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hood造句:汉字简化的得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09:18
一位香港朋友说,汉字简化之后,成了: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麵无麦,運无車,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義成凶,魔仍是魔。


这酸段子真的尽显了小文人的无耻。本穷说说汉字简化的得失——好处不光是扫盲

很多人都提到,在50年代颁布简化方案之前,汉字简化已经是民间的一种潮流了,拦,那是拦不住的。

老百姓确实需要一种写着方便的字,这真的是日常需要。“萝卜三斤,豆腐两块”还是“蘿蔔叁觔,荳腐兩塊”?速度、易辨认、易学这些都是前者好。

就这样,很多人都在简写,但是由此产生的一个麻烦问题就是:各写各的。一个字,在民间有多种异体字写法(孔乙己四种“回”字),做了简化的,也没有一定标准,对语文来说没有啥好处。有些字的简化还有地域性,在南北不一样。

tg搞统一简化,很多都是从各地的异体字中指定了一个作为标准的写法,减少了书写、阅读上多余的麻烦。这是件好事。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这是任何一个统一国家,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都该做的事情。看看西方的历史也应该知道,这个确实是历史潮流。

总之,tg搞汉字简化,不光是一次文字简化运动,还是一次正字运动。这一点是绝对有功的。

现在一帮人净吵吵什么“正体字”,事实是,正是简体字的努力才在全中国范围内基本上统一了各种偏僻的异字、讹字。简体字就是汉语的正字法。在那之前,所谓“正体字”在民间不是“正统”,实际的汉字书写也充满了混乱。感兴趣的可以找语言文字工作者整理的异体字表看看,那是一大本一大本的。

至于丧失了什么,这个传了很久的酸段子,无非就是想说简体字少了啥啥文化内涵。但只要不把语言看做死的东西、不把文字看成是不可触碰的圣物,这种所谓的“丧失”是正常的演变,少点什么真的无关紧要。

曾是欧洲共同语的拉丁语,也有从古代的“高雅”拉丁语到俗拉丁语的转变,现在天主教会念叨的通行拉丁文圣经,就是俗拉丁语,以前贩夫走卒说的写的土话土嗑。更可说的是拉丁语在各地方的演变逐渐变成了各种罗曼语族的现代语言,一些要素也进入了很多日耳曼语言,这个过程里,在语音词素语法上都丧失了不少原有的东西,也有简化甚至混淆,但这有什么?一帮崇洋媚外的小文人不还是屁颠屁颠的学来炫耀,自以为是高等华人么?哦,然后转身对汉字简化和正字这个历史进程就嘲笑讽刺。


说回这个段子,真的很可笑。

游手好闲的文人,对一个建设了完备工业体系、建起无数工厂的新中国,嘲笑写字上“產不生,廠空空”?

游手好闲的文人,对一个解决十多亿人吃饭问题、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的新中国,嘲笑写字上“麵无麦,運无車”?

游手好闲的文人,对一个领导中国人在国际军政舞台上扬眉吐气、造大飞机、发射火箭的新中国,嘲笑写字上“導无道,飛单翼”?

游手好闲的文人,对一个大幅提高人口寿命、大幅减少儿童夭折成人死亡率的新中国,嘲笑写字上“兒无首,鄉里无郎”?

这都tm什么玩意?!

文化这个东西,不存在于康熙字典的检字表上,那很快就会变成得势的孔乙己们的谈资和玩物,那是可朽的、可模仿的、甚至可横加捏造的。只有深刻触动了几亿人的文化才是不可动摇的。本穷很庆幸中华文化的命运,庆幸几亿人不用头晕眼花就能读唐诗、读报纸、写书信,更庆幸自己是这其中一员。

说到底,包括发展文化在内的一切实事,不是小文人划拉两个字就落实的,那是在黄土地上干活的人们支撑起来的。

说到底,语言文字这个东西,主权属于人民。

那些十指不沾泥但又鳞鳞居大厦,本业也一事无成的酸腐文人,不容置喙。
<改于201112241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