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有怪物的电影:班风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2:55

  班风是不同的友伴群较量的结果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风气,有的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勤奋刻苦;有的班循规蹈矩,老实听话,令行禁止;有的班矛盾重重,弄虚作假,勾心斗角;有的班散散漫漫,乱乱哄哄,糊糊弄弄;有的班师生对立,结交团伙,横行霸道;有的班虚荣奢侈,互相攀比,玩物丧志;当然外界环境影响是主要因素,但是往往在相同环境中,学生水平近似的班级,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形成完全不同的班风。一个班的风气是友伴群较量的结果。

友伴群或称非正式小团体,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班级是个群体,学生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团体组成的,一种是按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正式团体——小组,小队。另一种是三三两两自发聚集在一起交往频繁的小团体。在心理学理论称之为“非正式团体”或“友伴群”。教师的教育是通过正式的团体渠道进行教育,而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潜在的非正式团体的相互影响。就是说教师对班级的影响和潜在的非正式团体的影响有可能步调一致,也可能性相互冲突。如果潜在的小团体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就得心应手,可以一路顺风。如果潜在的小团体总是否定教师的意见,教师推动的工作就会步履艰难。

 前面讲过,学生按照品德心理可以分成9种类型,这九种类型的学生,有的独往独来,从不结伙。像简单粗暴的学生,没头脑,不懂事,既不会看人,也不会办事。有的虽然也结伙,但十分单纯,没有动机。如散漫学生,在一起不过是瞎打瞎闹,没有目的。老实听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凑在一起,不过脾气相投而已。有的是关心他人的善意结交。品德良好学生是真心的想和大家做朋友,希望在新的环境中,真诚友善,团结和睦,互相帮助。

 有的学生往一起凑就没有这么单纯了,怀有个人心机。

 投机取巧的学生的欲望是做名正言顺的老大,就要拉拢鼓动一部分同学,排挤打击妨碍他的同学。结交的目的是利用他人当枪使。

 虚荣奢侈的学生的欲望是做大家心目中的老大,就要拉拢鼓动一部分同学,排挤打击勤奋刻苦的同学。结交的目的是寻找心理支撑。

 挑战逆反的学生的欲望是做最有实力的老大,就要拉拢一部分同学打击所有不顺从的同学。结交的目的是壮大自己的实力。

 如果一个班级学生仅仅是由品德良好学生和老实听话学生组成的,教师的影响就能占主导地位,可以形成比较良好的班风。目前,即使是重点学校择优录取,也不可能如此清纯,各种类型的学生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更何况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学校。

 班级往那个方向发展,是不同类型学生所聚集的小团体相互竞争较量的结果。从新生入学到风气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观察阶段、聚合阶段、冲突较量阶段,最后形成由某种类型学生为核心,以他们追求见解为主流舆论的稳定发展阶段。

观察阶段。

不论是小学入学,还是中学入学,新生入学,都是面临新的陌生环境。都会暂时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所以开学初期的班级纪律表面上都比较稳定。这就是观察期。观察期的长短和班级学生年龄有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胆小怕事,会有比较长的观察期。还和组成有关,散漫学生,抗拒逆反学生面对新集体的观察期很短,一两天就恢复常态。而以老实听话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矛盾是缓慢反映出来的,观察期就很长。

聚合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都开始用原先形成的处事原则尝试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需要的矛盾。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开始露馅了。

不同爱好,不同追求,不同见解的学生各找各的朋友,这就形成三三两两的小团体,就是友伴群。如爱好学习的凑在一起沟通知识学习,老实听话的聚在一起玩耍,自由散漫的凑在一起互相打斗,厌恶学习的凑在一起愁眉苦脸,对老师对学校管理有逆反抗拒心理的,凑在一起发泄不满。

一个班级可能包含以上所有类型的友伴群,也可能只有某几种。比如择优录取的高分学生班级,品德良好和老实听话学生占主流,没有散漫学生,没有逆反学生,也没有虚荣奢侈学生,但有投机取巧学生;而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可能包罗万象,哪一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还有一些脾气古怪,谁也讨厌的嫌弃儿。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类型不尽相同,所聚合的小团体也不很相同。小学学生因为年龄小,有的倾向需要经历发展,像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多是从自由散漫,被反复惩罚发展而来。而投机取巧的学生往往是从聪明乖巧但又想偷懒的学生发展而来。所以,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学生类型可能比中学少,小团体的类型也就单纯。

小学的聚合期可能要经历低年级的两年,而初中只需要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冲突较量阶段。

从开始的宽容到冲突较量,是因为追求见解的冲突和位置欲望的冲突。虚荣奢侈和勤奋刻苦,投机取巧和诚实做人,横行霸道和团结和睦,自由散漫和遵纪守法,都是水火不相容的冲突。

 较量就是尽可能的宣传自己的讲解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小团体,尽可能的排挤打击瓦解其他见解的小团体。除了炫耀宣传之外,就是拉拢、收买、排挤、中伤、威胁、恐吓,冷漠、孤立等等手段。

如品德良好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善良,真诚,关心帮助每一个同学,团结了大多数同学,得到大家的信任支持,使散漫的,奢侈的,对立的,投机取巧的追求见解处于孤立地位。

如投机取巧的炫耀势力,通过鼓动、拉拢一部分人,挑拨、诽谤、中伤正直善良的学生。

如虚荣奢侈的炫耀财富,宣传奢侈的生活方式,通过鄙视、挖苦排挤打击勤奋刻苦的学生;

如挑战逆反的炫耀武力,宣扬不顺从的要倒霉,恐吓、威胁敢于对抗遵纪守法好好学习的学生。

 哪一种类型学生的小团体得到发展,追求见解压倒其他的见解,他们便形成班级的主流力量,他们的见解便形成班级的主导舆论。

如果品德良好学生成为班级主流力量,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勤奋刻苦的道德追求,就成为班级的主导舆论,就会形成良好班风,希望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进步,就用这个原则评价每一个同学做的对与不对,许多学生就会在热情感动中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虚荣奢侈的学生成为班级的主流力量,奢侈享乐,追求时尚,虚荣攀比,就会成为班级的主导舆论。就会形成互相爬壁的奢侈享乐班风。勤奋节俭便被蔑视,许多学生为了不被歧视,就会模仿,也向生活奢侈方向发展。

 投机钻营的学生一旦被教师器重,成为班级实际核心,就希望所有的同学都附庸在自己身边,就用是否拥护自己为原则评价每一个同学。许多学生就会在拉拢和打击的引导下向依附权势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抗拒逆反的学生成为班级的主导力量,挑战秩序,武力威胁,横行霸道就会成为班级的主导舆论。就希望所有同学臣服在自己脚下,是否顺从就是评价同学的原则。许多学生就会在恐吓中向听从他们指挥方向发展;

自由散漫的学生不会有意识的组织小团体,但散漫的风气蔓延到成为班级的主流,班级就会成为一盘散沙,随随便便的风气。

 冲突较量阶段在小学表现在中年级,在初中表现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在这一阶段,是班主任最忙的时期,学生冲突不断,问题行为屡屡发生。即使班级向良好方向发展,班主任也是最忙乱的时期。因为必须通过师生共同奋力拼杀,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征服。

 当这个班级本确定了发展的趋向,就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所谓稳定发展期,就是已经占据主导位置的学生稳坐实际的第一把交椅,被排挤到一边的学生,心安理得地被动服从。大家都认可了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这个班的风气向那个方向发展基本确定,也基本认可。再进行纠正就很不容易了。

 心理学理论中有个概念叫“关键期”。心理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的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如错过这个关键期,与此期相关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形成班风的关键期是这个班级组成的最初阶段,一旦错过,再进行纠正就很困难了。

 综上所述,只有品德良好学生成为班级主流力量,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勤奋刻苦的道德追求,成为班级的主流舆论,才能够对每一个同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善良愿望,能够促使所有同学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包括学业进步和品德进步。才能够形成激励的学习环境。

 如果教师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班级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老师,也把握不住班级发展的方向?辛辛苦苦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形不成良好风气。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