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 云:黄桥许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1:55

2)描画

20111216日)

海峡合璧《富春山》,

《清明上河》张择端;

往事如烟转瞬过,

《黄桥许家》绘诗篇。

创意

与轰轰烈烈的事业相比,我所做的事情似乎毫无意义。不过,近日看了一篇文章之后,我却有了新的想法。文章说——

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

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70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时,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富阳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入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也有人称这幅画卷为《无用师卷》。然而干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的时候,却是当年那个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人们还会见到那时的生活景象。

对历史的记忆、对尘封往事的描绘,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这里之所以写《黄桥许家》,是想通过对一个旧村庄的描绘来折射社会的伟大巨变!把所有淡淡的、平凡的、辛酸的、美好的回忆都记录下来,让它变成永久的、甚至有价值的文字,让逝去的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在一个瞬间。也许有一天,谁还会热心地用电脑将它复原呢。这是其一。

    其二:眼看着父辈们一个个相继辞世。转眼之间,我也年近古稀。在一个大家里,男孩子中数我最长;嫡亲的五姊妹里,也惟有我是从小在故乡长大的;而且,就学历来讲,目前恐怕也只有我读过大学。假如我不把这些许尚存的记忆及时写下来的话,那先辈们辛勤创下的业绩,以后的人可能将无从知晓!况且,正如史仲文所说,“一个人精力有限,应当集中心思干你能干而且又喜欢干的事情。”

基于此,我想,时至今日,对业已不存在的旧居、旧事的回忆,也就是对祖宗的最好的追慕和纪念!

余秋雨在《门孔》里写谢晋请他写“东山谢氏”时说:“谢家,竟然自东晋、南朝至今,就一直定居在东山脚下?别的不说,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谢晋对此极为在意,却又不对外说。他在意的,是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只是为了要我写字才说,说过一次再也不说。”由此可见,人们对故居的山、村、屋、姓、气,是多麽的在意!

思虑再三,于是,我就在冗凡的生活中,不断地抽暇梳理梳理听来的、或亲见的事,渐渐写成《黄桥许家》这点东西,以资夫后来想知道的人的阅读和了解!

    我的同班同学滑国璋,在《七九河开》中对爱情生活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切动人;而我对人物事件则采取了粗线条的勾勒:既节省笔墨,犹如作史,据实记载;亦可为喜欢演义的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维纳斯的艺术价值不就在于注重整体美吗!

    20052月,老家大伯的二儿子书成带来了一本《许氏家谱》,据此,我又梳理了家族的关系,以求增加记忆的准确性。所记简约的地方,亦寄望知情者增补续添……

值得我由衷感谢的,是现代高科技的智能电脑——它使我随时可以修改、保存,给写作带来了很多的方便。2002年以来,九个年头,得以八次增删。虽说有点累,但对身体并无坏处。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有成就感的任务,能够帮助人体生成利于修复细胞的蛋白质,包括脑细胞,使它们以最好的状态工作。”这对我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

虽然,我打字的速度并不尽如人意,但我坚信,只要不懈劳作,日积月累,辛勤耕耘,就会蔚然成篇。

有一首诗中说:“把心中的爱献给了普通百姓,你会生活得无比快活。”我觉得,《黄桥许家》这些粗疏的文字,传达的是对时代、对生活、对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的热爱,愿大家能够来分享这份儿愉快!