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这里还有个随缘的问题。有些事情自己虽不情愿,但因缘际会,就是降临到身上,那就随缘。随缘不是无奈,消极,而真正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它是坦然接受,欣然前往,做了,便了了。尽管心里明白这不一定适合自己,但身体上不懈怠,这是了缘,不了不得结。“佛教在线”的安总在解释“随缘”时,从“随”字的字形上理解成“听见有缘来了,就赶紧跟上”,这个心态非常好!

            失业很痛苦,其痛苦的根源还是我执。

            愿我能以我的痛苦来承担所有失业者的沮丧,绝望,无助,迷茫,自卑,自闭,焦虑,不安,矛盾,躁动等等,愿上师三宝加持,早日走出心灵的阴霾,让我们得到平和安详,内在的勇气与智慧,以及利益众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